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2022-05-30 18:52朱濤平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學科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在初中教育體系與學生生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探究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初中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有著積極作用,能夠適應當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可為擴大改革成果創造有利條件?,F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難以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文章從多角度分析生活化教學模式,提出關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旨在強化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改善初中物理教學現狀,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24-0057-03

生活化教學可以將理論知識與特定生活情境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理解所學知識,感受理論知識的價值,加深學習印象,提升學習能力。初中物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復雜性,在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好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與能力,是現階段物理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 ?生活化教學模式分析

1.1? 基本概念分析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生活場景,以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欲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掌握生活知識。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在生活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建立起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生活化教學模式呈現出了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的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關系和功能的特點。作為活動程序,生活化教學模式凸顯出了有序性和可操作性[1]。

1.2? 理論依據分析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之一。作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大生活教育理論?!吧罱逃c生俱來,與生同去”,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隨人類生活變化而變,所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應當密切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方能促進學生學習進步。陶行知反對傳統教育下生活、學校、社會三者相互隔離,提出“社會即學?!钡闹鲝?。廣泛運用學校、社會資源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一大特點,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生活教育,在生活情境中學好本領。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師應視“教學做”為一體,對生活現象進行全方位解讀,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提供切入點[2]。

實用主義教育學理論的出現,是推動現代教育思潮發展的重要力量,有“現代教育學之父”之稱的杜威是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論”,即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為生活化教學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受到“新三中心論”的啟發,提出了先進的生活教育理論,開創了中國近代教育之典范?!敖逃瓷?、生長、社會”“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從做中學”“五步教學法”等重要理論,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理論的濃

縮[3]。生活化教學模式是由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展而來的,杜威在赫爾巴特教育理論基礎上,按照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指明了方向。

2?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2.1?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融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利用能夠引發學生關注的生活知識引出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其物理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增加生活閱歷,促進學習效率提升[4]。初中物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趣味生活情境,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為易于學生理解的生活知識,使之能夠在生活情境中產生源源不斷的物理學習動力。

如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不同動物的圖片并播放聲音,讓學生通過模仿體會聲音傳播需要介質,體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聲帶振動而引起的,由此創設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了解聲音從產生到傳播的過程。同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視“教學做”為一體。為了使學生能夠保持學習注意力,教師可利用直尺開展“振動發聲”實驗活動,鼓勵學生親手操作,感受聲音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振動引起的。然后,教師可列舉生活中的“消音壁紙”,帶領學生分析影響聲音傳播的不同因素,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討論有關聲音收集、反射的現象,使之明白真空狀態下聲音無法傳播,“消音壁紙”是通過介質阻擋并減弱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起到消聲的作用。最后,教師應逐一指導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傳播問題,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概念,加深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印象。

2.2? 提出生活問題,點燃物理探究火花

解決問題是物理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提出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問題,能夠為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創造契機,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點燃物理探究火花,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循序漸進研究,促進物理思維發展[5]。初中物理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需要將問題的難度控制在學生可接受范圍內,從而維持學生的物理探究熱情,使之獲得學習的內部動機,在生活化教學活動中主動思考、探究、理解,掌握高效的物理學習方法。

如教學“平面鏡成像”時,首先,教師可圍繞“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提出生活問題:“潛艇內的潛望觀察鏡有什么特點?”并展示簡易潛望鏡制作剖面圖,讓學生在思考生活問題的同時,產生探究平面鏡成像的欲望。然后,教師可圍繞平面鏡成像時的物、像關系,播放微課視頻“水淹蠟燭”,引入新課并介紹虛像與虛像的位置,讓學生理解“像”的形成原因,并能夠聯系實際生活進行解釋。杜威的“五步教學法”提倡創設疑難情境、確定疑難所在、提出解題的假設、推斷假設、驗證假設。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整理儀容儀表,提出生活問題:“根據你的日常生活經驗及照鏡子的感受,你覺得平面鏡成像有何特點?”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最后,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物理實驗器具,運用“五步教學法”指導學生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優勢,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出結論,明白物、像、鏡面三者之間的關系,體會成像之美。

2.3? 挖掘生活元素,構建生活教學格局

物理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基本事物進行宏觀、微觀分析。物理作為一門發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學科,相關知識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元素,深入挖掘物理知識中的生活元素,可以豐富學生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構建良好的生活教學格局。物理對人類未來進步起著關鍵性作用,初中物理教師需要深挖生活元素,建立物理學成果與學生生活經歷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深刻認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物理思維習慣[6]。

如教學“功率”時,首先,教師可帶領學生回憶力對物體做功的必要條件,利用功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提煉其中的物理知識,由此引出功率知識,讓學生懂得功率是一種物理量,表示做功的快與慢。然后,教師可引入功率單位1 J/s=1 W、1 kW=1000 W以及公式,圍繞機械做功的快慢,挖掘其中蘊含的生活元素,讓學生比較功率分別為70 W和450 W的機械,引入變形公式W=Pt、,引導學生通過計算和分析,理解功率是機械一個重要的參數。再結合汽車檔位變換,引導學生分析功率與速度之間的關系,使之懂得在機械發動機功率一定的條件下,牽引力與速度成反比,因此可以通過減小速度來增加牽引力,或者減小牽引力來提高速度。最后,教師要圍繞功率的測量,帶領學生通過實例作圖等多種方式來描述功率,從中深入挖掘生活元素,將功率的物理意義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構建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格局,讓學生歷經由特殊至一般的過程。

2.4? 解讀生活現象,創新物理實驗形式

物理來源于生活,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解讀學生在生活中見到的現象,據此開展不同形式的實驗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從而創新物理實驗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7]。初中物理教師要善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學生肉眼難以觀察到的物理現象,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不同形式的物理實驗活動,發揮直觀教具優勢,構建有助于學生進行實驗的生活化課堂,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如教學“串聯和并聯”時,首先,教師可以用兩個隱藏的串、并聯彩燈電路,閉合電路開關,使燈泡發光,分別在電路中各取下一只燈泡,還原生活中商戶牌匾上的“跑馬燈”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燈泡的變化,思考電路中的電流流向,激發其動手實驗的興趣。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列舉生活中的燈光現象,將學生的注意力引至物理實驗上,降低學習難度。為學生提供串并聯電路圖模板、導線、開關、小燈泡、電池等實驗用具,讓學生先設計滿足兩燈泡同時發光的電路圖,并組裝實驗用具進行探究,創新物理實驗形式,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燈泡的連接情況,避免影響最終實驗結果,使之明白串聯電路與生活中“串珠子”相似,得出串聯電路定義。最后,教師可以播放“百葉窗簾”微課視頻,讓學生觀察并指導其繪制并聯電路圖,按照圖示連接相應的實驗器具,完成“并聯電路”實驗,使之聯系生活現象得出并聯電路定義。隨即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實驗,探索串聯電路與并聯電路之間的區別,使之懂得串聯電路“一損俱損”、并聯電路“互不干擾”的特點,學會運用物理原理解釋生活現象。

2.5? 設計生活游戲,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將學生置于輕松快樂或緊張刺激的氛圍中,使之無意識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游戲任務中,由此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進步[8]。初中物理教師要在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設計廣受學生喜愛的生活游戲,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緩解學生因學習抽象物理知識而產生的疲憊感、抵觸感,不斷優化物理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激發其良性競爭意識。

如教學“電磁鐵—電磁繼電器”時,首先,教師可用多媒體呈現學生在生活中見到的電磁起重機,設計“自制電磁鐵”游戲,讓學生依據自己對“磁”的認識,運用一根導線和一枚鐵釘,制作一個電磁鐵,對照教材圖示分析磁性強弱,使學生明白電磁起重機的主要部件是電磁鐵。然后,教師可以呈現磁懸浮列車,從動力裝置的角度指導學生進行分析,使之明白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列車懸浮,從而突破以往列車的速度極限,降低噪聲、減少動力損耗、提高穩定性。最后,在學生理解電磁鐵相關概念后,教師可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流經大型電磁起重機的電流是如何控制的?”并出示生活中常用的繼電器圖片,講解工作原理后,將繼電器與電磁裝置建立起聯系,設計“電磁繼電器”繪圖游戲,讓學生傳閱電磁繼電器的構造圖,畫出電磁鐵、銜鐵、彈簧、觸電等部件,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使之在游戲中加深對電磁繼電器構造的理解,并能夠聯系實際生活,探討電磁繼電器的應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其既有學習認知。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起聯系,可以改善教學質量,創設有益于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學習與探究中深入理解抽象物理概念,感受學習樂趣。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尋找知識與生活的最佳契合點,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優勢,提升物理教學質量,推動新課程改革發展,助力學生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江喆.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20(7).

[2]吳建兵.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技資訊,2020(12).

[3]武漢有.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11).

[4]馬驍壯,朱孟兆,陳玉峰,等.中學物理教學生活化分析——以“電磁學”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

[5]張重科.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淺議[J].黑龍江科學,2020(17).

[6]趙瓊.運用“生活實驗”助力初中物理教學[J].科技資訊,2020(28).

[7]吳聰能.結合生活實際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廣西物理,2020(4).

[8]任少鐸.活用科學方法 將物理抽象概念立體化[J].物理教學,2020(12).

【作者簡介】

朱濤平(1984~),男,藏族,甘南卓尼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