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水乳交融*

2022-11-19 21:10徐春花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五中
教書育人 2022年2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因子德育

徐春花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五中)

在小學德育中滲透傳統文化優秀元素,是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實踐,也是對其優秀價值的大力傳承和弘揚。教師不僅僅只是傳統文化思想的“復制者”,還應該是文化、德育高效融合的“重構者”,引領學生在現實的印證中漸行漸遠。教師應該以教材內容為滲透的渠道,以經典閱讀為升華的契機,以傳統節日為實踐的平臺,以社會實踐為檢驗的途徑,并以校本課程為傳承的主線,讓傳統文化優秀因子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德育活動中,助力醇厚學生情感,純化其思想品質,讓其心靈更加凈化、精神更加豐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以教材啟蒙為滲透的渠道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助于學生進行反思與創新?!鞭r村小學生思想的純化、品質的醇厚,除了自身的觀察和模仿之外,還要依據教材內容的示范作用或正向引導,或反面例證,或理論總結,或實例說明,都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走向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同時,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因子浩如煙海,并不是每一個都可以甄選到教材中供我們所用,因此,教師不僅認真研讀教材,而且要充分挖掘其蘊含的文化精華,進而滲透到學生的內心深處,以此滋養學生心靈,提高學生道德修養,最終內化為一種個人品質,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中“蘇武牧羊”里蘇武的矢志不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以及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等美好品質,都可以作為傳統文化中“家國情懷”思想教育的典型例證延伸到生活中??鬃印袄哼_人”的仁愛精神,宗愨“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豪邁氣概,都讓我們借助教材內容,透過“紙”的背面融入美好思想情感,滲透傳統文化優秀因子;比對現實生活,讓這份情感深深融入師生的內心世界,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植根于學生心田并生根發芽。

傳統文化因子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存在,具體表現為正向思想引領、言行規范指導、品德修養和情感吸納。教師可以以語言描述滲透,也可以以文字記錄傳承,而教材就是這種滲透和傳承的重要載體?;蛘呤且粍t短小的故事,或者是一首優美的詩歌,抑或是一篇幾百字的文章,細細讀來,都是對學生品質的滋養、內心的凈化和道德情感的發展。因而,教材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因子需要教師去挖掘、甄選、重組,然后再“傳遞”給學生,同樣,傳統文化之精髓也需要通過教材這個載體潛移默化“輸送”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成為學生道德修養的堅實基礎。

二、以閱讀經典為升華的契機

許多經典著作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優秀因子,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正確導向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其引領下,經典中的文化元素通過一種更為自然、無痕的形式“進入”學生的頭腦中,并蕩滌其心靈世界,滋養其精神生命。這樣,經典中的文化精髓才能得以吸收,精神根脈才能得以灌溉。這樣不僅為學生的品質涵養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品”,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讀歷史巨著《史記》,不僅引領學生從作者司馬遷身上汲取勇于面對挫折的優秀品質,更能從書中諸多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如秦始皇的豐功偉績、漢武帝的雄才大略、屈原對祖國的忠誠以及晏嬰的智慧……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讓學生“深入”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汲取其精神鈣質,更是對自身心靈的凈化和精神的升華。

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精神因子以及豐富的“營養元素”都蘊藏在經典的字里行間,流淌在歷史的脈絡中。因為“國學經典蘊含著深厚的國學文化,是整個民族的精神底蘊”。教師可以通過言語的指導和文字的熏陶引領學生進入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以此為學生思想境界的升華提供一個最佳場域。同時,在這個場域中,學生學會了與歷史人物進行“傾心對話”,與文本編者進行“互動交流”,學會在閱讀中觸摸文字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成為自己道德成長的源頭活水。

三、以傳統節日為實踐的途徑

“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眰鹘y節日中不乏一些具有標志性的特色民族文化活動,不乏一些復合型的文化表現形式,是當下中國社會維系人際關系的重要感情紐帶,是傳統文化優秀因子得以實踐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優秀品質的關鍵所在。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通過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參與相關節日文化活動來醇厚小學生道德情感,豐富其精神世界,讓傳統文化種子“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清明節,不妨組織學生開展“禱告英靈,發揚傳統”的主題晨會,通過相關資料的搜集和分享,引導學生感知對生命的珍惜,對親人的感恩,對英烈的緬懷,從而能夠產生親近自然、敬祖報本的思想意識;端午節,無論是插柳枝還是吃粽子,學生都在切身的體驗中感悟傳統節日的豐富習慣以及其內在含義,感知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中秋節和春節,引領學生通過參與傳統活動來了解節日的淵源,分享節日的快樂,感受國泰民安的幸福。

這樣,傳統文化優秀因子就會隨著這些節日活動潛入孩子心中,去激活其道德意識、凈化其心靈世界。這樣,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閱讀中所獲得的理論知識也會在這些活動中得以實踐,得以內化并為己所用,進而影響或輻射到周圍人群。

四、以社會生活為檢驗的平臺

“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蔽ㄓ性趶V闊的社會生活中,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禮儀、孝悌、忠誠、感恩、責任、愛心等優秀因子才能得以實踐;也唯有在社會實踐中,才是傳統文化精髓得以檢驗、得以傳承、得以弘揚的平臺。教師不僅僅是文化元素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的培植者,更應該是其文化精華在生活中得以實踐的引領者。以生活為“境”,方能悟出其真實意義,以生活為“鏡”,方能驗證理論學習的實效性。

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嚴格約束自己,對人誠實守信,是對《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的踐行;在學習上的“溫故知新”則是對孔子《論語》中精華部分的實踐;還如,利人利己、團結協作、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傳統文化思想,都能在社會生活中發現它的影子并得以檢驗;至于勤學好問、堅持不懈、勇于探究以及勤勞勇敢等優秀品質,更需要在生活中得以印證。

傳統文化優秀因子,源自生活實際的總結,也應該回歸到社會生活中去接受檢驗。無論是規范人倫、穩定家庭、維系社會的文化理念,還是以柔克剛、崇尚自然與人類和諧相處的文化思想,都應該以實際行動在社會生活中得以驗證,得以進一步的總結和提升。

五、以校本課程為傳承的主線

理論性總結和實踐性經驗不能成為德育的“一次性產品”,也不能成為形式主義的“代名詞”,要讓它成為學生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德育理念,成為文化傳承的永久性“范本”。因此,我們要重構課程體系,開發校本課程,將其“請”進課堂,“搬”到課程表上,成為德育的重要載體,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主線??梢允莻鹘y文化經典故事精選,通過文字閱讀“先入為主”;可以是傳統節日研學旅行,深入節日“腹地”,體驗文化之魅力;也可以是農耕活動和家務勞動的實踐,其蘊含的文化理念會更加深入人心,也更有實踐的意義。課程的編排既要有理論性的文字閱讀,又要有實踐性的社會活動,還可以結合現代化多媒體,以情景劇、視頻等方式呈現出來,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檢驗,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興趣因子和參與意識。

這樣的校本課程既有實效性和趣味性,也更接地氣,學生也更樂于參與,樂于實踐,樂于以此為言行的“導航儀”。教師要以此為傳承主線,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材內容。無論是文字方面的資源呈現,還是實踐方面的活動參與,都是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其美好品質的淬煉和道德情感的醇厚和內化。

如何通過深入淺出的言語引導將這些文化元素“植入”學生內心,通過豐富有趣的實踐活動讓其“落地生根”,進而循序漸進地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優秀品質。做到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的“水乳交融”,是當下基礎教育的理想計劃,也是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的根本途徑,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深入人心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因子德育
《中國德育》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一類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山藥被稱“長壽因子”
直徑不超過2的無爪圖的2—因子
巧解難題二則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