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建構理論的低年級英語教學嘗試

2023-02-11 11:47樊菁
中國教師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學嘗試知識建構

樊菁

【摘 要】知識建構理論指導下的低年級英語教學,起始于真實的問題,驅動于學生表達的多樣化的、持續改進的真實觀點。教師可以采用創設情境、搭建支架、自主創作、知識梳理四大教學流程,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觀點,進行多元化的建構活動與實際應用,并最終在社區中完善自己的觀點,形成理論知識體系。

【關鍵詞】知識建構 低年級英語 教學嘗試

傳統的教育被看作是“確定性”的活動,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都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表現形式是以講授為主,將大綱要求的確定內容從教師端“灌輸”到學生端,對學生的考核集中在學生“接收”的程度上[1],所以,傳統的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學生多是簡單的口語模仿和游戲操練。這種教學方式看似非?!案咝А?,教師可以快速將已有知識傳遞給學生,但是學生僅停留在“淺層”的學習,即語言知識的機械操練和表面應用上,缺乏自主探究與思考的過程。

科技的進步、知識更新迭代的加速以及社會需求的提高導致學生通過傳統教學方式學到的知識無法適應社會創新的需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開展知識建構課堂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知識建構是國際學習科學前沿研究的一種創新教學方式。按照Scardamalia和Bereiter(2003)的觀點,知識建構是以“觀點”為中心,個體、小組及班級社區在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中,提出真實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以發展的眼光去持續改進與升華觀點,進而逐步建構有價值的公共理論知識體系的過程。知識建構課堂源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知識是學生自身原有知識和新知識發生聯系所形成的,而不是靠單純灌輸。學習是個體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是由教師簡單地傳遞給學生[2]。知識建構的課堂把舞臺還給學生,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觀點,在小組合作等方式中探究學習,升華觀點,最終形成社區理論知識。本文將結合具體的課例,闡述把知識建構理論運用到低年級英語課堂的學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學實施策略。

譯林版英語一年級上冊Unit 7 I can dance以機器人Roy的視角,呈現了“能做的事”這一話題。結合學生的學情以及知識建構理論,筆者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圍繞四個動詞(dance、sing、draw、cook)展開詞匯的建構;結合句型(I can ...)及學生的已有知識展開句法的建構;以表示贊嘆的日常用語(Great?。┖透袊@用語(Wow?。闃永?,展開感嘆語的建構。

一、圍繞核心詞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真實的問題與觀點

知識建構教學真正的開始源自結合學生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的形成,只有在問題情境中學生才能找到感興趣的問題,才能引發知識建構的活動,才能找到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而引發深度的建構性活動[3]59。低年級英語課中的問題是指結合教材,回歸學生日常生活,因此,知識建構下的低年級英語課堂,教師首先通過與主題相關的視頻、歌曲等創設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情境,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提出真實的觀點。

【課例】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播放歌曲What can you do, 學生跟著視頻做相應的動作,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跟著哼一哼、唱一唱。然后,呈現一段機器人的視頻,視頻中機器人時而跳舞,時而畫畫,還會唱歌、測體溫、做飯等。

接著,教師模擬提出問題,并請兩位學生嘗試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作為示范,如“What can robot do?”“I think it can sing.”隨后,學生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逐個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

每個小組匯總自己小組的意見,逐步形成了如下觀點。

(1)機器人會做飯(cook)。

(2)機器人會掃地(sweep the floor)。

(3)機器人會打籃球(play basketball)。

(4)機器人會測體溫(take temperature)。

……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和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直觀呈現板書,進行班級社區知識建構(見圖1)。

【教學效果分析】

與單元主題相契合的歌曲、視頻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初步感知能力類動詞jump、dance、sing、draw、read、play的發音和意義,并快速進入“探究”學習的狀態。允許學生用中文、英文或中文中夾著英文單詞等多種表達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欲望。學生發表觀點時中英文夾雜是教相應英文單詞的契機,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進行能力類單詞的不斷輸入。

二、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活動的建構

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以教師為中心的活動,知識建構則強調學生生成自己的活動。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傳道受業解惑”的角色,轉換成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直接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接收”,而是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自主探求與思考,并最終通過內化支架,獲得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皩W習支架是設計者針對學生學習的需要,有意識地提供對解決問題和建構意義起輔佐作用的概念框架、問題情境、學習方法、學習方向、學習工具等,作為一種臨時性的支持,幫助學生穿越最近發展區,獲得進一步發展和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盵3]97有效的學習支架的搭建,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幫助其度過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更高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建構支架有范例、問題、建議、向導、圖標等多種表現形式。低年級英語課堂中,教師呈現教材內容,學生通過聽、說、讀、模仿、表演等多種形式學習教材內容,教材內容成為學生知識建構的支架。

【課例】

Step 1.搭建范例支架—Say “Hello” to Robot Roy

教材Story time板塊的主角是一位名叫Roy的機器人。教師呈現機器人的圖片,播放機器人自我介紹的音頻,學生聽并獲取機器人的信息。然后,教師戴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扮演Roy,與學生互相打招呼。教師邊做動作邊展示,為學生提供范例支架。接著,再請幾名學生分別扮演Roy,與扮演“觀眾”的其他同學打招呼。在教師的示范引導下,學生很快掌握了機器人的姓名,并且學會了如何跟別人打招呼。

Step 2.搭建問題支架—What can Robot Roy do

課文創設的情境是:Roy在機器人展覽上為大家展示自己的各項技能,那他有哪些技能呢?在此,學生提出自己真實的問題:“What can Robot Roy do?”并且帶著這個問題支架,觀看Story time板塊的視頻??赐暌曨l后,學生圈出機器人Roy會做的事情,并通過跟讀、齊讀、做動作猜一猜的游戲等多種方式學習本課核心詞匯dance、sing、draw、cook。

Step 3. 搭建評價支架—Lets read and act

課文中的4幅圖展示了機器人Roy具備的dance、 sing、draw、cook的四種能力。教師呈現教材文本,播放錄音,學生根據錄音進行跟讀,模仿發音,注意模仿機器人的語音、語調。接著,學生4人一個小組,分別扮演機器人1號、2號、3號和4號,每人演一幅圖。其余學生扮演觀眾,與“小機器人”們進行互動,并評選出每一組的“最佳小演員”。

接著,學生開展微型知識建構,形成評價他人表演的評價標準。學生各抒己見,發表多樣化的觀點。

S1:他臺詞說得清楚、流利。

S2:他的發音最標準。

S3:他模仿機器人模仿得最像。

S4:他的動作最像機器人。

……

學生評價他人,也是對自己的提醒,下次自己扮演角色時,就要做到臺詞流利、發音標準,注意語音語調,并且要加上相應的動作。

【教學效果分析】

知識建構教學中,運用支架是主要的教學策略。教師在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后,根據遞進發展目標層層搭建豐富多彩的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學習課本上的詞匯(dance、sing、draw、cook)和句型(I can ...),為后面的語言輸出—建構自己會做的事情—提供詞匯和句型的知識基礎。

三、鼓勵學生創作,引領學生開展知識建構的實際應用

新課標強調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教學要從英語知識學習轉變為實際運用。課堂上,教師需引導學生結合文本主題,聯系生活實際,展開知識建構的實際應用。教師播放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視頻創設情境,將課堂學習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借助本課詞匯(dance、sing、draw、cook)和句型(I can ... )的支架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開展小組合作交流。之后,根據自己的想法,結合同伴的建議,進行觀點的改進和完善。

【課例】

Step 1. Enjoy a video about students

教師播放學生參加的學校組織的延時服務課程的視頻,引發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思考:What can I do?

Step 2. Ask and answer about “What can you do?”

師生交流,談一談學生自己會做什么事情。在此結合舊知,構建出知識網絡。

T: What can you do, boy?

S1: I can draw.

T: Great! What can you draw?

S1: I can draw an apple.

T: Come to the front and draw on the blackboard.

(S1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紅色的蘋果)

T: Wow! What colour is the apple?

S1: Its red.

T: Its nice.

S1: Thank you.

T: What can you do, girl?

S2: I can sing.

T: Great! Can you sing for us?

S2: OK.

(S2唱一首英文歌曲A yummy banana)

T: She sings so well. Big hands for her.

Ss(拍手): Good, good, very very good!

在師生多輪的交流中,學生關于顏色、水果、物品、英文歌曲等舊知被激活,持續改進和升華觀點,構建出關于自己會做什么事情的知識網絡。教師直觀呈現板書,為后面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提供范例(見圖2)。

Step 3. Try to introduce

學生在圖文并茂的作業紙(見圖3)上,先圈出自己會做的事情,再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完成思維導圖,接著在思維導圖和語言支架“Hello, Im ... I can... I can ...”的幫助下,4人一個小組,組內互相幫助,嘗試自我介紹。

圖3 作業紙

一名學生的自我介紹展示如下。

Hello, my English name is Jenny. Im six years old. I can draw a rainbow. Its yellow, red, green, blue,? ?purple and pink. Its beautiful. I can read books. I can ride a bike and I can sing. Listen.(唱一首英文歌)

【教學效果分析】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且具有時代氣息的話題,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真實語言情境,讓學生樂于交流,樂于運用。在本環節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建構自己會做的事情,并嘗試用英語介紹。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體會到了用英語做事情的樂趣。

四、知識梳理,繪制人工制品,形成理論體系

知識建構學習期間,人工制品的形成非常重要,它體現了學生是積極的認知者,體現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等人工制品,將知識建構的過程形象化、直觀化和系統化,形成知識系統和網絡,提高學習的效率。

【課例】

學生結合“自己能做的事”,繪制成生動形象的思維導圖,在小組中,每人依次進行作品的介紹,其他組員給予評價和建議,基于建議每人完善自己的作品,并組織語言在全班范圍內進行二次展示,形成班級公共社區理論知識(見圖4和圖5)。

圖4 學生作品一

圖5 學生作品二

【教學效果分析】

低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繪畫是他們熱衷的事情,繪制思維導圖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和創作興趣。學生畫出了自己會做的事情,并在旁邊標注相應的英文,可能會碰到很多不會的單詞,在查閱資料或詢問教師、同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度構建出很多課本以外的能力類單詞或詞組,如play football、read a book、ride a bike、Kongfu等。在小組交流和班級二次展示的過程中,全班互相學習、互相建議和評價,形成詞匯和句型的班級公共社區理論知識。

知識建構理念下的低年級英語課堂可以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深入探究的精神、小組合作的意識。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學習支架,引導學生自主表達多樣化的觀點,并最終在社區中完善自己的觀點,形成理論知識體系。這是學生“緩慢”探求、內化知識的過程,教師要放下焦躁的心,積極鼓勵引導。

參考文獻

[1] 蔡和連,張紅艷.知識建構教學模式下課堂管理的策略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0,30(4):10-14.

[2] 李曉燕,杜燕燕,張紅艷.知識建構課堂中的高階思維發生路徑研究[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20,30(3):12-15.

[3] 張義兵.知識建構:新教育公平視野下教與學的變革[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邗江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

猜你喜歡
教學嘗試知識建構
學生知識建構的影響因素分析
對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淺談
“知識”“過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師工作坊中促進知識建構的磨課活動研究
朗朗韻味話經典
臨床醫學教學改革探討
給學生帶得走的智慧
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改革的一點嘗試
作文啟蒙教學要從一年級抓起
初中英語生本化教學的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