?

做文化回應性的幼小銜接

2022-05-30 10:48吳昀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幼小幼兒園兒童

吳昀

幼小銜接是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建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工作,也是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難點工作。為突出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幾年國家和政府給予了幼小銜接工作充分的政策支持?!?-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等學前教育綱領性文件中都強調了幼兒園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2021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更是為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的科學有效銜接提供了具體而有力的政策保障。

除此,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已經成功舉辦11次。在活動舉辦的11年里,“幼小銜接”主題被提及3次,每一次的焦點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2016年,宣傳月活動的主題為“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突出的是“協同”,為推動幼兒園-家庭-小學的機制聯動,我園開展了難忘的畢業典禮、參觀小學、小學家長以及小學老師的經驗分享和論壇等活動;2019年,宣傳月活動的主題為“科學做好入學準備”,突出了“科學”銜接,其中強調了對幼兒學習與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以及全面落實幼小銜接的長效機制等,為此,我園通過訪談、問卷、沙龍等形式,傾聽和采納幼兒、家長和教師的心愿和疑惑,再從課程建設的角度審思幼小銜接相關活動的適宜性,并進行游戲化改造;2022年,宣傳月活動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行動”二字極為亮眼,且鼓舞人心。這一次我們向幼小銜接做出的回應是:做文化回應性的幼小銜接。

一、從“工具”向“溫暖”的靠近

快消時代的節奏往往讓一些地區的幼小銜接陷入仿制化、機械化、工具化的境地,包括制訂滿額的學習計劃表、流程性的教研對話、兩端簡單模仿、標準化課程資源包倒賣……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教育工作者對幼小銜接認識的理念有偏差。

根植幼兒人格發展課程,著眼幼兒完整的生命成長,我們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理念的確認,努力讓幼小銜接向溫暖靠近。

1.建立理解的關系。幼小銜接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生命過渡,更是一群人尋找價值、創造價值的過程。我們用班級心情角、地毯時間、悄悄話小屋去努力和孩子站在一起;我們用專題沙龍、案例共研、主題思辨互相解答彼此的疑惑;我們用定期調研、家長學校、親子游戲指引化解家長的焦慮。除此,我們還進一步用課程關系加深彼此的生命融合,告訴孩子“我喜歡和你們一起探索學習”,告訴家長“我愿意給予你們專業支持”,告訴伙伴“我們要在一起彼此關照”。

2.關注特殊的需要。對于個體而言,每一個孩子都對上小學充滿了好奇和向往,但每個孩子的關注點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敏銳地捕捉孩子發出的信號,毫無保留地和孩子一起直面難題,接納時代賦予孩子的新的成長契機。比如,面對疫情,當孩子們談及核酸檢測時,他們會自然地談論個人身份證的構成,喜歡排隊時的秩序感,為“大白”和“小藍”的夏季流汗問題出謀劃策,關心病毒的動態變化……用時代的力量去塑造小小公民,便也尋找到了幼小銜接新的生長點。

3.堅守童年的立場。無論幼兒園還是小學,幼小銜接的目標、方式、成效都應是兒童的,這就需要我們依循兒童的學習方式,從兒童生命成長的角度,注重兒童學習品質、精神力量、人格發展的養成,肯定童年的無法替代的價值。為此,我們聯合幼小銜接實驗校南湖小學,不僅做“在自然中學習”“親子游戲”等課程的研發和實驗,還圍繞兒童觀主題,一起做關于兒童的研究;我們協同區域姐妹園,依托省前瞻性項目,改革幼兒成長評價方式……凡此種種,都凸顯了對童年立場的堅守。

二、從“熱鬧”向“深度”的探尋

幼小銜接的行動并非是完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宏大敘事,而是需要落實在師幼互動中,扎根在課程實施中,生長在教育行為中,伴隨在兒童成長中,從而完成從理念到操作,從淺談到縱深,從片段到整體的實踐轉化。以“科技節”園本特色課程的實施為例,無錫市僑誼幼兒園從促進幼兒終身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和幼兒一起玩科學來實現幼小銜接的深度探尋。

1.探尋銜接全覆蓋的設計。隨著幼小銜接研究的日漸成熟,人們逐步達成共識:幼小銜接應將全年齡段納入對象范疇。所以,在科技節的主題演繹時,我們考慮到了年齡的承接。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指南》不同年齡段的發展要點,我們將目標分解,形成關鍵指向,確立了小班-游戲和科學、中班-藝術和科學、大班-生活和科學的主題;其次是領域的融合。整體性、實踐性、靈活性的學習脈絡才更利于幼兒園和小學初段的孩子去體會領悟。比如小班關于風的探秘,不是試圖讓幼兒理解氣流與風的關系,而是體驗身體的控制力、產生對自然現象的興趣、感受科學探究的成就感,等等;最后是課程的全納。通過鏡頭我們看到是課程濃縮的一個片段,而最真實的即是發生在幼兒的一日學習和生活中的、在沉浸式的課程體驗中享受著的屬于他們自己的科學生活。

2.探尋主動銜接的理念。我們采用“引起興趣-加入項目-鏈接意義”的學習鏈形式,一步步支持兒童主動探究、主動表達、主動反思。以中班的“旋轉游樂場”為例,孩子天生就喜歡旋轉,旋轉中的速度、視覺暫留、力等因素交織在一起,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與藝術的探究元素。第一步,一邊欣賞旋轉,一邊對旋轉產生疑問:“它會停嗎?”“為什么轉的時候我會暈?”第二步,加入項目。抽取問題作為核心,延續問題解決的邏輯?!吧钪杏心男┎煌男D方式?”“旋轉需要什么條件?”“旋轉的路線有什么規律?”讓探究更加系統化、多元化和深度化。第三步,鏈接意義。除了觀察記錄與評價,我們更鼓勵孩子通過自我評價實現自我肯定與思考?!澳阍谛D研究中做了哪些事?”“你對哪件事最滿意?”“你還想研究些什么?”

3.探尋經驗鏈接的可能。如果說學習是浪漫的,也是理性的,那生活則是鏈接浪漫和理性之間最好的節點??萍脊澱峭ㄟ^支持孩子在一次次真實問題的解決中,與生活展開對話,從而走向豐富而有意義的教育世界。其中,聚焦了三種生活的可能性:一是生活的技能。用真實的生活材料替代模擬玩具,感知工具的重量、尺寸、顏色;更多賦予幼兒自主安排的權利,提升幼兒積極的自我認識與評價;用更多的標簽、指引代替口頭講述,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讀圖能力。二是生活的習慣。運用數量匹配的、立體的、清晰的收納工具,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和孩子們共同探討顏料使用的辦法,幫助孩子嘗試面對生活中的矛盾;用科學的探測模式,分析比較聲音的特質,引發幼兒對城市噪聲污染的探究。三是生活的優化。一方面,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試圖為生活服務。另一方面,是社會生活的深度滲透。如用傳統節氣的理念延伸幼兒對味道留存的時間線索的思考;追蹤神舟飛船每日動態,提升對社會重要事件關注的公民意識;或是從幼兒園新園建設的身邊事件入手,增加個體與群體的歸屬感。

三、從“元素”向“生態”的轉型

不對稱的信息溝通往往導致價值的異變和流失,當信息流轉的容量、速度、廣度數量級增長時,信息流通的淺表化、不確定性等問題,成為時代的痛點。同樣地,無論是幼兒園、小學、家長、社會等單元建立溝通時,都會被信息的不對稱而影響溝通質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個體之間缺乏一種有效的文化認同感,缺乏一種整體生態觀的引領,而這又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為此,我們一邊挖掘內生力量,一邊拓展外在資源,來努力構建幼小銜接的生態系統。

1.注重聯研的質量。為發現彼此異同,尋找內在鏈接,我們主要優化了三項行動:第一,為尋求最佳的課程解決途徑,我們將備一節課轉化為備一個課程審議,創生兒童視角的課程活動,并分小組跟進課程的實施,及時調整課程狀態;第二,邀請小學老師走進兒童區角游戲、生活活動、集體教學等環節,多視角地轉變角色,親身體驗教學方式的轉變,深入了解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第三,主動駐扎小學校園,完備有關小學生活和學習更細節的認知,了解小學階段的任務,倒推經驗體系的建構。

2.提升宣傳的實效。研究表明,家長的入學焦慮主要集中在孩子的知識準備上,但老師們更為認同學習品質是最重要的預備項目。為進一步加深彼此的信任和理解,我們嘗試將家長納入專題研討會的發言席,圍繞幼小銜接的話題,以辯論會、經驗分享、案例共析的形式展開家長會和家長學校;通過幼兒園網站和名師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政策解讀、學習故事、課程故事;研發“空中課堂”來幫助家長通過親子游戲聚焦幼兒人格發展;以幼兒發展評價為載體,變革家長對兒童的認識和支持。一方面,建構兒童生命成長底層而內在的植物性力量,支持兒童最終走向持續性的終身成長,另一方面,幫助家庭相互理解、建立信任,形成幼小銜接的合力。

3.緊扣共融的結點。幼兒園和小學在保持相對獨立的基礎上,更應該努力尋找兩者間的共通性,從而實現雙向奔赴。今年四月,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具體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么培養人”的關鍵問題。需要澄清的是,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并不是小學課程目標的下沿,我們不應簡單地根據小學的核心素養去改變我們的課程目標,而是應該致力于更為深層的改革舉措:首先,新課標突出了跨學科,這與我們正在進行的項目式教學、STEM等創新教育理念不謀而合,需要我們改變以往“先學后用”的教育思路,以真實問題的探究來打破學科間的隔閡。其次,新課標代表一種未來人才培養的走向,不應只著眼當下的教育效益,更應該看見兒童的可能,注重創新人格的培養,為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最后,新課標進一步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底,挖掘幼兒園與小學貫通的傳統文化課程,能引導兒童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力量,培養兒童的中華民族精神人格。

我們用溫暖的、關懷的、現實的兒童文化去呼應孩子們在幼小銜接階段的成長,這種教育文化必須是具有實踐意義的,直面大眾在幼小銜接中的困惑和質疑,再次聚焦長久存在的根源性問題,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于兒童發展的銜接路徑,持續性推動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的變革。

【參考文獻】

[1]洪秀敏,劉倩倩.不同利益主體視域下幼小銜接的多維挑戰與突圍之路——基于東中西部五省的實證調查[J].中國教育學刊,2022(04).

[2]劉曉東.中國小學教育亟待戰略轉型——兼論“幼小銜接”應向“小幼銜接”翻轉[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9(03).

[3]劉妮妮.幼小銜接視角下入學準備的問題與對策[J].天津教育,2022(14).

[4]朱瑜.生態學視野下的幼小銜接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0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BD/OL]. http://www.moe.gov. cn/srcsite/A06/s3327/202202/t20220214_599198. html, 2022,02,11.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DB/OL].http:// www. moe. gov. cn/srcsite/A06/s3327/202104/t20210408_ 525137.html,2021,3,11.

猜你喜歡
幼小幼兒園兒童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愛“上”幼兒園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六·一”——我們過年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