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中的探究與運用

2022-07-18 01:32王雪平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

王雪平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新課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生發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通過學生活動體驗來提升其核心素養。高中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高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思想政治素養,增強公共參與的意識,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然而,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學生學起來較單調、乏味,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難以真正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而情境創設教學法,可以使學生進入特定的環境,激發學習興趣,能較好地落實教學任務。本文主要探究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的運用策略,旨在提升高中政治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情境創設教學法;高中政治;核心素養

一、“情境創設教學法”的概述

情境創設教學法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有關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不斷涌現。然而,由于研究者的立場和關注點的差異,至今尚未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概念。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情境教學法理解為:教師按照教材的內容,以一定的素材為載體,營造一個特殊的環境或情境,讓學生去身臨其境,并在環境熏陶中對特定的教學內容有感同身受的理解與體驗,進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情境創設教學法的形式多樣,具體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課堂游戲、視頻播放、圖片、文字資料展示等形式來進行,也可以通過朗讀、繪畫、音樂渲染,或組織學生實地訪談、參觀等實踐活動來實現[1]。

情境創設教學法最重要的是情境,主要分為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兩個部分,教師要根據教材依托恰當的素材,精心設置與教材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實教學任務。

二“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要注意的問題

(一)情境素材的選取要真實有效

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币虼?,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層內容、含義,然后再精心尋找素材。情境素材的選取既要契合教材知識,又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的素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得到學生的認同和接受,使學生主動進入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活動的參與度。

(二)情境問題的設計要恰到好處

情境創設教學法要根據教學實際,把問題設置和情境素材結合起來,通過問題來引領學生思考、分析、解決社會問題。而問題設置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因此,要真正讓學生動起來進行深度學習,實現轉識為智,就要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

首先,問題設計的題量要適度。題量若過多,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就無法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探究,每個問題都只能是蜻蜓點水、一知半解,既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也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這樣,設置再好的問題也是無效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無從落實,因此,要想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任務,教師就要在問題設置上下功夫,問題的設置要少而精。

其次,問題設計的難度要恰當。要想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的設置既不能過于簡單、淺顯,也不能太難,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否則,都不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樣都是無效的問題。因此,問題的設置要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考慮學生是否“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如果不能,就要設置有一定梯度和邏輯性的問題,才能有利于引導學生逐步生成知識。這樣既有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實踐中的探究

(一)巧借文藝作品,調動學習熱情

弗朗西斯·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纱丝梢?,好奇、興趣在調動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部經典的文藝作品,都是對特定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反映,若能借用影視文藝作品來創設教學情境,就能增強課堂的渲染力和感染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沉浸其中,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課堂的交流互動。

例如:教師在教學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到偉大的改革開放的進程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播放電影《18個紅手印》中小崗村18戶農民“大包干”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立刻融入歷史情境中。為了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在視頻播放后,要求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1.結合視頻,談談什么是改革開放?當時小崗村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視頻中的故事使你受到什么啟發?3.結合教材知識,畫出改革開放的時間軸,并標出相關的事件。這樣的情境與問題設置,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探究熱情,既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又能輕松地識記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從而較好地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

(二)開發鄉土資源,增強政治認同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個貼合社會生活實際的課程,它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知思維,因此,高中政治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程回歸社會生活,把教科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而鄉土資源就在學生的生活周圍,為學生所熟悉,更通俗易懂,更具有感染力,讓學生有話說、想說而且能說,在教學實踐中若能恰當地利用鄉土資源來創設情境,則有利于增強政治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和實效性,增加學生的切身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增強政治認同。

例如:教師在教學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講到改革開放的意義時,可以為大家展示一系列有關自己的家鄉在改革前后民居建筑、道路交通、公共設施等方面變化的圖片,接著再由學生聯系自己家庭生活變化的實際,以小見大地理解改革開放給我們國家帶來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變化,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意義,由此增強對黨和國家的理論、道路、制度的認同和擁護,從而在內心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很好地落實了學科的核心素養[2]。

(三)挖掘時政素材,感悟理論知識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然而教材中的素材大多比較陳舊,缺乏新意,難以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而生活中的時政熱點能及時反映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富有吸引力,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能點燃學生的求知欲望。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教師要關注時政信息,不斷積累時政素材,把握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并把它整合成生動的案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引導學生觀察社會生活,學會思考、辨析,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授必修二“經濟與社會”,學習“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節內容時,有關市場的知識比較抽象、復雜,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教材的理論,教師可以準備這樣的時政材料: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階段,一次性口罩供不應求,某些生產者為了謀取更多的利潤,制造假冒偽劣商品,囤積居奇,導致一次性口罩的價格不斷上漲,因為有利可圖,其他行業的生產者紛紛跨行生產,增加了一次性口罩的市場供給,一段時間后,一次性口罩供過于求,由于市場的競爭,一次性口罩的價格開始回落。接著要求學生結合材料思考:1.什么是市場經濟?2.分析市場是怎樣配置資源的?并總結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3.說說市場配置資源有哪些優點。4.根據某些生產者的行為說說市場配置資源存在哪些弊端?據此,應該如何解決?這樣,利用鮮活的時政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使學生在思辨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教材的理論知識。

(四)利用故事情境,培養科學精神

哲學是智慧之學,但對高中生來說卻顯得高深莫測,晦澀難懂。如果教師再用抽象的哲學術語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必然感到索然無味,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故事傳說。教師若能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恰當有趣的哲理故事作為教學情境,能使哲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使原先抽象深奧的哲學道理變得簡單易懂。

例如:在教學必修四“哲學與文化”,講到“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知識時,學生對“什么是真理?如何判斷認識是否正確?以及實踐為什么能夠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等問題充滿疑惑。為了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教師可以設置以下的故事情境:從前,河北滄州城南,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廟。有一年運河發大水,將寺廟前的一對石獅沖入河中,許多年后,人們準備集資重修寺廟,打撈石獅成了難題。第一種觀點:主要在石獅原來滾落的地方打撈;第二種觀點:主要在石獅落水位置的下游打撈;第三種觀點:主要在石獅落水位置的上游打撈。講完故事,教師設置以下問題:“你們贊成哪一種觀點?為什么?”學生熱情高漲,七嘴八舌,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接著,教師說:“大家分析得都很好,那到底誰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呢?”這時學生啞口無言,教師順勢啟發學生思考:“認識本身能否成為判斷的標準?客觀事物本身能否回答認識是否正確反映了它?”學生回答:“不能”。再接著,教師問?“那要想弄清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回答?“只能經過打撈這個實踐才能判斷誰對誰錯?!边@樣,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樣,通過有趣的故事情境,再設置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得出答案生成知識。從而樹立起實踐第一的科學精神,并學會用實踐的觀點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五)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公共參與

理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币虼?,在開展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識記,而不關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綜合性、活動性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因此,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師就要實施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積極進行公共參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增長見識。

例如:在教學必修四“哲學與文化”,學到“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這一框時,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明確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后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其中,第1小組的同學去采訪本地的民間畫家,了解其創作的靈感和源泉,理解文藝創作與人民的關系。第2小組的同學進行實地探訪、參觀本地的古建筑——基督教福音堂和天主教堂,了解西方建筑的風格,體會中西方文化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加深理解文化交流是如何促進文化繁榮與發展的。實踐活動后再回歸課堂,讓學生展示實踐成果,并加以解說,分享自己的體會,最后讓大家共同為本地的文化發展提出建議和措施。這樣的實踐活動擺脫了單純的理論說教,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拓寬了視野,鍛煉了組織實踐能力,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公共參與的熱情,很好地落實了學科的核心素養。

四、“情境創設教學法”在實踐教學中的效果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滿堂灌”的形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代入感,達到體驗式的學習效果。同時,通過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習真正成為一種內心的向往。

(二)提升綜合能力,落實素養目標

“情境創設教學法”形式多樣,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落實素養目標。首先,“情境創設教學法”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相關的問題,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精神。其次,情境創設教學法采取師生交流互動、探究釋疑,求同存異,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有助于使每個學生都融入教學活動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落實了學科素養。

結束語

結合以上探究可以發現,“情境創設教學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豐富了學生的政治思維,為高中政治課堂帶來活力。但是,在當前借助情境教學中,部分政治教師往往只是死板僵硬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畫面和音樂,在現代化課堂上用傳統方法教學,好比“馬拉火車”??此茻狒[的課堂,實則學生只是盲目、機械地跟隨教師觀看了一些課件。教師沒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層內容精心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造成情境創設教學的失敗[3]。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教學理論,研究教材,完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有趣味、有深度的政治課堂,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暢.試論生活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9(14):33-34.

[2]鄧四云.“創設情境”教學法在職高政治課中的運用[J].今日科苑,2010(8):336.

[3]錢宏翠.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21(24):81-82.

猜你喜歡
高中政治核心素養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淺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簡約課堂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多媒體手段的有效應用
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錯題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動教學有效應用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