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課程視角,支持幼兒走好自主生活第一步

2022-05-30 10:48張艷梅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入園小班班級

張艷梅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對于第一次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小班幼兒來說,挑戰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挑戰同樣交給了家長和幼兒園。我們在《通州區小班幼兒自主入園操作指南(試行稿)》(以下簡稱《操作指南》)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思考,充分發揮入園環節的育人價值,開展自主入園課程,促進幼兒養成大膽、自信的個性品質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課程的視角支持幼兒走好自主生活第一步。

一、一個目標,扣準航向燈

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健康領域3~4歲幼兒的發展目標“情緒比較穩定,很少因一點小事哭鬧不止;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時,能在成人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下來;換新環境時情緒能較快穩定,睡眠、飲食基本正?!?,我們將自主入園課程的目標定位為:換新環境時情緒能較快穩定,能愉快地從家庭生活向幼兒園生活過渡;保持有規律的生活,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增強對集體環境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圍繞自主入園課程目標,我們開始了從幼兒到家長、從幼兒園到家庭的全方位課程行動。

二、一張問卷,找到生長點

幼兒能不能實現自主入園,能不能較快地適應集體生活,家長的支持非常關鍵。于是,我們利用問卷調查,設計了“家長的焦慮、家長的準備、幼兒在園最擔心的事、影響幼兒適應的因素、接送時遇到幼兒哭鬧退縮怎么做、對幼兒園教育的期待和疑慮”等項目,來了解家長對幼兒自主入園的態度和關注點,全面做好自主入園的準備。

176名新生家長全部認真地完成問卷。匯總問卷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家長的焦慮主要集中在孩子不適應新環境、不能與新同伴友好相處、生活不能自理、集體規則難適應、飲食偏食等方面。家長也為孩子的入園做了準備,如生活作息調整、培養自理能力、培養積極向往幼兒園的情感等。家長最擔心的問題有(排序按問卷數據從多到少)生活自理、人際交往、學習規則、習慣養成。家長認為影響幼兒適應的因素有(排序按問卷數據從多到少)幼兒自身的適應能力、家長的態度和配合、教師的教育態度、保教人員的教育方法、幼兒園環境。家長送孩子入園時針對孩子哭鬧不止的行為,其做法有果斷離開、哄勸后離開、離開后在園外觀望。遇到孩子不想上幼兒園時家長的做法有耐心說理、正面引導、積極鼓勵、主動與教師溝通等。家長希望通過家園密切聯系、教師耐心對待、組織玩游戲、發布日?;顒诱掌蛞曨l等方式來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

家長的擔憂就是幼兒經驗的缺乏之處,家長的期待就是幼兒園需要做好的家園溝通重點,家長的作為就是教育支持的力量。

三、一場交流,送上消慮丸

家長會是家園溝通的直接途徑,也是家園情感聯系的橋梁。從幼兒園層面,我們綜合了家長問卷的調查結果,以家長會的形式為家長們答疑解惑,即“虹西幼兒園是一所什么樣的幼兒園;需要建立什么樣的共育關系;如何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實現自主入園;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兒飲食、生活等方面的保障”。從班級層面,我們邀請家長體驗幼兒的自主入園流程,結合課程案例介紹幼兒的一日作息、課程計劃,讓家長充分了解孩子在園的一日活動安排、活動內容,針對幼兒的入園焦慮問題給予一些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方法。通過家長會,小班新生家長對幼兒園的辦園文化、課程理念、師資素養、課程設置等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幼小銜接,從小班起步”“身心全面準備、全程準備”的教育理念有了認同,了解了幼兒園細致的保育工作和精心的伙食管理,其焦慮之心得到有效緩解。

四、一次家訪,開出個性單

為了解小班新生的生活、習慣、能力、經驗,增加師幼互動的親密度和熟悉感,為入園后教師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據,我們組織了新生家訪活動。家訪活動為時3天,由小班各班級的3位保教人員組成家訪團,深入幼兒的家庭,現場與家長交流溝通,收集幼兒的相關信息。我們還提出了“四步曲”家訪策略:第一步,訪前預約,與家長約定上門時間;第二步,到訪先說明家訪的意圖、家訪中可能要做的事(記錄和拍照)、家訪的大約時長(半小時左右);第三步,訪談中先跟幼兒、家長熟悉起來,再進入預定話題;第四步,訪談后及時整理填寫家訪記錄表。家訪活動不僅讓幼兒和教師提前建立了師幼情感,更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專業,教師也能對每個幼兒的生活習慣、能力經驗有所了解。

五、一日體驗,愛上幼兒園

幼兒易受環境的影響,直接的生活經驗能給幼兒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為了讓幼兒盡快熟悉幼兒園、班級環境,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豐富和有趣,我們利用一天的時間,邀請小班新生及其家長進園實地體驗幼兒園一日生活。家長自主選擇時間,帶孩子找到自己的班級,熟悉與適應半日生活流程。體驗時段的自由選擇,既方便了家長的時間,也避免了人群過于集中,同時幼兒能有更多機會與保教人員接觸,有充分時間在區域里游戲,為幼兒喜歡上幼兒園、向往上幼兒園奠定基礎。

六、一段旅程,接過成長棒

自主入園的關鍵在于幼兒能夠獨立地從幼兒園大門安全抵達班級。我園的園舍只有一棟教學樓,幼兒從大門到班級只需走過一條直角線。因此,在路途安全課程中,我們研討了安全交接點,明確護航人,實行大帶?。ù蟀嘤變?、幼兒園中大班老師帶領小班新生),從手拉手護送到目送,再到小班新生自主進入班級及活動區。教師親切、溫柔的話語,溫暖、安全的雙手(或懷抱),讓小班新生在自主測溫后的略有遲疑中伸出了手臂,鉤上了小手指。在老師、哥哥姐姐的一路陪伴中,孩子們開始了交流、對話,情緒穩定、安全到班。我園的幫扶園有多幢教學樓,幼兒需要多次拐彎,穿過多條道路,才能到達班級。為此,教師可設計線路標記,拍攝幼兒園建筑走向的視頻和幼兒自主入園的示范視頻,提前給家長、幼兒觀看,同時做好人員護送安排,逐步幫助幼兒實現自主入園。

七、一分熟悉,增加親切感

幼兒不適應新環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環境的陌生或變化導致的。因此,在幼兒園和班級的生活空間內,要讓幼兒獲得熟悉感和安全感,降低環境的陌生感,使其感受到環境的親密和老師的親切。在幼兒入園前,我們設計了“四親親”活動:(1)“親親我的幼兒園”。幼兒園錄制園所環境及幼兒在園生活視頻,上傳家長群,鼓勵家長與幼兒一同觀看、交流;(2)“親親我的老師”。教師錄制有關入園準備的繪本故事,如《我不要去幼兒園》《幼兒園里的一天》等,上傳家長群,供幼兒傾聽。(3)“親親我的同伴”。各班級梳理幼兒的信息,匯總班級里居住在相同小區、相近樓棟的幼兒名單,上傳家長群,鼓勵相近樓棟的家長帶領孩子與同伴游戲。(4)“親親我的寶貝”。家長與幼兒共同準備入園所需用品,如為棉被、換洗衣服做標記等。

我們還設計了幼兒入園后在班級里能找到“五個熟悉”:(1)熟悉的繪本,家長和幼兒在家閱讀的繪本同樣能在班級閱讀區、手工區里找到;(2)熟悉的玩具,允許幼兒自帶1~2個熟悉的玩具到園,放在小床上,布置在娃娃家里等;(3)熟悉的聲音,教師和家長錄制繪本故事音頻,在一日生活過渡環節、睡前故事環節等時間段播放,也可以將幼兒熟悉的童歌、童曲作為集體活動的韻律曲等;(4)熟悉的環境,模仿幼兒家庭的環境,在活動區域內布置多個“迷你版”寶貝家;(5)熟悉的朋友,同一個小區的同伴交往場域從小區移至幼兒園、班級,熟悉的朋友共同游戲。

幼兒的經驗不是教出來的,當生活為幼兒呈現出挑戰機遇時,我們應該為幼兒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提供適宜的支架,支持幼兒勇敢邁出自主的第一步?;谟變旱纳?,設計和開發適合幼兒當下需要的課程內容,以兒童為本,教師、幼兒、家長共同參與,才能讓幼兒充分展現出生命成長的力量,收獲自主成長的無限可能。

猜你喜歡
入園小班班級
班級“四小怪”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區域活動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不稱心的新班級
陜西籌措15億元緩解“入園難”
寶寶入園巧加餐
小班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東陽10家電鍍企業被整合入園
護理專業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