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2022-05-30 10:48吳德興
文理導航 2022年33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雙減政策

吳德興

【摘? 要】“雙減”政策的提出,關系教育改革,更關系國計民生,是實現社會之需和教育目的相匹配的重大決策。本文從“雙減”政策的提出背景和精神內涵出發,分析了“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并就問題一一提出了減負增效提質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語文閱讀;減負增效提質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減負提質增效的重要性,及時更新觀念,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保持理性頭腦,追求教學中學生深度學習,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雙減”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精神內涵

(一)“雙減”政策的提出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綜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倒逼著教育事業進行改革。但是教育改革進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的問題,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一方面,學校、家長、學生都在強調智力發展,重視學科成績,短視化、功利化情形嚴重,而且為了追求學科成績理想化,一些學校的作業管理不完善,學生承擔著巨大的作業負擔和學業壓力,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學校、家庭、學生唯成績論,催生了社會培訓機構的瘋狂生長,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為了自身利益,通過各種媒體途徑制造教育焦慮,“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教育生態讓“內卷”成為了學生的常態化學習方式,背離了義務教育的本質,阻礙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了義務教育階段全方位“雙減”政策,旨在回歸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引導社會、學校、家庭、學生樹立科學的教育價值觀,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二)“雙減”政策的精神內涵

首先,“雙減”的首要任務就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作業總量、作業時長雙雙縮減,從表面上看減的是學生負擔,但從深層次看,是對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生態糾偏和生態改革。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精準發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學校期間就能學好。在課下時間,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一步確立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其次,“雙減”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打破“教育內卷”,讓社會、家庭的教育觀念回歸理性。校外培訓的降溫,從表面看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讓校外培訓真正成為校內教育的生態互補,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但從深層次看,規范校外培訓讓家長能夠理智看待和思考學生的教育問題,有利于推動教育的公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這體現出了義務教育的普適性和獨特性,有助于每一個學生追逐自己的夢想,推動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未能統一

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任務是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因此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時要依照新課標的三個維度來設計。但由于語文教師認識上的片面性,在實際教學中常常割裂三維目標,尤其是閱讀教學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經常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閱讀完篇章內容后,要對文章的感情有著自己的判斷和態度,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把教學重點放到閱讀知識點掌握上,就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成績有一個大的提升。雖然在教學的最后,情感態度價值觀也會進行升華,但大部分都是一筆帶過,把閱讀文本的情感內涵直接告知學生,沒有讓學生去思考、表達、討論。而且感情升華也多見套路,如秋天一定是悲秋思鄉,動物一定是喜愛,梅蘭竹菊一定是高尚。這樣的套路升華感情,學生沒有讀懂文章,卻從經驗中簡單猜知文章表達的情緒,難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那么人文性的體驗、審美教育的發展都無法有效保證。

(二)教師的教學行為變化不大,對話教學流于表面

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雖有認識,但由于教學任務、教學進度的觀念太固執,教師害怕放手,害怕學生不能解讀文本,于是雖然采用了對話教學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但仍然沒有脫離滿堂灌的范疇,于是出現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情景。一般情況下,教師按照自身的閱讀理解,把能想到的問題一個個羅列出來,分解文章內容,引導學生一步步閱讀然后進入預設的答案中,學生忙于在閱讀文本內找到“標準答案”,缺少了思考和理解,更談不上教學生成。

(三)新型學習方式沒有成為普遍行為,學生學習積極性差

學生的閱讀知識、閱讀能力不應該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選擇、加工、處理,從而獲得的。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倡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不能單靠教師的單方面講授,更多地要依靠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不斷感受、不斷體驗、不斷積累,這就需要教師采用新型學習方式,推動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道路上前進。但實際情況卻是教師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長期影響下,也開始使用相同的套路來完成學習任務。整個閱讀教學過程,教師創新不足,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單純地跟隨教師的思路來掌握必要的文本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不足,從而讓閱讀學習內驅力不足,缺少能夠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閱讀教學的關鍵因素,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師趕著教學進度,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學習能力差

閱讀需要大量的關聯內容,才能更好地理解所閱讀的文本內容,感受所閱讀的文本情感,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影響了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差,需要教師和家長及時監督。但實際情況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不能達成一致。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做到學習效率高,不過在家庭中學習效率會急速下降。語文學科的積累只靠在校期間是不能完成的,還需要學生在課下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來學習。而小學生學習能力差,又反過來制約了學生的知識積累。

(五)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待提高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良好的專業素養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示范作用。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更新、觀念更新也要追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學實踐中,雖然教師也注重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思考、去創造,學生的思維越活對教師的要求越高,但部分教師每天忙于教學、改作業和一些其他教學事務,幾乎沒有時間去閱讀,去吸收更多的新知識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積淀文化,到最后也只能逐漸放棄新型教學方式,重新回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行為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既不利于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也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減負增效提質策略

(一)首抓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首先,學校要提供有利于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的良好平臺,建立校本研討和培訓制度,聘請教育前沿理論思想專家進行專業培訓,同時重視網絡的力量,打造開放式交流平臺,加強個體教師、群體教師之間的學習,為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行為提供更多的方案。其次,學校要幫助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制定進步目標,力求目標詳實,可操作性強。引導教師把目標細化,利用年度獎勵激勵教師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標。最后,教師自身要養成勤于反思,堅持學習的習慣。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找到那些可以提高的地方,客觀評價并記錄下來,及時修補自己的教學短處。找到教學短處后,教師要堅持學習,獲得新知識、新理論,彌補自身的教學短板。

(二)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

首先,要填充知識空缺,打下知識體系構建基礎。教師要借助適當的語言環境,喚起學生的舊知,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把舊知展現出來;其次,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讓學生分享彼此的觀點,讓不同的觀點在學生之間產生碰撞,讓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經驗更加充足。學生觀點碰撞后產生的新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整理到舊知思維導圖中;最后,實踐出真知,當學生的新觀點整理完成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回顧自己的思考過程,借助閱讀實踐的機會檢驗自己的觀點。

(三)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首先,教師在備課中要明確閱讀目的,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多提問題,多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帶著疑問打開教材,激發閱讀興趣。其次,教師在備課中要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求知點,這些求知點的設置要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有一定的差異,需要讓學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探究,這需要教師既了解學生的認知,又吃準吃透教材。再次,教師在備課中要善于展現閱讀文本的美,讓學生在學習中接受熏陶,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讓學生進行遷移,通過學習到的句式、文字來抓住生活中的內容進行仿寫。最后,教師在備課中要多準備幾種閱讀方法,小學生更喜歡直觀形象的閱讀方法,但他們的興趣持久性差,而且學生的閱讀能力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在教學中采用分角色朗讀、表演、看視頻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

(四)開展有效的、多元的對話

閱讀是一種對話,閱讀教學就是對話的過程,這個對話既包含了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還包含了學生與閱讀文本的對話,更應該有學生與教材編寫者的對話。對話在教學中的體現就是有效的課堂提問,發展學生的高階閱讀思維。

教師要提高問題的針對性和挑戰性。一堂提質增效的閱讀教學課,意味著教師要整體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明確問題的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提高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準備中除了要認真鉆研教材,還需要進行預估預設生成,只有在詳細了解了學生的學情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指出閱讀教學中的預設生成,才能有把握去應對突發生成的情況。當然,問題設計得簡單易懂、方向明確,才能引導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既要照顧基礎差的學生,又要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感覺到問題具有挑戰性,需要充分思考才能得到答案。教師提出問題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并及時鼓勵學生回答,讓學生有勇氣、有動力進行下一次思考和回答。

(五)創設環境,實現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固然要關注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但更應該去重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人文的感悟,特別要去揣摩分析文本作者如何借助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寫了什么,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只有如此才能還原閱讀課的本來面目,也就是關注內容的同時關注形式。關注內容,就要拓展內容,通過課文去拓展人物形象、故事背景等;關注形式就要把人文教育融合于教學中,實現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交融。

四、結束語

“雙減”是形式,是教育改革的外在表現,減負增效提質才是教育改革的本質。語文閱讀在“雙減”政策下的教學更應該體現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會閱讀方法,更應該學會閱讀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

【參考文獻】

[1]顧明遠.“雙減”的目的和意義[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8):3.

[2]吳浩.“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后進生閱讀素養提升探究[J].教育界,2021(49):3.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雙減政策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淺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功利性問題
閱讀反思: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