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學做合一”思想的運用

2022-07-18 01:32林祥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陶行知高中地理

林祥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高中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重視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同學習。而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思想與當下倡導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高中地理學科作為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課程,其教學現狀不盡如人意,如果能將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有效融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對于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就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陶行知;教學做合一;高中地理

“教學做合一”思想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要求能夠在探究式的學習中,讓地理教學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要使用多媒體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分析和實踐來提升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自主思考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點,促進自身能力的提高。

一、“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特點

(一)生活性

生活性是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的外在體現,主要是在授課過程中對常見的生活現象進行闡述[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必須立足于生活,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2]。而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生活性這一特點具有極強的教學實踐意義,地理學科中的很多知識點都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形式來展示,如在記憶地球內部圈層的結構與物質組成上,教師就可引用學生熟知的半熟的雞蛋等問題來教學,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識,讓教育成為真正的教育。

(二)主體性

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言,“教學做合一”這一教學理念打破了這種固有模式,主張教師和學生之間具有平等的關系。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單靠傳統的理論授課模式是無法讓學生對相關地理問題產生思辨的火花,而在全新的教學理念下,即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讓學生在主觀問題思考中形成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如:教師可在地理課堂中強調問題引領,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相關問題,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以此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3]。

(三)實踐性

可以說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實踐性,其主張無論是“教”還是“學”都要以“做”為根本。陶行知先生鼓勵學生去“做”,這對于高中地理教學而言,無疑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最佳的教學方式,高中地理內的一些知識點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強調教學實踐性,讓學生真正地“做中學”。如在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一節教學中,基于“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性特點,教師就可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研,讓學生在主動實踐探究中解決問題[4]。

二、“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一)有利于地理教學生活化

基于上述“教學做合一”思想的特點,不難發現,高中地理教學運用這一思想有助于教學生活化。高中地理中的一些知識點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顯得尤為吃力。而在教學生活化的場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樹立正確的地理教學理念,將社會中和生活中可利用元素都充分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引發學生的共鳴,以此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地理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在課堂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一前提條件下,高中地理教學將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如:教師采用問答的方式或是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等方式,這都是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的有效手段,由此,學生學習主動性也會顯著提高,能夠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有利于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在課堂中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引導者,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一直以來,我國高中教學方式就以注入式為主,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式單一。加之高中階段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面臨高考的壓力,教師不愿轉變教學觀念,更傾向于采取更有經驗的教學方式,因此,導致學生一直都是靠死記硬背,將知識點搬到考卷上,這種方式極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在“教學做合一”思想引領下,教師可以積極地轉變自身教學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四)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直以來,在我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素來有絕對的權威性,“尊師重道”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師生關系也一直是“我講你聽”,這種情況造成了師生關系的緊張,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質疑教師。而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這一師生關系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下的高中教學了[5]。當前教育改革下強調的是“師生平等、尊師愛生”,雖然教師和學生身份上有所不同,但是兩者是平等的,是相互促進的。學生依賴于教師傳授知識,教師依賴于學生積極配合?!敖虒W做合一”的理念與當前主張一致,在此背景下,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三、高中地理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認知出現偏差

當前,距離新課改要求的提出和落實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從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來看,存在一些教師教學觀念未及時改變,教學方式依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問題。學生對于地理知識點依然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同時,教師教學方式單一,一味地按照課件念,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嚴重喪失。而我們生活中也時刻接觸與地理相關的知識,導致學生認為地理學科不如語數外等學科重要的錯誤認知。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錯誤認知。

(二)課堂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此外,從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現狀來看,課堂教學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不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有所欠缺。不注重學生的合作與探究,使得學生的自主性無處可發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盡快轉變角色,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做好學生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堅持結合“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效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三)重理論、輕實際,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

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涉及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加豐富。而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部分地理教師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實際生活脫節。地理知識來自于我們生活中,只有充分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成長。如果沒有及時將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將無法在課堂中深層次地領悟地理知識,無法學以致用。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在課堂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導入生活化、趣味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陶行知曾經說過,“學”和“樂”是不可分割的。同時,陶行知先生曾在《陶行知文集》中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真正成為教育”?;诖?,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入探索知識的欲望。課堂教學的設置應當結合當前生活熱點和生活現象,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環境,同時,要設置一些疑問,吸引學生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這樣不僅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開展,還有利于使學生樂于學習。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準備日常的教案之外,還要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地理環境之間的差異,讓學生觀看后思考我們所處的環境屬于哪一類。而后通過學習具體知識,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構成整體環境的要素有哪些?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最后再回歸最先的問題,我們身處的地理環境屬于哪一自然帶,都有什么特征。將較抽象的地理知識與我們的實際聯系在一起,通過相互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樂學”,從而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與此同時,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要形成主動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習、促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完成任務。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6]。只有學生學會了分析,才能夠進一步探索知識,形成思維能力。例如:在“人地關系思想的演變”這一章節內容教學時,筆者通過設置課堂提問:造成生態破壞的原因有哪些?環境的自凈能力是什么?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所面對的環境問題有哪些?通過設置問題的形式,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從而讓學生真正開動腦筋去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貫徹“教學做合一”,突出“做”

地理作為一門極具實踐性的學科,恰好符合了“教學做合一”思想中的重要特點。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做”,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出手腦并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以“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為例,當前大部分教師采取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關于地球運動的規律,但是這種方式難以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無法取得好的效果,并且無法鍛煉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能夠模仿地球運動特征的道具,如籃球、水果等,引導學生如何在道具上表現出地球的運動規律。讓學生思考如何演示出夜半球和晝半球等問題,并且讓同學勇于上臺來演示,通過學生的演示分析地球自轉和公轉之間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引導學生,需要給學生充分自主發揮的空間。

此外,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即是進行實踐,而實踐也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出發點和目標[7]。地理學科本身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也應當帶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在學習“自然環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一章時,筆者就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課后小任務,讓學生任選一個建筑,比如超市、飯店等,通過網絡、資料或是詢問等方式搜集這些建筑的信息,并且結合所學的知識,這些建筑在選址上有哪些合理之處和不合理之處,并對此進行分析。

(三)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創造性地“教”學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理念,為學生創造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多想、多說、多做,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和發言時間及活動。同時,教師要及時突破常規教法,堅持學習,不斷更新自身地理知識儲存庫。而高中地理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敢于科研式教學。只有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敢于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培育出創新性人才,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例如:在對“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這一章節的內容進行授課時,我在開始上課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造成我國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將這個問題留給學生去思考、總結[8]。而經過課堂教學之后,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會從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方面總結出原因,從而幫助學生抓住核心。而這樣的方式會讓一些同學覺得意猶未盡,在課下翻閱資料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教學做合一”思想,并將其運用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助于教師及時改變傳統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知識能夠深入學生的生活中。文章提出了三個策略,希望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多忠.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0(11):2.

[2]廖常青.實踐“生活教育”理論培養創造型人才:陶行知理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生活教育,2009(4):3.

[3]齊素麗.陶行知教育思想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指導意義[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中學教育專委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11.

[4]張萬紅,申國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對當前中小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3(8):4.

[5]朱學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念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啟示[J].江蘇教育,2017(75):50-51.

[6]沈國軍,史香君.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發揮高中地理學科育人價值[J].內蒙古教育,2018(6):73-74.

[7]耿夫相.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對地理新課程改革的啟示[J].中國教師,2012(11):65-67.

[8]王堅成.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地理教學中的實踐[J].新校園旬刊,2014(8):163.

猜你喜歡
教學做合一陶行知高中地理
陶行知:書香年少時
陶行知夜歸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改革研究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教學做合一”思想在職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實踐研究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