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影響的效果觀察

2022-06-15 06:51李婉娟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常規護理新生兒應用效果

【摘要】目的 觀察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影響的效果。方法 選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間于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兒108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按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n=54)與研究組(n=54)。對照組新生兒接受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新生兒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袋鼠式護理措施。采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評分法(NBNA評分)評估護理28d后的神經行為發育情況,并測量新生兒出生28d后的體格發育情況。結果 經過護理,研究組新生兒出生后28d的行為能力評分、被動肌張力評分、主動肌張力評分、原始反射評分以及一般反應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出生28d后的體重、身長及頭圍增長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果表明,袋鼠式護理相較常規護理而言,在促進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中可起到積極作用,能使新生兒快速成長,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袋鼠式護理;常規護理;新生兒;神經行為;體格發育;應用效果

袋鼠式護理臨床常用于早產兒,指新生兒的父或母親,像有袋動物保護孩子一樣,將新生兒直立貼于父或母親的胸口,給予幼兒溫暖及安全感。研究證實,袋鼠式護理可促進新生兒的神經及體格發育,能提高新生兒睡眠質量,降低能量消耗,提升體質量,從而改善幼兒的腦血流量(CBF)??墒股窠浵到y突觸快速成長,促使大腦發育,尤其是對于因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腦病患兒。研究資料顯示,采取袋鼠式護理的新生兒的自主神經功能、認知能力及執行力皆更為優秀,對腦神經突觸的影響更高,其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指標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新生兒。本次就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間于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兒108例作為觀察對象,觀察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影響的效果?,F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間于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兒108例作為觀察對象,將其按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n=54)與研究組(n=54)。對照組新生兒的胎齡為37-42周,均值為(39.4±0.5)周;體重為2.62-3.51kg,均值為(3.07±0.5)kg;身長為45-51cm,均值為(48.0±1.0)cm;頭圍為31-34cm,均值為(32.5±0.7)cm。研究組新生兒的胎齡為37-41周,均值為(39.2±0.6)周;體重為2.64-3.48kg,均值為(3.07±0.4)kg;身長為46-50cm,均值為(48.1±0.9)cm;頭圍為32-34cm,均值為(32.7±0.8)cm。兩組新生兒出生1分鐘的Apgar評分均正常(8-10分)。對照組與研究組新生兒在胎齡、體重、身長、頭圍等一般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新生兒行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1環境干預:注意新生兒的保暖問題,新生兒的衣服應選擇寬松、柔軟、舒適的純棉制品,將孩子包起來時不可過緊,以免損傷皮膚。室內溫度應調整為22℃-26℃之間,濕度為50%左右。定期清理房間,保持房間的衛生,調整好舒適的光線,應給幼兒勤洗澡(一天一次),勤換紙尿褲與衣物。

1.2.1.2喂養:喂養時,應叮囑幼兒母親注意自己乳房或奶瓶、奶嘴的衛生情況,母乳喂養時應注意讓孩子含住乳暈,以免吸入空氣、吸空乳頭。喂奶過后,可將孩子趴放于肩頭,用手輕輕拍其背部,排出胃內的氣體,以防吐奶。

1.2.1.3皮膚護理:要注意新生兒的皮膚清潔,大小便后需及時清洗,以免孩子臀部出現尿布疹或是紅臀的情況。

1.2.2研究組新生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行袋鼠式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2.1準備工作:選擇舒適的環境,調整適宜的溫濕度,居住環境應安靜、安全。備好柔軟舒適的母嬰必需用品,如毛巾、毛毯或睡衣等,可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選擇母親進行此次護理,母親應確保身體的潔凈,無皮膚病癥,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不可過于緊張焦躁,穿好寬大舒適的純棉開衫,摘除戒指、項鏈等飾品。母親不可穿戴胸罩,若乳汁溢出可用毛巾或棉柔巾擦拭。需確保母親身體無感染性疾病。脫去幼兒衣物,僅穿紙尿褲即可,若環境溫度低,可增添無袖背心與短襪,戴好帽子。

1.2.2.2護理步驟:幼兒母親呈60度躺于沙發或床上,調整舒適體位,把上衣敞開。將孩子以趴睡姿勢放于胸前,用手臂托著孩子的臀背部,使孩子身體的正面與母親胸腹部皮膚直接接觸。當孩子有覓食舉動時,可嘗試哺乳。護理過程中若孩子的面色改變、呼吸急促、體溫下降,則需立即停止此次護理并通知醫師。若孩子適應良好,則將持續時間慢慢延長。對病情不穩定的新生兒采取間斷性袋鼠式護理,護士應協助母親正確擺放幼兒的頭部,保證氣管插管、動靜脈通路等設備正常運行。

1.3觀察指標

采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定評分法(NBNA評分)評估護理28d后的神經行為發育情況,并測量新生兒出生28d后的體格發育情況。NBNA評分量表內容包括新生兒行為能力、被動肌張力、主動肌張力、原始反射、一般反應共20項,滿分為40分,分數越高神經行為發育越完善,低于35分為異常。體格發育指標包括新生兒的體重、身長及頭圍。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數據軟件SPSS26.0進行統計學分析與處理,NBNA評分與體格發育指標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P>0.05,則表示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經過護理,研究組新生兒出生后28d的行為能力評分、被動肌張力評分、主動肌張力評分、原始反射評分以及一般反應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研究組新生兒出生28d后的體重、身長及頭圍增長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結論

研究表明,恰當的護理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可起到積極作用,如產前注射類固醇可強化胎兒的肺功能;采取袋鼠式護理可促使新生兒的神經行為及體格進一步發育。專家倡導袋鼠式護理,表示袋鼠式護理可降低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的幾率,使乳汁分泌增多,增加母乳喂養率,且保溫的效果優于暖箱。亦可促進幼兒的心理發育,減少孩子的恐懼感,增加安全感。胎兒時期常感受著母體的心跳和呼吸聲帶來的安全感,出生后在母親的懷抱中亦可再次感受到。袋鼠式護理最早于1983年被提出。由于當時缺乏醫療資源,生長發育不良的患兒只能通過母親的體溫來得到支持。后來的研究證實,袋鼠式護理除了可維持孩子的體溫外,還可解決多種臨床問題,包括可增加孩子的體重,穩定孩子的生命體征,使睡眠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延長睡眠時間,從而促使幼兒生長發育。近年來,我國各醫院在積極推廣袋鼠式護理,該護理方式可增加母乳喂養的幾率,改善新生兒不良生理狀況,安撫幼兒的情緒,增加其睡眠時間。通過皮膚接觸,還可緩解母親的焦慮情緒,增進母嬰關系。袋鼠式護理不僅可使新生兒健康活潑,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母嬰彼此間的親密感,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亦可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幾率,如感染等。能促進足月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袋鼠式護理可避免血液感染,研究證實,袋鼠式護理可減少新生兒膿毒癥的發生幾率,亦可增加膿毒癥患兒的生存率,接受袋鼠式護理和常規治療的患兒的死亡率減少36%左右。學者認為,袋鼠式護理和先進的醫療護理對幼兒的發育可起到積極影響。醫學界認為,袋鼠式護理是有效果的,有助于穩定幼兒體溫與生命體征,還可能改變新生兒的重癥監護病房的醫療條件。新生兒在父或母親懷中,可以聽到父或母親的說話及心跳聲,模擬孩子在胎兒時期的環境,充滿著包圍感與安全感,使新生兒能夠忽略醫療儀器的刺激;袋鼠式護理有利于延長孩子的睡眠時間,從而增加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亦可穩定新生兒的生命體征,如心跳、呼吸及血氧濃度;母嬰直接的肌膚接觸可維持新生兒體溫、減少身體水分的喪失;減少能量的消耗,使幼兒的體重得以增加,促進體格發育;可增加親子互動;增加母乳喂養幾率;減少幼兒出現躁動不安及哭泣等不良情緒幾率。臨床對生長發育不良的早產兒提倡采用袋鼠式護理,促進母乳喂養。母乳的營養豐富,母乳可滿足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易被幼兒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多種蛋白質、氨基酸、乳糖等營養物質,可促使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雙歧因子等成分可增強幼兒的免疫力。袋鼠式護理可促進新生兒神經及體格的發育,通過延長幼兒的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降低能量損耗,來強化體格,促進體格發育。還可改善CBF,從而促使腦部神經系統突觸發育。

袋鼠抱時新生兒的頭部貼于母親胸部,有利于促使乳汁分泌,幼兒與父或母親的皮膚是裸露的,使幼兒能聽到大人的心跳,皮膚的接觸可安撫孩子的不良情緒,改善新生兒的生命體征,促進母嬰間情感的交流,減少感染的發生幾率。需住院治療的新生兒,待其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后,即可在醫院進行袋鼠抱。出院后也需堅持使用袋鼠抱,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有益。袋鼠式護理成本不高,但帶來的收益高,護理方法具有人性化,可顯著降低新生兒的病死率與患病率。其操作簡單、具有多效性,在全球得到了推廣。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新生兒出生后28d的行為能力評分、被動肌張力評分、主動肌張力評分、原始反射評分以及一般反應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出生28d后的體重、身長及頭圍增長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影響的效果理想,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袋鼠式護理相較常規護理而言,在促進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中可起到積極作用,能使新生兒快速成長,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龐超轉.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睡眠及行為發育的影響[J]. 罕少疾病雜志,2021,28(1):70-71.

[2] 翁璇鈴,潘志雄. 袋鼠式措施結合超前保健指導對新生兒神經、體格發育的影響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2021,28(22):120-122.

[3] 李小娟. 袋鼠式護理聯合循經撫觸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智力與運動功能的效果研究[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21,42(14):1273-1276.

[4] 樊亞慧. 袋鼠式延續性護理對低出生體重兒神經行為、體格發育及母乳喂養的影響[J]. 新疆中醫藥,2021,39(4):74-77.

[5] 曾瓊.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研究[J]. 中華養生保健,2021,39(13):81-83.

[6] 周王芳,李萍.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發育及體格發育情況影響分析[J]. 醫藥高職教育與現代護理,2020,3(6):462-465.

[7] 汪春霞,陳蓉,余娟,等. 袋鼠式護理對新生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的影響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9):88,95.

[8] 周龍芬.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產生的影響[J]. 飲食保健,2020,7(17):130-131.

[9] 路營. "袋鼠式護理"對早產兒神經行為及體格發育所產生的影響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3):203..

作者簡介:李婉娟( 1990.? 8-),籍慣 :昆明,漢族,主管護理師,本科,主要從事:護理工作。

猜你喜歡
常規護理新生兒應用效果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細辨新生兒的“異常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