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新舊課標的比較分析

2022-12-22 10:07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通順街小學郭延芳
內蒙古教育 2022年15期
關鍵詞:學業課程標準法治

●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通順街小學 郭延芳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結合《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等要求,融合各領域意見建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目標,強化課程育人導向,本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做了修訂,這是引領我國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走向培育“核心素養”新時代的導航儀。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將2011年版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標準進行統整優化,是集傳承與發展、創新與突破于一體的智慧結晶。2022年版課程標準與2011年版相比較,究竟有哪些變化呢?本人結合對新課標的學習與教學實踐,圍繞“八個新”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新動向——課程性質的變化

2011年版課程標準分三個層級對課程性質進行了表述: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性課程,受眾群體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強調道德存在于孩子們的生活中,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要回歸于生活,在充滿童真童趣、富有探究創新的生活中達到“兩會”——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主要受眾群體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以生活領域為載體,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樹立、形成正確的“三觀”。思想品德也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主要受眾群體是初中生,以“思想性”為核心,依托于現實生活,著眼于學生思想行為的成長與發展,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奠定扎實的基礎。不難看出,2011年版課程標準細化為三組不同群體,指向三個不同維度的目標,側重于良好品德的培養與形成。而2022年版課程標準不僅體現了思想性、綜合性、實踐性,還體現了政治性,強調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成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強烈的擔當意識、過硬的本領能力、不懈的奮斗精神等綜合素養并成為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有大愛、有大德的中國人。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注重的是德與法。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以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為基礎的,二者相互約束、相互促進,可以用“兩個離不開”來概括,道德教育離不開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離不開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育實踐當中,作為教育工作者自律要嚴、道德要高;課堂上不能僅僅局限在傳授知識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很好地落實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精神要義——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新發展——課程理念的變化

2022年版課標中的課程理念給出了更多的新導向,使道德與法治課程在落實的過程中注入了行動力,賦予了新活力。與2011年版課標中課程理念相比較,新課標中課程的指引性、綜合性、統一性更加突出,為教師、學生做好了思想的引領,指出了價值趨向的選擇,指明了發展方向的路徑。新的課程理念還特別突出成長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在發展的進程中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學生的學習成長不僅僅依托于學校、書本,新課程理念更多的是將知識與社會的發展、日常的生活緊密相連。學習來源于真實生活,學習回歸于真實生活,這也是順應新時代發展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要求,讓課程切實為學生的實際生活做好有針對性的指導與服務,讓生活化、綜合化的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另外,新課程理念強調教與學、知與行的統一,一味地灌輸、復制、搬運的教與學不再是學習的主要形式,而是要注重情境性、啟發性、創造性的有機融合。教育工作者欲很好地將課程理念落到課堂教學實處,就要更新觀念,改變原有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不能再“唯分數論”,而要注重學生現實生活中的成長點、增長值。

三、新動態——課程內容的變化

2022年版課標中對課程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為整體框架進一步明確了德育素養的培養路徑,形成了全方位、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梳理概括為“三線六塊”?!叭€”,即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三大教育主線;“六塊”,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六大塊主題內容。這比舊課標中的課程內容要求更加具化、詳細?;趦热莸脑O定,新課標要求教學要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此,教師要著眼于相關內容,積極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堅持校內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自覺地把個人與社會、小我與大我、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青春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力爭成為“志存高遠、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開拓、拼搏奉獻、具有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四、新導向——課程目標的變化

2011年版課標將課程目標內容主要圍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模塊來設定,“三維目標”的設定囊括了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行為引導、情感體驗、價值判斷與選擇等要素。由于部分目標領域、界限不太清晰,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繼承“三維”目標的同時又進行了超越,凝練提出了“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這是對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助推學生形成知識理解的思維方式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了解知識的系統性,明確所學知識的意義,逐漸理解方法論的思想。在總目標提綱挈領式的描繪下,新增的各學段課程目標進行了分層、梯級、進階的精細化、過程性設計,核心素養各有側重、各種指向,有機銜接、逐層遞進,形成了一個螺旋上升的整體架構模式,達到了道德與法治課內容的全覆蓋。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立德樹人的理論水平與專業素養,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中不能只注重分數,而必須做到心中有人。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成長為本,在具體的生活實踐與教學實踐中發展學生的政治認同,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增強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法治觀念,健全學生的人格,培育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必須擔負起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神圣使命。

五、新領域——學業質量標準

教育評價在教育改革中發揮著牽引、杠桿的作用,2022年版課程標準在課程評價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按照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四個學段呈現,這一新領域的開辟為學科質量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

面對新領域、新挑戰,新課程標準對內容要求給出了具體的“教學提示”“學業要求”,不僅明確了教師“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特別強調了“怎么教”,給出了可操作 、可復制的具體指導方法。例如:第四學段(7~9年級)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部分設置了“領悟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能夠以恰當的方式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教育”的學段目標。依據學段目標,在學習主題“革命傳統教育”部分設置了“了解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領悟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的課程內容。而“了解”“理解”“領悟”等關鍵詞就表明了教師應教到什么程度,學生要學到什么程度,這樣便于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梢?,學業質量標準不是片面地指向單一的學科知識點,也不是考試“指揮棒”下的學習結果,而是一種廣義上的學習結果及其表現水平。課程標準中對學業質量明晰的指向、具體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師有效選擇課程資源,設計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也為有關道德與法治考試提供了價值方向和水平依據。

六、新航程——學業水平考試

2022年版課程標準增加了學業水平的考試。學業水平考試以考查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為目標,以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探索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新課標的引領下,未來一段時間學業水平考試又會有哪些新趨勢呢?學業水平考試的模式將由知識取向(2011年版)的評估向素養取向(2022年版)的評估轉變,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學科性內容也將從單純的書本知識向具有現實意義的各種任務進行綜合性的考查。測評更加強化學以致用,以學生“能做什么”來檢驗學生“學到什么”。學業水平試題的形勢也將有新的發展與變化。測試中將減少客觀性試題的比重,像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匹配題等這些死記硬背的題型將減少,在保留的這些題目中,避免再單純地考定義、概念類的知識點,這些客觀性試題也將更加注重在真實情境中測試學生的理解應用知識的能力。這也預示著教師要逐步改變填鴨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要提升情景化命題的設計水平,試題要確實具有實際意義,不能僅僅是為了考試而設計。學業水平考試也要適當加大體量,加大題目的復雜性。同時將增加開放型試題的比重,問題、過程、結果不再唯一,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渠道地解答。綜合性試題的比重也將會加大,這類型的試題不僅考查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內部知識的綜合關聯,還會考查學生跨學科知識(學科內容增加了不少于10%的跨學科知識內容)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發現、探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隨之而來的學業水平考試的評價體系也會有所變革,將整合學生日常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如成長記錄冊)、形成性評價(如作業、報告類),以及期中、期末這樣的終結性評價,考試分數不再是唯一的度量衡。

七、新路徑——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

尋根溯源,教師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第一資源、核心群體,做好教師培訓與策略研究的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將為打通新課標科學制定到高效落實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保障。因此,2022年版課程標準還特別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學培訓內容,主要圍繞教師的發展、教師與教研、教師的培訓來進行專業性的指導。從教研訓三個不同主體來看,地方教研部門要注重區域教研與校本教研的協同性,重視頂層設計,聚焦關鍵問題,優化教研方式;教研的整體架構要接地氣兒,避免出現“兩層皮”現象,切實服務于一線教師,依托現代網絡媒體可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靈活進行,為教師提供更多便利的學習環境。對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來說,要基于學校、教師發展的問題著手,沿著“問題—研究—改進—實踐”這一路徑,通過集體備課、交流研討、示范展示等活動解決學校、教師發展瓶頸,提升學校質量發展的綜合水平。對于教師培訓而言,培訓的內容要有系統性,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又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上自國家課程方案、要求,下到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具體做法,教師通過“自我研修+集體研修”“線上+線下”來提升自我素質,學校也要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有效協同開展培訓。

八、新紀元——遵循課程標準的引導

2022年版課程標準目標導向非常明確,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三有新人”,“三有新人”是在原本“四有新人”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的,這一點體現了我黨對下一代的高度重視。做時代接班人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高超的本領、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和自信心。為什么新課標有此目標導向?當下,我們從當代某些青少年身上會發現四大問題:信念的缺失、本領的恐慌、脆弱的心理、責任意識的淡薄。所以,新課標從“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三個角度對時代新人必備的素質提出了要求。北宋政治家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道德與法治起到“帥”的作用,尤其是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引導學生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理想信息 補足精神之鈣》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理想信念是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必須站在鑄魂育人的高度,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教育者只有遵循新課程標準的引導,才能領悟其精髓所在,履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教育新課程是有高度、有溫度、有寬度、有厚度的新成果。通過對新舊課程標準的比較分析,我們需從“五個增強”——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整體性、指導性來把握課程的靈魂實質。建議教育工作者要創新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牢固樹立并落實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養擔當民

猜你喜歡
學業課程標準法治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艱苦的學業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談學業不良學生的教育策略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關于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的若干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