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學生成為主體應成為教師教育工作的目的

2022-06-28 05:22胡定榮
中國教師 2022年6期
關鍵詞:教育目的學生主體

胡定榮

【摘 要】在教育目的方向指引上,存在社會主義教育、全面發展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的不同提法。其實質都在于落實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發展的主體。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實質在于使學生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全面發展教育的實質在于讓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主體,核心素養教育的實質在于讓學生成為價值選擇的主體。只有確立學生發展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發展指明方向、內容、途徑與條件,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從理想的目的成為現實的目的,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目的 學生主體 社會主義教育 全面發展教育 核心素養教育

時下,在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們關注得更多的問題是教育教學方式的優化問題,育人方式變革或教學方式變革是教師們討論得最多的話題。于是,教育教學工作便簡化為技術手段工作??墒?,不管你是否談論,教育教學的目的問題總是存在,并且不能回避。譬如,讀了《水滸傳》,教師問學生最喜歡誰,不少學生說喜歡魯智深,因為魯智深自稱“灑家”,云游四方,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盡管不少學校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可許多孩子依然覺得學校教育沒教給他人生的目的;接受了多年的基礎教育,可不少的孩子選擇“躺平”。諸如此類的現象,說明教育教學活動不能忽視對學生學習目的和人生目的的引領。

既然教育活動逃離不了教育目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就得反思從事教育工作的宗旨問題及其見解來源問題。有鑒于大多數教育工作者會忽視對教育目的的見解,赫爾巴特創建普通教育學,把教育目的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問題,把教育學界定為由教育目的引出的學問。

古往今來,許多教育思想家和理論家對教育目的問題都曾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各有自己的目的。面對諸多的教育目的,就會產生取舍問題;面對教育目的見解的個人經驗認識局限,就產生了理性認識的問題;面對個人私欲的局限,就產生了國家或共同教育目的問題。中小學教育工作,是在國家教育目的方針指引下進行的工作?!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部2020年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2022年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提出把教育方針具體化和細化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在教育工作的目的方向指引上,有了社會主義教育、全面發展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等不同的提法,如何把握表述方式差異上的統一性?我以為,其實質都在于落實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發展的主體。

一、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實質在于使學生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

我們的教育方針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何謂社會主義教育?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理解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的?對此,從政策層面提出要求的比較多,從學術研究和中小學教育研究的角度談論的比較少。

沒有充分的學習討論,就不可能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目的有真正的理解。沒有真正的理解,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沒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教育的目的方向,教育工作就會被其他的價值觀或目的來引領。顧明遠先生指出,目前許多學校、教育機構和家長的教育價值取向偏離了核心教育價值觀,存在著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經濟主義等教育價值觀占了上風的問題。

我們倡導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育目的,但是為什么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主流價值卻被邊緣化?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以為,對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理解應圍繞“教育為了誰”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價值思考,在與資本主義教育目的的區分中把握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本質規定性,增強文化制度自信,增進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可感性或吸引力。

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回答的是“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背后體現的是價值問題。價值問題需要弄清的是滿足何價值主體的何種需要的問題。如果沒有對價值主體的思考,僅僅從對外部客體的規定性來要求人,教育工作就會成為束縛人的手段。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家倡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意味著社會主義教育目的不是簡單地把人作為人力資本,當作生產或滿足經濟增長需要的工具,而是以人為目的,把人作為價值需要的主體,以人為本,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蛾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愿望的原則。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們只是從教育外部國家社會的要求提出教育目的,而不是從教育內部學生發展的價值需要提出目的,那么,教育目的和價值追求就難以被學生理解、認同和內化。

資本主義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個人極端自由基礎上的市場選擇,表面上充分尊重了人的選擇自由,但實際上掩蓋了個人社會文化資本不平等造成的社會分化事實。與資本主義教育目的相比較,社會主義教育并不否認人的自由發展的目的,但是,社會主義教育不是把教育目的看成從學生個人潛能天賦出發的自我實現的過程,而是看作通過對社會環境的改造來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發展機會,在發展集體中發展自我的過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在于使學生從個人主體成為群體、社會、國家和人類的主體,最終成為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社會成員的規定性,更是通過提升學生的生產能力和平等的社會參與能力,建設更美好的社會,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從社會主義教育使學生成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的目的出發,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做好國家教育方針的理解轉化工作,確立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價值主體地位,從學生從事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出發,引導學生從生理需要轉向作為集體、社會、國家和人類成員發展的需要,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建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中,享受國家榮譽感和社會和諧感,激發學生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發展而做出努力的責任心。

二、全面發展教育的實質在于讓學生成為自我發展的主體

在培養什么樣的人問題上,我國的教育目的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或者說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目的要求。但是,不同時期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容及其關系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在全面發展的內容上,存在著“德智體等方面”,或“德智體美等方面”,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提法。在德智體美勞的關系上,存在著德育為首、為先,能力為重,體育為魂,五育并舉、五育并重、五育融合等不同提法。對這些問題的理論探討也并不多見。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工作始終存在片面追求升學和學生片面發展的局限。在現實中,為了糾正片面發展的局限,國家倡導五育并舉,又發現不少地方把五育并舉變成了五育并重、五育并考,試圖通過考試評價改革來撬動學校為學生全面發展負責,導致新的應試教育。學生門門課達標或門門課追求優秀,又使得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之間存在矛盾。

全面發展之所以變成了強制的發展和強迫的發展,原因在于我們忘了追問學生全面發展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么,以至于我們過于關注全面發展的數量多少和程度的高低,忽視了全面發展質的規定和要求。王策三先生指出,人們習慣于只是從數量上考慮德智體美勞的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未能明確追求全面發展的精神實質或質的規定性在于發展人的主體性或培養有主體性的人;有主體性的人,是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規律,主動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我以為,要培養有主體性的人或發展學生的主體性,首先要確立學生是全面發展的主體的觀念,把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看成社會發展的要求,還要看成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因為,教育是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之間搭建橋梁的過程。以往我們討論全面發展教育,更多的是從現代社會生產對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來分析全面發展的社會制約性,忽視了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動力性與可能性。這樣,全面發展教育就成了外在于學生發展的強制要求,學生會以不喜歡或不擅長為理由,拒絕學校體育、美育或智育的要求。

所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非強制的考試要求,而是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學生的身體要健康發展,學生就需要具有主動鍛煉與保持健康的素養。學生的心理包括知情意行,其中,認知發展需要學會明辨是非;情感發展需要學會審美;意志發展需要學會做善惡判斷;行為發展需要具有勞動創造的能力。人發展全面,在和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就會少受局限,少受蒙蔽,獲得更多的自由自在發展的機會。否則,無健康的身體,食不甘味;無明辨是非的頭腦,必然會盲目沖動;無善惡的識別,必然會失道寡助;無審美的熏陶,必然限于低俗享樂,只圖愉悅感官而不能追求精神快樂;無勞動目的意義把握和勞動能力的提升,工作就只是謀生的飯碗、迫不得已和虛與委蛇,享受不到勞動創造的快樂、職業成功的幸福與尊嚴。

基于對全面發展教育目的實質的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們需要切實落實學生作為自我發展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引導學生在參與社會歷史文化活動中形成適應社會主義社會所需要的身心品質與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使學生從身心本能欲望的支配中解放出來,成為社會歷史文化的主體,自由自覺地參與社會改造建設,在建設美好社會和富強民主國家中完善自我。

三、核心素養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成為價值選擇的主體

近年來,國家倡導素養導向的課程改革,把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和細化,明確各門課程需要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但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對全面發展具體化、細化了什么?是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對此,無論是政策解釋還是理論探討,都還很不夠。在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我聽到一些校長和教師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一些疑慮。例如,學生核心素養只提到了要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否只考慮了德育和智育的要求,沒有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要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到了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沒有提到必備知識,是否意味著淡化知識?或者說,離開了知識內容,學生核心素養如何落地?還有,學生核心素養強調大概念、大單元、高階思維、深度學習等,對廣大中小學師生來說,要求太高,似乎難以實現,等等。

要使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目的有效落實,需要抓住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質,理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我認為,學生全面發展解決的是“誰的發展”和“發展什么”的問題,學生核心素養回答的是“在哪里發展”“通過什么和如何發展”的問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不是一一對應關系,而是不同側重關系。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質是讓學生成為自身發展的價值選擇主體,擔負起學習結果的責任。因為,核心素養是適應未來社會和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的合金。核心素養首先是人的發展所需要的素養,從這一點來說,核心素養沒有顛覆我們過去對素質教育或學科素養的內容成分的看法。不一樣的是,核心素養更強調學生發展必備的素養、關鍵的素養,實質是突出了學生素養發展的價值選擇性。而國家規定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只有被學生理解和認同,才能成為學生積極追求和內化的核心素養。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需要教會學生成為價值判斷和選擇的主體。具體來說,面向學生自我,教會學生自主決定和自主規劃;面向社會發展,教會學生主動參與,責任擔當;面向文化知識,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理解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質,意味著在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弄清為適應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需要,在面向自我、社會與進一步學習的情境中,學生已具備何種知識、能力和態度,缺什么知識、能力和態度,需要發展何種知識、能力與態度。建立在學生真實發展需要基礎上的素養教育,勢必會激發學生發展的真正動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與品德。

總結全文,我認為,無論是社會主義教育、還是全面發展教育和核心素養教育,回答的都是人的發展問題,側重在發展為了滿足誰的需要、何種需要和如何發展的問題。落實國家教育目的,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確立學生發展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提升學生主體的層次,引導學生從個體活動的主體成為集體、社會和人類活動的主體。只有確立學生發展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發展指明方向、內容、途徑與條件,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從理想目的成為現實的目的,成為學生自覺追求的目的。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孫昕

猜你喜歡
教育目的學生主體
高中“未刪減”教學研究
朱熹的理學教育思想及對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淺談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誤區與實施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