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思政課教學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探析

2022-07-05 08:16杜思思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80期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

杜思思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加強當代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向,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必然要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首先,從學校大局活化資源,定標銘史,強心壯志,推進加強融合的實效;再著眼培養加強深度融合的師資團隊,提升“大思政課”能力素養匹配值;尋找融合點,走進學生的內心,彰顯思政催人奮進的意志力量,錘煉黨性,堅定信心,傳承革命薪火,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思政課;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边@為我們指明了加強當代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向。時代在前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黨的歷史必然貫穿思政課教學體系,必然是思政課教學的內容。生活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特別是那段經歷歲月洗禮的百年黨史,豐富的智慧和力量正是思政課最正當其時的養分。如何把思政課教學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這成為筆者思政課上的又一命題,并為之不斷實踐探究。

一、博觀約取,金石可鏤——大局推進加強融合實效

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推進并不只在于教師的個體施教,更應為學校的整體布局。學校和學科組要結合中央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部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組織管理、高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上好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課,還要構建黨史學習教育思政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協同聯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全面調動育人效能。

漫步校園中,各色有趣“紅花”爭奇斗艷——以思政課整合學校實踐基地、校園慶?;顒?、主題研學等,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教育資源,實現全面育人效能?!皬V州紅色保密故事”講演大賽,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和弘揚黨的保密工作優良傳統;“看紅色經典,享紅色教育”紅色劇目活動,自編、自導、自演,用紅色文化點亮理想,照亮新時代兒童前進的路;“從小觀黨史,童心永向黨”電影觀賞活動,讓新時代的中國少年重溫艱難的歲月,珍惜當下的生活,重新唱響那段高昂的贊歌;“紅領巾心向黨,爭做新時代好隊員”,學生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戴上象征革命勝利,代表著無數英雄的心血的紅領巾,相信胸口火紅的紅領巾,會帶領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尊敬教師、團結同學,認真學習、刻苦鍛煉,時刻準備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學校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扎實做好“融合”文章,以活動為載體,把黨史學習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少先隊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氛圍,為思政課前、課后教育教學拓展延伸實踐體驗、調查探究的空間,形成多維度思政教育網絡體系。

二、志道據德,依仁游藝——加強深度融合師資培訓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彼颊n教學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的實施者是思政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學校和科組要進一步推動實施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提質計劃,重點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特別是教學能力的實訓,支持并鼓勵優秀教師在各級各類平臺上鍛煉,切實幫助他們提升與“大思政課”相匹配的能力素養。

如,筆者在執教《紅軍不怕遠征難》時,以“重走長征之路”為主線,引導學生認識長征自然環境的惡劣,感受長征之“難”。在濃郁的情境中,學生既認識了紅軍長征在政治上面臨的困難,了解到遵義會議的重要意義和基本內容,更在分享、演繹一個個動人的長征故事中,豐富了對長征精神的認識,樹立了學習長征精神的志向。

又如,《中流砥柱》一文中,筆者聲情并茂與學生一起課前熱身,齊聲合唱《南泥灣》,播放南泥灣由“爛泥灣”變成“好江南”的視頻,巧妙融入黨史教學。一事、一思、一議,學黨史、感黨恩,把黨史搬進課堂,把學生帶進了那段崢嶸歲月,自然而真切,為教學作好厚植家國情懷的鋪墊,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的種子扎根于心田間。

再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一課結束時,筆者播放中國解放前后的繪圖,強烈對比中介紹美麗、富強、安定的祖國變遷背后的一個個歷史瞬間。唱響《歌唱祖國》時,學生流露一種“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與祖國強大立足世界的自信”的情感,感激黨的恩情。

思政課教師應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深度研究教學綱要,充分了解教材要求,尋找教學內容與生活、黨史的鏈接點,在地域特色資源基礎上全方位盤活紅色資源,以“溫情和敬意”,引導學生重溫革命歷史,彰顯歷史真相,讓師生們的思想受教育、靈魂受觸動,用紅色基因涵養正氣,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聚焦立德樹人,使思政活動課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直觀可感的紅色故事的情景再現、現實體會,開辟思政課教學鑄魂育人的新境界。

三、知所從來,方明所去——尋找融合點彰顯育情

教學不是讓學生配合教師“表演”,而要站在教學內容之上尋找合適的、有效的教學方法,研究解讀,探討創造融合思政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與思政課深度融合,需要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政治站位,以生活道德矛盾點為融合的切入點和落腳點,順事而敘,逆思而辨,引導學生處理好“故事與理論”“價值與知識”“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一)小故事,大道理

小學思政課區別區中學、大學、職校思政課,最明顯的是小學思政課的“彈性”與“活性”。小學思政課的關鍵不在于理論的體現,即教學內容不只以理論知識為載體,不求理論知識充實與深厚,它所追求的是領會和感悟信仰與信念的力量,增強責任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如,《開天辟地的大事》一課中,筆者巧妙運用電影《開國大典》中有關五四運動的一小部分,選取商人、大學生、農民、歸僑四個不同命運經歷人物,組織學生開展配音活動。一字一句的念白,一悟一得的重復,學生不自覺地代入角色,走進歷史當中,化身歷史的經歷者,在教師的追問與深化中,逐步了解歷史的背景和當時先進青年的思想志向,明白歷史必然發展的真諦,頓悟自己的時代責任。

又如,筆者在《自力更生,揚眉吐氣》中設計“紅色故事宣講活動”,課前利用紅領巾獎章激勵評價機制,激勵學生走進廣州紅色革命遺跡,開展紅領巾尋訪活動,聚集紅色地標、紅色傳家寶、革命、先鋒人物、番禺黨史故事,校園人人講紅色故事,開啟校園紅色之旅,學習黨史,了解黨的光輝歷程,認識革命英雄,以紅色文化為黨培養“紅孩子”。課堂上,分享交流感受這些為新中國的飛速發展做出無私奉獻的典型代表人物的感人事跡,感悟舍身忘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無不深深感染著學生,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愛黨、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小學思政課應帶領學生走進歷史長廊,讓黨史學習教育鏈接學生實際生活,把豐富的地域紅色資源作為生動教材和資源,現場體驗教學以音樂、劇目、游戲、辯論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黨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進一步做細、做實黨史學習教育。

(二)豐知識,厚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彼颊n的課程特點明確了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是立德樹人。在知識學習中,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感悟、升化。

如,《保家衛國,獨立自主》一文中,筆者加入“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中美師級裝備對比”“戰爭初期中美雙方物資裝備對比”等資料,分析史實資料,得出結論,了解志愿軍迎難而上、保家衛國的決心。使學生體會為了捍衛和平、保家衛國,中國軍人無懼困難,不怕犧牲英勇抗戰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又如,筆者在講授《改革創新謀發展》一文中關于“祖孫三代比童年”的內容時,激趣導入,讓學生直觀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發展的巨大變化,了解那段艱苦的歲月,明白改革開放對國家發展和人物生活的影響,更懂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領導中國人民走上強國富民的康莊大道。

在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中,思政課教師要注重個人黨史學習的厚積薄發,遵循一般教育教學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規律,選取最能引導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知識點——圖表、數據、故事等,以點帶面,向學生傳授知識學問的同時,培育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四個自信”,強化使命擔當,形成多重教育規律的疊加效應。

(三)興主導,重主體

思政課是一門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課程,必須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彼颊n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的產物。思政課教師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如,《勿忘國恥》一課中,筆者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的重現,學生走進“歷史博物館”:這是什么日子?這又是一種怎樣的記憶?教師關注學情,準確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再讓學生觀察“殘歷碑”細節談發現,分析與討論,尋找歷史的印記,國土淪喪之辱油然而生,學生拉響“警報”,牢記歷史。思政課堂“味”正濃,學生碰撞出思維火花,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心靈自然受到洗禮,潛移默化學生的紅色初心,思想境界不斷升華,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在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中,思政課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方式,巧妙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變為可視的精神和可觸的信仰,以問題引領,以追問深化,調動學生學習主體參與,激活學生思維的主體性,黨史的“現場”沁潤著學生的身心與思維,黨史學習教育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將不斷提高并為之實效化。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既是廣大思政課教師的職責使命,也是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百年黨史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厚滋養,不能局限于課堂、教材,必須結合現實在社會生活中融合。積極探討百年黨史“大思政課”的建構,需要更大的戰略格局和學科合力,融通新時代技術,積極彰顯教師主導功能的體現,著力引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活化黨史學習教育教學途徑,延伸黨史學習教育教學時空,實現師生、生生思想的交流與互動、碰撞與升華,以達教學相長之勢,助新時代“紅孩兒”中國心、世界眼、現代思維的培養,突顯胸懷家國、責任擔當、奮斗拼搏的精神特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3]姜晨.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N].新華社,2019-03-18.

[4]翟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N].中國教育報,2021-04-20(5).

[5]黃璜.黨史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方法新探[J].西部學刊,2020(8):101-103.

[6]程敏,黃瑋.黨史素材在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論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

[7]朱軍.從黨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J].黨史文匯,2019(4).

[8]申曉晶.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應處理好三個關系[N].河南日報,2021-04-21(10).

責任編輯? 陳紅兵

猜你喜歡
黨史學習教育深度融合
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律性認識
怎樣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青年學生中落地生根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團屯墾戍邊歷史
以史為鑒,切實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質量
學習習近平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要論述的幾點思考
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