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芻議“科際互慧”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優化教學

2023-01-18 07:45田光進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8期
關鍵詞:學科教學

田光進

(南通市第二中學 江蘇南通 226002)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娊洝ば⊙拧Q鳴》

我校多年推行“助學式”課堂,同時倡導跨學科聽評課,執教者和評課者可以是分屬于不同學科的一線教師,此舉謂之“科際互慧”?!翱啤比 皩W科”之意;“互慧”者,“互動促進、共同成長”也。通過學科間橫向勾連、研磨切磋,以“泛學科”的視野審視專業教學,借力別科智慧之石琢磨自身專業,這對優化學科教學大有裨益。

本人在多次參與跨學科聽評課的基礎上,廣納博取,屢次實踐,逐漸對“科際互慧”的本質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由此也引發對地理專業教學的深度思考。地理學科隸屬于“人文與社會”和“科學”領域,是一門介于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之間的邊緣學科,也是一門交叉學科,具有鮮明的跨界性和綜合性。在地理教學中,適時引介語文、數學、化學、物理、歷史等學科的知識內容與思維方式,這對于優化地理教學往往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一、語文浸潤 彰顯語言文字的美麗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以中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變身為開幕式“倒計時器”,從“雨水”開始,一路倒數,最終行至“立春”。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美學完美結合起來,展現出華夏文化的源遠流長,每一個節氣的背后都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詞,與唯美的畫面相得益彰。比如:雨水——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出唐代詩人杜甫《春夜喜雨》,“潛”“細”形象寫出造化發生之機,細密的春雨意境沁人心脾……

“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間皆是也?!闭Z文科目的美就在于有著豐富形象的語言文字表達。一篇篇清新雅致的小文、一則則含義雋永的故事、一段段啟人深省的慧語……或詩歌的意境,或散文的哲理,或經卷的禪意,美麗豐盈,美不勝收。

在教授“常見的天氣系統·冷鋒”時,我們可以先行向學生展示經典名著《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中對于我國華北地區深秋時節一場大雪飄落前后的景象描寫:“當晚云勢越重,風色越緊。吳用出帳看時,卻早成團打滾,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時,約已沒過馬膝……”融知識性和故事性為一體的文字鋪陳、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學生如臨其境,通過作者細膩的生活體驗,直覺感悟到冷鋒過境時的天氣特征,也為后續對冷鋒天氣系統的科學分析墊下堅實的基石。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鴦”,一代武俠小說宗師金庸的系列武俠小說可謂包羅萬象,走進金庸的武俠世界,猶如翻開一本地理百科全書。例如,在講授“潮汐”時,列舉“錢塘江大潮”,可引介《書劍恩仇錄》中一段關于錢塘江大潮的描寫:“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鋒,于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月影銀濤,光搖噴雪,云移玉岸,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文字敘述形象生動、流光溢彩,寥寥數語便將錢塘江大潮的“聲、形、色”展現得活靈活現,深刻腦海。

眾所周知,試題評價是學生學業評價中最為直觀且有效的,其呈現方式也是多樣化的,或開門見山、直明題意,或含蓄內斂、隱意其中,或帷幔遮面、若隱若現……聚眸當下,國學盛行(從《中國詩詞大會》《綠水青山看中國》《經典詠流傳》《語林詩話》《典籍中的中國》等知名節目中可窺一斑),地理試題的文學化亦是當仁不讓。以江蘇省某年高考地理試卷首題為例——《桃花源記》中描述:“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睋嘶卮稹疤一ㄔ础钡牡匦巫钣锌赡苁恰撛囶}以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片段為背景,語言凝練瑰麗,文學性質濃郁,為素以嚴肅骨肋為主調的地理試題語言披上斑斕羽衣,并巧妙寓地理知識于其中,學生在探析地理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學的熏陶與濡染,深刻體味到漢語言文字的深邃美學境域。又如下題——“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备哐殴艠愕拇贯灮顒幼鳛橹袊爬衔拿鞯囊粋€小小側面隨著歷史的軌跡延續下來,歷數千年而不衰,深受人們喜愛,在內陸淡水水域開展垂釣活動由來已久。據此完成下題:毛毛雨打在水面上,水中溶氧量大增,魚類因呼吸了足夠的氧氣,顯得特別活躍,攝食欲望十分強烈,容易上鉤,因此是釣魚的好時機。以下描述與此釣魚經驗相符的是:A.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B.寬釣窄,窄釣寬,不寬不窄釣中間;C.大雨過后去釣魚,定是越釣越歡喜;D.人穿襖,魚穿草,冬日草窩釣魚好。此題更是將漢語言文字的詩詞意境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詩詞之道亦蘊含地理之理。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河,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語言凝練、意蘊富贍,從中也不難發現地理知識的蹤跡。比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大氣磅礴的行文中就包含了宇宙天體、季節年月、天氣物產等豐富的地理知識。再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了暖鋒過境時的天氣特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營造了暮春時節植被綠葉豐茂、花朵凋零的場景,“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的梅雨天氣,“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影射了凄冷的月相蛾眉月,“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演繹了山谷風中的熱力環流,“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寫照了寒潮南下的蕭寒景象……在教學過程中,倘使我們能夠把握契機,為語文和地理“牽紅線”,定能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漸續培養了學生漢語言文字素養與藝術審美能力,豐富了人文積淀,陶冶了性情。

二、數學介入 展現數學思維的魅力

數學之美,美在邏輯,美在思維。數學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技能,它與各學科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服務于各科教學,并提升各科教學品質。

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到數學知識思維,也是司空見慣的。不限囿于地理,而是獨辟蹊徑、勾聯想象,創造性地運用一些數學知識及思維方式(諸如集合、方程、數列、立體幾何等),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會給地理學習增添數學思維的無限魅力。

以下題為例——南通(120°E,32°N)某小區物業在居民樓頂層安裝高度可調節的太陽能熱水器(如圖1所示),為確保太陽能熱水器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輻射能,每天正午太陽能集熱管平面要與太陽光線垂直,太陽能集熱管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γ,γ在一年內變化范圍為多少?該題的常規解法是先運用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Ζ?+/-)β│(H代表正午太陽高度,α代表當地的地理緯度,β代表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分別計算出夏至日(β=23.5。N)和冬至日(β=23.5。S)的正午太陽高度,再結合H與γ的關系(H+γ=90。),求出夏至日和冬至日對應的γ值,即為太陽能集熱管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在一年內的變化范圍。上述方法普通平常、波瀾無驚,但涉及4個數據結果的計算,耗時費力。但是倘若我們運用數學思維的眼光來審視該題,統籌思考公式間的關系,采用數學中常用的公式轉化思路,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體過程如下:由H+γ=90。得到①式γ=90?!狧,將公式H=90?!Ζ?+/-)β│代入①式中,得出②式γ=│α(+/-)β│,將夏至日(β=23.5。N)和冬至日(β=23.5。S)及α=32。N分別代入②式中,得γ冬至=55.5。、γ夏至=8.5。,即太陽能集熱管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在一年內的變化范圍為8.5?!?5.5。。該方法比常規方法快捷高效,而且高度體現了數學思維品質,充分展現了數學思維的魅力。

圖1

由上舉之例,不難發現,我們要在地理和數學之間牽線搭橋,實現“科際互慧”,借以發展學生理性思維及提升科學素養,這需要摒棄傳統的學科本位主義思想,打破固化的思維藩籬,剖析學科間的知識內在聯系,相機提供聯合作戰的抓手平臺。

三、多科爭流 破冰學科聯系的航道

在學習“喀斯特地貌”時,我們可以結合化學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溶蝕)及“Ca(HCO3)2=CaCO3↓+H2O+CO2↑”(淀積)講解推析:石灰巖是可溶性巖石,當水中含有CO2時,水對石灰巖的溶解能力很強,CO2與水化合形成碳酸,后者電解析出氫離子,與石灰巖中的CO32—作用形成離子狀態的溶解物質Ca2+和HCO3—,并隨水流失,即產生溶蝕作用,典型地貌有“石芽、溶溝、溶蝕漏斗、溶蝕洼地、峰叢、峰林、孤峰”等;當水與空氣中的CO2減少,碳酸含量亦減少,CaCO3將發生沉淀,即淀積作用,溶洞中的“石筍、石鐘乳、石柱、石簾”就是淀積的結果。如此詳推,便于學生科學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在學習“大氣水平運動——風”時,我們可以采取物理學中“運動物體受力分析”的方法,構建直角坐標系對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進行分解與合成,直觀明了,科學性強:在高空,大氣水平運動主要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影響(由于空氣密度小,摩擦力忽略不計),最終兩力合力為0,空氣做勻速運動;而在近地面,由于空氣密度大,需要考慮摩擦力的影響,空氣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合力也為0,亦做勻速運動。

在學習“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時,我們可以相機介紹永嘉之亂、安史之亂、靖康之難等歷史事件,據此深刻理解戰爭這個因素對中國人口遷移的深遠影響。比如,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冬季,安祿山及其部將史思明率軍發動了大規模叛亂,整個黃河南北都陷入戰亂。此次戰亂引發了大規模人口流動,老百姓將中原以外的地區作為逃生的希望,導致黃河流域人口急劇減少,長江流域等地人口增加,促使我國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在學習“地球的演化史”時,涉及植物的進化介紹,可以將生物課上的相關知識引介過來:①在最早時期,原始單細胞生物會逐漸變成最原始的藻類植物,比如綠藻、藍藻等,藻類植物生長離不開水。隨著演變,原來的單細胞會逐漸進化成多細胞,結構逐漸變多變復雜。②水中的藻類植物逐漸向陸地演變,變成低等苔蘚,比如地衣之類,它們適應環境的能力非常強。③隨著地殼運動的進行,原本一些海洋會變成陸地,海里的植物逐漸演變進化成蕨類。起初只是進化出裸蕨類,沒有葉片和根,只是依靠著假根著生在陸地上。之后會進化出莖干,有了根部和葉片,但是生殖還是離不開水。④之后由于氣候變化和地殼運動,蕨類植物會大量消失,逐漸演變成裸子植物,此時植物可以徹底離開水的影響,適應了陸地生長。⑤最后迅速發展起來的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的優勢地位。直到現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種類最多、分布最廣泛、適應性最強的優勢類群。如此說明,層次分明,邏輯性強,避免了枯燥的鋪陳,對植物界從“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無分化到有分化、水生到陸生”的演化規律有了清晰詳盡的脈絡。

江蘇高考地理試卷學科跨界滲透特色鮮明,除上文所提及的文字文學化之外,其外在美感也在與日俱增。比如在2015年江蘇高考地理試卷首題中,就呈現出《清明上河圖》的局部圖,該圖畫面筆觸精細、畫風細膩、氣勢恢宏,考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受到美學藝術熏陶和濡染。無獨有偶,在2016年江蘇高考地理試卷首題中,提供的則是我國四幅山水畫作品,作品師法自然、賞心悅目,黑白交輝、水墨丹青,讓枯澀如蠟的自然地理題充溢著濃郁的美學韻味。如許也為我們地理試題的命制及地理教學指引了一條美的路徑,誠如此言“世界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敏于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雙善于創造美的巧手”。

歷史的更迭、人事的代謝,這些都是亙古不變的定律。然而從古至今,人類在對盡善盡美的追求上從未停止過,在國民教育上的優化變革從未偃息過?,F今新一輪國家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教育日益位重。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浩繁龐巨、知識內容多如星辰、教學課時屈指可數,這都是一個個嚴峻的事實,如何在短暫的三年高中時段內,讓地理教學達到最優化,盡最大可能性地促進學生養成地理素養?實踐出真知,實施“科際互慧”,在地理教學中引介其他學科知識及思維不失為一大良策,正如《詩經·小雅·鶴鳴》中所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p>

猜你喜歡
學科教學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超學科”來啦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借問學科哪家強?盡言洄服有良方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