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究

2022-06-15 19:41崔梅云侯春蘭
求知導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計算能力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崔梅云 侯春蘭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核心素養教育愈加得到重視。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自己未接觸過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屬于基礎性學科,要求學生掌握數學運算方法,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順利解決生活問題,使其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提高其學習熱情和動力?;诖?,文章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期通過優化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計算能力

一、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缺乏信心,計算習慣有待養成

筆者經觀察發現,部分小學生存在對計算缺乏信心,缺乏數學學習興趣的問題。他們在考試時,缺乏自信,不敢放開膽子去推演換算;得出結果后,不確定自己是否做對,把時間浪費在重復驗算當中,導致總是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試題。檢查雖然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學生考試時不能將時間都用在檢查上。良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但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會受益終身的。還有部分學生由于從小未能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考試的過程中粗心大意,或在抄數字過程中把數字抄錯了,或在演算過程中把數字寫錯。還有部分學生為了盡快完成計算任務,圖省時而在下筆時字跡潦草,其計算過程漏洞百出,沒有按照要求來檢驗。還有部分學生一碰到計算問題就求助于計算器,缺乏演算思考過程,其計算能力較差[1]。

(二)教學形式單一,缺乏課后評價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單一的“一教一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學習要點,但是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而且,單一的教學模式容易降低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導致其學習效率下降。數學思維能力和邏輯計算能力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若教師不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打好數理邏輯基礎,而是繼續沿用僵化刻板的教學模式,則不利于學生拓展數學思維,導致其核心素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難以得到有效培養。課后評價是教學行為中的重要環節,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找到自身不足,彌補學習劣勢,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課后評價更為重要。但是,部分教師忽視了課后評價的重要性。在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下,部分教師沒有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缺少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評價,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及時找出并改正自己的問題,阻礙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對新課改的理解有待加強

新課改大力倡導知識的應用價值及新的教學理念,呼吁教師更新教學方式。新課改關注的學習內容是有價值的,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刪去了過去教材中“繁、舊、偏、難”的知識點。數學課堂應該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其課堂氛圍是輕松的、有趣的。筆者通過觀察發現,部分學生做題時出錯率比較高,在課堂上缺乏參與積極性。部分教師容易回到“老路”上,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導致學生云里霧里。學生到了真正做題時,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更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學生不重視學習,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

有些學生認為計算不重要,平時能不計算就不計算,認為只要在考試的時候會做就可以了。這樣的學習態度是不利于數學思維和邏輯計算能力的培養的[2]。在批改試卷中,筆者發現出錯較多的大多為平常作業正確率較高的學生,他們在做混合計算時,常常記不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當小括號和中括號同時出現在一個算式中時,他們常常會把兩個括號都去掉,導致計算順序出現錯誤。長方形的周長等于長方形長與寬的和乘2,其面積公式是長乘寬,許多學生可以記住這兩個公式,但在做題應用時容易出現錯誤。這主要是由于其對基本概念一知半解,對最基本的計算法則、公式掌握得不牢固,才會在基礎計算時出錯。學生如果平時不注意練習運用,對公式、計算法則不熟悉,就不可能談得上在計算中靈活運用。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目標

(一)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是數學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計算能力,才能夠進行后續的學習。學生如果不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無法順利開展。因此,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良好的計算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是學生各個學習階段的重要科目,而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數學學習意義重大,還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比如,學生進入初中后要學習的物理、化學等學科,都與計算有著密切的聯系并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核心素養要求下,教師進行計算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或在生活中遇到相關的情境時,都能夠靈活運用數學思維去思考和解決。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是為了掌握數學知識,還要能夠靈活地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這也是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考試,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也更加側重于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雖然能夠掌握一些數學知識,但是很難應用到生活當中,且較易于忽略數學應有的實用價值。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3]。

三、加強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措施

(一)關注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客觀地講,多練習、多做題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算術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教師通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能夠讓學生將自身所學的新知加以內化和鞏固,促使他們對知識點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4]。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教學實踐滲透,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形成實踐意識,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培養他們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谒闶遣恍枰獎庸P的,學生通過觀察數字和調動思維就能得出答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教師通過對口算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可以側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第一,要求學生仔細審題,看題目要認真、細心,不能粗心。審題是正確、迅速計算的前提。粗心大意會導致學生做題時前后數字寫得不一樣,或算出答案卻忘了寫上去。所以學生做計算題時,一定要沉著、冷靜,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做。第二,要求學生多使用草稿本,書寫工整、認真。做測試時,有的學生在試卷上打草稿,書寫較亂,這是不好的習慣。第三,要求學生先估算,再驗算,能夠提高計算的正確性。第四,要求學生準備錯題集,經常翻看錯題集。整理錯題集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良好的習慣養成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第五,要求學生每天按要求做計算題目。剛開始時,教師要進行細致的檢查,確保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練習,當學生養成習慣后,教師可以不定時進行抽查,從而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激勵作用,促使學生形成好習慣,以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二)融入創新元素,激發學生興趣

計算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如果教師仍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會讓學生覺得無聊,且不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分析可以發現,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受到興趣的驅動,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更愿意投入精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也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并且愿意主動參與計算教學,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在現階段,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并且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師在進行計算教學時,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對計算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動力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6—10的算數和加減法”這節課時,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對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創新,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圖像或者動畫。如可以通過動畫展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樹上原本有6只鳥,又飛來了9只鳥,現在樹上一共有多少只鳥?”這樣趣味性的方式,不僅能夠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還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開展學習,讓學生愿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計算的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結合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計算更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計算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將計算問題轉化為生活中的現實案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復雜抽象的計算知識,還能夠讓學生把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個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場景舉例:我和媽媽一起去買文具,筆記本每本5元,我需要3本筆記本,圓珠筆每支3元,我需要4支圓珠筆,媽媽一共給我50元,最后能剩下多少元?購買文具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場景,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會積極地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結合去進行計算,并且在計算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關的問題時,也能夠自覺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解決。

(四)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團結協作的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比較復雜,讓學生很難獨立解決。針對這類問題,從教師的角度而言,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處理,很容易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而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就會導致學生形成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把學生劃分成數個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枯燥乏味的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共同努力去解決復雜的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5]。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前面已經學過一些相關的計算內容,并且也掌握了一些計算的規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之前已經學過的內容,對新課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探討。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會學會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數學問題,同時,還能夠提升團結協作能力,鍛煉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培養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也有積極的意義。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計算教學至關重要,不僅是數學學科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關鍵?,F階段的小學計算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其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發揮,為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創新教學方法、結合現實生活、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楊俊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3):33-34.

磨玲玉.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優化策略[J].廣西教育,2021(21):123-125.

葉桂靜.實施教學創新,提升計算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創新探析[J].學苑教育,2021(6):17-18.

吳振勇.實施教學創新,提高計算能力: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創新探析[J].教育界,2021(37):40-41.

聶容蘭.數學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分析[J].學苑教育,2021(30):57-58.2578C410-6FB7-4684-BC2F-344162CFBBE4

猜你喜歡
計算能力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
中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進階式培養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