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下的初中生物作業設計初探

2022-05-30 10:48班凌曦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9期
關鍵詞:營養物質雙減教材

班凌曦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要求教師不要為了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而不斷給學生加壓,讓學生成為刷題機器,而要控制好學生作業的總量,做到少而精,精而趣。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教師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做更深入的教學研究、更充分的課前準備、更透徹的教材研究,讓知識要點更加突出,還要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情況。唯有如此,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和作業。設計作業時要盡量避免出現機械、單調、重復性的無效作業或懲罰性作業,應縮減一些死記硬背、反復抄寫的練習,增加一些作業的形式和層次。

一、現狀:作業死板單一,枯燥乏味,機械重復

不同的作業內容和形式體現出不同的作業性質,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效應,并且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反映了教師對作業活動方式的認知。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了我國生物課后作業現存的一些問題。

(一)機械性的書面作業較多

初中生物作業多以機械性的書面作業為主,形式單一且內容老舊。死記硬背和題海戰術讓學生覺得作業枯燥無味,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且越發的缺乏學習熱情和寫作業的積極性,對于作業產生了厭煩情緒。

(二)作業負擔較大,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長

學生完成作業后沒有足夠的時間自主學習和休息,更別提鍛煉身體,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長期的被動學習,會使學生對課堂以及作業產生厭煩心理,造成課堂聽講效率低,寫作業效率低,形成惡性循環。

(三)作業沒有分層設計

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不同層次的作業,統一的作業已經無法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如果所教班級學生都留一樣的作業,那么,對于學習好的學生來說,作業中的有些內容過于簡單且重復太多,浪費時間;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作業內容的量太大,造成耗時長、完成困難等問題。長期如此,既打擊了各層次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又阻礙了他們各自的學習提升和個性發展。

二、探索:“雙減”下的初中生物作業設計

(一)設計作業前要先透徹研究教材

教材分析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基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生物學科在中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學涉及的實驗教學較多,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僅通過教材提供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只有透徹分析教材才能清晰地確定教學主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所需課時數,設計并上好每一節適合學生的課,進而為作業的設計打下基礎。

1.通過教材分析確定教學主題

教材分析首先要考慮生物的知識體系。通過教材分析確定教學主題在整個生物知識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這樣才能把教學主題的內容放在生物學知識體系中來理解。只有認識到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內容,才能從發展的觀點掌握好知識,避免教學過程中的絕對化和片面性。比如,教學《人和動物的營養》這一課,通過研讀課標和分析教材,確定了“綠色植物自養的營養方式”這一主題,以及“人和動物異養的營養方式”的內容,后續還有“寄生、腐生的營養方式”作為對“異養”的補充,他們都是圍繞“生物的營養”這條主線展開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生物界存在的營養方式的多樣性建立全面、客觀的認知。本主題以人和動物的異養展開,主要介紹了人和動物需要多種營養物質、各種營養物質的主要作用、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食物的消化通過消化系統完成、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等教學內容。

2.通過教材分析把握教學主題的目標要求

把握教學主題的目標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也是確定作業目標的重要依據。教學主題目標是對教學內容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只有把握了教學主題的目標才能讓教學有方向感,清楚知道通過教學要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中學到些什么。比如,通過對“人和動物的營養”這一主題的教材分析確定了本主題的學習要求,學生要形成以下概念:人、動物等異養生物不能利用無機物制造有機物,必須從環境中獲得其他生物制造的有機物。人和動物從外界攝取的食物大多是復雜的大分子物質。這些大分子物質必須在消化管內的消化酶的幫助下,分解為比較簡單的小分子物質后才能被吸收,進而被細胞利用。

(二)根據學情分析設計作業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對初中生物的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已經掌握的生物知識,為教學以及作業分層設計提供依據。

1.要了解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

只有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才能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同時能更有效地去設置作業目標,讓作業既能呼應課堂教學目標,鞏固課堂知識,又能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比如,在學習“人和動物的營養”這一主題時通過對學生情況分析知道了在學習本單元主題之前,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經驗大概了解了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但是對于營養成分具體有哪些,以及如何檢驗這些營養成分的存在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作為實驗材料,如小麥粒、面粉、花生等。然后利用營養成分的物質特性設計實驗,如淀粉遇碘液會變藍,維生素C可使高錳酸鉀褪色等,檢驗食物中確實有營養物質,以滿足自身對物質和能量的需求。學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不是很清楚,通過學習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有助于他們認識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通過了解分析膳食寶塔中各類食物所占的比例,可以總結出良好的飲食習慣,制定均衡合理的膳食食譜。我們從外界攝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是需要被消化和吸收的,學生對此只有模糊的概念,具體“什么是消化”“為什么要消化”“消化酶在消化中起的作用是什么”“食物如何被消化”等問題學生是不明白的,通過學習消化系統結構,包括消化管的結構、消化腺的結構和功能,逐漸感知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一般生命規律。

2.要了解學生的不同學習程度

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完成作業的能力就不同。為了讓所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都能得到鞏固和提升,教師需要清楚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程度。每個學生因為認知水平、智力等因素不同,認知和學習能力也不同。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評價成績等,可知學生通常會有三種情況: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高,能夠主動學習,并具有知識探究的能力;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有一些積極性,但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知識探究;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積極性弱,需要在教師或者家長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對分析類題目缺乏理解分析的能力,且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弱。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知道每一類學生所占班級學生總數的比例。

(三)確定作業設計的目標

作業目標要明確,既能鞏固課堂教學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又能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鍛煉。作業目標的確立會讓教師對作業練習的內容心中有數,比如“人和動物的營養”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對本主題的六課時分別制定如下作業目標:1.說出人和動物的食物中主要的營養物質有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脂肪和維生素等;2.說出各營養物質的主要生理作用,能認識到膳食食譜是否合理;3.描述出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4.概述食物的消化過程;5.概述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6.消化系統綜合應用。

(四)根據作業目標進行作業設計

根據作業目標,教師對作業練習內容的設計要有所側重,每節課都要有基礎鞏固類型的題。除此之外,對于學習難度大的內容,作業布置的時候要側重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如有的知識點學生易于接受,知識比較連貫,適合布置綜合性強的題,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

1.分層設計作業

經過前面分析的學生情況,作業難易程度主要設置為三類:第一類是基礎過關類的題目,第二類是活學活用類的題目,第三類是理解分析類的題目。以“人和動物的營養”的作業設計為例,“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有哪些?觀察到滴加碘液的部分變為深藍色,說明藕片中含有什么?食物中三大能源物質是什么?其中蛋白質、脂肪的作用是什么?”等。這些作業屬于第一類,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程度,要求學習能力中等和較差的學生必做,因為他們基礎相對薄弱,考試時在基礎題上丟分率也比較高,因此學習能力中等和較差的學生首先得重視基礎題,通過基礎題的訓練可以鞏固課上的內容。對于有較高學習能力的學生,因為他們課堂學習效率高,通過課堂聽講和課堂練習對這些基礎過關的題已經掌握,他們對這類題可以根據自身作業完成的時間選做。

針對中午吃的飯,說一說都含有哪些營養物質?聯系中午的午餐,說一說自己的食譜是否合理?為什么?請你想象一下,如果吃西瓜的時候不小心吃入一粒西瓜籽,那么這粒西瓜籽會經過人體的哪些部位?制作一些消化器官的模型圖片,然后按人體實際器官位置粘貼連接。這類題目屬于第二類聯系生活實際,活學活用的題。這類題目,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可以選做。對于學習能力中等和較強的學生,這類題目是必做題,既能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情景聯系,鍛煉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又能啟發思維,加強動腦思考的能力。

讓學生親自設計一份合理膳食食譜。提取課本的實驗模型,設計一個實驗分析題,比如利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葡萄糖的方法,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等。設計一個圖像分析題,橫坐標表述消化管的位置,縱坐標表示消化程度,用坐標中曲線表示某營養物質的消化,表中用字母代替消化管的名稱和某營養物質名稱。這類題就屬于第三類理解分析類的題目,鍛煉學生綜合應用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對思維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這類題目不要求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做,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做一做,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必做題,這類題可以鍛煉他們的實驗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數據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

分層次的設計作業,相當于給學生開設了一個“自助餐”,讓學生在比較寬松的環境中各取所需,完成自己必做層次的作業之后,還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拓展,這樣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學習水平上鞏固必學的知識,同時還擁有各自的發展空間,因此每個學生既能輕松完成作業,又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遵循一定的原則設計作業

為了解決現在普遍存在的作業問題,教師需經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作業目標設計作業,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1)重視基礎知識

每節課都有基礎知識鞏固類的題,但是并沒有機械重復記憶的題。因此,每課時需要選擇少而精的題去鞏固課堂教學內容,避免學生盲目累積做題數量而浪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例如,六大營養物質有哪些,消化管、消化腺包括什么,消化腺能分泌哪些消化液,含有什么消化酶,可以消化哪些營養物質。這些都是基礎知識,需要重視和鞏固。

(2)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學以致用,就是要能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因此作業也要多貼近生活,多思考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從生活情景出發的題,如觀察自己的午飯,說一說里面所含有的營養物質,判斷午飯膳食食譜是否合理;想象一粒西瓜籽在人體中的旅行歷程等,既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又能鞏固課堂內容,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

(3)利用模型提升學習興趣,加深理解

設計一些讓學生動手制作的題,這樣既能增加學習興趣,又能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如讓學生用消化器官模型圖片拼接完整的消化系統圖,學生動手的過程既是提升學生興趣的過程,又是對人體內各器官形狀的熟悉過程,以及理解人體消化系統各器官協作運行的過程。

(4)要有比較豐富的作業類型

豐富多樣的作業類型可以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同時鍛煉學生的不同能力,比如畫圖類、觀察類、實驗類、閱讀類、圖像分析類、信息分析類等多種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將背、說、寫、畫、做結合起來,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動眼等各種感官的結合,可以讓作業變得多樣、生動、有趣,增加學生寫作業的樂趣和動力,又能從多方面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鍛煉學生的多種解題能力。

總之,生物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在“雙減”背景下,為學生設計合適的作業顯然非常必要。通過認真透徹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作業目標的制訂和分層次、有原則的作業設計,可以避免枯燥、單一、乏味等機械重復性的作業內容,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作業訓練的有效性,并讓各層次學生均有所獲。

猜你喜歡
營養物質雙減教材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生鮮乳中營養物質的調控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