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有效追問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

2022-07-01 19:50包金榮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方法與途徑有效追問數學核心素養

包金榮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本功,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倡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中,在小學的數學教育中,應注意使其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在數學教育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尤其要在課堂上運用高效的追問策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有效追問;方法與途徑

前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的深入和有效與否取決于老師“再度提問”的問題。由于有意義的問題可以引起人們對問題的深入反思,使他們的思想更加開闊,對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數感,符號意識,模型思維,計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等;高效的發問更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系充滿活力和火花。

一、設置合理的追問目標

1.目標要適中

追問教學旨在使學生在問題的激勵下得到不同的思考能力和技巧上的提高。因而,要求教師設定的詢問目標要適中、難易適中,并盡可能接近于“最接近發展區域”。即,老師提出的問題應該從學生的數學經驗或者人生經歷入手,使每位同學能夠快速地在頭腦中發現與問題有關的知識,讓各層級的同學都能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并感受到思維的成功。

2.內容應精簡

課堂提問所尋求的是拓展學生思考的深度與廣度,不在于提問的多寡,而在于要有的放矢、少量精練、切中要義。即,要把提問的問題定位在教學目的和重點上,要詢問在學生思維的關鍵和轉折上,避免盲目的追問,不僅會耽誤教學的時間,還會使人思維混亂,知識混亂。

二、選擇合適的追問方式

1.“正向追問”

“正向追問”是沿著問題與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正向的詢問。比如,做一個應用題時,老師不能一眼看出式子是對的,并且還能得到正確的運算就可以了,而要不斷地詢問問題的思維流程,觀察他們怎樣找到量的聯系以及每個步驟所要做的問題。這種提問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考,又可以使他們的表達更加流暢和條理。

2.“逆向追問”

“逆向追問”是從問題或結果出發,反向提問,使同學對解題過程進行反省,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從而提高反省和反向思考的能力。

3.“發散追問”

“發散追問”是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索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時,老師會繼續發問,引起學生更廣泛的、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有什么別的解題方式嗎?”“有什么簡單的運算方式嗎?”“還有什么問題可以從現有的情況出發?”

……如一題多解、一題多題等,都是“發散追問”?!鞍l散追問”既能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考,又能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在教學中,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提問方法,都要注重與學生的理解和思考的現況,循序漸進地進行。舉例來說,可以將更困難的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逐級提問,讓各個層級的同學都能有自己的想法,讓他們體會到思維的快樂。

三、及時捕捉追問的生長點

雖然老師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是在實踐中,并不一定能夠按教案上的內容來進行。由于每個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生命體,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會如機械般按照既定的流程進行,因此,在教室里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因此,老師必須適時地修改課程安排,轉變既定的學習方向。有的課堂產生是積極面的,老師能“乘勝追擊”,不斷追問,將思維帶向更深更廣的層面;有的是因為學生的認識失誤,老師就能把握機會,不斷追問,使“探錯糾錯”,將“意外”轉變為啟發和思考的機會。

比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授課中,筆者就指導同學運用剪、移、拼等方法將四邊形變為矩形,并由此得出“四邊形的面積=矩形的長度×矩形的高度”。此時,按照常規的授課方式,則是采用四邊型的平面方程式進行強化訓練,

但筆者并沒有按照常規“出牌”,“乘勝追擊”,繼續追問,而是繼續發問:“我們用‘剪、‘移、‘拼的方式,將四邊形改為矩形。那可以用這個方法導出三角的區域嗎?”筆者一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忙碌了。他們分組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有些人將兩個銳角三角組合為一個平行四邊形,另一些則將兩個直角三角形組合為一個矩形。接著,學生就會說:“這個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矩形的面積÷2=長×高÷2”。這么一想,正好抓住了問題的一個生長點,指導同學們運用手和腦力,適時遷移運用新知識,觸類旁通,成功地導出了三角區域的計算公式,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四、找準追問的最佳切入點

1.問在“迷茫時”

在課堂上,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老師要保持冷靜、理性的心態,避免犯錯誤的時候,學生會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當老師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指責或責罵時,孩子會由于恐懼而思想更加迷茫,從而出現對學習的厭惡情緒。在這個時候,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問題的層次性來引導同學們去發現問題的根源,然后不斷地去尋求答案,引導他們從困惑中解脫出來。

比如,在360÷(60+30)的運算中,大部分同學得到了“4”,但是有一位同學得到了“36”?;蛟S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但他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只是羞澀地望著筆者。筆者并未指責,只是叫他看式子,然后把它念了出來:“360除以60再加30”。筆者詢問其它同學:“他念的正確與否?”同學們都在搖著腦袋,筆者又叫另外一位同學念。他把它念為“360除以60+30之和”。筆者詢問他為何如此閱讀,他說:“由于方程式里有圓括號,所以應該先把60+30的總和加上,然后用360除以總和”,筆者要求犯錯誤他的同學把公式念三次,

然后又問道:“你明白犯了什么錯誤?”他點頭道:“我一開始計算360÷60是錯的,我得先把60+30=90,然后把360÷90=4”。這種問題不但可以使同學們發現錯誤原因、明理原因、改正錯誤,還可以使他們深切地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愛,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和學習熱情。

2.問在“精彩時”

以上讓同學自行推導出三角區域的方程式,也就是在“精彩時”這個問題。這種提問方式能夠使同學們運用新知識和技能去探索新的數學問題或規則,既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協作能力,又可以使他們在實際探索中樹立起數學的思維模式,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和理論依。

3.問在“歧義處”

有時,同樣的問題可能會出現多種解題方法,當一個解題方法被采用后,老師要不斷地進行提問,并不斷地讓學生“異想天開”地從多個方面來考慮問題,以尋求更多的答案;同時,在相同的情況下,還可以從相反的角度提問,從而提高他們的發散性和反向思考的能力。如此一來,所有人的思想都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可以暢所欲言。他們的問題,并不是很難回答,而是一種很容易理解的問題,當他們開始思考的時候,問題就會變的更有意義。

結語

可以說,高效的提問是一種“數學體操”,可以訓練學生的思想,而有意義的提問,則是為他們的思想“跳板”,開啟他們的思想“閘門”,讓他們暢快地暢想,激發他們的靈感,讓枯燥乏味的數學課,煥發出無限的光彩,讓人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熊偉數學課堂有效追問例談[J]小學教學研究.2013(11).

[2]賈淑珍追問:讓學生換個角度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4(06).

[3]王柔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設置及教學方法探尋[J]考試周刊,2017,(94).

[4]季秋香.“問題導學”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6).

[5]易發偉.淺談有效追問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3).20021A70-3546-42DB-8FBB-C7D73A2ED80B

猜你喜歡
方法與途徑有效追問數學核心素養
追問
在追問中生成數學課堂精彩
樂學· 自主·分享
新常態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之重
落實數學綜合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課堂有效追問例談
試論“批注式閱讀”中找準批注切入點的方法與途徑
高校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與途徑
企業文化建設促管理水平提檔升級的方法與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