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身抗體陽性致配血不相合紅細胞輸注療效分析

2022-11-03 09:42宋倩馬怡然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22年5期
關鍵詞:懸液血常規交叉

宋倩 馬怡然

在臨床工作中,交叉配血相合是輸血科發血和臨床輸血的前提條件。直接抗球蛋白試驗(direct antiglobulin test,DAT)陽性、間接抗球蛋白試驗(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AT)陽性、自身抗體陽性且排除同種抗體患者配血時,自身抗體與供者紅細胞發生非特異性凝集反應,采用微熱放散法、氯喹放散法、自體紅細胞吸收法、異體紅細胞吸收法等實驗方法[1-2]亦無法完全消除這種凝集,配血結果回報為“不相合”。對于不相合供血,醫患對其安全性與有效性存在疑慮,致部分患者拒絕輸血。故本文回顧性分析自身抗體陽性導致輸注不相合紅細胞患者的輸血療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擇本院2021年5月~2022年6月臨床輸血患者中DAT陽性、IAT陽性、自身抗體陽性且排除同種抗體、自身抗體無特異性,經吸收放散試驗后IAT(試管法)交叉配血結果為主次側交叉配血不合,主側凝集強度不強于自身凝集強度,以“不相合”為檢驗結果發血者。輸注紅細胞品種為ABO和Rh同型濾白紅細胞懸液及濾白洗滌紅細胞。

2方法

2.1血型鑒定、Rh血型分型、DAT、IAT、紅細胞不規則抗體篩查試驗、紅細胞不規則抗體鑒定試驗、吸收放散試驗、交叉配血試驗等操作均按照輸血技術操作規程(輸血科部分)[3]和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

2.2血常規、生化指標在HIS中查詢,統計并分析輸血前后血紅蛋白(Hb)、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間接膽紅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結果。

2.3輸血療效判斷:對于50 kg體重成年人,每輸注2 U懸浮紅細胞或3 U洗滌紅細胞預期提高血紅蛋白10 g/L[4],將紅細胞輸注療效分為輸注有效、輸注部分有效和輸注無效?;颊咻斪⒓t細胞成分后24 h內檢測血Hb水平,輸注每單位濾白紅細胞懸液Hb水平增量≥5(g/L)×50/患者體重(Kg),或輸注每單位濾白洗滌紅細胞Hb水平增量≥3(g/L)×50/患者體重(Kg)為輸注有效;Hb水平高于輸注前,但增量未達預期為輸注部分有效;輸注后Hb水平不增高為輸注無效?;颊哓氀Y狀改善為輸注有效。

3統計學分析 采用IBM SPSS 22.0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組內樣本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DAT陽性、IAT陽性、自身抗體陽性(排除同種抗體、自身抗體無特異性),以“不相合”為檢驗結果發血者共35人,合計申請輸血次數為60次,其中4次申請因患者拒絕輸注不相合供血而取消,其余56次進行了不相合紅細胞輸血。單人最大輸血次數7次,最小輸血次數1次。

1患者科室、疾病類型及性別分布 35名患者年齡14~101歲,中位年齡56歲,分布7個科室,其中急診內科27人(77.1%),風濕免疫科2人(5.7%),血液內科2人(5.7%),急診外科、腫瘤內科、胰膽外科、傳染科各1人(2.9%)?;颊咧饕\斷及性別分布見表1。

表1 患者診斷與性別分布

2患者輸血治療前后Hb、RBC及Hct對比 56次輸血中12次患者輸血后貧血癥狀改善,拒絕進行輸血后血常規復查,15次濾白紅細胞懸液復查后血常規變化見表2,29次濾白洗滌紅細胞輸注前后血常規變化見表3?;颊咻斞? d的Hb水平較輸血治療前明顯升高(P<0.01)。

表2 濾白紅細胞懸液輸注前后的指標變化

表3 濾白洗滌紅細胞輸注前后的指標變化

3患者輸血治療前后TBIL及IBIL對比 11次輸血具 有輸血前后血清膽紅素檢測記錄,見表4。無TBIL與IBIL明顯增高病例。

表4 輸血前后TBIL及IBIL對比

4輸血有效性與臨床資料 輸注濾白紅細胞懸液和濾白洗滌紅細胞患者輸血有效率分別為85.7%和97.1%(表5),輸血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5 輸血療效比較

1例輸血無效患者診斷為蘑菇中毒,急性肝損傷;3例部分有效患者診斷分別為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腎癌(Ⅳ期,肺、骨轉移)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兩名輸血部分有效患者再次申請輸血后,因配血結果仍為“不相合”,簽署《病情交代》拒絕輸血,其中肺栓塞患者Hb 23 g/L。

5紅細胞輸注的安全性評價 56次不相容紅細胞輸注均未發生輸血不良反應。

討論

自身抗體的產生可能是致病抗原(細菌、病毒等)與自身成分之間存在相同的分子結構,出現了與自身抗原發生交叉反應的免疫應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變性,免疫系統對這些暴露的新抗原產生自身抗體[5-6]?!蹲陨砻庖咝匀苎载氀ˋIHA)診療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AIHA患者由于存在自身抗體,增加了交叉配血難度,增大了發生同種抗體致溶血性輸血反應的風險,AIHA患者應盡量避免或減少輸血,但急性溶血性貧血患者及Hb在50g/L以下的慢性溶貧患者應予輸血[7]。實際臨床工作中,免疫血清學配血方法排除同種抗體后,潛在同種抗體引起溶血性輸血反應風險被高估,導致臨床延遲或拒絕必要的輸血,甚至有因輸血前檢測不全配合而延遲輸血導致患者死亡的病例報道[8]。本調查亦出現拒輸現象,60次輸血申請中4次(6.7%)拒輸,其中2例為危重癥患者。

輸血科在AIHA患者輸血前檢測自身抗體抗ABO、Rh血型特異性,對供者進行選擇及交叉配血試驗,交叉配血不完全相合時,選用多份標本交叉配血中反應最弱的發放[6]。本研究中35名輸注不相合紅細胞患者輸血后Hb水平較輸血治療前明顯升高,輸血有效率為92.9%,有效率較高[9-11]。輸血無效1例,部分有效3例,輸血療效可能與疾病種類、分期及用藥等因素有關[12]。輸注不相合紅細胞未加重患者體內溶血程度,所有輸血均未發生輸血反應,輸血安全。

在AIHA患者成分血選擇上,《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無明確描述,目前仍缺乏循證方案,主要基于臨床醫生意見。本文中輸注濾白紅細胞懸液和濾白洗滌紅細胞患者輸血有效率分別為85.7%和97.1%,輸血療效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申請洗滌紅細胞配發血時間更長,等待輸注洗滌紅細胞可能導致延遲輸血[11]。

為避免配血不相合影響輸血治療,應探索改良自身抗體陽性患者配血方法,流式細胞術同種抗體檢測、分子免疫血液學基因型配合輸注有望為AIHA患者提供輸血支持[2,13-14]。

綜上所述,目前存在AIHA患者的輸血延遲,對自身抗體陽性致配血不相合患者,輸注主側凝集強度不強于自身凝集強度的ABO和Rh同型的紅細胞安全有效,亦無須選擇洗滌紅細胞。應加強臨床對于自身抗體陽性患者配血不相合結果的理解,減少延遲輸血,避免可能因此引起的不良醫療結局。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懸液血常規交叉
血常規檢驗中常見誤差原因及解決策略
血常規解讀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磺胺嘧啶銀混懸液在二度燒傷創面治療中的應用
薯蕷皂苷元納米混懸液的制備
連數
連一連
探討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
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觀察
末梢血與靜脈血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