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個性品質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兒管理實踐

2022-07-01 22:59鄒慧敏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2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幼兒教育心理健康

鄒慧敏

摘要:在我國的教學方式日益改變的今天,幼兒在學前階段各方面素質的培養都受到了教育領域和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幼兒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成長與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幼兒時期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況,關乎著幼兒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生的生活與發展。因此,在幼兒成長的道路上,必須強化幼兒人格與心理健康的管理與教育?;诖?,筆者就幼兒園及幼兒家長等多方面在培養及構建幼兒個性、心理健康的過程中,進行簡要論述,以期有所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個性品質;心理健康;思想品德

前言

幼兒心理健康是針對幼兒生理、心理的基本發展特點,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幼兒心理素質,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害羞、膽小、自我中心、任性、冷漠、自卑、焦慮、孤獨、多動、不合群、不愛與外界接觸、愛哭、語言障礙、感統失調、挫敗感、攻擊性行為等。幼兒在幼兒時期受到的傷害和挫折如果不能及時處理,他們會感到很難過,壓抑和負面情緒會潛伏在他們的心里,并在今后更為長遠的發展中時刻對其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學前教育時期針對幼兒進行準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導顯得非常必要。

一、幼兒個性品質與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

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內蘊的潛能只要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就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盡管孩子們還處于人生的早期階段,可是他們身體里所蘊含的大量潛能還有待發現和發掘。而健全完整的人格、導向正確的三觀則是挖掘其巨大潛能的基礎,幼兒期的經驗對其良好的性格塑造至關重要,因此,在對其進行性格品質與心理健康的培育與教育中,要深入幼兒的心靈,深刻地感受其所見所感,才能有效地化解幼兒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提高其幸福感,使其形成比較完整的思想觀念和性格。

二、增強幼兒個性品質、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1.培養幼兒科學積極的認知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認知和行為是影響幼兒健康、快樂的關鍵。幼兒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和精神狀態,是作出正確認識和行為舉止的先決條件,而科學的正面認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又會促進其個性品質和精神的發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幼兒的認知和行為習慣。指導孩子們建立正確的、正面的思想和行動,使他們能夠建立起良好的思想和行動系統。

例如,老師要強化幼兒的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使他們對水、電、火、氣、風、雨、雪等自然現象的基本知識,讓他們對各種危險的東西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讓他們知道哪些東西的危險性,從而讓他們遠離危險,如果孩子無意中走到危險的地方,父母和老師進行及時引導及教誨,他們也會更容易的被接納和服從。在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時,可以根據其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情況,例如,在學校放學、參加各種活動時,讓孩子們自覺地遵循校紀、嚴禁追逐、嬉戲、遇到老師長輩會用敬語等。

2.給予幼兒更多自我成長和探索的空間

充足的自我發展及探究空間對于幼兒的各個層面都有正面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剛剛開始認識世界、接觸世界的幼兒而言,若能獲得充足的探索與發展空間,不僅可以增進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也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更為完整的、獨立的思考方式和人格體系。在日常教學中,在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在傳授幼兒基本的文化和生活常識的同時,還要提供更多的實踐和自主的活動,使他們的手與腦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的身心在能動中得到釋放,在一個自由自在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展。同時,老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孩子的人格特質,關心他們的心靈,根據他們的個性和認知特點,為他們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娛樂實踐。

3.全面增強幼兒承受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對于失敗與挫折產生強烈負面情緒的現象不僅會在成年人群體中出現,在今天這個快速發展、光怪陸離的社會,幼兒也會在無形之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心理健康。在此背景下,從整體上加強幼兒的壓力,逐漸提升其對失敗與挫折的忍耐性,使他們能夠在心理上對挫折和挫折有著清晰的認識,認識到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

在教學內容上,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在教室里欣賞《愛探險的朵拉》《海底總動員》《超級飛俠》等動漫,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們參與勞動、體育游戲、戶外挑戰等活動,提高他們的吃苦耐勞及堅韌不屈地精神品質,還可以組織幼兒對一些有價值故事進行舞臺表演,例如《小蝌蚪找媽媽》《小壁虎借尾巴》《小木偶歷險記》,讓孩子們從學習和表演中感受到了深刻的內涵,獲得了堅強、積極的精神啟發,同時也可以讓他們的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4.基于共育,構建“等腰三角形家園共育”模式

與成人、少年比較起來,幼兒因其年齡尚小,缺乏基本的認知和社交經驗,其對于外界信息往往會作出過度反應,這時候身為“第一教育者”的家長與“第二教育者”的幼兒園則顯得尤為重要?,F今各地幼兒園甚至中小學都在積極推行“家校共育”這一理念。其旨在通過家庭與學校二者的有機聯結,為孩子營造一個全方位、系統化的教育氛圍,從而讓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生根發芽,從而養成不同的性格和心態,以此培養孩子們的性格與精神面貌,因此,在這一點上,幼兒園應從多方面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以此加強家庭對子女的教育、親子關系的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家長是教育的關鍵合作者,幼兒老師要尊重、平等、合作,積極支持和幫助家長提高學習水平?!标慂Q琴老先生說過:“幼兒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不是一個家庭或者幼兒園單方面能夠左右的,其需要雙方的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彼?,在教學中,家庭的和諧是非常關鍵的。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父母、祖輩)、幼兒園教育(教師、園領導)、家庭與幼兒園的協作教育。若將教育比喻成一棵大樹:家庭便是肥沃的土壤,是根基,而幼兒園教育則是枝椏,只要地基打好,枝椏就會茁壯成長。

“等腰三角形”教育理念便是如此,頂點代表著孩子,頂端兩點分別代表著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底邊越長(遠),家庭與幼兒園的聯系愈稀疏,那么頂點也會越低,反之,底邊越短(近)家園聯系愈密切,那么頂點便會越高。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是當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父母與教師應建立密切的溝通渠道,從兩個方面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挫折,讓他們從沮喪中恢復樂觀??偟膩碚f,父母與幼兒園的教育應協調統一,教師應從多層次、多角度引導父母,實現與家長的高效溝通與正確引導,以此達到最佳的家園共育。

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教育啟蒙時期,從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對幼兒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與引導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階段的心理健康引導關乎著他們今后更為長遠、更為廣闊地生活與發展,而這一點不是一朝一夕間可以促成的,其不可一蹴而就,只需要每一位一線教育工作者都在不間斷地教育活動中進行持續地努力與優化。

參考文獻:

[1]韓梅.試論農村幼兒園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2(2):47-48.

[2]曹紅梅.淺談幼兒園班主任工作中孩子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的滲透路徑[J].考試周刊,2021(32):137-138.

[3]胡紅光,宋寧.試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點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12):45-47.

[4]王芳芳,葉廣俊,王燕.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干預實驗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1):45-47.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幼兒教育心理健康
選擇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