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媒介化語境中實現人的現代化
——“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的實然與應然

2023-02-18 23:39
知與行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媒介現代化

劉 萍

(黑龍江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哈爾濱 150080)

在現代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對“人的現代化”的研究呈現出不同的研究訴求。其中,對“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的研究是一個看似由來已久[1]卻時時求新、不斷求變的終極問題。在當下中國,現代傳播全方位嵌入日常生活,學術認知開啟理論新時代,“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亟待轉換研究范式,構建適應現實需求的全新理論體系。本文將以簡要的學術梳理為基礎,重點在時代應然層面探求現實中國社會需要的研究指向。

一、從“舶來”到“融合”的研究實然

現代化問題屬于“發展研究”的探討對象。從社會學學科的演進歷程看,有關現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早期一些社會學奠基人有關社會變遷的思想和觀點。但直到20世紀50—60年代,“發展社會學”內含的現代化理論才基本定型。傳統現代化理論盡管存在不盡相同的立場和觀點,但總體而言均呈現出“西方中心論”特征,在一定意義上強調西方化是現代化的“標準模板”,認為第三世界國家只要擺脫傳統而移植西方的東西,就可以復制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傳統現代化理論在現代化實踐路徑問題上過于武斷和絕對,但值得肯定的是,該理論重視人的觀念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等內在素質,認為它們是國家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

(一)“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緣起及關系聚焦

“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由傳播學與發展社會學的現代化理論融合而來。西方發達國家學者認為,第三世界國家應該從發達西方社會的視角觀察自己,通過從西方社會引進新思想和新事物來促使傳統社會發生變革。其中,傳播是影響社會變革的重要因素,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普及是特殊的傳播形態,現代性要素的創新和擴散是以一定方式隨著時間推移在社會系統各種成員之間進行傳播的過程。對中東6個國家1 600人的調查發現,通過傳播先進文化改變第三世界國民思想觀念,進而帶來他們行為的改變,是第三世界國家進入現代化社會的有效途徑。其間,大眾傳媒作用極為重要,它可為構建人們對于現代社會的想象提供支持,這是傳播的“移情作用”。

任何社會變革都有一個重要條件,即人本身的改變。制約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價值觀念與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平等、理性等人格特征相悖。因此,需要通過現代大眾傳播媒介促進國家認同,樹立共同的社會規范和價值觀,發揮文化層面和教育層面的作用。例如,農民的現代化觀念與他們接觸大眾媒介的頻度直接相關,大眾傳播發揮著現代化“催化劑”的作用。一項采用包含“能夠接受新事物”“順應社會變革”“主動獲取知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14項特征的“個人現代性量表”的針對亞、非、拉美地區6個國家不同階層6 000人的調查發現,大眾傳播不僅可與經濟發展水平、教育普及程度、城市化進程等因素共同作用于人的現代化,而且可以獨立影響人們現代性的構建和發展。

(二)基于方法借鑒的本土研究情況

中國學術界關于“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的研究大致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地方性的農村地區新聞傳播狀況調查,其中部分問題涉及被調查者觀念現代化程度(包括有無社會政治參與意識、是否摒棄迷信觀念等)與媒介接觸的關系[2]。從傳播內容來看,“有利于觀念現代化的傳播內容是個人變革的動力”,“有礙于觀念現代化的傳播內容”則會發生“保守或消極的影響”而“抑制變革的發生”[3];換言之,媒介積極觀念是現代性的一個組成部分[4]。較大范圍的全國性調查是在英格爾斯量表基礎上從主體意識、效益意識、創新意識三個方面展開的關于傳播對被調查者的影響的調查[5]?!熬用竦膫€人特征中對他們的觀念現代化起作用的主要是文化程度,但是當媒介介入居民的觀念現代化過程時,文化對觀念現代化的作用大部分是通過媒介而發生的?!盵6]

在技術不斷變遷的最近20年里,“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呈零星、發散性存在。一方面,學者從不同視角和專題出發,研究大眾傳媒對兒童、農民、少數民族等不同群體現代化觀念的影響。比如,學者發現,“對于農村受眾而言,娛樂性節目更易影響其觀念的變更”[7],電視傳播中大眾文化與中國農民意識現代化之間的矛盾不可忽視[8]。另一方面,研究的視野和廣度也在不斷擴展。例如,學者認為:我國聚焦于日常生活的電視民生新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本化新聞傳播方式,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論視域讓我國的電視民生新聞擁有了基于社會轉型并面向人的現代化的實踐旨趣[9];而“當代社會人類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是在現代性的內在矛盾中形成和發展的。新媒介時代,人們生存環境的現代性轉型不僅需要物質基礎的強大,更需要與之發展相適應、相契合的精神文化作支撐”[10];如果將“傳播”的本義回歸至“交往”,那么傳播學“理應更關懷‘現代人’的命運,擔起交往現代化的歷史主題,提供本學科視野的現代化論述”[11]。

可見,在西方研究范式植入以來的半個世紀中,中國“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的本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積極實踐,并獲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

(三)難以拓展研究深度的范式困境

對于現實的中國社會而言,迄今為止,“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還遠未形成應有的規模和力量。此項研究之所以遇到瓶頸,主要是由于以下兩方面原因:一是受到理論源流和研究方法的禁錮?,F有的研究成果多是將英格爾斯提出的指標稍加變通后與傳統受眾的媒介接觸行為調查結果嫁接而成的實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注重參考傳統社會學路徑,以問卷調查等實證性研究為主,思辨性和實驗性不足。二是對其他學科的成果吸收得不足。人自身發展問題暨傳統性或現代性問題本身不是傳播學理論框架中的問題,所以,如果只是在一般意義上單純地將傳統的現代化理論或者現代化衡量指標植入媒介研究,而缺少對生存世界的全方位關注,就無法將人的現代化問題真正嵌入傳播研究,因而導致此類研究踟躕不前。

二、聚焦時代所需——適配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應然

新媒體時代“人的現代化”研究必須面對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以信息失序為重要表征的全球信息傳播態勢,運用好與人的現代化相關的各種要素。在媒介化社會中推進“人的現代化”研究需要打開研究視野,首先要在社會與個體的雙重維度上回應現實需要。

(一)社會層面:為“五位一體”的中國式現代化布局實踐提供助力

我們現在處于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階段,這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軍的關鍵一步。在此前建設小康社會階段,人的現代化不是重點;但在從全面小康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人的現代化就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因為此階段更需要通過人的現代化來對抗“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針對負面效應進行重點突破。把“人的現代化”研究從宏觀的人轉換到微觀的人,將哲學層面的宏觀思辨轉入實踐領域的真實關照,讓“人的現代化”研究落地扎根,為物質、精神、政治、社會和生態的全面協調發展而展開現實層面的研究。

對于我們來說,人的現代化要適配中國式現代化,因為中國人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內容上,中國人的現代化是適應中國社會發展目標的、有中國特色并兼具國際品格的“人的全面發展”。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責任語境下,以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人的現代化二者的和諧統一為根本訴求,基于傳播失序和文化轉型的歷史語境而深入研究“傳播與人的現代化”問題,是當前中國社會現實而急切的呼喚。

(二)個體層面:為轉型社會的矛盾消解和人自身的文化轉型提供理論圖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其中,中國式現代化在人的現代化方面的重大創新是重中之重。而人的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運用好與人的現代化相關的各種要素來推進人的現代化的實現,是新時代賦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新課題。在社會媒介化和媒介社會化的現實語境中研究人的現代化問題,與以往任何時代都不可同日而語。傳播視角之下的時代回應必須立足于中國社會現實,必須是一種結合人類文明新形態和當下信息生態的、直面媒介化生存的“人的現代化”研究。

現代化對人而言是一種深層意義上的文化轉型,是歷史性地凝結而成的生存方式從傳統自在式向現代自覺式的躍升。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之下共時態、并聯式的現代化進程必須面對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全球信息傳播態勢。一種難以逆轉的社會現實是傳播貫穿于人的生活、工作以及其他一切行動之中,這是當代中國人媒介化生存的基本特征。而很多社會矛盾和沖突的產生與個體的思維和認知方式直接相關,個體認知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凝鑄為社會深刻變革的基礎,并通過分布式生產和全民傳播而時時彰顯著隱匿在日常主體背后的心理動機、價值觀等方面的不同?!皞鞑ヅc人的現代化”研究應當從信息失序背后主體生存方式的本質內因入手,進而為傳統日常生活主體的現代轉型打造一種可供借鑒的理論圖式。

三、回歸日常生活——社會媒介化語境中的學術應然

在社會媒介化的當下中國,“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應立足于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實際,借助前人的理論研究成果,探究媒介化生存邏輯之下中國人的現代化轉型路徑,在新的歷史起點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為全面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具體貢獻。

(一)目標指向:推動中國自主新聞傳播學學術體系創新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提供新知識、新思想

西方傳統傳播學與現代化理論相結合,形成了“傳播與國家現代化”“傳播與社會現代化”“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等具體的領域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發展傳播”研究。但需要強調的是,如上文所說,人自身發展問題暨傳統性或現代性問題本身不是傳播學理論框架中的問題,所以如果只是在一般意義上單純地將傳統的現代化理論或者現代化衡量指標植入媒介研究,而缺少對生存世界的全方位關注,就無法將人的現代化問題真正嵌入傳播研究,因而導致此類研究踟躕不前。最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素質轉移,傳播視角之下對人的現代化問題的時代回應必須擯棄以西方國家為標桿的主觀色彩,轉而充分結合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結合中國人自身實際,結合社會化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展開腳踏實地的研究。

中國正處于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的重要階段,新聞傳播學知識體系的創新應當突出人文性,時刻將媒介認知與個體解放、社會轉型、文化迭新相關聯。根據麥克盧漢“理解媒介就是理解社會的變遷”這一理念,新時代“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礎上深挖研究領域,擴展研究維度。要在人的媒介化生存的不同視角上,通過“人的現代化”研究,促進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發展,為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自主知識體系作出貢獻,同時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學提升國際話語權而成為更大范圍的共識。

(二)路徑指向:在中國人媒介化生存的日常景觀中探索新的研究路徑,推動宏觀理論走入微觀實踐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現代化,完全不同于西方國家“以資為本”的現代化。中國特色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立需要用一套系統的理論體系來提供支撐。目前,關于宏觀意義上的中國式現代化尤其是社會發展層面的現代化的理論研究已經較大規模地展開,并且已經獲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立足于中國社會實際的“人的現代化”研究作為全面現代化研究的重要分支,還遠遠沒有得到展開。

以往所有關于人的現代化以及“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的研究,或是完全以西方社會研究中人的現代化的相關理論和指標體系作為參考指標,或是缺少那種立足中國社會、適應中國人文化轉型現實特征的在地研究?!叭说默F代化”在本質上是一個綜合性命題,新媒體時代“人的現代化”研究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對“人的現代化”實現途徑的探索涉及政治、經濟、教育、法治、環境、傳媒(以往在傳媒方面主要是基于傳統媒體時代情形進行分析)等諸多領域,任何單一要素都不可能獨立完成宏大任務。然而,各種要素分別居于各個不同學科,并長期被人們進行割裂性的闡釋。在這種情況下,深度媒介化社會中的信息傳播能否帶領人們完成系統組合,以及信息秩序對社會發展的引領和統籌作用能否禁得住系統性的考核驗證,都是亟待突破的研究課題。為了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全方位構建,需要讓宏觀理論啟動微觀實踐,從而構建信息時代適配國家總體戰略、符合中國人自身發展實際的“人的現代化”理論體系。

(三)維度指向:開拓“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的新維度,在信息失序和日常生活媒介化的現實語境中探尋人的現代化的理論邏輯和實踐創新

當下適配中國式現代化的“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重點不在于用量化數據證明媒介對“人的現代化”的影響關系,而在于找到在中國人的媒介化生存中有哪些支撐生存的文化要素是現代化轉型的現實羈絆,又有哪些文化要素是在以往“人的現代化”研究中經常被忽視但確實早已熔鑄在中國人血脈之中而對中國現代性的構建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的“先進性存在”。將這些文化要素梳理清晰,并加以合理利用,是當下中國“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的重大需求。

人的現代化是一種依托于媒介革命的現代化,但是人的現代化的最終實現并不取決于媒介革命,而是取決于人自身的選擇。正是因為如此,媒介化生存中的信息秩序調適,以及蘊含于其中的理念引領,就變得尤為重要。在當下中國,人的現代化的最重要的語境是媒介化日常生活世界的轉型和變革,這種轉型和變革正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的走向,而信息失序是日常生活轉型和人自身現代化的典型羈絆。信息失序語境之下人的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應當為:媒介化日常生活世界是人的觀念和思想所寄居的母體,日常生活世界的轉型和變革過程便是當下的人在媒介化生存中完成認知革命的過程。因此,在信息失序的語境下,通過與信息失序的對抗過程來完成中國人歷史性地凝結而成的生存方式的轉型,便是完成中國人自身現代化的過程。

因此,我們需要強調用新發展理念來突破傳統意義上“人的現代化”研究的藩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現代化”研究中對傳統性的歸納主要立足于非洲和拉美國家,很多地方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社會的實際情況大相徑庭。而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究竟有哪些內容是西方“人的現代化”研究不曾關注卻極其重要的、影響“人的現代化”進程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古老文明,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傳統文化熔鑄在中國人血脈之中,我們該如何更合理地設計中國“人的現代性”的內涵體系?這就需要我們立足于全方位媒介化的日常生活來剖析日常主體的全面發展,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在人的現代化方面的重大創新。

四、結束語

當此社會媒介化和媒介社會化的時代,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責任語境下,“傳播與人的現代化”研究不僅要面對傳播失序的歷史挑戰和轉型社會信息生態的現實表征,更重要的是應以馬克思主義的“人的全面發展”為理論根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要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為必要取向,深入探尋媒介化生存之下中國人自身現代化的可能路徑?!皞鞑ヅc人的現代化”研究雖然“道阻且長”,但是意義深遠,我們有必要將其做大做強。

猜你喜歡
中國式媒介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