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的冷落和電影、豫劇改編的經典化

2022-05-30 12:28魏華瑩
當代文壇 2022年5期
關鍵詞:豫劇電影小說

魏華瑩

摘要:考察《香魂女》的生產、傳播之路,可以發現1990年代文學的經典化路徑中所彰顯的時代語境與文化生態。從小說問世之初的被冷落,到電影國際獲獎的轟動效應,豫劇改編的多重維度,呈現出1990年代的文學生產與跨界傳播現象,新啟蒙問題的延續,以及文藝在傳統、現代之間的文化張力,在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間的資源互用和位置找尋。

關鍵詞:《香魂女》;小說;電影;豫劇;經典化

《香魂女》系周大新的中篇小說代表作,入選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典、百年百部中篇正典①,其多部作品集亦以此命名②。小說在《長城》雜志1990年第2期發表(原名《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經歷一段時間的沉寂,于1992年被導演謝飛改編為電影《香魂女》,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后被改編為同名豫劇,獲中國第六屆藝術節大獎,成為繼《朝陽溝》之后的現代豫劇經典之一③??疾煸撟鲝男≌f問世之初的被冷落,到電影國際獲獎的轟動效應,以及豫劇改編的多重維度,可以發現1990年代的文學生產和跨界傳播現象,以及經典化路徑中所彰顯的時代語境與文化生態。

一 小說《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的產生與無名狀態

1980年代中后期,在評論家陳駿濤的指點下,軍旅作家周大新開始將創作目光投向故鄉。從1987下半年開始,他陸續發表了“豫西南的小盆地”系列作品,對南陽地域文化進行多重考釋和審思。在文化尋根的藝術選擇中,周大新注重對故鄉文化底蘊的發掘,以風物寫人文,包括寫盆地歷史的《小盆地》《左朱雀 右白虎》,寫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對盆地文化沖擊的《武家祠堂》《伏?!贰队衿餍小?,寫神秘文化的《風水塔》《家族》《紫霧》等。通過系列作品的文化考古,使讀者得以識見南陽的漢畫石刻、玉器、黃牛、銀飾等歷史人文。之后,周大新的首部長篇小說《走出盆地》,寫到南陽中醫文化,并歷時近十年創作出關于南陽絲綢織造的三部曲長篇小說《第二十幕》。因其這一時期對于南陽地域文化的開掘和時代新變的思考,被稱為南陽盆地的“耕夫”。

選擇回望家鄉,與周大新走向專職創作、需要尋找自己的寫作根據地有關。在1986年以前,他屬于業余寫作,從排長、副指導員到師政治部干事,日常工作是寫機關公文,幸虧年輕,總能擠出時間進行文學閱讀和創作?!稘h家女》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為他帶來了榮譽,也引發了關于人性論的爭議,他開始思考新的寫作方向。周大新回憶自己的閱讀生涯時認為,有兩位作家對他啟發最大:一位是列夫·托爾斯泰,早在連隊當戰士的時候讀到《復活》,周大新覺得他的情愛故事寫得特別好。后來讀到《安娜·卡列尼娜》和《戰爭與和平》,托爾斯泰強調愛世界、愛所有人的博愛觀念對周大新的創作影響非常大④。另一位作家是沈從文。改革開放后,沈從文的作品開始大量印行。沈從文寫故鄉湘西,和周大新家鄉豫西南偏僻、貧窮的程度類似,人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也相似,讀起來容易引起共鳴,也啟發他以自己家鄉作為觀察對象進行寫作。在評論者看來,這兩位對周大新影響最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創作最明顯的特點是它的社會指向,而沈從文創作最明顯特點卻是它的自然指向;而二者卻又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女性細膩、準確、深刻的描寫”⑤。周大新長期生活在軍營,自認為接觸男性較多,對于男性的優勢和弱點了解得也較為充分。相較而言,他對于女性有著特別的理解、認可和偏愛,“因此,我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中女性的作用看得比較重。如果一個社會不斷地呼喚母性,褒揚它,它就會變成社會深厚的營養,然后反哺社會。我希望把女性的這種東西呼喚出來。⑥”

南陽是一個小盆地,北守伏牛山,西依秦嶺,東臨桐柏山,南是大洪山,將南陽、鄧州合圍起來,形成相對偏僻的小世界,厚重的人文資源也為其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周大新嘗試寫自己熟悉的小人物,寫普通人活著的艱難與堅韌,以及對于生活的執著狀態。其間,既有愚昧、落后的東西,也有支撐民族生存前進的因子。在他看來,婚姻悲劇是人的生存困境的一種表現。中國的婚姻悲劇,一部分來自社會,一部分來自當事者自己。他寫婚姻悲劇的原因,是想引起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的關注、審察和思考,以及引起婚姻悲劇當事者對性格和行為的自審。首部長篇小說《走出盆地》,即寫出了一個女人的生活和精神簡史。鄒艾的母親長期寡居,有著極強的貞節觀念,代表著老一輩“認命”的盆地女人;鄒艾卻通過自己的勤奮進取,嘗試憑借婚姻、技能改變命運。這部作品在對女性人生進行觀照的同時,也注入時代變革中新的表現形式。集中筆墨寫一位女性的命運,重在呈現盆地里新與舊、善與惡、進步與落后、開放與封閉的矛盾沖突,以及通過女性形象和命運展示生命的韌性。

《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更是將女性命運與南陽盆地文化結合較為緊密的作品。在寫作時,周大新進行了細密的田野調查,作品中以序言的形式詳細書寫香油之于南陽的意義。開篇寫出磨芝麻的復雜工序,以及古樸的民間生產方式。每一節故事的開頭,都有著磨香油工序的細致描寫和氛圍渲染。如從第一道工序炒芝麻,到取塘水、磨芝麻,在繁瑣的工序中升騰著詩意美:“七個女工在石磨中往返添續芝麻,似扭一種獨特的秧歌;熟芝麻被磨碎后,發出沁人的香氣。開磨時倘外人走進磨棚,差不多都會被這幅勞動的景致吸住?!雹?/p>

與“后尋根時代”的作品多致力于對民族秘史的開掘不同,周大新在發掘考釋地域文化特質的同時,更為關注時代風潮下的鄉村變化??v觀他的創作,會發現其對社會問題的持續關注。在“豫西南的小盆地”系列作品中,也多注重書寫在時代新變中人們的思想意識與文化觀念的沖突?!断慊晏僚系南阌头弧犯鄬懠沂?,圍繞郜二嫂、環環的婚姻悲劇,通過兩代女子的命運寫出對女性婚姻的思考。郜二嫂7歲被賣為童養媳,婚后要忍受丈夫的虐待,但她仍會用金錢買來兒媳嫁給傻兒子,置對方于不幸。小說中的郜二嫂更多帶有底層女性的生存哲學,她雖然精明能干,具有現代女性的種種特質,但還是無法擺脫名譽、婚姻等束縛,困守在鄉村女性的藩籬舊約中。丈夫郜二東身心俱殘,只會賭博聽戲,于家于社會毫無益處。郜二嫂不僅要承擔起家庭重任,還辦起了香油坊,吸引投資,成為推動家庭和社會變革的力量。她婚姻不幸,正是和婚外情人實忠的戀情,使其對生活還懷有希望,但因她不是那種敢于不要名譽的女人,實忠也沒有可以養活一個女人的家產,于是這愛便必須在極秘密的狀態下存在。當郜二嫂并不道德的偷情被兒媳發現后,很是擔心身敗名裂,內心惴惴不安。環環那句“你這一輩子也不容易”,對其不正常性愛關系的理解和寬容終于感化了她。故事結尾,郜二嫂要求環環離婚,并許諾承擔嫁妝。

尋根文學作為1980年代的重要思潮,主要指向開掘本民族古老文化的深厚土壤,周大新所創作的豫西南小盆地系列正是在這一大的文學背景下產生的。但因其作為軍旅作家,早期作品多書寫軍事題材,踏上尋根之路略晚,《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在《長城》1990年第2期發表之后并沒有引起太大反響。此后,周大新依然致力于南陽風物的文學尋根,次年在《長城》第1期發表中篇小說《左朱雀 右白虎》。小說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故鄉文化人冒死保護漢畫像石的故事。漢畫像石也是南陽頗具特色的存在,一直受到文化界的關注,得到魯迅、馮牧等的激賞。馮牧在戰爭年代做隨軍記者的時候,曾隨部隊到南陽內鄉縣城見過漢畫石像,印象深刻。1991年4月,《長城》編輯部、濟南軍區文化部聯合舉辦周大新作品討論會,主要討論《左朱雀 右白虎》和《走出盆地》。馮牧親自到場,勉勵周大新要寫出傳至久遠的大作品,所謂大作品,就是要給人一種沉實雄渾的感覺,就像漢化像石刻那般。在1993年由謝冕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國五星創作文庫”中,周大新中短篇小說選仍是以《左朱雀 右白虎》命名。直到改編電影1993年獲得國際大獎之后,原著小說一度熱銷售罄并被《新華文摘》轉載,《香魂女》至此取代《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成為周大新中篇小說代表作。

二? 電影《香魂女》的獲獎與轟動效應

小說在發表之前,就已經進入了長春電影制片廠尹江春編輯的視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電影藝術也被納入市場經濟的軌道,面臨著轉型的困難。在商業片與藝術片兼顧的背景下,電影編輯時常會關注有潛力的青年作者作品,尹江春和周大新多有書信往來,后來直率提出,能否從拍電影的角度創作一個敘事環境獨特、敘事角度新穎的作品。1990年春節過后,周大新寄來兩篇供其選擇。尹江春讀到《香魂塘畔的香油坊》之后,很是興奮,認為這篇作品有人物、有性格,有古樸自然的地域環境,于是很快下定決心購買電影版權。但改編的過程并不順利,多次推薦給數名導演或前來投資的港商,仍未獲重視,一直被擱置。直到版權期臨近,偶然得到來長春商討“92長春電影節”的謝飛導演賞識,表示“有信心把它拍好”⑧。尹意識到歷時兩年辛勤操勞的電影,終于有了歸宿。

謝飛認為小說延續了對女性命運的關注和思考,且提供了真實、復雜的人的生存狀態,結構比較完整,信息量豐富,人物場景集中,攝制成本不會太高,藝術上容易達到要求。商定之后,謝飛就與電影廠制片、美術人員等奔赴南陽,尋訪周大新,進行場景考察。周也積極參與其中,陪同謝飛跑了南陽盆地三個縣市的鄉鎮村落,并深入構林鎮走訪幾家油坊、油廠,體味當地的風土民情。后因環境色彩不理想,謝飛發現白洋淀與南陽風土景物相近,水塘格局大小合宜,且葦、蒲、荷兼備,斜陽朝暉里煙波迷離,詩情畫意,更有利于抒發影片的意蘊情致,于是將攝制場景放在河北白洋淀。

電影《香魂女》劇本由謝飛親自改編,相較小說整體改動并不大,但在開頭和結尾增添了重筆。在影片開頭引入新洋貞子來到南陽小鄉鎮,形成國際化視野與封閉鄉村的雙重對照;結尾處二嫂要放環環走,環環卻執拗于失貞和已婚,女性的悲劇命運又陷入循環模式。此外,對于二嫂情人實忠的背叛、分手增添了細節,深化了女性的婚戀悲劇。電影延續了小說對于二嫂、環環兩代女性命運的憂思,并將新洋貞子作為外部世界新的女性參照。在1990年代,民族性、全球化成為新的理論視域,文藝亦耦合著與國際接軌的時代潮流。相較小說開篇簡單提及兩年前新洋貞子考察后投資四十萬美元擴建“香魂油坊”使之成為中低頻合資企業,電影開篇就以大段鏡頭呈現新洋貞子來到小鄉鎮考察的細節。她給香二嫂的名片是經理,不識字的香二嫂讓女兒念名片,感慨人家是女經理。對方邀約香二嫂到省城賓館談合作,要和她聊些“女人的事情”,送了絲巾等女性飾物,并通過女翻譯透露其不婚主義。香二嫂訴說了7歲被賣、13歲圓房,忍受20年不幸婚姻的痛苦人生?;氐洁l鎮后,她卻立即用金錢買下環環給傻兒子做媳婦,讓環環陷入自己曾經的悲劇命運。結尾處,香二嫂同意環環離婚,環環猛地捂臉痛哭“誰還會要我呢”……電影在哭聲中結束了,又營造出女性婚姻悲劇的宿命感。在影片送審的時候,有意見認為結尾太悲傷、太壓抑,謝飛強調這是自己加上去的,小說原本沒有。一來是想要一個開放的結尾,二來兒媳雖然年輕,但也不一定能掌握自己命運爭取更好的生活。

從《湘女蕭蕭》到《香魂女》,不難發現謝飛對女性命運的關注,以及秉持的精英立場和啟蒙意識。在1980年代,“新啟蒙主義”作為中國思想界最有活力、影響最大的思潮之一,寄寓了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改造國民性”的樂觀態度。他們相信真善美的價值統一,著眼于人的主體性的建立。謝飛選擇將沈從文的小說《蕭蕭》改編為電影《湘女蕭蕭》,就是在“責任心的驅使下,希望繼續興起魯迅先生在新文化運動中高舉的‘改造國民精神的大旗,用藝術作品,為新時期的精神建設出力”⑨。1986年他到美國訪學一年,堅定了藝術作品主要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別是對人的存在意義和人性的真善美、假惡丑的復雜狀態的剖析,同時要歌頌真善美、貶低假丑惡。⑩電影《香魂女》中的香二嫂,就是要“塑造出一個真實、復雜、獨特的中國當代農村婦女的形象”11。影片深層次的思想就是要展現人性的扭曲與復歸,在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對某些精神劣根性進行剖析和改革。因和小說思想的高度契合,謝飛對電影并沒有“如獲至寶”之感,當影片在國外獲得大獎,他甚至感到有些意外,因為“那個故事比較傳統”。而作品之所以獲得大獎,他以為是進入了人性的層次,全世界的人都能產生共鳴和理解。

影片的改編基本忠實小說原作,但也顯示出第四代導演的特質,對中國傳統美學的寫意追求,以及所共同書寫的“心靈散文詩”?!断慊昱返拈_篇就是水塘、荷花和蘆葦,“沉靜之河”也成為謝飛獨特的美學風格,以詩意的、流動的河水展現人物命運遭際和民族文化心理。其所承繼的中國古典美學傳統,被認為“找到了一種從內心體驗和個人情緒出發,以‘電影化的方式承載思想啟蒙話語的最佳途徑”12。作為經歷過傷痕、思考、奮起的一代,第四代導演在寫人的時候,更多致力于呈現人物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注重人文關懷和呼喚愛意。因此在電影中,香二嫂的形象也更為立體。在與新洋貞子的對話中,她的女性意識被喚起,絲巾成為新的細節元素,以富有創意的方式增添到作品中,使強干的香二嫂增添了柔美,還主動給實忠打電話。但回到家之后,她迅速回歸母親身份,絲巾被她送給女兒,在安裝新機器的時候還算計著如何讓環環做兒媳。鏡頭的轉換還原了人性的復雜,以及探索文化新啟蒙的寄寓。

謝飛的影片在空間造型上有著優美的意境,他偏愛使用空鏡頭,注重影像造型、視覺美感的營構和地方風情的渲染。影片的插曲,也唱出女性凄婉的命運。水塘風景的靈動詩意,荷花、蘆葦等隱喻了女性的柔美嬌弱和堅韌頑強。一方面是現代化的視野,小鄉鎮來了外國人,香油坊引進了新機器,代替了手工勞作,香二嫂的觀念也從老傳統轉入現代化,提倡市場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卻仍維系著封閉的文化結構,自己有著被賣的凄慘經歷,卻用金錢買來兒媳重蹈覆轍,形成經濟開放與文化封閉的雙重結構。影片裹挾著文化尋根的時代風潮,將遠離現代文明的中國鄉村民俗故事,經過浪漫化的改造,突顯出具有異國情調的東方民俗景觀。

1992年歲末,周大新受邀去北京觀看電影《香魂女》的試映片。馮牧和陳荒煤等都從思想上、藝術上肯定了這部電影,認為是1992年拍得最好的一部片子。陳荒煤指出“影片中的香二嫂經商理財、精明強干,但經濟富裕卻沒有解決精神生活和感情出路問題。在目前的商品經濟大潮中特別需要《香魂女》這樣的優秀影片啟迪觀眾。影片給人們帶來一股時代氣息和新鮮的思考。影片的結尾提出的問題意味深長”13。馮牧認為影片拍得完整、簡潔,忠實于原作,改編后基本上達到了電影所設想的目的。斯琴高娃的表演超出了她過去的影片,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導演謝飛也感嘆,斯琴高娃從瑞士回來拍戲,按說酬金價碼應該高一些,但因為她喜歡這個角色,所以并不計較酬金,沒有錢也愿意拍。其他主要角色如雷恪生、伍宇娟等,表現都很出色,伍宇娟把被貧困扭曲的兒媳環環演得委婉細膩、楚楚動人。這部影片之所以能撞擊觀眾的心靈,也得益于這些演員的精彩表演。

新時期以來,電影開始了對文學性的追求。謝飛等第四代導演深受俄羅斯文學的影響,而電影的詩性更是擁有超越語詞的多元表達,《香魂女》也承繼著其對女性命運的關注,理想主義情懷和人性啟蒙意識。影片獲得第43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并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播發獲獎消息。一向寂靜的周大新家中電話鈴聲不斷,賀客盈門,各地記者和編輯或采訪或約稿,他還被家鄉授予“榮譽市民”。在接受新聞記者和朋友們的祝賀時,周大新一再強調《香魂女》的問世和走紅得益于長影編輯尹江春的慧眼識珠,得力于導演謝飛的深厚造詣,以及斯琴高娃和伍宇娟等人的精湛演技,也從側面說明1990年代的文學生態,尤其新媒介之于小說的傳播效應。

三? 豫劇《香魂女》的改編與經典之路

豫劇《香魂女》是由電影獲得國際、國內諸多大獎14的轟動效應促動的。豫劇作為傳播較廣的劇種,在1960年代中期,除河南外,還有16個省區有豫劇團,1980年代,“全國中的18個省有國辦豫劇團84家”15。這個數字,在其他地方劇種中是不多見的。19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大眾文化興起,審美日益多元,豫劇的發展也陷入了危機,除了《倒霉大叔的婚事》較有影響之外,長期缺乏藝術和市場“雙贏”的優秀作品。1997年,河南舉辦首屆“中國豫劇藝術節”,1998年召開“全省藝術創作會議”。在這種情況下,為沖刺第六屆中國藝術節,贏得國際、國內重要榮譽的《香魂女》成為現代豫劇改編的突圍之作。

為了打造豫劇經典,《香魂女》的導演由舞臺劇、晚會導演李利弘擔任,劇本由河南著名劇作家姚金成改編,由河南省豫劇三團擔當,汪荃珍、楊紅霞、孟祥禮等參與演出。豫劇三團在1960年代初曾創作《朝陽溝》《李雙雙》等享譽全國的現代戲,1980年被文化部評為“長期堅持創作和演出現代戲做出較大成績”的全國八個紅旗團之一。在劇本中,故事背景設定為1980年代農村,香油坊被置換為更能顯示中原文化的鈞瓷神窯。

導演李利弘試圖改變豫劇“土、苦、粗、俗”的刻板印象,通過簡化空間的方式,強化戲劇美學的寫意性。整部劇沒有一桌二椅,場景就設在香魂塘邊,講究意蘊、意象、意境,吸收了話劇舞臺的藝術表現和舞蹈表演,開篇設置“喜船迎親”的群舞和以及“窯變”及“敗窯”舞蹈時的鈞瓷意象創造,甚至“融入了中國戲曲的水袖,把它作為一個象征性的形象,來延展香香的情感表達”16。在向電影借力的同時,更體現出現代豫劇求新求變的心態,以及注重表現舞臺藝術的美感,以極簡、空靈的美學風格更新了現代豫劇的創作理念。

戲劇的沖突性要求其矛盾更為集中。姚金成在改編時,決定舍棄原小說中細致平緩的相親過程,直接從迎親開始,迅速進展到第一個危機——洞房之變。香香勸說環環認命,說“咱們鄉下女人都是這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情呀愛呀,那都是虛的,就這吃飯過日子,才是真的。不怕你笑話,當年我看見墩子他爹,那心里也是一百個不愿意!可是,日子長了,自然就覺著是一家人了!你看現在,多少人還羨慕我劉香香過得值呢!”這段話弱化了原著中的冷酷,從人情人理去勸說,通俗性強,更富有生活氣息。方言土語的使用,也使得該劇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此外,河南方言的語音節奏穩重清晰,五音俱全,四呼規正,語調娓娓動聽,與普通話大致接近,也使得跨省演出接納程度高,且語匯豐富,句式簡短明快,生動活潑,詼諧幽默,有著鮮活的表現力。故事的喜劇性由二東的人物設定展開,作為殘疾人的種種怪相,賭博的劣習,包括捉奸未遂的滑稽表演,都為劇目增添了笑料,緩解了悲劇氣氛。在傳統戲曲中,這樣酗酒、賭博的丑角會勾上臉,用褶子丑、公子丑來飾演,現實題材劇則從發型、造型加以呈現。在沈二東因賭博要錢跟香嫂產生糾紛要打香嫂時,“導演充分利用角色的身體特點,在沈二東的拐杖和瘸腿上做文章,結合傳統武戲中的一些技巧,使得整個場面好看好玩卻也有著些許心酸”17。

與小說和電影不同的是,豫劇的故事改編更為突出女性的自我覺醒和精神沖突,環環也被塑造為具有反抗精神的新生力量。這也說明經歷了1990年代中期蓬勃的女性主義思潮,女性的生命力和新思想更多被發現。在小說和電影中,環環多是沉默、無力的。小說中,在強勢的郜二嫂脅迫下,環環失去愛情哭腫了眼睛,在替父還債的壓力下被迫嫁給郜二嫂的傻兒子。在被婆婆教訓“做媳婦就該有做媳婦的規矩”時,她“沒有吭聲,慢步向臥房去”;在被脅迫說出婆婆的隱私就“撕你的嘴”時,“環環拉開門,無聲地移出去”;在婆婆擔心她暴露私情時,也只是低微地說“娘,我懂得,你這輩子心里也苦”。環環的善良隱忍最終感化了郜二嫂,選擇放她離開。在電影中,以大量鏡頭突顯環環的美麗、清純、勤勞,但也多是默鏡頭、不作聲的,導演更是認為這樣的女性并沒有能力走出家庭、掌握命運。而在豫劇中,環環卻成為一個有力的反抗者形象。香香發現環環不甘心嫁給墩子的命運,帶著家長式的威嚴告誡她:“莫眼紅別人騎那高頭馬,大路上推車挑擔的排成行。外面的花花世界莫亂想,守著家踏踏實實度時光。三五年鈞窯家業你執掌,窮丫頭你就變成金鳳凰……”而環環是針鋒相對地回應:“你苦口婆心讓我學你的樣,只怕是三伏天節令變穿不了冬衣裳,親眼見你挨打受氣裝笑臉,親眼見你兩副面孔度時光。同床異夢苦,你從不對人講,說到底你也是心強命不強……”劇作更為突出的女性意識源于編劇姚金成長期對農村女性命運的關注,豫劇《香魂女》更是致力于書寫“女性對自身的深層發現和反詰”。環環主動給戀人小周寫信尋求幫助,敢于反抗的激烈性格,也被賦予新的時代色彩,使其從被動的“被解放者”變為“走向覺醒和解放的覺悟者”18。

《香魂女》的豫劇改編是政府主導、藝術界群策群力,帶有復興豫劇的使命。在獲獎之后,短時間內又經歷26次的修改打磨,自然需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社會職責。小說和電影中二嫂形象的復雜、扭曲都被簡化,同時承繼了傳統戲曲的大團圓結尾,香香要放環環走,環環卻擔心香香的生活,雖然在霞光中走向遠方,但也許諾要把實忠叔給找回來。小說中的郜二嫂,更多地是帶有地方色彩、歷經生活磨難的底層女性,有著狠心毒辣的一面;電影中的香二嫂,人物強干與委屈并存;豫劇中的劉香香,雖有狡黠的一面,但更多還是溫和。從小說的郜二嫂到電影中的香二嫂再到豫劇中的香香,這也說明隨著1990年代女性解放的時代浪潮,在被逐步自我命名的過程中,女性也被賦予更多的人格力量和理想色彩。電影中的任實忠對于香二嫂并不忠實,他還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在豫劇中,則化身為癡情人,即便遠走南方,也是因為香香成為致富模范后,實忠擔心繼續交往會影響到她的聲譽,主動選擇離開。在豫劇中,人物從復雜簡化為單一,愛情是美好的,人性亦是善良的,理想化處理寄寓著教化功能與社會期待。與之同時,《香魂女》也成功推進了豫劇風格的雅化,“香香與實忠憶當年”的雙人舞交叉成的四人舞創編,營造出空靈、詩意的舞臺美感。該劇獲2000年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實現了河南戲曲藝術在國家級大獎上“零”的突破,主演汪荃珍獲第十九屆戲劇梅花獎。劇目巡演10多個省份,亦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繼《朝陽溝》之后的又一張豫劇新名片。

考察《香魂女》的生產、傳播之路,可以發現1990年代的文學生產是多元生態的共同建構。在文學失去轟動效應的時代氛圍中,《香魂女》經歷了從小說的冷落到電影獲獎的轟動效應,再到豫劇從國際化到地方性的資源借用,小說、電影、豫劇共同完成跨媒介傳播的經典化之路,呈現出地域、人性、觀念、文化等多重維度交織纏繞的狀態。關于1990年代文學,近年來有學者提出關注“讓渡”政策下文藝的多樣形態19,這也使得研究者亦需反思在啟蒙瓦解、人文精神討論中,對于作家姿態、立場的過分關注,反而可能忽略多元狀態下的文學作品,對之缺乏耐心的考察和讀解。從《香魂女》小說文本的思考,到電影持續的啟蒙視角,再到豫劇的現代性改編,也說明在市場經濟轉型期,知識分子群體對于精神建構的持續思索,新啟蒙問題在1990年代的延續,以及文藝在傳統、現代之間的文化張力,在地域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間的資源互用和位置找尋。

注釋:

①何向陽主編:《百年中篇小說名家經典·香魂女》,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年出版。孟繁華主編:《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春風文藝出版社2018年版,該選本收錄時恢復作品原名《香魂塘畔的香油坊》。

②《香魂女》系周大新多部作品集命名,包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版、中國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等。在199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4卷本《周大新文集》中,中篇小說卷《花園》首篇選入《香魂女》;201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18冊《周大新文集》中,亦以《香魂女》命名中篇小說卷。

③2009年,為展示新中國成立60年來河南舞臺藝術的創作成果,《香魂女》作為9臺優秀曲目之一,參與“向祖國獻禮——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河南省優秀劇目北京展覽月”活動。2012年,《香魂女》赴臺參加“2012兩岸秋季豫劇聯演”,系河南省現代豫劇首次面向臺灣觀眾。

④周大新多次著文提及列夫·托爾斯泰對其文學觀的影響,參見《列夫·托爾斯泰的勸告》,《世界文學》1999年第1期;《托爾斯泰,影響了我的世界觀》,《北京青年報》2010年8月23日等。

⑤何弘:《周大新論》,《小說評論》2017年第2期。

⑥徐峙:《〈湖光山色〉:反思鄉村的命運》,《京華時報》2008年11月3日。

⑦周大新:《香魂塘畔的香油坊》,《長城》1990年第2期。

⑧常松:《執著追求〈香魂女〉,歷時兩年做“嫁衣”——訪影片〈香魂女〉責任編輯尹江春》,《電影評介》1993年第6期。

⑨謝飛:《我愿永遠年輕——電影創作回顧》,載《謝飛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259頁。

⑩謝飛、陸紹陽:《再談“第四代”——謝飛訪談》,《電影藝術》2022年第1期。

11謝飛:《〈香魂女〉導演工作臺本》,載《謝飛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頁。

12李道新:《中國電影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15頁。

13古川:《〈香魂女〉在京試映獲好評》,《電影評介》1993年第4期。

14電影《香魂女》曾獲1993年第4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1993年政府優秀影片榮譽獎、1993年北京電影學院獎最佳編劇獎、1993年美國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1993年中國“當代電影”十佳影片獎第一名等,載《沉靜之河·謝飛研究文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53-54頁。

15楊麗萍:《謳歌偉大時代再創豫劇輝煌》,載《河南戲曲現代戲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2017年版,第2頁。

16李利宏:《從〈香魂女〉到〈常香玉〉——戲曲現代戲創作點滴談》,《福建藝術》2018年第10期。

17李航:《詩意滿卷情味無限——豫劇〈香魂女〉文本創作與導演構思》,《東方藝術》2019年第2期。

18姚金成:《香魂塘畔的“窯變”》,載《悲欣交集·姚金成劇作十二種》,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第523頁。

19程光煒:《“九十年代文學”研究的相關問題》,《當代文壇》2022年第3期。文章提出在文化方面,由于實行了某種讓渡政策,催生了社會大眾媒介大面積的興起。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本文系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中國國慶獻禮片的視覺經驗與文化審美研究”階段性成果,批準號:20BZW151)

責任編輯:趙雷

猜你喜歡
豫劇電影小說
民國豫劇唱片探論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品豫劇,聽秦腔:誰有滋味誰響亮
不老的豫劇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解讀張藝謀影片的視覺審美
后現代視域下香港電影的解構與建構
國產“現象級”影片的跨文化癥候
論豫劇電影的“影”、“戲”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