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訓練的良性互動

2022-11-19 21:10王橫甘肅省隴南市禮縣肖良鄉九年制學校
教書育人 2022年2期
關鍵詞:寫作水平文本教材

王橫 (甘肅省隴南市禮縣肖良鄉九年制學校)

春秋時期,孔子提出了“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就是說要由此及彼,根據一件事物類推出許多事物的道理,這種教學方法也是學習遷移理論的體現。語文學科的內容包羅萬象,又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因此我們更應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僅僅學會課本中有限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用葉圣陶先生的話來說就是“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提升語文素養的核心在于學會學習語文的方法,通過學習有限的教材來培養學生無限的學習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重視遷移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真正把學到的知識內化于心?!伴喿x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就是探究如何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遷移關系。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教學有效結合的歷史淵源

最初的讀寫觀是“以讀代寫,讀中求悟”。這種讀寫觀認為只要多讀書并從中得到感悟,就能下筆如有神。這種教學規范是先秦時期語文教學的指引。儒家學者認為“有德者必有言”,也就是說文章不是“寫”出來的,更不是“編”出來的,而是通過閱讀來感悟出來的??鬃釉唬骸安粚W《詩》,無以言?!边@足以說明在他心中閱讀占據著最最重要的地位。自隋唐至明清,在封建科舉制度的荼毒下,人們“死讀書,讀死書”,不再去探求書中的深意與真理,文人在寫作時只會模仿前人的文章,不再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導致“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習”。由此語文教學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漸漸淪為了應試的奴仆,“為寫擇讀,讀以致用”的讀寫觀開始占據統治地位。

二、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教學的問題

受當前教學環境的制約,大多數的語文課交給學生的是知識的羅列以及做題的技巧與模板,很少會帶給學生美的體驗與熏陶。學生獨特的審美體驗被技能訓練所取代。在寫作教學中,講解理論化,學生的習作往往在教師批改后就結束了,教師往往不會引導學生回顧范文,致使學生獨特的審美感受、體驗和理解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寫作也不會得到升華。語文課的閱讀鑒賞活動還只停留在賞析文章上,很少會融入情景式描寫等寫作訓練,缺乏讀寫互滲的教學機制。由此,教師很難發揮好在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橋梁作用。

(一)淺層閱讀使寫作無從下筆

當今社會,中考競爭激烈。寫作作為中考語文的“半壁江山”自然備受重視,但閱讀現狀卻遠遠達不到寫作期望:一是閱讀時間少;二是閱讀興趣低俗。在學習之余,學生往往選擇娛樂性強的讀物,本就有限的閱讀時間用來看小說、漫畫等快餐讀物,即使有一點時間讀文學著作,也往往圖快圖多,很少動腦思考。書本上的知識沒有內化于心,便少了文化積淀,無法給寫作提供營養和支撐,那么讀得再多也沒有用。于是,學生在寫作時就會無從下筆,話不成句,文不成篇,自然達不到期望。學生在淺層閱讀中得不到很好的“吸收”,在寫作中自然也無法很好地“傾吐”。因此,寫作必須建立在讀好書與深度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如果只是粗泛地讀快餐文學,那么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能力都不會得到提升。

(二)讀寫割裂使閱讀與寫作教學單一化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把閱讀和寫作分為兩門不同的課程。很多教師沿用了這一傳統教學觀,在實際教學中,閱讀教學就是閱讀文本的教學,寫作教學就是作文寫作訓練課,而每周兩節甚至只有一節的寫作課很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這就需要教師把寫作穿插于日常的閱讀教學中,但大多數教師忽略了這一點。致使“讀不能促寫”,寫作時“無從下筆”。若教師能真正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必能達到提高課堂效率,鞏固教學內容的目標。目前,初中語文文本閱讀教學,基本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寫作教學也呈現出單一,低效的特點。長久以來,二者并未形成“一體化”。

(三)重讀輕寫,讀寫割裂的教學弊病

不少教師認為:只要提升閱讀量,寫作水平就會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側重于對閱讀的指導,然而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未因此得到提高。長期以來,寫作課一直被忽視,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每周一兩節的寫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讀是讀,寫是寫,在平時花費大把時間來講解閱讀時并沒有把寫作教學融合進去,只用有限的時間來進行寫作教學致使其過于單一化、程序化。且寫作教學課堂上的時間主要用于教師講解,學生缺乏針對性訓練,往往下課就將教師所講拋諸腦后了。理論無法付諸實踐,花再多的時間也沒用。寫作訓練變得無效,學生也會逐漸喪失耐心和興趣,在寫作上便會草草應付了事。此外,教師很少花時間去研究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在評改時往往一筆帶過,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被大而化之。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良性策略

(一)提供閱讀與寫作良性互動的環境

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會有寫作訓練。教師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整合教學資源,搭建互動平臺。每冊教材都有一個專題——“單元學習任務”,可以指導本單元的寫作教學,引領寫作思想。但每冊教材內部的寫作專題又有不合理之處,如,必修下冊第六單元寫作指導為“敘事要引人入勝”,指導學生學習寫作記敘文,但此階段學生應以學習議論文為主,記敘文是高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寫作文體。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重新編排教材內容,整合寫作資源,使寫作教學更有條理。

(二)在閱讀中提煉寫作素材

教材中的課文是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閱讀文本的過程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經驗的過程。但如何運用和把握教材一直是語文教育學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著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币虼?,筆者認為,教師應把握好手中的教材,多角度地深入挖掘課程中潛在的寫作資源。讓寫作于閱讀為根基,讓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引導學生切實從文章中汲取智慧與營養,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復述中回味意境。復述是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后,合上教材,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文章內容再度呈現。復述可以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升概括能力。如,教學“藤野先生”時,可以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復述。如從旁觀者的角度復述故事梗概,如從不同視角感受人物的內心等等。通過不同角度的復述,學生反復回歸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內涵,體會文本的意境,從而達到激發出寫作的原生動力的作用。文言文的語言簡潔,對事物的描寫不夠詳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將文言文改寫成現代白話文,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寫作能力和思維方式,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如教學“傷仲永”時,可讓學生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改寫。學生在改寫時,會展開想象還原現場,會把自己代入主人公揣摩其內心,會運用最恰當的語言來描述,通過寫作來深化閱讀。

(二)寫作促進閱讀品質的提升

寫作教學可以說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閱讀是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在《文心雕龍·附會》中,劉勰強調“絕筆斷章”“首尾相援”“善會者異旨如肝膽,拙會者同音如胡越”。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力的論述要建立在清晰嚴密的行文結構的基礎上。如在指導寫作專題中的“平凡與不凡”議論文寫作時需要面對的問題:如“平凡”是什么?“不凡”是什么?二者間關系如何?怎樣對其進行取舍?初中生對議論文的把握還不夠成熟,在行文布局、框架結構上常?!皸壭g任心”。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首尾相援”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教材范文中找答案。通過學習本課,學生可以掌握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方法,在寫作實踐中,就有了行文結構和基本框架。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先不作答,讓學生先從教材的范文中尋找答案,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寫作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讓讀寫結合真正落實到語文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及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本文對閱讀與寫作訓練教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究,才能實現閱讀與寫作訓練的良性互動。

猜你喜歡
寫作水平文本教材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教材精讀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滿腹狐疑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展示成果 激發寫作欲望 提高寫作水平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寫作,也許成了生活
走進文本 走近大師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2期)2008-02-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