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社會企業+農戶”模式下政府補貼方式選擇:目標價格相對于面積補貼

2023-02-05 08:27謝家平
管理工程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投入量補貼供應鏈

謝家平,劉 丹

(上海財經大學 商學院,上海 200433)

0 引言

農業一直是我國政府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扶持農戶發展農業生產,政府向農戶提供各類補貼資金。面對農產品市場供大于求的國際競爭格局,為了不挫傷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我國政府于2014 年啟動了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的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試點,同年中央財政撥付給大豆的目標價格補貼資金32.5 億元,2016 年補貼金額上升至60.11 億元,但大豆目標價格補貼的政策效果卻不盡人意[1]。為進一步探索更為有效的補貼政策,2017 年我國決定調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實行市場化收購加種植面積補貼的生產者直補政策。從本質上講,面積補貼與目標價格補貼都是市場形成的價格機制,補貼目標都是為了激勵農戶種植積極性,但實踐中價格補貼并非全部是農戶受益。且目標價格補貼是根據當期政府制定的目標價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為標準,面積補貼則是以農戶實際種植面積為基準,與當期市場價格無關[2]。那么在不確定的農產品產出條件下,相較于目標價格補貼,面積補貼對農戶生產投入和增收的實際效果是否更加有效?對于政府來說,為更有效地發揮農業補貼對農戶糧食生產的積極作用,應如何選擇合適的補貼方式?亟待分析補貼機制對農業供應鏈各主體的影響。

雖然國家推進了一系列農業政策促進農業生產、保障農戶收入,同時這些政策也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一定的效果,但無法給農戶提供包括產前、產中以及產后一系列技術、資金以及管理等相應的生產性服務支持。作為農業生產主體的農戶受限于自身的社會資源、認知能力、經營運轉能力等,在無法獲得有效外部支持的前提下,粗放、盲目式的生產造成了農戶依然無法擺脫其在農業供應鏈上的弱勢地位,同時也影響了整個農業供應鏈的運作效率?,F有的訂單式農業供應鏈雖然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戶的銷售難題,但與農戶簽訂了收購合約的農業企業更加專注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沒有制度激勵的情況下,農業企業很難主動提供以滿足農戶生產需求和提高農產品供應鏈效率為主要內容的生產性服務。

社會企業的出現是為了彌補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部門提供社會服務能力不足以及以商業企業為代表的私人部門在社會公益方面失靈的一種新興的企業形式,并表現出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屬性[3]。社會企業不同于一般商業企業的特征在于其同時兼顧社會屬性與經濟屬性,其社會屬性體現在必須以社會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經濟屬性體現在其發展運行遵從一般商業企業的運營模式,通過持續性地為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從而獲得盈利收入。但社會企業盈利獲得的收入是為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不斷地創造社會價值[4-5]。為了解決前文所述農業生產性服務不足以及農戶在農業供應鏈上依然處于弱勢地位的難題,謝家平等創新性地將社會企業兼顧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益理念”引入到農業領域中,構建“農業社會企業+農戶”的農業組織運作模式,能有效緩解當前公共服務總體質量較低以及私人部門在提供社會公益服務“市場失靈”的問題[6-7]。實踐表明,“農業社會企業+農戶”這一新興的生產經營模式不僅能有效解決農戶的資金難題,還能提供面向農戶發展需求的服務支持體系,促進農業生產管理更加精準高效[8]。

農業生產具有高不確定性、生產周期長等特點,在生產的全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管理等的支持,還需要資金支持,尤其是以家庭農場以及農民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體,其前期成本投入巨大,需要資金充沛的農業社會企業幫扶農戶一起完成。如中國四川民樂村模式中,由中國扶貧基金委、合作社與四川天元兔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入股成立的四川普惠緣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產前以及產中環節向農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以及技術指導,在銷售期末留存一定比例的分紅用來維持自身發展[9]。農業社會企業通過結構嵌入到農產品供應鏈上,一方面通過初始資金投入幫助農戶解決生產資金的困境,另一方面農業社會企業通過合理的股權制度和資金分配制度,建立收益共享機制將農戶利益與企業自身利益進行捆綁,激勵農業社會企業提供滿足以農戶生產需求為主要內容的服務[10]。綜上,本文對于“農業社會企業+農戶”模式下運營流程的具體刻畫為:在生產過程中,農業社會企業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與農戶實行生產成本的共擔,在生產后期通過收益共享機制獲得農產品的銷售分紅。

針對如何消除貧困,實現農戶增收,學者們多集中于研究以政府為主導的補貼政策對農戶生產投入量的提高以及增收效應的影響,且主要從資金約束下補貼對農業供應鏈的影響以及不同補貼模式下農業供應鏈的運營決策這兩個方面展開。關于農戶資金約束下補貼政策對農業供應鏈的運營影響,Akkaya 等[11]針對農戶存在資金約束情景下,研究稅收減免和政府補貼對可持續生產方式(如有機農業)中生產者利潤、消費者剩余和政府投入的影響,結果表明農業補貼有利于資金約束的生產者采取可持續生產方式。黃建輝等[12]考慮了存在破產風險及有政府補貼的農業供應鏈,構建博弈模型探討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政府補貼機制。黃建輝和林強[13]在政府給定貸款保證保險的情況下,針對訂單農業供應鏈融資中農戶存在破產風險的情形,研究了政府、銀行、農業企業及農戶之間的四階段動態博弈問題。彭紅軍和龐濤[14]研究了農戶資金約束下農業補貼對訂單農業供應鏈的影響,并提出規范農資價格能更好地促進農戶增收、增加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另一方面,有關不同補貼模式下農業供應鏈的運營決策研究,Kazaz 等[15]比較了各種政府干預措施(包括價格支持、改善供應等手段)以減少基于青蒿素的瘧疾藥物價格波動的最優組合策略。Guda 等[16]通過建立農戶和政府之間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求解了對農產品實行目標價格補貼下農戶以及政府的均衡策略。Akkaya等[17]討論了價格支持、成本支持和增產努力三種農業政策對農民收入、消費者剩余和財政支出效益的影響。Alizamir等[18]分析了目標價格補貼和最低收入補貼政策對農戶的最優生產量以及消費者剩余和社會福利的影響。葉飛等[19]提出了一種“B-S 期權定價+生產協作+保證金”機制來彌補“保底收購、隨行就市”價格機制的缺陷,隨后葉飛和蔡子功[20]又進一步分析了“公司+農戶”型農產品供應鏈在“保底收購、隨行就市”收購機制下農戶的最優決策。余星等[21]提出了補貼農戶生產資料成本的農業補貼方式,并研究了此模式下基于相對浮動價訂單農業的協調機制。

上述研究表明,雖然政府補貼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戶生產、保障農戶收入,但是由于公共部門在提供社會服務方面有“市場失靈”的風險,如訂單農業中由于農戶的弱勢地位會使其利益受到侵害[22-23],農業補貼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大多轉移給了農業企業[24]。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農業補貼的作用,本文將社會企業納入到政府農業補貼的研究框架中,構建“農業社會企業+農戶”的農產品供應鏈,并在不同政府補貼政策下討論農業社會企業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最優運營決策,通過對比目標價格補貼以及面積補貼兩種政府機制下農戶的生產投入量、供應鏈各成員的利潤,以期對政府以及涉農人員提供決策指導。

1 問題描述及假設說明

1.1 問題描述

將社會企業應用到農業領域中,農業社會企業在農戶的生產過程中給予相應的資金與管理支持。相較于傳統訂單式農業供應鏈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農業企業,農業社會企業的公益性與社會性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農戶的利益,同時還能使政府的政策得到更有效的發揮。本文考慮兩種政府補貼機制下“農業社會企業+農戶”供應鏈系統的運營決策,該系統主要由農戶、農業社會企業、政府和消費者構成。政府根據當年所執行的補貼標準對農戶進行相應的農業補貼,農戶與農業社會企業則根據當年政府的補貼標準進行相應的生產與運營決策。政府補貼下“農業社會企業+農戶”的供應鏈運作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政府補貼機制下農業社會企業主導的供應鏈Figure 1 Supply chain dominated by agricultural social enterprise under government subsidy mechanism

在農業社會企業與農戶組成的二級供應鏈中,在農戶生產過程中,農業社會企業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與農戶實行生產成本的共擔,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農業社會企業不僅具有社會企業的屬性,也有特定的經濟目標,其通過在農戶銷售期末獲得的收益分成來實現自身發展。博弈兩方的行動順序如下:農業社會企業先設定最優的成本分擔比例φ,農戶i再根據農業社會企業的成本分擔比例決定其最優的生產投入量Qi。

1.2 基本假設與參數設置

本文的基本假設如下:

(1)設農戶總數為N家,農戶i的農產品生產投入量為Qi,由于農產品生產易受自然天氣的影響而表現出產出的不確定性,因此設農產品的投入產出率x為隨機變量,每畝田地的糧食產出量為Qix。

(2)農產品的投入產出率x服從正態分布,其密度函數為f(x),分布函數為F(x),F(x)為可微且嚴格遞增的,F(0)=0(u為x的期望值,δ為x的標準差)。

(3)設農產品的逆需求函數為w=h -(j=1,2,3,…N),其中h為窒息價格,m為價格彈性系數。

具體參數設置如表1 所示。

表1 參數與決策變量Table 1 Parameters and decision variables

2 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為了探討不同的補貼政策對“農業社會企業+農戶”供應鏈的影響,以無政府補貼情形下的“農業社會企業+農戶”供應鏈決策作為基準模型。

2.1 無政府補貼情形

此模型下,農戶i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

式(1)中第一項為農戶與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收益分成后的銷售收入,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成本分擔后農戶所需承擔的生產成本。易得<0,知農戶i的最優生產投入量存在,利用FOC 求解農戶i的最優生產投入量:

對所有的農戶j=1,2,…N,都可以利用上式求出其最優生產投入量,令Qi=Q0,可得農戶i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為:

農業社會企業的期望利潤為:

式(4)中第一項為農戶給農業社會企業的收益分成,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給農戶分擔的生產成本。

消費者福利函數為:

無政府補貼的情形下,社會福利為農戶利潤、農業社會企業利潤與消費者福利之和,將式(1)、式(4)與式(5)相加,可得社會福利函數為:

農業社會企業的目標是在自身利潤不為負的情況下,最大化社會福利,因此農業社會企業運用拉姆齊定價法決定給農戶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

該問題的拉格朗日函數為:L(φ0,β0)=SW0(φ0)+,其中β0∈[0,+∞)為拉格朗日乘子。根據社會福利最大化問題中的約束條件,可以解出不同情形下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率。

情形1農業社會企業盈利,即>0,根據KKT條件,則有=0,可得β0=0,將式(3)代入式(6)中可得:

定理1無政府補貼時,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以及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為:

農戶的最優期望利潤以及社會福利為:

2.2 政府目標價格補貼情景

農產品目標價格補貼是指國家為保護農戶的收益而制定的一項農業支持政策,當市場價格低于政府設定的最低目標價格時,政府按照兩者之間的差價對生產者進行補貼;當市場價格高于政府設定的最低目標價格時,政府不發放補貼[25]。本節分析當政府對農產品采用目標價格補貼政策時,供應鏈各成員的最優決策。

2.2.1 政府補貼額分析

政府目標價格補貼在將補貼金額與農產品市場價格掛鉤的基礎上,以平均價格水平作為動態的目標補貼價格,因此設政府的最低目標價格wG=h-。當農產品的市場價格w

2.2.2 目標價格補貼對供應鏈各成員決策的影響分析

此模型下,農戶i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

式(15)中第一項為農戶與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收益分成后的銷售收入,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成本分擔后農戶所需承擔的生產成本,第三項為政府給農戶的補貼額。

農業社會企業的期望利潤為:

式(16)中第一項為農戶給農業社會企業的收益分成,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給農戶分擔的生產成本。

目標價格補貼下的社會福利函數為:

農業社會企業以拉姆齊定價法決定最優的成本分擔比例:

與無政府補貼情形類似,用同樣的方法求解上述問題可得定理2。

定理2 情形1目標價格補貼中,當0<α≤時,農業社會企業只能在盈虧平衡處決策成本分擔比例,此時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以及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為:

農戶的最優期望利潤以及社會福利為:

情形2目標價格補貼中,當<α≤1 時,農業社會企業能在盈利的前提下決策其最優成本分擔比例,此時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以及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為:

農戶、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期望利潤以及社會福利為:

2.3 政府面積補貼情景

面積補貼是為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提高有效供給的新興農業政策。目前國家僅對玉米及大豆這兩種農作物實施面積補貼政策,且暫時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地區實施,補貼的對象是實際種植糧食的生產者,根據每年糧食生產者實際種植面積發放補貼[26]。本節分析當政府采用面積補貼政策時,供應鏈各成員的最優決策。

2.3.1 政府補貼額分析

設面積補貼機制下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面積的補貼金額為a,因此政府對農戶i的期望補貼額為:

2.3.2 面積補貼對供應鏈各成員決策的影響分析

此模型下,農戶i的期望利潤可表示為:

式(29)中第一項為農戶與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收益分成后的銷售收入,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進行成本分擔后農戶所需承擔的生產成本,第三項為政府給農戶的補貼額。

農業社會企業的期望利潤為:

式(30)中第一項為農戶給農業社會企業的收益分成,第二項為農業社會企業給農戶分擔的生產成本。

面積補貼下的社會福利函數為:

農業社會企業以拉姆齊定價法決定最優的成本分擔比例:

與無政府補貼情形類似,用同樣的方法求解上述問題可得定理3。

定理3當政府執行面積補貼時,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以及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為:

農戶的最優期望利潤以及社會福利為:

3 不同政府補貼方式下“社會企業+農戶”供應鏈最優決策的比較

3.1 最優解的性質

性質1 說明在目標價格補貼下,當補貼率較低時,政府可以通過加大補貼力度的方式來促進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但當補貼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政府的補貼率將不再是影響農戶生產投入量的因素。而在面積補貼政策下,農戶的生產投入量隨著政府補貼率的提高而增加。

性質2目標價格補貼中,<0;面積補貼中,<0。

性質2 說明無論政府實施何種補貼方式,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都是關于政府補貼率的單調遞減函數,原因是在目標價格補貼下的情形1 和面積補貼中,農業社會企業只能在收支平衡點決定自身的最優成本分擔比例。根據性質1,隨著政府補貼比率的增加,農戶會增加生產投入量,而農戶生產投入量的增加會導致農產品市場價格的下行,最終使得農業社會企業按收益分成比例所獲得銷售收入的減少,從而導致其成本分擔比例的下降。在目標價格的情形2 中,農業社會企業能在盈利的前提下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因此隨著政府補貼率的增加,農業社會企業會降低成本分擔比例,使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維持在社會福利最大化水平。

3.2 最優解的比較

定理4①面積補貼與目標價格補貼下情形1 中農戶的生產投入量有如下對比關系:

②面積補貼與目標價格補貼下情形2 中農戶的生產投入量有如下對比關系:

定理4 說明與無政府補貼相比,無論政府進行哪種補貼方式都能促進農戶生產投入量的增加。與目標價格補貼相比,只要面積補貼中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的補貼標準增加到一定值,面積補貼相較于目標價格補貼更能促進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定理5當a >時,。

定理5 說明與目標價格補貼相比,只要面積補貼中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的補貼金額達到一定水平,面積補貼總能為農戶帶來更多利潤。

定理6當<α≤1 時,SW1>SW2。

定理6 說明當政府的補貼率較高時,與面積補貼政策相比,目標價格補貼在將補貼金額與農產品市場價格掛鉤的基礎上,以平均價格水平作為動態的目標補貼價格,使得補貼更具有針對性,更能實現社會福利的增長。

3.3 政府最優補貼利率的分析

政府進行農業補貼,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補貼資金的社會效益,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根據2.2、2.3 節不同政府補貼下社會福利的分析,本節分析政府補貼率內生環境下,政府的最優補貼率。

定理7目標價格補貼下政府的最優補貼比率為:

性質3根據<0 可知,在目標價格補貼下,隨著農產品產出不確定性的增加,政府最優的補貼率也隨之增加。這是因為政府進行目標價格補貼主要是保障農產品市場價格下行時農戶面臨的農產品邊際利潤受到損失的風險,風險越高則越需要政府進行補貼。

定理8面積補貼下政府的最優補貼比率為:

證明:根據<0,知面積補貼下政府的最優補貼比率存在,由一階條件可得式(38)。

性質4根據<0 可知,在面積補貼下,隨著政府對每畝農田補貼標準的增加,政府最優的補貼率隨之降低。這說明當每畝農田的面積補貼標準較高時,政府需要適當降低補貼力度以最大限度發揮補貼的社會價值。

4 數值分析

本節通過數值算例計算大豆產業中不同的政府政策對農戶生產投入量、農戶利潤以及社會福利的影響。根據中國農業統計年鑒可得2017 年大豆總產量為1.53×107千克,大豆每畝產量為120 千克。由于各省市面積補貼并未統一標準,且各地區標準差別較大,本文選擇黑龍江地區為案例進行數值模擬。2017 年黑龍江省大豆面積補貼標準為173.46元/畝,基于上述數據進行調整獲得模型參數:a=173.46,u=120,δ=15,h=24.5,c=550,m=1.29×10-6,p=4.8,N=110,λ=0.5。

如圖2 所示,當面積補貼中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的補貼標準較低時,目標價格補貼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要大于面積補貼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當面積補貼中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的補貼標準較高時,面積補貼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總是要大于目標價格補貼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這與定理4 的結論一致。圖3 說明當政府的補貼率較高時,與面積補貼政策相比,目標價格補貼更能實現社會福利的增長,這與定理6 的結論保持一致。從圖4 可以看出,當面積補貼中政府對每畝糧食種植的補貼標準達到一定水平時,面積補貼下農戶的利潤總是大于目標價格補貼下農戶的利潤,這與定理5 的結論一致。

圖2 農戶生產投入量的最優補貼政策區域Figure 2 Optimal subsidy regions for farmers′ production inputs

圖3 社會福利的最優補貼政策區域Figure 3 Optimal subsidy regions for social welfare

圖4 不同政府補貼機制下補貼率對農戶利潤的影響Figure 4 The effect of subsidy rate on farmers′ profit under different government subsidy mechanism

5 結語

本文針對農戶與農業社會企業組成的農產品供應鏈,在農產品產出不確定情境下,探究政府對目標價格與面積補貼兩者選擇的邊界條件。本文構建了農業社會企業與農戶的兩階段Stackelberg 動態博弈模型,分析目標價格補貼以及面積補貼兩種政府補貼機制下農戶的最優生產投入量以及農業社會企業的最優成本分擔比率。研究發現:與面積補貼政策相比,當政府的補貼率較高時,目標價格補貼在將補貼金額與農產品市場價格掛鉤的基礎上,以平均價格水平作為動態的目標補貼價格,使得補貼更具有針對性,更能實現社會福利的增長;相較于目標價格而言,面積補貼可以通過調整每畝農田的補貼標準進而從補貼效果上更能促進農戶收入以及生產投入量的提升,但是面積補貼是對玉米、大豆這類特定農產品的政策,且政策目標是為了通過實施差異化的補貼標準從而在一定時期內實現對玉米、大豆種植面積的調整,而在這一目標實現之后,面積補貼是否適合政府后續的政策目標,則需要進一步地分析與考量。

農業社會企業經營主體的規模普遍較大,社會資源、認知能力、經營運轉能力相對較高,有資源、有條件能夠幫扶農戶更好地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同時再加上農業社會企業與農戶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能構建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社會企業在以社會福利最大化為目標的前提下帶領小農戶進入大市場,不僅能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還能避免農戶在傳統供應鏈上利益受到侵害的困境。未來政府可以在實施農業補貼的基礎上,嘗試建立以農業社會企業為對象的補貼政策,并從補貼對象與補貼方式上提高補貼效率,這也是本文后續的研究方向之一。

猜你喜歡
投入量補貼供應鏈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詞匯加工深度理論對二語課堂詞匯附帶習得的影響
“三清一改”農民能得到哪些補貼?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影響英語閱讀中詞匯附帶習得的學習者因素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晏平要補貼有多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