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2022-07-01 00:59王海云
民族文匯 2022年35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王海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并推進,教學目標更加側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良好品德,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接班人。對于歷史學科來說,新課標指出教育育人目標體現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方面,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行為品格與關鍵能力。初中歷史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學習與探究歷史,結合其中蘊含的人文追求,培養學生國家認同感,民族使命感。

關鍵詞:初中歷史;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引言

所謂“家國情懷”,即指個人對祖國的高度認同以及將個人、家庭和祖國命運聯系一體的精神認知,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對于增強本國人民的向心力和自信心有著重要意義。隨著對外開放戰略的不斷深入,外來文化思潮開始沖擊著國人的精神世界,在這種大環境下,增強初中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觀念就顯得格外這個重要。初中歷史教師應于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對我國歷史的正確認知和豐富情懷,幫助學生了解基于民族情懷而衍生出的傳統道德風尚,繼而使學生領略到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強大力量與不竭魅力。

一、創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主觀意識主要受感官刺激的影響,要想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首先就要給予學生感官刺激與沖擊,以便為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情境教學恰好能夠滿足上述要求,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多樣性的歷史情境,引導學生在歷史情境中體會家國情懷的本質內涵,從而更好地實現愛國主義教育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歷史故事體會家國情懷的內涵,爭取在強化學生歷史素養的同時,也能豐富教學內容,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1]。例如,在教學“鴉片戰爭”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的歷史故事情境:英國商人阿美士德訪華,不僅沒有見到皇帝,還鬧出了很大的笑話,導致強買強賣活動無法實現,最終引發了鴉片戰爭。通過故事情境,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這對激發學生的愛國意識是極為有利的。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歷史情境,讓學生通過觀看歷史圖片或視頻形成正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爭取在強化學生家國情懷的同時,也能實現動態化教學,從而促進歷史教學體系的優化、創新。例如,在教學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教師可以將歷史資料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分享到班級群里,促使學生在微課的幫助下體會長征精神的本質內涵,以此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基于史料教學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活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開展關于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史料資源,并且引發學生的互動討論,并且從家國情懷的角度著手獲得新的學習體驗。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將學生人數控制在3~5人,并且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合作與討論。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展示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料,比如參戰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人員傷亡情況等等,并以此為基礎,要求學生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原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根據多個戰場的戰爭情況進行深入的討論,并且結合中國戰場的勝利聯想到中華兒女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的巨大犧牲,在互動討論中實現對家國情懷的培養。

三、通過實踐感悟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轉變,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新穎的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容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通過實踐進行教學是效果最為顯著的一種。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家國情懷。比如,在歷史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給予學生5分鐘時間來分享,讓學生到講臺上將自己收集的歷史小故事分享給其他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在學生分享之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中的學生對故事的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通過討論來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借此機會幫助學生培養家國情懷的思想內涵[2]。比如,在初中歷史“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教學中,在對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實踐小活動,比如辯論賽、觀看紀錄片等等,將其文化歷史與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相對比,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讓給學生在學習了解外國歷史的同時,對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到“第一次工業革命”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提前收集相關的資料,尋找第一次工業革命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并在課上以演講的形式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結束語

教育的作用應該是全方位的,這不僅涉及對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教育,更要體現出對學生價值觀念和道德理念的正確引導。初中歷史教師要時刻在教學中融入對學生家國情懷的靈活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起以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民族復興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初中歷史教師既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國”和“家”的正確關系,更要利用對豐富素材的引入和挖掘來鞏固學生對這層關系的認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未來的人生中為中華之崛起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世宏.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6):154-156.

[2]陳瓊娟.初中歷史核心素養之“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途徑初探[J].學苑教育,2020(25):35-36.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