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社會態度和社會參與研究

2022-11-21 16:01王磊陶實
湖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社會參與

王磊 陶實

[摘 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重要時期產生的社會群體,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武漢市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座談交流等,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基本狀況、社會態度、社會參與調研分析,提出優化界定分類,理清工作思路;推進融合發展,有效組織起來;實施分類引領,切實發揮作用的對策建議,以期為進一步拓展深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社會態度 社會參與

[中圖分類號] D 6 6 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6 7 1-2 8 0 3( 2 0 2 2) 0 5-0 0 2 5-0 8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央統戰部六局2 0 2 1年委托課題的階段性成果。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重要時期產生的社會群體,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不斷創新發展,建設了一批創新試點城市和重點項目,打造了一批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工作品牌。進入新時代,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不同于統一戰線傳統領域的其他群體,其社會特征更為突出,需要充分汲取實踐經驗,重新審視既有認知,不斷優化政策體系,創新完善工作舉措。本課題從政治性、社會性、專業性的多維視野,以武漢市為例,通過調研分析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社會態度和社會參與現狀,探索加強和改進組織引導方式的對策建議,為進一步拓展深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提供參考。

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社會態度和社會參與現狀調查與分析

調研圍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社會態度和社會參與這一課題,共計采樣4 5 5 5份,其中,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樣本1 2 5 0份,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黨外人士2 8 3 7份,其他領域統戰成員4 6 8份,個別訪談、交流4 5人,區分不同類別召開座談會。通過對樣本數據、座談訪談的統計、對比和分析,武漢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有關情況呈現如下。

(一)基本狀況分析

1、性別年齡。調查發現,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中,男性接近7 0%,其中,民營和外資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自由職業者中的男性比例更高,顯示出男性更富于挑戰自我。3 0~5 0歲為7 5. 2 6%,是該群體的構成主體; 2 0~3 0歲為1 6. 8 7%,其中自由職業者平均年齡最小,為3 4. 8 8歲,總體上呈現年輕化特征。

2、文化程度。調查顯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學歷程度呈現典型的紡錘型分布,“中間”大學( 5 5. 8 8%)、碩士( 2 1. 8%)比例高,“兩頭”高中( 1. 5 6%)、博士( 1. 9 9%)比例低,總體上屬于高學歷群體。其中,體制內黨外人士博士學歷占比( 6. 5 8%)明顯高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1. 9 9%)。分析認為,體制內黨外人士學術型、研究型人才居多,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多為企業管理或技術人員,更注重實踐和應用能力。

3、政治面貌。問卷樣本中, 8 6. 4 2%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具有民主黨派身份,由此可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與統戰其他領域存在著一定交集,呈現身份多元化的狀況。

4、職業結構。調查顯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6 9%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管理或技術人員, 2 0%是中介組織從業人員, 9%是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而自由職業者、新媒體從業人員分別僅占6%、4%,其中,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有4 1. 1 8%為民營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有2 2. 9 2%為自由職業者。表明新的社會階層四類群體數量分布并不均衡,同時存在廣泛交叉,也反映出體制外兼職性和自由性特點。

5、經濟狀況。調查顯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個人年度收入在2 1萬以上的占5 0. 1 7%; 9 0%擁有自己的房產和私家車;家庭支出主要為教育和投資理財保險,其次為人際交往和休閑旅游??傮w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屬于高收入或者較高收入群體,有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從內部分布看,中介組織從業人員平均收入更高,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收入差異較大。

(二)社會態度分析

1、政治認知與態度。調查顯示, 7 7 . 9 5 %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了解, 7 3. 0 9%對多黨合作的歷史有了解,且體制內外比例基本一致,他們中超過8 5%主要從主流媒體獲取信息,普遍認同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和先進性。

2、時勢認知與預期。調查發現,對于重大風險防范,受訪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普遍認為未來五年中美對抗加劇風險的可能性最大,“世界經濟陷入低迷”“國際局勢陷入動蕩”等一定程度會發生。而他們對于國內經濟社會風險的評價均值處于中性程度,總體保持樂觀,相對而言,他們更擔憂物價上漲、外貿萎縮和房地產“泡沫”破滅等。

3、社會發展目標與取向。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認為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安定的社會秩序是社會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只有5. 1 9%選擇“充分的個人自由”,說明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造成的負面影響有限。

4、社會沖突、社會公平和社會安全評價。調查發現,對于社會沖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認為貧富沖突最為突出;在社會公平方面,財富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感最低;在效率與公平的比重分配上,“保障社會公平”( 5 4. 4 7%)大于“提升效率”( 4 5. 5 3%) ,均反映出他們對貧富差異、分配公平的敏感度較高,也體現了他們對于更高水平公平感的期待。5 5. 3 6%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認為“社會誠信缺失”是最突出的社會問題,顯現出他們長期處于市場競爭環境,主觀上對健全的社會誠信體系和經濟社會保障體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期待。

5、社會狀態自我評價。調查表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子女教育壓力最大,其次是養老、職業壓力。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體制內黨外人士對于個人經濟地位、社會地位、政治地位和行業地位的主觀評價均處于中等水平且差異不明顯。

(三)社會參與分析

1、社會參與情況。調查表明, 9 0%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愿意參與社會治理,其中社會組織從業人員參與意愿最高,中介組織從業人員相對稍低,分析可能與其職業特質相關。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參與2 0 2 0年抗疫的有8 4%,這反映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社會參與程度較高,社會參與環境良好。調查也發現,他們對黨委政府尤其是民主黨派等組織的社會活動參與度更高,缺乏自組織的主動參與。

2、社會參與動因。調查顯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社會參與的首要動因是提升個人能力,其次是參加慈善公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獲取政治參與機會、拓展工作業務的動因相對較低。在愿意發揮作用領域中, 7 7%愿意在專業領域發揮才能,超過一半愿意在推動行業發展和培養行業新人、參與公益事業和推動公益慈善發展等方面貢獻力量,而對影響政府決策、維護階層利益等政治性訴求較低。這顯現出其社會參與動因主要是個體性、專業性和公益性,功利性、政治性特征并不顯著。

3、組織參與狀況。調查顯示, 9 0%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加了民主黨派、新聯會、知聯會、海聯會、歐美同學會等統戰組織,顯示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通過統戰渠道參與社會活動。

4、社會參與評價。調查顯示,近8 0%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社會公共事務中有較強或者一些參與感,約2 0%較少或者沒有參與感,顯現出總體參與感較強,但群體內部差異和分化合適存在。在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渠道效能評價方面, 5 4. 3 3%認為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為有效, 4 9. 1 3%認為是直接與當地黨政領導進行交流,也有4 1. 0 9%認為是擔任政府部門特約觀察員、監督員等。有近3 0%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向黨委政府求助,占比最高??傮w看,他們雖然在體制外,但對于體制性力量的依賴性較強,他們也在嘗試通過網絡渠道發表意見訴求( 3 2. 2 7%)。

二、關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及其統戰工作的反思

通過對上述樣本數據、座談訪談的分析研究,結合近年來工作實踐的直觀體驗,引起了我們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群體特征、工作方式的某些認知預設和主觀“想象”的思考,為重新審視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整體性預設”的反思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伴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產生的新社會群體,目前對這個群體的認知,是基于與統一戰線傳統領域的特異性來標識的,但卻忽略了其內部的巨大差異性。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現在:一是年輕男性特征突出,主要集中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專業性管理或技術崗位,年富力強、思維開闊、自由活躍,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希望獲得更多的職業上升和事業發展機會;二是中產階層特征突出,大多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優質的工作,總體收入水平較高。他們追求有品質、有態度的生活,政治地位、經濟地位、行業地位和社會地位均居于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中產階層”;三是應用型人才特征突出,大學和碩士比例接近8 0%,且具有專業執業資格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屬于典型的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人才及現代服務業工匠型人才,在繁榮城市經濟、引領行業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活上具有獨特優勢。

同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具有顯著的分層化、差異化特征。一是職業結構多樣化,從企業高管、律界精英到行政總廚、美容造型師等,職業行業領域跨度較大,職業交叉現象普遍,讓我們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界定和分類標準有了新的思考;二是收入水平不均衡,從職業比較看,中介組織從業人員、民營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收入更高。從行業內部看,民營外資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與中下層管理技術人員之間、資深中介組織合伙人和資歷較淺的從業者之間收入差距高達數倍甚至十數倍,全國知名的自由作家、藝術家、網絡大V身家不菲,而多數自由職業者還面臨著生存困境;三是政治身份多重性,很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都具備民主黨派、無黨派或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身份,這還不包括與民族宗教、留學人員以及港澳臺僑等統戰身份交叉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如此多元復雜的社會群體,在把握其整體特征的同時,更需要精準識別和分類研究。

(二)“體制外預設”的反思

通常認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長期工作生活在“體制外”,思想自由、價值多元、觀念另類,與“體制內”黨外人士存在明顯差異。但調查發現,盡管組織化程度不如“體制內”高,但他們在基本政治立場、國家民族觀念等方面均呈現積極正面的態度。一是擁護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絕大多數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表現出較強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和制度自信,這與“體制內”黨外人士的樣本反饋基本一致;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盡管認為國際局勢、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但對中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有信心;三是對社會發展目標期望具有“中國特色”,超過半數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認為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秩序是社會發展中最為重要的目標,反映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基本價值取向,折射出當前社會各界對促進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共識,也提示我們工作中要注重關心現實訴求,提升團結服務的精度、準度和溫度。

(三)“政治性預設”的反思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我們往往認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后,必然會延伸出政治參與訴求。但調查表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內部高度分化,經濟資源分配并不均衡,小部分是處于金字塔頂端業界精英,而絕大多數是中低層普通從業者,絕大多數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參與意愿并不強烈。即使是表現出政治參與熱情的部分群體,也可能是基于其民主黨派、無黨派或工商聯的身份。一是社會參與廣泛但參與感較低。他們在社會公益事業中具有獨特優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探索嘗試了一些較成熟的社會參與模式。但也有不少人在社會公共事務中的參與感不高、榮譽感不強,感覺社會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特別是在黨派身份和階層身份交叉時,更傾向于向外界展示民主黨派身份,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身份認同不足。二是社會參與意愿強烈但政治動因不顯著。絕大多數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表現出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其社會參與的首要動因和重要目標是提升個人能力、推動行業發展,希望既能為自我發展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和成長空間,又能履行社會責任。三是社會參與有組織依托但渠道單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事務,主要通過統戰平臺,參加官方組織的公益活動居多,這與他們大部分具有民主黨派身份相關,也反映出他們社會參與的渠道還不夠廣泛、路徑比較單一,缺少自組織的公益品牌和活動。

三、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界定分類,理清工作思路

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界定和分類,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對象范圍等,從實踐探索伊始就存在爭議,需要優化和調整。

一是進一步厘清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界定和分類。按照目前的分類標準,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占比在七成以上,事實上其中的一大部分是從事傳統意義上的“白領”工作,并不適宜稱為具有統戰意味的“人士”,因此可考慮將范圍適當縮小,層次適當提升,調整為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中高級管理技術人員更為適合。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構成復雜,既有專業社工,也有基層社區聘用人員和志愿者,還包括在社團、基金會、民非結構的專職管理者和兼職社會人士,行業職業和社會階層跨度大,與中介組織從業人員學歷層次較高且必須具備執業資格的特征差異性較大,可考慮將其獨立出來。新媒體從業人員與其他三類人群存在大量交叉,比如民營外資網媒公司員工、民非新媒體機構員工、自媒體網紅等,較難精準識別。鑒于此,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內涵可表述為體制外的黨外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其外延可概括為“4+1”: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中高級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從業人員、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以及新媒體從業人員。

二是進一步明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主體和責任。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與其他工作各司其職、協同配合。處理好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黨建工作的關系,充分發揮兩新黨組織的引領作用,抓好組織建設和黨員發展,履行統戰工作主體責任,做好其中黨外人士的團結教育服務。處理好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眾工作的關系,有效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進一步增強廣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的社會化和組織化水平。處理好與有關行業管理工作的關系,積極發揮主管部門、協會行業商會優勢,不斷把行業領軍人物的專業影響力轉化為政治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通過進一步明確工作主體及其責任,整合黨員、“人士”和群眾三個方面力量,構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大格局。

三是進一步明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與其他領域統戰工作的分工和協同。積極推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與其他領域統戰工作融合互動,發揮其“體制外蓄水池”作用。加強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統戰工作的分工協同。對于已經加入民主黨派或者明確為無黨派人士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部門內部要做好統籌協調,明確其代表性領域;對于有明確政治意愿且符合標準的,可以有計劃地推薦加入民主黨派或者作為無黨派人士培養,并不再作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培養。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工商聯統戰工作的分工協同。民營企業家在社會組織任職較為普遍,中介組織合伙人本質上就是民營企業家,同樣的職業場域帶來了較高的兼容性和轉化率??商剿鳂嫿ㄐ碌纳鐣A層人士在工商聯、商會中有效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加強與海聯會、知聯會、歐美同學會等統戰群團社團的分工協同。多平臺、多渠道加強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系,促進體制內知識分子與體制外專業人士的交流合作,整合資源,發現人才,共享共贏。

(二)推進融合發展,有效組織起來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作為一個跨行業、跨專業、跨層級的多元社會群體,從形式上組織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但真正實現有效組織和有機融合是重點和難點。

一是創新教育引導方式,實現有效思想融合。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造就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創新多元的思維方式、務實高效的工作方式和個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大多數無法適應政治性理論性的話語和集中式宣講式的學習。應探索構建“三位一體”新引領模式,促進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耙曰顒哟俳逃?,鼓勵他們根據自身特點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中;“以服務增團結”,關心他們的工作生活,對于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對于婚戀、醫療、子女教育等問題,解釋政策、協調服務、提供信息,噓寒問暖,使他們有歸屬感親近感;“以實踐增認同”,積極為他們提供參與社會調研和社會服務的實踐機會,加強與各類社會群體特別是基層群眾的接觸和交流,在服務社會、服務群眾中了解國情、理解民情、提升境界、增進認同。

二是提升新聯會建設水平,實現有效組織起來。目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普遍感覺在新聯會中的身份認同感、組織歸屬感不強,說明新聯會自身建設水平還有待提升,需要完成從“組織起來”到“有效組織起來”的躍遷。要以核心團隊強化組織引領。把有社會影響力、行業代表性、有意愿投身于統戰事業的骨干成員安排進領導班子,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凝聚塑造新聯會組織的精神內核。要以跨界合作強化組織互動。既要加強各類分會組織建設,推動同行業中不同層級人士的垂直交流,促進其專業領域團隊協作和人才梯隊建設,又要加強不同類別社會組織之間的互動,構建跨界交流合作機制,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提供更廣闊的社交空間,增強組織凝聚力和整合力。要以體制創新強化組織認同。健全完善新聯會的制度體系,探索構建“入會引薦、會籍管理、會長輪值、服務積分、榮譽表彰”等創新機制,增強會員的儀式感和榮譽感,激發機體活力和內生動力,使新聯會真正成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之家。

三是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實現有效平臺融合。新時代統戰成員的兼容性客觀上促進了統一戰線的融合性。這就要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要樹立“大統戰”思維,著力做好“結合”的文章。注重與其他領域統戰基地建設相結合。加強新階層統戰工作實踐基地與民主黨派之家、基層統戰同心家園、民營經濟創新創業基地、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基地、港澳臺僑國情教育基地等統戰平臺的交流互動、資源整合,探索構建“多元合一、共建共享”的統戰基地創新模式。注重與行業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切實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組織等平臺作用,建立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機制,增強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合力。注重與社會組織建設相結合。以社團組織改革為契機,多元培育符合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特點并適應市場化要求的行業性、專業性、公益性、聯誼性社會組織,運用社會化方式和渠道,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吸納、組織、團結、引導、服務工作。

(三)實施分類引領,切實發揮作用

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發揮作用是目標。應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群體在政治參與、社會參與、行業參與中需求權重、供給能力的不同特征,加強分類施策、精準引導,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作用。

一是有序引導政治參與。針對新階層群體高度跨界、不適宜作為一個政治界別進行廣泛政治動員的特點,應引導其代表人士通過既有政治組織和統戰途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茖W配置政治資源。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政治生涯規劃,針對不同特點并結合組織需要因人施策,將政治立場堅定、行業影響力大、協商建言能力強的代表人士推薦加入民主黨派、工商聯或作為無黨派人士進行政治安排,也可在海聯會、知聯會、歐美同學會、僑商會等統戰團體進行社會安排,化整為零實現有效政治整合和政治吸納。推動參與公共事務。健全完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政建言、調查考察機制,發揮其行業優勢和專業特長,積極為政府公共管理決策提供咨詢服務;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行業管理、標準制定、行風評議,有計劃地推薦其擔任特約人員或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社會監督。完善意見表達機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暢通線上線下互動溝通渠道,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專業意見、合理訴求能在特定平臺和范圍內得到表達。

二是廣泛推動社會參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社會參與是其價值所系。應以社會參與為主渠道,通過廣泛的社會參與推動有序的政治參與。增強參與主體的廣泛性。針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社會參與不平衡的問題,發揮統戰部門的政治引導作用、統戰平臺的組織動員作用、統戰人物的典型示范作用,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地推動廣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特別要鼓勵他們因地制宜參與社區治理、物業管理、志愿服務等基層工作。提升參與內容的豐富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社會參與,不能局限于救災濟困、扶老助殘、捐資助學等傳統方式,也要轉型升級。向發展型公益拓展,結合國家戰略部署,在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向專業社會服務拓展,發揮專業優勢,構建“5+N”模式,在文化、教育、醫療、科技、咨詢5個統戰優勢領域以及N個創新領域,形成社會服務系列品牌;向基層社會治理拓展,積極推動參與基層協商、糾紛調解、社區事務,嵌入到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支重要力量。拓展參與渠道的多樣性。發揮統戰組織特別是新聯會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面向公眾、服務群眾的社會化活動,增強凝聚力,擴大影響力;發揮社會組織的促進作用,鼓勵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加入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非機構,參與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發揮自組織的補充作用,通過非正式的論壇沙龍、讀書會、分享會、聯誼會等形式,開展健康有益的社交聯誼,釋放社會活力。

三是積極鼓勵行業參與。在行業專業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既符合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主觀意愿,也符合國家社會的期許,更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的重要著力點。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的工作協同,積極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行業規劃、行業標準、行業自律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創造條件,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行業領軍人物的行業示范作用和正面引領作用。推動行業自主創新。促進技術創新,加強與體制內高??蒲袡C構的交流合作,引導他們在行業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上發揮積極作用;促進服務創新,發揮技能型、工匠型人才的獨特優勢,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供給;促進市場創新,鼓勵引導他們中的企業經營管理者積極拓展新市場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激發市場內生動力。推動行業市場主體培育。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存在大量的新興市場主體和潛在創業主體,要發揮工商聯和商會組織作用,暢通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溝通對接渠道,提供政策支撐、法律服務、金融支持等,不斷優化創業發展的營商環境,為產業行業發展催生出新的更多的市場主體。

責任編輯:袁霄

猜你喜歡
社會參與
山西省S高校社區離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研究
近年來民生政策制定社會參與問題研究綜述
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實現路徑探析
隨遷老人心理健康、社會資本現狀及其作用研究
隨遷老人心理健康、社會資本現狀及其作用研究
引導社會參與豐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國的高校自治與政府調控及啟示
網絡民粹主義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賦權增能:成人教育發展新視角
煙臺市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