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2022-10-22 18:20宋筱晶
作家天地 2022年24期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翻譯策略

摘 要:文化負載詞是展現當地民俗文化與民族個性色彩的重要元素,同時也是外地或外國人了解該地區文化的關鍵途徑。陜西作為古今絲綢之路的起點,同時其省會城市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使得其所展現出的文化特點在中國文化中極具代表特色。因此,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質量,將影響陜西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其研究價值同樣不可估量。下文從生態翻譯學角度分析,提出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相關翻譯策略,以期最大程度將其所承載的文化特色進行翻譯,促使外地與外國人能夠充分了解陜西文化。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陜西文化負載詞 翻譯策略

對于人類而言,語言是社交與文化的載體,且具有極強的不可替代性。其在文化記錄、傳播與發展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出現文化負載詞這一能夠充分體現地方文化特色與民族民俗個性的語言元素。由此可見,文化負載詞是國家與地方文化的關鍵,陜西作為我國絲綢之路的起點,其省會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國文化中極具代表性質的特色文化。因此,在進行陜西文化負載詞翻譯時,需根據陜西文化與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需依據近年來的“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概念和“三維轉換”原則,以傳統翻譯理念作為參考,為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工作提供新思路。為塑造文化負載詞與世界溝通的橋梁,讓更多外國友人通過翻譯了解陜西民俗文化與相關負載詞,下文從生態翻譯視角出發,提出陜西文化負載詞的幾點翻譯策略。

一、文化負載詞與生態翻譯學的概念

文化負載詞是語言系統中最具有文化信息與民族特有社會生活的相關詞,由于文化負載詞具有較強的獨特性,導致其在現實交流中出現原語能夠表達但翻譯語言缺失的情況,若要保持民族獨特性,則會影響常規翻譯工作的進程與繁瑣程度,但若要保證翻譯工作的效率,在尋找相近詞的同時則會導致民族獨特性缺失,缺少一定的韻味。因此,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一直是工作當中的重難點。隨著“一帶一路”計劃的推進與普及,使得陜西這一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生態翻譯這一概念是由清華大學胡庚教授所提出的,誕生于2001年,分別于2003年和2006年得到奠基與整合,并于2009年興起,成為當前新興且熱門的翻譯學說,大力推動翻譯從“照著說”到“接著說”,再到“領著說”的巨變。從生態翻譯學角度,對翻譯工作與相關內容進行整體性研究,能夠著重強調“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原則,這一原則將翻譯過程描述為譯者選擇與適應交替循環的過程,而其所遵守的原則又遵循翻譯原則多維度的選擇性適應和適應性選擇(翻譯原則多維度指的是其符合語言維度、文化維度以及交際維度三個維度間的轉換),具體的方法就是“三維”轉換。此外生態翻譯學還通過評價多維轉換程度、讀者反饋意見以及譯者專業程度,整合建立符合其原則的翻譯評級標準。在這一規則中,語言維度的轉換,可以被理解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文化維度轉換,鼓勵譯者關注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性質和內容上存在的差異,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適應性轉換;交際維度的轉換,要求譯者把適應性選擇轉換的側重點放在交際意圖能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

二、陜西文化負載詞特點

(一)日常使用詞具有口語化特點

具有陜西文化特色的負載詞通常與人民生活有關,且均為當地人在生活中口口相傳而延續至今的詞語,具有較強的口語化特點,這也導致翻譯工作的難度增加,甚至在普通話中也難以找到相同的詞語進行解釋。正因如此,大多數詞語在文化作品中登場時,通常會被作者保留其口語特色,例如在與陜西本地人交流過程中,常能聽到倯管、諞閑傳、圪蹴等詞語,倯管通常用來形容某件事過于復雜或不便插手,表達自己“懶得管”的態度;諞閑傳是常指人閑聊、玩樂等行為,多形容其在做無關緊要的事情;圪蹴是指人蹲下或蹲著的動作;鄉黨則并非一種組織,而是指相鄰或相近的同鄉居民;胡吹貿撂是指一個人說胡話,胡說八道。這類文化負載詞的口語性很強且極具當地特色,但其在被翻譯過程中,民族性與口語性遭到忽視,譯者僅僅將其詞語含義進行翻譯,而并未將其進行特色化處理,導致翻譯作品缺乏獨特的民族風味,趨于同質化。

(二)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征

陜西以黃土高原和秦嶺為界,分為三個區域:陜北、陜南和關中地區,而其中地域最為遼闊的關中地區便是陜西地區文化的主流代表文化。因其所處地域生產的小麥淀粉量大,制作的面食筋道可口,面食成為陜西大部分勞動人民的主食。所以,含面食的詞語經常出現在陜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足為怪。以粘面為例,粘面是關中人的特色面食,粘中帶筋,美味可口。陳忠實曾在《白鹿原頭信馬行》 中專門以粘面為主題寫了一篇文章,足見粘面在關中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陜西文化負載詞中有一個詞:胡粘(rán)面館子。粘面館子指的就是做粘面的飯館,也就意味著制造粘事的地方。因此,胡粘面館子寓意胡說八道、胡拉亂扯。類似的詞語還有趔(liē)湯趔水,意思是清湯寡水,常用來表達生活中兩個人關系不算融洽,無法一同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類文化負載詞都體現出強烈的地域色彩,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息息相關,若想完整地呈現出這些地域特色,其翻譯難度也隨之增加。

(三)口口相傳而遺留至今的歷史文化性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其語言中很多字或詞語從古流傳至今,對歷史文化影響深遠。這也使得陜西語言當中許多詞語在現代漢語體系中并不常見,甚至無法找到對應的詞語進行表述,但通過其讀音與含義能夠追溯出已經遺失很久的歷史文化淵源。例如陜西人在遇到漂亮或可愛的小孩子時,常將其稱為“??娃”。其中“?”(nóu)字在漢語普通話中已不常見。古書《爾雅·釋獸》中記載:“江東呼兔子曰nóu”。古時兒童會在頭頂束發,成為兩角,正如兔子耳朵豎起的樣子,加之中國人喜歡用可愛的動物表達對小孩的喜愛,因此,用“??娃”來表示可愛的小孩子的語言就流傳至今。而古詩詞中也不乏這類用法,采用特征較為明顯的植物或動物代指人,在歌頌美好品德的同時表達對生活的喜愛。例如羅隱《蜂》一詩中,借助“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歌頌勞動者的勤奮,當今時代也多以蜂、牛等吃苦耐勞的動物來指代勞動者。

因此翻譯工作者在對陜西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時,應當考慮到其詞語中所存在的口語性、地域性以及歷史文化性特點,謹慎選詞。生態翻譯學理論中有提到,在對相關詞語進行翻譯時,應當注重語言、文化、交際三個維度的轉換,而在對陜西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時也可以此為原則,根據負載詞的特點,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對其翻譯內容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進行評估。

三、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一)語言維度影響下的轉換策略

在對陜西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時,譯者應當優先考慮該詞的性質是書面語還是口頭語,并以原文的語言形式作為基礎進行翻譯。例如在對賈平凹《浮躁》一書進行翻譯時,譯者Goldblatt將“婆娘”一詞翻譯成“old lady”,是不符合語境的體現?!捌拍铩币辉~在漢語語境中多指結過婚且超過一定年齡的婦女,存在貶義意味。相較于“婆娘而言”,“lady”一詞較為文雅,雖然同樣能夠用于指結過婚且超過一定年齡的婦女,但其多用于常規語境或夸贊他人,詞義方面與“婆娘”存在差別,導致二者在語言維度層面上契合度較差。因此在翻譯這類口語詞時,應當于目標語中尋找相似的口語或俚語表達,從而保證兩者在語言維度層面上的契合度。因此當語境中用“婆娘”代指某人的妻子時,應當根據語境選擇英語俚語中的“the little woman”,將其翻譯成為“sbs old woman”或直接翻譯成英語俚語“ones ball and chain”。這兩個俚語都是對妻子的口語化稱呼,對應方言中的“婆娘”也更合適。在陜西方言當中,“婆娘”一詞雖然同樣能夠表示結過婚的婦女,但其多用于形容年輕且漂亮的人,因此在翻譯時可使用“the little woman” 或“housewife”進行表示。在陜北民歌《一圪嘟山歌滿溝轉》中有一句“一圪嘟婆姨一圪嘟漢”。因涉及民歌中的語言工整對稱,譯者將其翻譯為“A cluster of house-wives and a cluster of farmers”,處理得當,實現了語言維的準確轉換。

(二)文化維度影響下的轉換策略

由于陜西文化負載詞中蘊含大量歷史文化含義,這使得翻譯工作者在翻譯時不僅要將其準確翻譯為目標語,還需將其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傳遞給讀者,讓讀者能夠讀懂原文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并準確體會其中的歷史文化。例如 《浮躁》一書中,譯者Goldblatt將陜西特色小吃“饸饹”和“漿水苞谷面攪團”分別翻譯為“buckwheat noodles”和“delicious cornmush”。翻譯過程中采用意譯的方式告知讀者這兩種食物的材料與味道,并將其與名稱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有助于讀者正確理解食物的名字與味道等,還能夠促使其了解當地飲食文化。又如陜北民歌中有一首民歌名為《走三邊》?!叭叀笔俏覈诿鞔鷷r為防守邊境而建立的“靖邊”“安邊”和“定邊”三營,是邊塞要地,因此,這個名詞在文化維度中有著邊關帶來的滄桑意味。如將“三邊”按照地名翻譯方式音譯為“sanbian”,并不能傳遞其中的歷史文化。在《西北回響》一書中,作者將“三邊”處理為“the old frontiers”(王宏印,2009)可以使讀者了解到這些地方在歷史中的作用,明白路途的艱險,更好地體會到民歌中想要傳遞的意味,實現了文化維度的轉換。

(三)交際維度影響下的轉換策略

不少陜西文化負載詞不僅僅只有字面意思,根據交際語境會有不同寓意。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理解原文在交際中的意圖,將原文作者想要傳遞的交際維進行準確轉換。例如“避”(pì)字在古時與“斯”同義,表示“離開”。但是在陜西話中,翻譯成“離開”并不能表達出交際中真正表達的情緒。因為關中人脾氣倔,語調生硬,這個詞在交際中帶有“歧視、厭煩”的意味在里面。在賈平凹《廢都》文中有一句“姓蘇的警察就一邊跑一邊戴頭上硬殼帽子,罵著老叫花子:‘pi! pi!”譯者Goldblatt將“pi”翻譯為“Pi!Fuck off”, 使用了音譯加意譯的方法,增加的意譯“fuck off”作為英語口語中的俗語臟話,很好地傳遞出原文在交際中傳遞出來的不耐煩、歧視和厭惡的意味。

四、結語

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陜西作為古今絲綢之路的起點,所能夠獲取的發展機遇不可估量,而如何將其獨具魅力與特色的陜西文化推向國際甚至世界舞臺,將是所有翻譯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嚴格規劃的工作。本次研究通過收集分析相關資料,提出陜西文化負載詞具有口語化、地域化、歷史文化性的特點,并利用生態翻譯學的原則,從多維轉換視角對其進行分析,在了解現有陜西民俗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現狀后,為提高其翻譯質量提出幾點建議,以加強陜西文化負載詞與翻譯的適應性與選擇性。在遵循“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原則的同時,采用更具有靈活性和文化性的翻譯策略,以保障翻譯文本在語言維度、文化維度與交際維度上的精準轉換,嚴把翻譯質量,為陜西民俗文化“走出去”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亢連連,劉思齊,姜華.淺析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陜西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0(30).

[2]劉思齊.陜西民俗文化負載詞的生態翻譯研究——以西安永興坊“鏡鑒”為例[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1(12).

[3]史林.歷史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以紀錄片《河西走廊》的西班牙語翻譯為例[J].公關世界,2020(20).

[4]韋萍.生態翻譯學指導下湖南旅游官網景點簡介中民俗文化負載詞的英譯[J].現代英語,2020(3).

[5]嚴慈.中國古詩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趙彥春《春江花月夜》譯本為例[J].中外企業家,2020(17).

[6]楊雪靜.生態譯學文化維視角下劉三姐山歌中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J].河池學院學報,2020(6).

[7]張昕嶼.從生態翻譯學的文化維度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以《茶館》英譯本為例[J].最小說,2021(2).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

作者簡介:宋筱晶(1986-),女,漢族,陜西銅川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生態翻譯學翻譯策略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視閾下漢語網絡流行語英譯的三維轉換
淺談青島市公共標識語英譯現狀及翻譯策略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