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2022-07-13 20:51吳蘭花
教育·讀寫生活 2022年6期
關鍵詞:人文主義微課歷史

吳蘭花

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運用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可改變傳統課堂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合作交流、獲取新知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探究者,深化創新意識與自主意識。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切實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推動歷史學科深化改革。

一、在初中歷史運用信息技術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必要性

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紛繁復雜,涵蓋文學、繪畫、體育、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集抽象性與邏輯性于一體,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普遍認為歷史知識內容多且理解、掌握難度大,因而學習興趣不高。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陌生的歷史人物,或簡化復雜的歷史事件,有利于學生理解復雜的歷史知識,提升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歷史學科的人文價值較高,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可促進身心全面發展。運用信息技術便于學生獲得多層次、多視角、多形態且鮮活的歷史場面與資料,深層次地體驗和感悟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與人物,歸納總結眾多歷史事件經驗以及對后世產生的影響,進一步陶冶情操。

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其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迅速提升,具體直觀的感性認識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其認知需要上升到理性層面。與此同時,學生的自我意識也在迅速發展,能在觀察和自主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見解,渴望求知與表現自我,探索領域已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識。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有效地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營造生動、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推動學生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的持續發展。

(二)可行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許多學校都組織教師參與信息技術技能培訓,提升信息素養。大多數教師都能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與開展教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此過程中也得到創新,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打造高效課堂。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初中都設置了多媒體教室,逐漸健全完善的硬件設施有助于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這一優勢決定了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學科相結合的可行性,能夠切實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水平。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教師根據知識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情境學習理論則指出,學習具有顯著的情境性特征,個體認知與其情境性背景以及個體所從事活動之間的關系緊密。所以,不能將在現實世界中開展的活動與存在于頭腦中的認知看作相互割裂的實體,而借助現實世界活動創設學習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所謂“動機”,即人們開展某種活動所需的內部動力或原因,通常分為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其中內部動機即個體對活動興趣而引發的參與動機,興趣有直接與間接之分。直接興趣由對事物自身需求引起,例如對外出旅行和閱讀等興趣;間接興趣即則由認識事物的目的與結果引起,在學生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故而在歷史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外部動機即因外部誘因影響所產生的動機,產生于外界作用或要求,例如學習歷史,動機即在學習中理解歷史知識并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初中歷史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可借助表演和競賽等多元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時激發其外部學習動機。對于歷史學科而言,只有強化課程的直觀形象性與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其一,播放電影,重現歷史。紀錄片或電影能為學生呈現某一時期社會原貌或某一歷史事件發生的過程,甚至再現完整情節,生動地刻畫歷史人物及其相關人物之間的關系。學生在觀看時會被精彩的故事情節和宏大的場面吸引,為歷史教學增添色彩。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將自身情感與歷史事件相融合,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觀看歷史電影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其觀察分析與想象推理等能力。以“經濟危機”教學為例,由于年代較為久遠,很多學生無法想象經濟大蕭條的場面,難以理解相關知識點。對此,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視頻。同時圍繞該章節重難點知識和視頻內容提出問題:“經濟危機在什么時間爆發?”“哪個國家最先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爆發時有哪些標志?”課前在黑板上寫出“國家”“時間”“標志”等關鍵詞,對學生進行提示。學生觀看紀錄片,結合該章節知識內容思考后再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正確答案。

其二,借助音樂,渲染氛圍。當前很多初中生十分喜歡歌曲,教師可以運用音樂調動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歷史教學效率。比如革命先烈以鏗鏘有力的愛國誓言與震撼人心的旋律形成的紅歌成為廣泛流傳的經典。黃河在怒吼,長江在歌唱,雄渾壯闊的歷史畫面結合與眾不同的交響樂曲,更能激發個體潛在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欣賞和聆聽中感悟動人的歷史。以“古巴比倫王國”相關知識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用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導入教學,在大屏幕上展示歌詞中提到的歷史畫面,再指導學生尋找歌詞中的歷史,由此一來,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建構知識體系,強化學習能力。

(二)借助微課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毫無疑問,教學模式的實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些歷史教師仍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講解教材形式單一,學生在臺下被動聽課和機械化記憶。傳統陳舊的教學模式無法使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更無法提升其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是,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現代教育強調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要求,逐漸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歷史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已不能過度依賴教材,可采取微課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相結合,切實提升學生歷史綜合素養與歷史教學質量,實現預期教育目標。微課能夠幫助教師在10分鐘內完整且系統地歸納整合教材重難點知識、相關題型與考點,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微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學生學情制訂學習方案,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投入歷史學習,為其后續學習的能力提升做好鋪墊。

以《文藝復興運動》教學為例,文藝復興運動為西歐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之一,其影響范圍從意大利擴大至歐洲各個地區。14世紀開始,教會因日漸衰落而逐漸松動對西歐社會的黑暗統治,此時人們的思想也在長期控制中慢慢復蘇,開始流行以人文主義的思想。此時教會已喪失控制人們精神的能力,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在此背景下逐漸發展。該章節知識點相對集中且涉及范圍廣泛,初三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歷史學習方法與經驗,而且他們在學習前幾單元的世界歷史后,已大致了解封建時期的西歐社會,這無疑為搜集和總結微課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微課內容,將整個微視頻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在內容方面,先從人文主義的概念入手,即引導學生在教材中尋找文藝復興的核心,再比較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和以神為中心的教會,讓學生分小組從互聯網和課外書籍等多個渠道搜集相關信息。緊接著選取3耀5個文藝復興代表作品與代表人物,并挖掘作品與人物背后的故事。確定題目后,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制作微課,整個班級分為兩組,A組負責制作的微課主題是“何為人文主義”,B組負責制作的微課主題是“文藝復興代表作與代表人物”。

首先是A組,教師指導該組先從歷史教材中選取相關內容,再借助互聯網等渠道搜集相關圖文資料,作為補充。在了解該時期各個藝術大師的作品及其思想后,深入解析當時人文主義強調的平等與自由精神,歸納總結人文主義的內涵、特征、意義。最后A組成員匯總資料,以圖片形式制作微課。微視頻中涵蓋當時的社會背景資料,文藝復興與中世紀兩個時期藝術作品對比,同時對比教會倡導的壓抑人性、禁欲苦行與人文主義本質,在此過程中提煉出人文主義倡導的尊重科學與崇尚真理精神。然后是B組,歷史教師指導該組學生歸納總結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作品與人物,選擇與學生興趣相符的作品與人物,縮小材料搜索范圍,該組以文檔或圖片以及語言講解形式錄制微課。微視頻內容有:分別展示米開朗琪羅人物像及其作品《大衛》、但丁及其作品《神曲》、達·芬奇及其作品《蒙娜麗莎》,整個視頻時間限制在4分鐘以內。

教師在具體授課中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新課導入?!?4世紀中期的歐洲發生了一場思想文化運動,意大利半島是該運動的起源地,并在后期擴大影響且傳播到其他國家,資本主義時代將該運動稱為‘一道曙光’。請問這場思想文化運動為何發生在意大利?有哪些原因?”學生思考后,結合預習中文藝復興發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實質等內容回答:“意大利部分城市逐步發展的工商業與資本主義為文藝復興運動發生提供契機,而意大利也憑借獨特的文化優勢繼承和發展古希臘文化,切實地反映了當時歐洲新興發展而起的資產階級需要思想解放運動?!逼涠?,新課講解。歷史教師提出問題:“請大家思考:文藝復興的核心為哪些?不同于中世紀神學核心的哪些地方?”接著播放A組制作的微課視頻,并由該組學生講述,其他學生觀看視頻后回答:“文藝復興核心即人文主義,與神學相比,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以解放和人性為主的以人為本思想?!苯處煟骸岸鞲袼乖?,文藝復興時期為需要巨人且產生巨人的時代,請問該有哪些巨人出自該時期?”隨后播放B組制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感悟巨人的作品及其涵蓋的人文主義精神。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達·芬奇、但丁、莎士比亞等人取得的藝術成就,其中“美術三杰”分別為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文學三杰”分別為但丁、薄伽丘、彼得拉爾。而在文藝復興運動時期代表人物與代表作:但丁來自意大利,代表作為《神曲》;達·芬奇來自意大利,代表作為《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來自英國,代表作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教師問:“該時期涌現的藝術巨作都展現出強烈的人性光輝,請問文藝復興運動有何影響?”待學生思考后,教師歸納總結:“人們受文藝復興運動影響,掙脫宗教神學的束縛,獲得解放。當時的人們開始關注人類本身,神學籠罩的陰影也因此被打破,為后續啟蒙運動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同時也為資本主義制度產生與發展提供了契機。但萬事利弊相伴,文藝復興運動過度推崇人性,使很多人私欲開始極度膨脹,造成社會混亂?!?/p>

該章節涉及知識點廣泛,采取微課形式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該章節知識,尤其基于學生主體的微課視頻制作,能使學生高效地掌握該章節重難點知識,切實提升教學效率。

總之,信息技術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為教育領域的改革和創新提供了契機。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切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本文是淮北市2021年度淮北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政史地教研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HB202118)階段性成果?!?/p>

猜你喜歡
人文主義微課歷史
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微課在初中英語課后作業中的應用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人格權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新歷史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