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文科視角的音樂學科交叉理論教學策略研究

2023-02-07 12:56哈爾濱師范大學楊忠月
藝術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文科交叉學科

哈爾濱師范大學/隋 欣 楊忠月

新文科是指將“新技術”與“人文社科”相融合,使得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更加綜合立體,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舊文科不同的是,新文科不強調分科教育,而是使學科逐漸走向融合,對培養綜合性人才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新文科是一種近幾年形成的新興教育理念,最初來自于美國的希拉姆學院。2018 年,教育部同有關部門制定和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簡稱“拔尖計劃”和系列“卓越”計劃,即“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在天津召開,于2019—2021 年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2020年,教育部再次召開建設新文科的重點工作會議,正式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

一、新文科視角下音樂理論教學中學科融合發展特征

《新文科建設宣言》的發布被熱議,需各學科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根據特定的方向,促進各學科特色發展。新文科旨在推動不同學科之間進行融合與創新,在新文科建設理念之下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復合型音樂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音樂理論教學主要依靠高校專業化的音樂教育,高校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專業技術的教學,培養專業音樂人才,使他們將來從事創作、教學、表演或理論等方面的工作。當前我國高校音樂專業以音樂學(包含音樂教育與音樂學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創作等,可見高校的音樂人才培養主要以學生自身的專業方向為主,這會導致學生發展單一化。并且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也更加注重音樂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音樂教學技能與音樂學理論的充實,因此,在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重技術、輕理論”的教學情況,在許多課程的設置與選擇中,也會多以專業課為主,學生也會更加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在這種教學理念與環境下,培養學生以專業技能為先,而缺乏音樂理論基礎以及教育理論的學習,這樣的學生表演并未達到專業表演的水平,也無法傳授自身的音樂知識。在新時代背景下,想要改變高校音樂教學中出現的上述問題、改變這種單一的音樂教學,需要借助新文科的學科交叉融合理念,推動理論與專業相通相融,將人文科技、教學技能、專業育人相結合,培養出有能力有專業的文理互通、文文互通的新型綜合音樂人才。在新文科的背景下,科技與音樂之間應相輔相成,最后逐漸融合,各大高校需完善制度、創造條件、開展活動,鼓勵推進教師進行學科融合實踐。在無法輕易成功的前提下,高校應通過完善制度為教師學科融合實踐活動提供制度保障,努力創造條件,如比賽、設立獎項等提激發師進行學科融合的內生動力,開展各類學科融合實踐活動,提高高校教師對學科融合的興趣。為不同學科教師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供平時沒有接觸的不同學科教師進行學術討論與實踐交流。高校在新文科的理念下應協調音樂專業與科學技術互動發展,積極推動音樂與科技之間的關系,引導教師對科技的重視與運用,在培養教學過程中更多運用和依托新科技,同時在此過程中也提升學生的科技能力。

二、音樂學科教學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高校音樂教學近年來發展迅速,規范化音樂教育從學堂樂歌起步已有百年歷史,音樂教育體系已十分完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先進,在最初學習西方教育體系的轉型下,我國高校已經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音樂教育體系,進入新時代后,在“新文科”理念的背景下,音樂學科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本論文研究通過swot 分析法對當前我國高校的音樂教學進行宏觀的分析。swot 分析法是一種相對客觀并且準確的分析一種現實情況的分析法,swot 分析法通過四個方面對事物進行分析,分別是:優勢、劣勢、挑戰、機遇。利用swot 分析法對高校音樂教學進行宏觀分析,對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最大程度了解學科融合的困難與瓶頸。

音樂教學形成其獨特優勢。音樂教學可以引導人發掘個人生命力、理解力、創造力。高校的音樂教學應與“五育融合”緊密聯系在一起,推進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交叉融合,培養高素質的綜合性音樂人才。新文科視角下,高校音樂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各高校也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音樂人才,這些音樂專業人才在社會上音樂相關的不同崗位取得優異成績,例如,部分高校的音樂學院通常設置音樂教育專業,尤其是師范類高校,為地方社會輸送培養了教師人才,人才培養以為社會輸送符合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所以,高校也應以為社會需求培養復合型人才為主要目標。高校在培養音樂人才的過程中,與前線職業、其它高校、相關行業協同育人,構建閉環型育人體系,例如,師范類大學與當地中小學或劇院劇團開展活動形成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學生到前線進行實踐與實習,中小學與劇院劇團等也可走進高校與學生一同進行組織活動,這樣不僅豐富學生實踐經驗,也切實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能力。

音樂學科交叉融合目前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學科的交叉融合是無法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斷探索,通過實踐結合理論,深層次推進音樂學科與其它學科交叉融合。高校在培養音樂專業人才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如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體現在進入崗位后教育教法傳統、課程設置單一、教學內容老舊等。音樂表演體現在表現手法重復、音樂理論不扎實、專業技術不過硬等問題。面對以上各類問題,在新文科視角下,各高校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完善專業結構,創造獨特的培養音樂專業人才的新模式。許多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較多,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具有演奏、演唱等表演能力的人才,但就目前來講,社會對音樂表演人才有需求,但大部分的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無法達到社會需求的表演水平,最后還是從事音樂教育行業,并且社會對音樂表演人才的需求有限,這就需要高校完善專業結構,避免學生能力單一,推動音樂表演專業與其它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培養出社會需求的綜合能力強的音樂專業人才。

學科交叉融合面臨一定的挑戰。在學科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高校教育也隨著發展不斷將專業細化,多門類學科不斷發展充實本學科的內容,使之與其他學科漸行漸遠,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也更加明顯。例如,聲樂表演與音樂教育都是音樂門類的學科,前者更加注重表演技能的學習,而后者更加注重教學技能的學習,兩個專業不斷完善發展,形成了獨立的發展領域,認為自身的專業才是音樂學科的關鍵所在,這樣也為學科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二者應通過學科融合借鑒對方的優勢,將專業技能與教學技能相融合,更加注重自身發展的綜合實力的提升,聲樂表演通過教學能力的提升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強化傳授教學技術的能力,而音樂教育則通過表演能力的提升完善教學技能,使課堂更為豐富立體,這樣新文科理念之下的學科融合、相互借鑒,無形中推進專業發展的同時,更符合高校培養和諧完整的“人”的需求。

高校音樂教學正迎來機遇。2020 年《新文科建設宣言》的發布推動新文科理念逐漸走向成熟,在新文科教育理念下,學科融合成為音樂學科發展升級的重要工具,各高校應抓住此次機遇,成立學科融合相關的交流工作室,設立學科融合工作領導小組,做好高校教師學科融合交流及資源的基礎保障。高校還應推動教師成立學科融合相關的項目,帶動學生積極參加,由教師帶領學生的模式進行學科融合探索,解析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推動音樂學科跨領域交叉融合。近年來音樂學科中也出現了許多交叉融合學科,如:音樂治療學、音樂人類學、音樂考古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編輯學等。高校應順應“新文科”熱潮,基于新文科視角下推動音樂學科教學模式轉型升級。

三、新文科視角下音樂學科交叉融合的建議及策略

(一)通過學科交叉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理論基礎與科研能力

在當前高校音樂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角度、全方面的交叉融合的理論教學豐富學生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高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專業實踐能力的學習之外,應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深化理論知識,推進教師與學生新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學習,鼓勵教師運用相關新技術軟件輔助教學,學生也可配合老師通過新技術網絡軟件完成學習或與教師合理交流。與此同時,推動教育學與教育學理論與音樂實踐教學相融合,在提升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教育理論方法以及教育學相關的知識與能力。高校也應組織音樂學科教師與教育教學教師開展定期的交流活動以及學術討論,并完善相關的制度保障、激勵機制、約束規則、以推動音樂與教育在理論邏輯層面多方面深層次的學科融合。

高校以培養綜合音樂人才為目標,可以推動開展學科融合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如開展音樂學科以學科融合為主題的科研項目,落實學科融合為主題的科研工作,推動更多的教師投入學科融合的工作中,此外,還需引導教師終身學習的探索精神,樹立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因人制宜,發揮教師個人優勢,為學科融合科研工作添磚加瓦。高校還需定期開展音樂學科融合講座,供教師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如邀請教育學領域的專家教授對教育方法、教育理論、教育學科等多方面進行講解,或邀請互聯網信息技術專業人員、理工科目專家教授對新技術、軟件硬件的使用進行細致的講解,激發教師與學生思考如何與音樂學科結合融合以更好地實現教學、培養、學習以外,還可以提升教師與學生多維度的職業技能與學習技能。高校也應引導教師與研究生發表音樂學科交叉融合相關的論文,為深層次開展學可交叉融合夯實科研學術基礎。

(二)通過優化教學內容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高校也可推動學科融合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雙學位的學習嘗試,在可實現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推動學生進修除音樂以外的專業,也可以開放各學院之間的課程表,或設立更多跨專業的選修課,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與自己專業不同的課程進行進修,在此過程中也更能實現不同專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推動學科融合的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與道路。高校也可引導教師在教學中依托新科技下的教學軟件,增強與學生互動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進專業教學軟件并開展教師培訓,推動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提升課堂靈活性,因材施教,根據學生需求完善課堂建設,也可多方位立體的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

在高校音樂教學內容中,音樂教育專業一般設有彈唱課,為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需優化教學內容,如在教學內容中添加彈唱基本功的聯系,這同時增進了學生視唱、鋼琴、聲樂以及和聲等音樂基礎能力。另外,將音樂史、音樂技術理論,如聲樂演唱技巧理論、器樂演奏技術理論、表演技術知識等理論融入日常教學內容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論結合實踐,也可提升學生內涵,增加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高校教師可在教學內容設置上怎加更多靈活性,如增加課堂歌劇表演環節、開展重唱合唱表演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表演能力,也同時鍛煉了合作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這樣的教學內容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其自發學習,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優質發展。

調整課程設置對高校培養音樂人才尤為重要,回顧人類文明歷程,人類對“美”的追求從未停止。在新時代的中國,國家以五育并舉、五育融合作為主要教育理念,意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美育的地位也隨之愈發體現重要性,美育作為培養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教育一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獨特的價值。美育不僅僅是審美教育,更是情智與心靈的教育。高校的音樂專業旨在培養有審美有能力的雙向素質都具備的新型音樂人才,新型音樂人才不僅要具備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教學等技能,還應在其身上體現出欣賞美、發現美、熱愛美、理解美、踐行美、傳播美的“美育”成果。所以,在課程設置方面,高校應順應時代需求,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加人文素養相關的課程,也可增加欣賞課、藝術課等與美育相關的課程。高校美育應將美育融入大學生整體教育理念之中,讓當代高校大學生認識并熱愛生活中的美,學會欣賞美,逐漸傳播美,最后創造美,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目標。

(三)通過新技術與音樂教學互動推動學科融合發展

積極推動新科技與音樂學科教學的互動融合發展。如在演奏過程中可運用計時、節奏計算等新技術軟件幫助學生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在與科技融合的過程中,也可引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這對音樂的相關技術的研究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很大的意義,如聲音捕捉器、音樂屏障等新科技產物,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高校音樂學院現已經出現科技與音樂融合的專業,如電子音樂制作,近幾年發展的相對完善,為推動科技與音樂融合,高??山M織開展電子音樂活動、組織電子音樂會,電子音樂大賽等推動音樂學生對科技與音樂互動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科技創新音樂作品,營造良好校園氛圍,提高學生對科技與音樂融合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科技相關的知識,并在實踐過程中逐漸認識到新時代新文科的重要性。在新文科背景下,提升學生科技能力有助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新文科背景下音樂與科技互動融合,推動人才培養的改革發展。

四、結語

音樂教學是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一門重要的學科教育,“新文科”的提出,使音樂教學迎來新機遇,在新文科的視角下,高校需樹立交叉融合的教學理念,探索音樂教學交叉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把握契機,使學生能力更加綜合完善,知識更加扎實豐富,推動音樂學科教學多元化發展。

猜你喜歡
文科交叉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超學科”來啦
孫文科
連一連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