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教學視界下的美術作業設計

2022-07-13 21:30張韻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單元教學小學美術核心素養

張韻

【摘要】單元教學是以主題為核心,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系統、結構化處理,美術作業是單元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應當作為課程的有效活動和補充,是構建完整美術知識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在單元教學視界下,要重構單元內容,以單元作業為面,課時作業為點,不斷優化單元美術作業的整體設計,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科大概念理解,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作業;單元教學;核心素養

“雙減”政策落地,作業的減量增效又再一次成為了討論熱點。過去,美術教學都是一課一作業,比較注重知識技能,模式單一,往往忽視了單元的系統性、關聯性、遞進性和綜合性。久而久之,這種脫離實際生活、千篇一律、缺乏自主探究和個性化的作業不受學生的喜愛。因此構建美術單元作業體系,優化作業設計方法,豐富作業形式,成為美術學科作業改革的重要任務。以單元作業為面,課時作業為點,點聯成線,線終究成為面,讓作業更優化、更適合學生個性和學科素養的發展。

如何以單元為整體進行系統化的美術作業設計呢?筆者認為可以重構單元內容,以主題為核心,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化、系統化、結構化的整合,層層推進單元教學內容,從而培養學生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谝陨系南敕?,筆者以嶺南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小旅行家》一單元為例,談談如何在單元教學視界下進行美術作業設計。

一、依教材,重構單元內容,建單元作業目標

教材是作為作業設計的重要依據,在課標的指引下,依據教材對單元教學重點、難點、課時編排、課時作業進行系統化的設計。每一步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因此作業設計首先應關注教學目標的設定。而教師也需要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解讀,將單元中的每課時教學活動有機結合,然后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中心,圍繞課時目標,緊密圍繞知識點的理解與遷移而展開,開展多樣化的美術作業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小小旅行家”,屬于“造型·表現”和“綜合·探索”領域,編排了《神州大地之旅》《亞洲大陸之旅》《歐洲大陸之旅》《非洲大陸之旅》和《美洲、大洋洲之旅》五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欣賞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對建筑、雕塑、壁畫、自然景觀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從而讓學生對不同文化藝術進行理解與欣賞,感受藝術的文化價值,領略藝術之美,體會人類文明進步足跡。本單元在內容選擇上貼近學生的認知經驗:有些內容學生已經親身經歷,有些內容從親戚朋友口中有所聽聞,有些內容在其它學科教材或課外書籍中已學習所得,還有些內容通過媒體的播放介紹有所了解,單元內容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學習的興趣。同時,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對藝術品一定的鑒賞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綜上所述,通過不同的課時目標,逐步累積達成本單元的作業目標,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知識,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感受和思考美術學科課程“先美再術”的邏輯關系,多角度、多層面地培養了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單元作業目標和課時目標相結合,可以看出本單元作業立足于整體性,著眼于發展性,落腳在創造性,學生通過完成單元作業能夠循序漸進地達到單元作業目標。單元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高度一致,聚焦教學目標中的學習重點和難點,課課相聯,層層遞進,作業目標符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利于目標的實現。

二、依目標,靈活作業形式,助單元教學

美術單元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單元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單元教學與作業對單元學習目標起到強化與互補的作用。美術單元作業是依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個體特點及需要設計的,也是為了更好地達成教與學的任務。作業形式雖然要靈活多變,但也不應把作業都設計為課后作業,作業就是教學活動之一,應將作業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減少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本單元重構后,作業形式豐富,分別從“觀、思、論、比和創”多角度培養學生對世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不但打破了美術作業畫畫涂涂的傳統模式,還貫穿和融合了整個教學過程,一步步推動本單元教學的進程。利用主題探究、書面作業和項目任務等課時作業形式引導學生逐步對單元教學的重點深入學習,使學生感受到作業是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是補充內容,將枯燥的知識傳授與記憶轉換成感性的合作探究作業活動。

三、依教學,巧設作業內容,提升學科素養

作業即是教學活動,依據教學的目標、內容,把單元作業內容的設計體現為如何解決教學的重點,突破難點。單元作業設計可系統性、靈活性和綜合性并存。設計美術單元作業內容結構時,教師可以根據“類型、難度、形式、完成時間、評價方式”五個要素進行探究。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依據單元目標,根據實際不斷完善自主開發作業的內容。經過教學實踐,在作業內容的設計中,筆者認為要避免以下三點:

(1)作業內容模式化,缺乏分層

同一模式的美術作業,讓學生的觀察、分析、感受、表現等能力變得越來越弱。作業的設計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作業內容要分層,給予學生選擇的空間,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地運用所學知識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業形式,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低年級的作業內容設計更傾向于觀察表達、動手實踐等趣味性更強的設計,而高年級的作業內容設計更傾向于探索思考、對比分析、綜合實踐等創新性強的設計。本單元第1課時,學生當一回旅游路線的策劃組成員,有的學生思維縝密,有的學生想法創新獨特,有的學生出口成章……他們在小組中擔任不同的角色,齊心合力在課堂中推介自己的旅游路線。制作PPT文化推介、歷史人物角色扮演推介、名家名畫景點推介……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相互溝通、各出奇招,讓學生在互探、互學、互幫、互促的過程中完成作業。第2、3課時,學生獨立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單,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和思考時間,當個人對教學重點認知和理解有不足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探究學習和師生對知識點的補充來完善。第4、5課時,將單元的知識點轉化成藝術表現,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手繪表現形式和小組共同協商完成的美術作業。作業的設置在尊重學生水平差異的同時,也給予學生藝術表現的空間。

(2)作業內容單一化,缺乏合作

在小學階段,學生受知識儲備以及學習能力的限制,較難全面地理解新知識,面對作業有時候會變得無所適從。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將原本大眾印象中美術作業的“涂涂畫畫”改成“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過程性作業,把美術核心素養自然地融合到單元教學中。除了重視過程性作業,我們還要將作業設計為合作性作業,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明白自身的缺點,進行查漏補缺,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在本單元的作業設計中,不難發現,作業內容豐富,分別有語言表達、討論分析、書面歸納和藝術創作。作業內容注重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探究,培養合作意識,讓學生樂思敢想。最終,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手繪作品,也有效地檢驗了學生的學習成果。

(3)作業評價簡單,缺乏質量

我們常常會以“構圖飽滿、比例適當,色彩均勻……”作為美術評價標準,忽略學生已有的起點,評價過于片面化、低質量,導致學生和家長一直以畫得“像不像、好不好看”作為美術學科作業質量評價的唯一標準。本單元第1課時,以師生的投票,設最佳路線獎、最引人入勝路線獎、最具國家文化體現獎、最具藝術氣息獎、最佳國內旅游路線推介員等獎項。第2、3課時,根據任務單完成的情況,設立任務單星級評價表,讓學生獲得相對應的單元學習評價,選出“任務星級能手”。第4、5課時,通過對藝術表現作品的“構思、創意表達、呈現效果、合作情況”進行師生評價,評出最具藝術創意獎、最具潛力獎、最具合作獎等多個獎項。評價的方式可根據單元作業目標而設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鼓勵、正能量為主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從教師評價中獲得欣賞美、發現美和創作美的力量,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循環。

四、結語

在單元教學視界下的美術作業設計,引導學生經歷了“發現美、記錄美、創造美、傳遞美”較完整的美術思考與創作過程,以及探究性、綜合性的深度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構建新知,促進學科大概念理解,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美術單元作業設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教師從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提煉,設計適合學生天性的豐富多彩的美術作業,從而逐步提升個人收集整理、分析判斷,表現表述、解決問題等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前世今生[N].中國美術報,2018(8).

[2]潘育曉.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7(14).

[3]程誠.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新教育(海南),2016(16).

責任編輯? 羅燕燕

猜你喜歡
單元教學小學美術核心素養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