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區域經濟振興下高職工匠人才培養研究

2022-06-25 22:38曹高菲馮子鑫馬利耕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區域經濟培養

曹高菲 馮子鑫 馬利耕

摘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人才是關鍵,工匠人才的短缺制約著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工匠人才的主陣地,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服務區域發展、帶動經濟振興的重要職責,因此,必須加強源頭把控,做好職業引導,形成“重技、尊技、崇技”的社會風尚,打造人才基地,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關鍵詞:區域經濟;工匠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28

東北地區振興在新時期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性和獨特地位。但近年來東北區域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增速變緩,經濟發展舉步維艱,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東北地區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引發關注。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制造業勞動力人口不足,區域人才外流嚴重,人口數量也持續下降。人才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人口的大幅減少和人才的嚴重短缺制約了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

1東北地區工匠人才缺失的原因

截至2019年,全國有高職院校1423所,具有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職業教育占據了我國教育的“半壁江山”。雖然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推動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但我國缺少技工人才的問題卻十分突出。中央電視臺《問計中國制造——工匠缺乏:中國制造轉型之痛》節目報道: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眼下最缺乏的是熟練的、有技術的工人,尤其是缺少工匠人才。東北地區以及各地經常出現用工荒,工廠急需的高級技工千金難求,企業一直面臨招工難的窘境。

與之相反,近年來我國高校每年七、八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卻面臨就業困境,求職屢屢碰壁。即使這些年大學生的含金量不斷下降,高級技工的含金量不斷上升,可依然沒有多少畢業生愿意當藍領技工。造成這種矛盾現象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探究??傮w來看,造成我國工匠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傳統觀念的影響

中國自古就有“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說法。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現在年輕人的職業虛榮心較強,認為當藍領技工低人一等。即使“藍領”比“白領”的工資多一倍,家長也不愿意讓子女去學技術當“藍領”。

縱觀東北高職院校各專業招生人數的歷年變化就尤為明顯。近年來,建筑、道橋、焊接、機制等工作環境艱苦的專業,招生困難的現象日益突顯,反之,電子商務、物流、計算機等新興專業招生勢頭良好。

1.2現實社會的熏染

目前,社會對藍領的認同度低,社會地位低導致工人缺乏榮譽感和成就感。即使企業招聘到高職畢業生也不安心工作,工作時間短,沒干兩年全走了,離職、辭職比例較高。商品經濟時代,人人都希望賺快錢,做網紅、開直播、送快遞等職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較大。社會風氣的浮躁,很少有人愿意踏踏實實鉆研技術,很多優秀的傳統技藝失傳,后繼無人。高職學生求職時“眼高手低”的現象較普遍,對自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認識不足,未能與企業任職要求相匹配,而與企業工資待遇條件的差距較大。而工作累、工資低、待遇差、沒地位、沒前途、離家遠成為畢業生拒絕做“藍領”的理由。

1.3學生家長的期望

東北高職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于較偏遠落后的縣城和鄉鎮的農村家庭,城市學生比例較少。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高職院校的定位認識不足,對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了解甚少,仍停留在舊有觀念,認為高職院校是國家的大學,大學畢業就是“天之驕子”,不應該再成為技術崗位的工人。與此同時,高校的擴招規模在成千上萬“望子成龍”的父母的推動下有增無減。在盲目的“高學歷”帶動下,高職院校成績好的學生基本都選擇了專升本,希望提升學歷,而本科畢業的學生就更沒有意愿成為技術工人。

1.4學生自我的認知

當今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有主見、個性獨立,主張個人價值的實現,不愿意受紀律和時間的約束,多數都希望自主創業。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全國各地高職院校都紛紛開辟了大學生創業園,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另外,現在高職畢業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城市學生大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不存在迫切需要解決生計的問題。一些大學畢業生并不急于找工作,而且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寧肯不就業待在家里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正是由于以上各種原因,現在的高職畢業生對成為藍領技工的意愿較低,從而導致工匠人才的嚴重缺

乏。要想轉變高職學生和家長,甚至整個社會對當工匠不認可、不理解的狀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人們觀念的轉變任重而道遠。

2工匠人才缺失對東北區域經濟振興的影響

東北是國家的老工業基地,國家對振興東北給予了很多政策扶持,但是東北區域經濟的發展卻面臨重重困難。既有地緣、經濟、政策、投資環境等因素,也同樣存在工匠缺乏的問題。東北一直是人才外流省份,經濟缺乏活力、企業經營狀況差、工資待遇較低,培養的高級技術工人紛紛北雁南飛,造成人才的結構性失衡和能力性缺失。企業抱怨工人素質低、技術能力弱、缺乏敬業精神;而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認為做技術工人“無地位”“無前景”,從而缺乏職業認同感、自豪感、成就感,不愿當藍領、不愿鉆研技術。所以,技術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難以提高,缺乏工匠型高級技術工人的局面就無法改善。如果長此以往,會阻礙東北地區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實現區域經濟的升級轉型,會使東北區域經濟振興陷入困局。

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人才的競爭更是以專業技術技能為主導。東北地區要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特別是要發展先進制造業,就必須培養造就一支高級工匠占相當比重的熟練技術工人隊伍。

3東北高職院校工匠人才培養的對策

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關于推進東北教育發展新突破,增強服務全面振興戰略能力的文件,明確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口,提升教育服務東北振興的能力和水平。東北高職院校擔負著服務東北區域經濟全面振興的重要使命,必須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3.1加強源頭把控,提高生源質量

從東北高職院校的學生招生狀況來看,錄取分數普遍較低,尤其是多數高職院校以單獨自主招生的學生生源為主。通過單獨招生入校的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目標,文化基礎知識欠缺,學習能力偏弱,自我約束能力不強,隨意曠課的情況較為嚴重,考試不及格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對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也形成了較大障礙。報考高職院校只為混取一張大專文憑,部分學生畢業時毫無專業技能可言,對專業技術能力要求高的技術工人崗位也就無人敢問津。所以,加強從生源源頭的把控,提高東北高職院校學生生源質量,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報考高職院校,才能切實提高工匠人才培養的質量。

3.2專業定位合理,服務區域經濟

只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才能為東北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國家投入大量經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希望培養更多高級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但很多高職學校對職業教育定位理解不足,盲目追求擴張。地方政府也為了做大做強高職院校,紛紛進行院校合并,七、八所院校合并到一起,學生在校生達1萬2千人左右,堪比綜合性本科大學的規模。學校和專業都盲目擴張,追求“大而全”,造成部分院校師資短缺嚴重,部分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未能彰顯職業教育特色,專業招生缺乏統籌,課程設置與本科院校無差別。

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高職院校要對東北區域產業發展的新需求、新變化高度敏感,聚焦優勢專業,保持專業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高契合度,專業設置更需要建立在精準的市場調研和專業人才需求趨勢預測的基礎上,使專業重點與東北支柱產業密切相關。例如,針對東北的地域特色,作為中國的糧倉,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和老工業基地建設,建設新興產業的物聯網應用技術、生態農業技術促進東北區域經濟振興。作為老齡人口比重較大的東北地區,開設服務民生需求的康復護理、健康養老等專業,服務于東北區域經濟發展。

3.3強化榜樣力量,做好職業引導

東北高職院在強化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能夠為區域經濟振興留住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改變和打破學生“不愿當藍領”的舊有的人才觀念。立足龍江大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繼承發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鐵人精神等龍江優秀精神,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用優秀工匠的事跡和業績教育引導學生,激勵廣大學生鉆研技術,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實現職業教育的全方位育人,樹立學生成為大國工匠的自信心,學習領會工匠精神,增強工匠精神的使命感,激勵學生學習工匠、爭做工匠、趕超工匠,為家鄉東北振興盡一份力,共建美好家園。

3.4發揮協同育人,打造人才基地

現代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工匠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要凝心聚力培養工匠型人才,潛心研究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地方區域的特色,以產業和技術發展需求為導向,推動人才培養改革。充分結合當下東北區域產業結構的形式,制定完善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推行職業教育與學科教育、學歷文憑與職業資格并重的制度,發揮政、行、企、校多元協同育人,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開放共享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新范式,實現育人模式的轉變,提升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真正發揮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作用,使高職院校成為東北振興人才培養的搖籃,推動東北地區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4結語

東北區域經濟振興的關鍵是人才,根本在教育。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服務區域發展、帶動經濟振興的重要職責。讓“重技、尊技、崇技”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推動民族制造業發展壯大,成為制造業強國,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徐珊珊.在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中構建企業高端人才集聚的人才高地[J].遼寧經濟,2019,(1):67-69.

[2]孫先民.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與開放大學的使命[J].中國遠程教育,2015,(3):72-76.

[3]太秋月.東北三省經濟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10).

基金項目: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課題(HZXY2019Y024)。

作者簡介:曹高菲(197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馮子鑫(1998-),男,上海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馬利耕(1965-),女,吉林延吉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施工與管理。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培養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武術搏擊訓練的運動反應能力探討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