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對策分析

2022-07-18 01:32許少杰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提升高中歷史

許少杰

摘 要:筆者結合自身的相關教育經歷,圍繞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對策進行了一系列探討。首先,分析了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的基本特征,然后明確了探究式教學對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總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性教學對策的應用情況,最后重點探討了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對策,旨在優化高中歷史教學,助力高中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教學質量;提升

時代發展的步調越來越快,對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素質高、競爭力強的新型人才的培養,新型人才培養也成為基礎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工作火熱推進,探究性教學漸漸地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探究性教學本身也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1]。高中歷史教學中也應當考慮學科實際,以及學生學習發展需要,合理應用探究性教學對策,以此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造高質量的歷史課堂。施瓦布作為探究學習的倡導者,提出探究環節,以及探究方法的確定圍繞學習者創造力的培養展開。我國學者將學校課程探究性學習定義為:學生圍繞既定問題、文本、材料,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探索答案、意義、信息或者理解的活動或者過程[2]。將探究性教學對策應用于歷史學科,是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考慮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積極探究,針對歷史史料,以及歷史問題展開詳細的探討與分析,將歷史結論,以及歷史認知全面細致地得出。探究式教學在歷史學科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對人類的歷史展開了解與思考,將歷史學習方法掌握到位,同時還掌握歷史認識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這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有明顯促進作用。

一、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特征

(一)探究性

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強化實踐水平的有效舉措就是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索的空間。在教學環節,一旦教師完全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更沒有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渠道,那么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始終得不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實踐素養的提高不是單純通過教師的灌輸以及書本知識獲得,更多的是學生自主探究、體驗而獲取的[3]。

(二)問題性

教師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探究歷史問題的情境,立足于不同層面讓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現象、人物,圍繞具體的歷史問題來展開自我設疑,真正從多重立場展開思索與探究。疑問本身就是激發思維的有利線索,而在問題的促進下學生有了困惑,在困惑的推進下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欲望,這就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前提基礎。教師在教學環節有意識地完成問題的設置。例如:在學習洋務運動的時候,設計下述問題供學生思考探究:“1.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促進了洋務派出現?2.洋務派進行洋務的目的是什么?3.洋務運動獲得的成就有哪些?4.如何看待洋務運動?5.洋務運動破產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加深對洋務運動的認識與理解,提升學習成效[4]。

(三)開放性

反思傳統教學活動,對于“整齊劃一”過分強調,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以及結論的唯一性,教師單純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也壓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探究性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方式、學習結果等方面與傳統教學存在較大差異。探究性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格外關注,不單純強調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強調教師的循循善誘。探究性教學對于學生的個性給予充分尊重,讓學生盡可能地獨立學習,將個人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探究性教學向學生傳授更多獲取歷史知識的方法及路徑,調動學生關心實際,感悟人生,了解社會的熱情,這樣一來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實踐水平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提升[5]。

二、探究式教學對策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現階段,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工作火熱推進,新課程改革在各個學科中的推進強調探究性教學策略的實施。根據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相關要求,一改傳統課堂教學死板訓練,死記硬背、被動學習的狀態,想方設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歷史學習中,轉變歷史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由此可見,將探究式的教學對策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凸顯。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環節選擇合作探討,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引導學生將生活實際和歷史知識整合起來,為學生創造自主表達、大膽質疑、積極探討的機會。這一過程,學生運用集體活動,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致力于歷史問題的化解,強化實事求是的探究態度,逐步將歷史知識掌握扎實。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性教學對策的應用情況

發揮探究性教學對策對高中歷史教學的促進作用,前提是建立在合理應用的基礎上。但是從現階段探究式教學對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改革的關鍵性舉措,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探究性教學作為突破傳統教學的新策略,帶給歷史課堂全新活力,也使得歷史課堂的趣味性增強。但是實際應用環節存在不少局限。主要是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高中歷史課堂仍然沒有擺脫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在講臺上賣力地灌輸,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成效可想而知。部分地區的高中對學生劃分層次,將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差的學生分班教學。這樣重點班的學生成績較佳,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思維活躍度較高,歷史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也比較適合,學生接受度良好。而對于普通班的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歷史教師想方設法調動這部分學生的探究熱情,但是大部分學生怯于同教師交流,害怕回答錯誤出丑,所以探究式教學往往陷入僵局[6]。普通班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一般都是教材上的知識,而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需要將教材之外的知識點交給學生,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不適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所以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直接舍棄探究式教學模式,直接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所以探究式教學模式對于歷史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并不適用,整體使用成效也不理想。

四、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高效運用探究性教學對策

(一)懂得放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無論是任何階段,任何學科教學,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不容撼動,對于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也不例外。根據建構主義理念,知識并不是通過教師機械地傳授獲取的,而是學習者在既定情境下,通過學習環節中其他人的幫助,運用有效的學習資料,采取意義建構的方式得到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學習者本身就作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存在,也就是意義主動構建者,并不是被動接受對象。統籌考慮學生的學習特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優勢,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真正正地活躍起來,扮演好學習主角的角色。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明確“一切為了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根本含義。意識到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現實意義。徹底與傳統“滿堂灌”的課堂模式說再見,為學生留出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學生有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悅的活動。堅持以生為本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為高效歷史課堂的打造提供支持[7]。

(二)重點把握,發揮教師指導優勢

根據建構主義內容,強調教師的引導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學習活動,強調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發揮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本身就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與促進者。教師的基本職責就是指路,萬不可替代學生“走路”。高中階段的學生還是未成年人,無論是思維還是心智都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其發散思維相當發達,如果將課堂全部放手交給學生,那么學生往往不知所措,更不會帶著明確的目的投入學習中。所以,教師有必要將自身的引導優勢凸顯出來,全面掌握班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探究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可行的學習目標。教學環節,教師作為信息的供應者、課程的建設者、活動的策劃者、過程的引導者。熟練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輔助歷史探究性教學活動的進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教師需要找準恰當的時機發揮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設置導向性問題引導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及時給出評價與鼓勵。例如:學習“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節課的時候,針對秦始皇的評價問題,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順勢提問,“有人認為他是英雄,有人認為他是暴君,還有人認為他的政治與軍事才能卓越,你是怎樣評價他的呢?”然后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秦始皇的相關活動詳細了解分析,分析秦始皇的成長歷程,找尋秦始皇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互動關系,分析秦始皇對于歷史的影響及功過得失。引導學生在了解秦始皇基本活動的時候,對歷史人物和其所處時代間的關系有細致把握,客觀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間的必然和偶然關系。

(三)考慮學情,貫徹落實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強調現代教育應當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因為教育活動開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人才,但是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學生的個性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實際教育環節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就是立足于學生實際,結合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能力,真正有的放矢地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強調分層教學。當前,不少考慮學生的智力水平,對學生劃分班級,這當然也是因材施教的直接體現,學生的智力水平存在差異,結合學生的智力特征來分班教學,對于學生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但是標簽式的分層教學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很容易打擊普通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自尊心,但是只要發揮班主任,以及學科教師的引導優勢,從整體層面來看分層教學就會功大于過。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考慮任教班級的具體實際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為學生量身定制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推進高效率的高中歷史課堂的打造。對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思維活躍度高的班級,采取思維性引導策略,關注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進步。而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一般的班級,以通俗性的引導為主,關注學生學科基礎的扎實。

(四)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

成功的歷史課堂離不開多種教學方法的促進。單純地采用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只能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枯燥,對于學生參與歷史課堂的積極主動性產生不利影響。所以萬不可一味地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展開歷史教學,一定要清醒地意識到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嘗試著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探究性教學,使得探究性教學成效盡可能提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問題引導法、角色扮演法、小組合作法、情境教學法。教師在應用問題引導法的時候關注問題的篩選,好的問題是課堂成功的開端,問題選擇對于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高效順利展開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教師應當在篩選問題上下足功夫,選擇的問題難易適中,對于學生求知欲望的激發有明顯促進。此外,選擇的問題應當與教學目標相契合,同時還要新穎,有開放性的答案,探究價值十足。無論使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保障探究性教學目標的落實,需要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得學生在一個更加自主、更加開放的課堂環境中探究歷史知識。

(五)完善總結,實現歷史能力轉化

課后總結對于學生歷史探究學習成效的轉化有明顯促進,學生將探究成果落實到筆頭上才稱得上是完整的探究性學習過程。所以歷史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課后總結方式,引導學生嘗試用知識框架的方式完成知識建構過程,這樣學生不僅學習到新知識,還實現了舊知識的高效回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將探究式教學對策高效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符合歷史學科教學需要,符合高中學生學習特征,符合現代教育發展要求,因此,教師應當將探究式教學對策合理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提升,打造高效率的高中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嚴治學,龍海波.核心素養引領下高中歷史探究性學習初探[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

[2]展妍娜.高中歷史研究性課題的教學活動探究:以疫情背景下的研究性學習為例[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1(6):2.

[3]李彥卿.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學周刊,2019(11):54.

[4]季建紅.基于深度學習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建設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20(16):63-64.

[5]黃秀華.高中歷史課堂探究性教學的開展之我見[J].愛情婚姻家庭,2021(2):1.

[6]韓步鋒.高中歷史課堂開放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成才之路,2021(1):2.

[7]陳景榮.芻議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1(2):1.

猜你喜歡
探究性教學提升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體會
優化教學策略,保障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的實施
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