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言文學教育中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2022-06-14 04:44寧國志
民族文匯 2022年29期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人文素養綜合素質

寧國志

摘 要: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讓學生學習我國優秀名篇,更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隨著人們對于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的研究不斷地深化,人們對于這門學科的掌握也越來越具體,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分支也越來越細致。漢語言文學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門必須所掌握的課程,更是讓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綜合素質以及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人文素養;綜合素質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的母語,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有天然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環境和氛圍。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了網絡語言,而網絡語言呈現一種低齡化、低俗化的態勢。這無疑對于我國語言的發展來說,是一個枷鎖。所以要想打破這個枷鎖,就需要廣大教師在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之中,幫助學生培養一種辯證思維,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如今,社會各界給漢語言文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素質培養成為了實際教學中的重點。教師要針對如今教育的特殊環境,采取必要的措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讓其能夠對所搜集到的信息進行解釋,并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不斷建構新的知識,提高學生人文素質。

一、人文素質教學的重要性

職業教育階段所培養的是全能型人才,也就是說學生到了職業教育中會學到多方面的知識來促進自己能力的提升,為了學生以后的就業和發展,就要在職業教育階段做好相應的準備。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能夠在自己以后的就業和發展中有更有利的條件來讓自己的職業生涯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說,將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相結合,符合國家對學生的培養要求,更好地促進國家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實現。人文素質的培養并不是僅僅依靠教師對一些知識的傳授就可以培養出來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課堂中,教師要對漢語言文學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明確所學知識的重難點,并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師會給學生補充一些知識,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更多的知識和漢語言文學的思想。不管是進行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還是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都需要進行思考,在與同學的交往和溝通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自我反思,讓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不斷地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學生的思想不夠成熟,相對來說比較幼稚,通過漢語言文學的人文素質教學能夠讓學生進入到相關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和開闊。

二、職業院校人文素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模式老套單調影響學生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改進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教學效果。職業教育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并沒有那么大,學生容易放縱自己,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睡覺的情況,這就要求在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時候滲透人文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知道漢語言文學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人文素養對自己發展的積極意義,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聽講和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進一步的發展。從目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一味地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和能力的鍛煉,對于人文素質的教學并不是特別重視,在課堂上只是按部就班地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并沒有涉及;有些漢語言文學老師自身專業性不夠,教學經驗比較欠缺,在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不知道如何講解的情況,自然而然也就無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F實中,很多教師懷揣著極大的熱情加入了教師的隊伍,但因為指導策略不夠完善、教師待遇得不到保障、擔憂未來個人發展等問題,很多教師在中途選擇了退出。再加上現有的教學經歷與新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沖突,教師無法適應而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的教學隊伍存在很大的波動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漢語言文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三、職業院校漢語言文學人文素養培養措施

(一)結合傳統文化,提升內心素養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很難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學習說政治、漢語言文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人文類公共基礎課程時,通過閱讀文本、討論交流、爭鳴思考等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更為深刻的思辨能力。通過這種優秀的思辨能力,可以促使學生在面對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差異和思維差異上,能夠養成一種更為具有包容性的胸懷,從而形成一種獨立的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這種思維能力之上所形成的自我的修養,就是一種人文素養。這種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淺嘗輒止的讀一兩部作品就能夠形成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需要不斷歷練的過程。對于廣大的教師來說,想要幫助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課堂之上逐步形成人文素養,就需要幫助學生具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并且要幫助學生在厚植于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形成獨特的人文素養。例如,在講解“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相關節日的歷史。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除此之外,不同民族還有不同的節日,比如說火把節。教師就可以通過這種提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堂之上更加快速的積極調動自己的大腦。教師通過講解我國節日飲食和不同民族之間的習俗文化,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學生就可以形成真正的愛國精神,從而幫助他們完善自身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二)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如今的職業院校教育中,很多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沒有把人文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主要是單純地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以及素質的提升都沒有進行專門的教育,在上課之前并不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一節課下來學生要掌握多少知識,導致教學過程不夠銜接,想起什么來就講什么,這樣混亂且沒有條理性的課堂讓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降低,更別說要去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嚴重影響到實際的教學質量,并且讓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流于形式。為了能夠讓人文素質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這就需要相關地區的政府部門加強對教育的重視,認識到漢語言文學人文素質教學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對漢語言文學教師要組織定期地培訓,通過培訓來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教師知道如何針對人文素質開展教學,如何調動學生興趣,要真正地將培訓落實到位,讓教師真正提升技能,而不是僅僅流于形式。另外,培訓的內容要與教育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確保培訓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為漢語言文學人文素質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讓學生的相關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和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首先就要重視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再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展開相應的教學,提高學生對于人文素質能力和思想的認識,對人文素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來在實際的課堂中將人文素質重視起來,能夠在職業教育中利用現有的資源讓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地去讓學生去學去交流。

(三)結合現實社會,激發學生思考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學習是青年努力進取的不竭動力,在諸多學生的人文素養中,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具有自我的糾錯能力,在發現錯誤之后,學生能夠及時改正;在發現自己的不足之后,可以及時地彌補。在當今社會,很多人仍然認為職業教育是一座象牙塔。很多學生并不能和社會真正的聯系在一起。很多學生對于社會的憧憬,仍然是虛幻而又美好的。所以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就是溝通“象牙塔”與殘酷的社會之間的一道橋梁。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之內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通過經歷豐富的教授的講解,學生可以對這些作品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們構建起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在探尋自我的過程之中,形成更為完善的人文素養??偠灾?,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一個讓學生不斷的發現自我、提升自我、挖掘自我、培養自我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過程之中,在飽覽中外的名篇佳作的過程之中,更好地挖掘自身的價值,更好地明白自身的所追求的東西。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就業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職業院校不重視漢語言文學課程的學習,也從側面反映出來,大家認為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的就業并沒有大的意義。在現在的社會之中,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希望可以在職業院校之中學到更有用的東西,何為有用呢?一個最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的答案就是: 可以幫助他們在就業過程之中找到更好的工作。什么是更好的工作呢?很多學生靦腆地說“工資更高的工作就是更好的工作”。然而,現在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這是一個謬誤。實際上,學生并不必為這個答案感到難以啟齒。漢語言文學作為漢語言文學基礎課程,實際上的課程目標也是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溝通交流的技巧,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用應用文的寫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應用文寫作”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很多學生會認為學習書信和通知這類的文體已經過時,現在各類網絡通信軟件的使用,使人們的溝通非常方便快捷,傳統紙質書信的寫作格式,在這些新興的平臺已經不需要,學習書信格式就沒有什么意義了。誠然,這種說法是符合現實情況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在的社會之中,仍有很多人選擇用書信來傳遞情感用。正所謂紙短情長,用書寫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傳遞信息,仍然是一種傳統的方式,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在工作中,即便實行無紙化辦公,但是各類行政公文的電子版依然有嚴格的規范要求。所以漢語言文學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某種公文的格式特點以及寫作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在實踐寫作訓練過程中,要通過實際工作情境的模擬,幫助學生了解職場公文往來的禮儀規范,激發學生的思考,真正地讓他們把學過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的問題之中,對自我、職場、社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準確校正自己的行為,正確看待學習與生活、理想與現實、為個人未來進入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目前,很多地方都針對職業院校的人文素質教學開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案例教學等,然而效果還是不理想,所以我們就要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對一些目前職業院校教學中所采用的一些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式學習等方式進行全面的討論,發現其中的亮點和弊端,與漢語言文學目前的教學情況相結合,從而找出符合我們如今教育發展的教學方式,并結合教師的教學方式來將其應用到我們的教學當中去,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重在理解。我們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在上課之前先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了解多少,再結合實際的學習內容開展人文素質的教學,從而讓人文素質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人文素質的教學重在讓學生去交際,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去探討和交流的機會,如果有比較難理解的內容,也要盡量引導和鼓勵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和正確方法,從而更好地學會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還可以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要想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進一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質量,學生自身也要明確人文素養對自身發展的積極意義,只有這樣,學生自己才可以有意識地去認真聽課,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學習。學校方面可以不定期組織一些與人文素養有關的知識講座或者是比賽活動,在活動中說明白開展這樣的教學的目的,并且利用一些典型的事例來讓學生產生共鳴,從心底里明白開展這樣教學方式的重要性,這樣才可以讓人文素質的培養更有針對性,學生自身的主動性也會提升。

綜上所述,從當前漢語言文學人文素質的現狀來看,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教學觀念尤為重要,要積極利用現有的資源完成進一步的教學,對于漢語言文學人文素質的培養來說,也更應該如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從而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實現正確且恰當的表達與交流,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獲得進一步加強的同時,自己的漢語言文學素養也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寅華. 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途徑[J]. 文學教育(上),2021,(10):108-109.

[2]李英順. 探究網絡環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有效策略[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6):122-123.

[3]程鹍,孫穎. 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對策分析[J]. 知識經濟,2020,(07):116+118.

猜你喜歡
漢語言文學人文素養綜合素質
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如何提高實效性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探析漢語言文學中國學文化的魅力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淺談規劃展覽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