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組合作對提高高中生物學習興趣的探究

2022-07-13 19:44葉翠芬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9期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生物學習興趣

葉翠芬

【摘要】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推行新課程改革,改革過程中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表明,小組合作學習如運用恰當,能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素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高中生物;學習興趣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理科課程,十分注重實際能力的獲取。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中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即讓學生擺脫傳統孤軍奮戰的自學模式,組成一個學習小團隊,并且每位成員在團隊中承擔不同的職責共同完成某項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最終以小組的總體成績進行獎勵。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鑒于我校存在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他們缺少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的意識比較欠缺。在常規教學過程中,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愿望不強烈,課堂參與感不強。對于教師布置的常規作業,常常會出現不認真完成,完成度不高或者敷衍了事的情況。實踐表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在課堂中進行探索交流、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教學效果比常規教學明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小組合作學習在生物課堂中的開展情況

1.設立實驗班和對照班

在高一、高二年級選取學習掌握程度相似的四個班級,將這四個班級分成兩個實驗班和兩個對照班。由同一教師執教,講授同一個內容。其中,實驗班以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為主,而對照班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展,最終以表格調查及測試等形式進行檢測,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前后對比。

2.科學建立學生學習小組

實驗班要在課堂上有效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其中科學分組是關鍵。常用的分組方法一般要遵循“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原則,將知識掌握程度相近的學生分在不同組,每組都有成績優異的學生來帶動基礎薄弱的學生,實現互相幫扶。

一般的小組成員有6-8人,組內需要有不同層次的成員,這需要參考學生對生物知識掌握情況、操作能力、獨立思考以及溝通能力等。而組內成員間合作學習過程是否能順利進行,組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組長也需要維持組內紀律,調解組內矛盾。因此,在組建學習小組的時候,需要選定一位具備一定組織能力、有責任心、有威望的組長,負責組內分工、組織協調等工作。組員的表現是否積極,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長的態度。因此,可以選擇組織能力、生物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并且定期對組長進行集中培訓,及時發現問題,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進行,進而取得預期效果。同時,每個小組作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小組的成員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擇任務,尊重學生意愿,適當進行人性化的調整,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形成“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1.課前預習教材通覽全局,明確學習目標,把握重難點

高中生學習的科目較多,類似生物這些科目安排的課時相對較少。這就導致課堂上時間緊湊,教師引導的節奏較快。如,《遺傳與進化》中涉及到微觀的分子變化的遺傳信息轉錄、翻譯等章節,如果學生沒有提前做好預習,課堂上不能及時作出反應,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影響學習效果。學生需要在課前瀏覽一遍課本知識,對知識點和知識點所在位置有一個全局上的把握,課堂上做到不慌不忙,緊跟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活動。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需要知道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對于自己不懂的內容做好標記,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以及本節與其它章節的聯系,通過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可以把握本節重難點,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例如,《種群數量的變化》,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小組任務,讓學生分組構建不同生物種群數量變化的模型,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即可體會到本節重點是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并據此解釋種群數量的變化。

2.課中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學習任務

有的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會產生誤解,以為所有問題都可以交給組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完成,自己則企圖蒙混過關。這樣不但學不到相應的知識點,而且弱化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真正享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果。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要做到真正解放課堂,把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注意把握尺度,適當指導,給予合理的參考意見,教師與學生做到相互配合。學生們需要一起完成小組學習任務,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學生需要主動、深入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并得出答案。因此,教師要嚴肅要求小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將大問題細分為幾個小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負責的問題,各自搜集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找出小任務的解決辦法,再進行組內相互交流,討論整合,做到整個問題的解決過程大家都清晰掌握。如,制作《細胞的基本結構》模型,在學習小組內對每一個細胞器的結構特點和制作材料進行討論交流,然后每個人負責一至兩種細胞器的制作,最后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細胞結構。雖然每個人負責的角度不同,但最終需要大家相互交流,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并在無形之中掌握了細胞的結構特點,盡量避免出現有學生不積極主動參與問題研究,浪費寶貴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的現象。

3.課后構建知識網絡,解決實際問題,養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學生在學習完一節新課后,需要對知識結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理清知識脈絡,與以往學過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歸納總結,構建知識網絡。而個人總結時會存在不全面之處,通過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共同歸納、總結和補充,即可獲得更完善的知識體系。如,必修2《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和翻譯》這一內容,布置學生小組合作歸納總結。學生除了對這三個過程進行總結,還可把DNA、RNA和蛋白質三者的結構、基本組成單位等進行歸納,聯系必修1的知識,實現真正的融會貫通。

在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對高一年級所教班級學生對生物學習積極性及學習興趣的調查數據整理如下:

通過實驗班及對照班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調查數據前后的對比,可以看出實驗班在生物課堂的舉手率由17%提升到35%、在對生物學習興趣方面由36%提升到49%;而對照班的舉手率及興趣率變化不大。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生物課堂學習模式比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因此,形成比較完善的課前—課中—課后三位一體的小組合作模式,努力使生物學習變得更有吸引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個體主觀能動性。實踐證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茜.透視“小組合作學習”[D].華東師范大學,2007.

[2]姜興明.生物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主動性[J].生命世界,2010(7).

[3]何芳.高中生物小組合作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4.

[4]孫麗娟.高中生物課堂小組合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5]彭晃萍.合作學習策略在高中生物課堂中應用的優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胡春華

猜你喜歡
小組合作學習高中生物學習興趣
“合”樂而“不為”
高中歷史“自主導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反思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