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培養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析

2022-05-30 10:48史明
求知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摘 要: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明確了當代學生核心素養的三大維度、六大基本要素以及十八個基本點。相關政策的出臺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明了方向,為學生的發展拓寬了道路,為校園課堂重構奠定了基礎,為新時代學生學習方式及教師教學模式構建了全新的框架。文章從核心素養的教學內涵出發,針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教學策略,為教師立足核心素養教學,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語文;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史明(1979—),男 ,甘肅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積累基礎知識,還要發展學生的能力。核心素養由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維度組成,這三個維度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分別對應著基礎知識的積累、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三個方面。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備豐富的語言積累量,還要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具備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和傳承優良的品德。教師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理念開展中學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的過程,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更是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競爭實力的過程。

一、核心素養概述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具備的素養,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這種品格包含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方面的內容,也包含知識和技術能力。核心素養具有穩定性,也具有發展性,作為一種可持續動態優化的存在,應伴隨著學生學習而存在,幫助學生明確自我定位,確立奮斗目標,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與能力。

當前,學科教育成為核心素養培養的基本載體,核心素養培養依賴于學科的育人功能。在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按照當代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充分滿足新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根植于學科課堂教學之中,結合學生的基本特征,以其身心發展規律為出發點,采用科學的理念和方法,促使學生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使學生擁有學習的基本技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家國責任擔當與強烈的實踐創新意識,實現教育的與時俱進[1]。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1.核心素養培養是教育價值及功能的體現

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由于受主觀意識的影響,且不同科目存在差異,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我國教育明確了方向,使之朝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在核心素養體系的影響下,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得以拓展,并表現了更強的可操作和具體化的內容,體現了更深的教學思維內涵。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模式下,教育才能真正實現育人的目的。

2.核心素養是品格培養及塑造的落腳點

作為教育方針的具體化體現,核心素養不僅連接了宏觀教育理念,還實現了教育教學實踐各項中間環節和培養目標的有效連接。其明確了當今教育教學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同時將三大維度、六大基本要素和十八大基本點與學科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有效地將學生的個人成長與學校及家庭培養、社會發展需求融合起來,體現了素質教育豐富的內涵,保證了新時代教育教學的人性化、多樣化、個性化,與當前科學發展觀念的先進性、信息化相符合,是學生品格培養和價值觀念塑造的落腳點。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分層嚴重

中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包含了文學、美學、史學,也包含一定的理學、哲學等。多樣的學科元素構成中學語文豐富的內涵體系,這意味著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會表現多樣化、豐富化、具體化的特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確定和相關政策的出臺,教師應當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有效地將核心素養培養與課程標準要求相融合。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未能將兩者有效融合,或培養方向有所偏離,導致二者分層嚴重。

(二)教學方式過于保守

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的融合要求教師從學科根本概念出發,遵循教學規律,挖掘教學內涵,從全方位發展的角度來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課堂教學是核心素養培養理念的實施載體,教師應圍繞“如何教”的問題開展教學,思考如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品質、道德、價值取向的滲透;思考如何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保證其在接納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提升。此外,教師還要圍繞“如何學”的問題開展教學,思考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形成教學進階,保證學生學會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但是,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其教學方式陳舊、保守,未能打破傳統理念的束縛,未能有效解決“如何教”和“如何學”的問題,導致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受到限制。

(三)教學內容與外延突破受限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中學語文教學不僅是提升學生基本素養的突破口,更是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的方式。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實離不開課程優化與改革,也離不開教學內容和外延的突破。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在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促進教育活動從教學到育人的轉變。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較豐富,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培養,促使學生成為思維清晰、樂學善學的人,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使其具備扎實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形成勇于探究、勤于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部分教師教學觀念仍被束縛在傳統的框架中,難以突破教學內容和外延,導致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

(四)核心素養培養理念尚未覆蓋教學全程

核心素養培養理念應該覆蓋教學的全程,包括基礎知識的滲透過程,也包括外延知識的拓展過程,且不應忽視科學評價的環節。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中,若一味地追求快速完成教學任務,快速向學生傳授知識,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教師若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明確育人目標、實現課程體系的完善和拓展,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教學以師為本的局面,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全覆蓋。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能使知識整合、有效評價以及教學改革形成體系,未能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全覆蓋。而且,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僅停留在教學成果上,忽視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核心素養提升效果不明顯。

三、核心素養培養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探析

(一)以教學內容為出發點,挖掘核心素養培養元素

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是學科教學。教師應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出發,整合教學內容,從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入手,滲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學科綜合性較強、內容豐富,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有較多可挖掘的形式。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文學基礎知識,教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還應促使其思維能力獲得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與賞析能力,培養學生形成傳承優秀文化的意識。這樣的教學過程包括了對學生知識能力、技巧方法的培養,也包含了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生的內在修養和外在個性得以健康發展。為此,教師只有進行深度的核心素養元素的挖掘,構建生動的教學課堂,才能夠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能力體系以及道德體系[3]。

(二)以教學方式為滲透點,構建多樣化課堂,強化思維

多樣化課堂有助于教師拓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接納新的教學思想,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以基礎教學為本,以學科素養培養為出發點,對語文教材進行深度剖析,圍繞“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進行思考與教研,保證中學生在完成語文基礎知識鞏固、提升的同時獲得更深層次的人文積淀,具備理性思維和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在“如何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情景化教學、課本劇表演等形式,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和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例如,《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既通俗易懂又內涵深刻,十分值得學生深入探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劇表演,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表演以及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完成對各個角色性格、行為的分析,形成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用批判質疑的態度去辯證地看待問題的能力,幫助其培養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如何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探討式學習、參與式學習以及合作式學習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方式,促進其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和創造中完善人格發展,全面成長。例如,因為《論語十則》這篇文言文晦澀難懂,部分同學因為學習難度過大,所以學習態度不積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探討式學習,建立課上討論、課下自主學習的模式,為學生布置資料搜集任務,并在課堂中讓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使其在討論分享的過程中,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效果得到顯著提升,還能讓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獲得品格的培養。

(三)以自主發展為提升點,構建信息化課堂,拓展課堂內容

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實際上是將抽象知識轉向具體情境的過程,是將基礎知識傳授轉向學科素養提升的過程,是引導學生思維深度發展的過程,更是引導學生從表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教師應以學生的自主發展為提升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拓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實現思維躍遷。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正確審視自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在總結和調整中實現自我成長。

例如,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消息二則》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新聞編寫的基本要素,同時了解課文的社會背景。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拓展的內容可以是播放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精神的視頻,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新聞編寫的要求,讓學生在深度掌握學習重點的同時,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四)以社會參與為突破點,構建實踐化課堂,落實全面評價

核心素養培養是在教育方針指引下開展的教學活動。為了突破當前教學中的局限,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的機會,以社會參與為突破點,促使學生獲得長遠的、全面的以及個性化的發展。另外,教師應該注重開展全面的教學評價,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并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讀寫能力,切實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結語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而行教化之業者在教師。對學生而言,培養核心素養是塑造良好性格、實現良好成長的有效途徑。對教師而言,核心素養培養是全面育人背景下的教學要求。初中語文學科內涵豐富,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科學引導,從落實基礎強化、能力延展、全面評價等環節入手,尋找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契機,以有效保證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促使當代中學生成為能夠擔當社會責任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兵權.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21(36):11-12.

[2]付強.核心素養內涵與培養策略探析[J].天津教育,2021(10):47-48.

[3]陳修良.探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13):124.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教學策略核心素養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加強中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思考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中學語文略讀策略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