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人本管理的本真語義及儒家人本探析

2023-02-23 19:53帥建華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民主主義人本人文主義

帥建華

(東莞理工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東莞 523808)

人本管理已經是現代管理的熱門詞匯,無論在哪個平臺進行檢索,都可以找到數以千、萬及至百萬計的信息。但,關于人本管理的語義問題,卻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定論。

一、人本管理的現代語義

有人認為:“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總稱?!盵1]

有人認為:“人本管理是指以個人的合理需要為核心……滿足個人合理需要,開發個人最大潛能,提升組織整體合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個人與組織的和諧發展的一整套管理模式?!盵2]

有人認為:“人本管理,是指在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切活動中……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以及由此而來的企業效益的最大化?!盵3]

也有人認為,“人本管理即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指從管理者的角度對人的本質屬性的認識和理論探討?!盵4]企業實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進一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使員工積極參與企業事務,逐漸形成對企業的歸屬感,為企業發展貢獻自身力量?!盵5]

還有人認為:“人本管理是相對于‘物本管理’而言的,是指在管理中以人為中心,把人當做最重要的資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好人的工作為根本?!盵6]

以及還有關于“五個層次”[7]“六個要點”[8]等許多關于人本管理的認識和論述。

然而,從以上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盡管他們表述不同,視角各異,但其核心的思想基本一致,即都是圍繞現代管理特別是企業管理中對人的尊重、關心和利用,說到底是對人的有用性的肯定、尊重與利用,與人本管理的本真語義存在本質差距。

二、人本管理的本真語義

什么是人本管理的本真語義呢?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回到“人本”思想的原始語義。

人本管理從理論到實踐源于西方,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從傳播的媒介和途徑來看,都和“Humanism”這個詞有關。然而,關于“Humanism”的中譯,卻存在許多分歧。據董樂山考證:

Humanism一詞是從德語Humanismus翻譯過來,而德語的該詞又是德國一位不甚著名的教育家根據拉丁文詞根humanus杜撰而來。

與此相聯系,早在十五世紀末,意大利的學生就把教古典語言和文學的先生稱為humanista,把教法律的先生稱為legista,他們所教的課程通稱為studia humanistatis,英語譯為humanities,而humanitatis又源出humanitas,意指人性修養[9]。

可以說,董樂山先生將“humanism”一詞的源出弄了個水落石出,但對于該詞究竟作什么樣的中譯,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周輔成為代表,主張把“humanism”譯成人道主義,但楊適認為“human指人,‘-ism’是思想、主義,就是道理,合起來就是關于人和人事的道理,‘人道’”。因而,主張將“humanism”一詞譯為“人道”;而張椿年先生主張將“humanism”譯為人文主義,作為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思潮的特定指稱,將“humanitarianism”譯為人道主義;王若水先生則認為,“humanism既可譯為人文主義,也可以譯為人道主義?!边@樣,人道主義便存在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人道主義“泛指一切以人、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利益或幸福、人的發展或自由為主旨的觀念或哲學思想”[10]。而狹義的人道主義“最初是指文藝復興的思想主題”,也可譯為人文主義[10]60-61。

但更多的人,如陳勇[11]、俞吾金[12]、肖峰[13]等則主張“humanism”這個詞除了可譯為人文主義、人道主義外,還可譯為人本主義。

如此一來,“humanism”一詞就有了人文主義、人道主義及人本主義等多重身份。那么,這三個“主義”之間有沒有差異呢?回答是肯定的。除了前述王若水先生關于人文主義就是狹義的人道主義的說法外,美國學者白壁德對于人文主義與人道主義也作了較為專業和深入探究:

他認為,一個對于人類富有同情心,對未來的進步充滿信心,也甘愿為進步這種偉大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可以稱為人道主義者。而他所秉持的就是人道主義立場。人道主義的關注重點在于知識的寬廣和同情心的博大上,相對于人道主義者而言,人文主義者感興趣的則是個體的完善[10]61。

從中可以看出,白壁德的人文主義與人道主義有著明確的區分,只是他在有意識地保持他的“人文主義”不淪落為“使人類整體都得到提高這類空想”的同時,不免又帶上了個體完美主義的色彩。啟良教授提出,人文主義之“人文”二字,“其意義之強調,既在‘文’,又在‘人’。二者相比較,后者更為重要?!薄啊宋摹摹?重在規范、理性、秩序等義,而反面則是原始沖動和率性而為?!敝劣凇叭恕?他認為“重要的也就是從文化世界的層面看是否對人構成傷害,或曰人在這個文化世界中的地位如何,主體性如何,處境如何?!蔽覀儭霸u斷什么是‘人文主義’,主要是看‘人’與‘文’二者是否統一。只有‘文’而無‘人’不能算作人文主義;只有‘人’而無‘文’,同樣不能算作人文主義?!敝劣谌宋闹髁x與人本主義,他指出:“西方的人文主義主要是人本主義,而且二者的發展曲線亦大體一致,但這并不意味著二者完全等同。具體說即,人文主義不帶有政治內涵,而人本主義則帶有政治色彩?!盵14]

由是,我們對于人文主義、人道主義及人本主義應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由此得到三重感悟:一是人本主義與人文主義、人道主義著生于同一溫床,即為現在所通稱的“人學”,它們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同時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發展路向;二是由于人文主義與人道主義被公認起始于古希臘的人文哲學,因而,人本主義亦應被認定胎生于此,從而在淵源上,人本主義應該被追溯到古代希臘,在觀念上也應該上升為哲學范疇;三是由于“humanism”所蘊含的人的主體性,以及人的地位、自由與全面發展的內涵,因而,人本主義是人本管理理論的思想基礎與源泉。

然而,至此,我們依然沒有得到一個關于人本管理的完整答案。因為,就現代社會而言,人們所接觸到或者所感興趣的,實際上是一系列能夠產生影響和能夠帶來效益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即統稱的所謂管理實踐。

但,現代人本管理是由人本主義思想、人本管理理論及人本管理實踐活動三個部分組成。人本主義思想是現代人本管理的核心,它從古希臘的人文主義哲學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一直延伸到現在,貫穿到人本管理的始終,而且還會隨著人本管理理論的發展而發展;人本管理理論是在人本主義思想的啟迪和指引下,從思想領域向生產領域、由觀念層面向制度層面轉換的產物,它產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是一系列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論的總稱;而人本管理實踐則既指一切圍繞“以人為中心”的探索活動,也指一切純粹圍繞“人的有用性利用”而形成的制度和模式。

那么,人本管理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

經過全面、深入和系統地總結與提煉,我們以為,從人本管理思想的發展脈絡及發展需要來看,集中體現為以下三個層面的“本”意,即:“道本”“義本”和“力本”。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命題和核心理念,“《周易·系辭》‘一陰一陽謂之道’,是說陰陽的矛盾運動,便是道的規律”[15];“《易傳》注重道、德、行,所謂道是天地的法則”[16];先秦的主要哲學派別儒家、道家、法家等都以“道”作為其發思和立論的依據,無論是儒家的“率性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法家的“天下常道”,都是指宇宙的本體。方立天先生在論及中國佛教的氣本原說和道體說時也指出,“‘道’是離開一切限量和一切分別,是自然如如的本原,本體,也稱‘道本’”[17]。由此可見,“道本”是指“自然之本”,是立足于本體論意義上的人本,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和歸宿。

它詮釋的是:人作為自然宇宙能動性最強的主體,是自然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根本要素,是衡量其他一切要素的要素。它的“本意”在于:一方面,人作為一個自然類別,具有其他類別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和自主性,人在自然、宇宙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無所作為的,相反,人可以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因此,作為自主、能動和有著無限潛力的自然主體而言,人類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的這種能力和優勢,擺脫一切對自然、宇宙的聽命和盲從,以積極和樂觀的態度開拓進取;另一方面,人類應該正確地認識和利用自身的優越性與自主性,要懂得人與自然萬物是和諧、統一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切不可惟我獨尊、為所欲為。應用于現實,就是要求人類正視自身,看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促進自然、宇宙的和諧發展;但同時,也提示人類在享有獨特的主體地位與作用時,既負有對自然、宇宙的“關愛”使命,也負有對社會個體的體恤義務。在西方人本主義者看來,就是當“人的生存、自由與全面發展”與其他要素相沖突時,要優先考慮“人的生存、自由與全面發展”。這一原則精神的源泉在于“人是萬物的尺度”“人第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勞動成果”[18]等人本主義本體論思慮。它所考量的是管理主體的“法性”問題,即當管理客體與管理主體之間的關系出現異常時,管理主體別無選擇的一種本質性規定。

所謂“義本”,是指“道德仁愛之本”,是人本管理的保障與支撐。它是根于人的道德修養與意志品質而生發的人本意識,包括善待自己與友愛他人、成就個體與體恤社會,是“人之為人”與“人之所以異于禽獸”的特質反映。但一直以來,無論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之間,還是兩種哲學自身,都存在著義與利的糾葛與紛爭,有義利相通者,有利不近義甚至義利相悖者。實際上,前者是從群體視角顯現的道德自覺與道德自強,注重的是公利;而后者是從個體視角衍生的道德覺醒與道德落實,注重的是私利。兩者是同一利益主體的兩端,沒有公利,私利就無法得到保障;同樣,沒有私利,公利也就失去了意義。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損害群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同樣,為了所謂公共利益而抹殺人性,忽視廣大個體利益的行為也是不道德的。因而,兩者不存在完全意義上的對立,只存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時代背景,及不同事務狀況下的對接方式和對接程度問題。當國家、民族甚至人類的生存出現危機時,奢談甚至強化個人理想與欲望,只能是自取滅亡;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依然不顧甚至扼殺人的理想與欲望時,則會遭到人們的普遍背棄。因此,“義本”秉持與強調的是在義與利、公與私、他與己之間的平衡與穩定,考察的是管理主體的“德性”問題,即當管理主體在享有自身利益的同時,亦應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和他人利益。

所謂“力本”,是指出于物用之需,以人的有用性為前提條件的“用度之本”。是與“資本”“物本”相對應而產生的,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礎。

對于人的有用性,很早就為古今中外所關注。在中國先秦儒家看來,人被認為是與天、地等量齊觀的“三才”之一,而且,“三才”之中,“惟人萬物之靈”[19]“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20];古印度認為人是宇宙的縮影[21];古埃及人認為“人具有超自然的精神或靈魂”[22];在古希臘人眼里“人是動物中最聰明的”[22]94。而真正對人的有用性給予經濟性關注并加以創造性利用的,則是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時期。如泰羅、吉爾布雷斯等人提出了“經濟人”假設,認為工人的主要動機在于獲取經濟利益,只要滿足工人的經濟欲望,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取得管理成效的最大化;法約爾、韋伯等人提出了“組織人”假設,認為絕大多數人都有組織歸宿感和榮譽感需求,只要把他們當做組織的成員來對待,他們就愿意服從勞動分工與管理、聽從領導和指揮、犧牲個人利益而成就組織利益;梅奧、馬斯洛等人則提出了“社會人”假設,認為人的行為并不完全出自追求金錢的目的,還有友情、安定和受人尊重等社會性需要,而且,相比之下這些需要更重要。馬斯洛由此提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金字塔”需求層次模型,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盡管種種假設對于人的地位與作用的認識和肯定,在形式上具有從無到有、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類的推進與提升,但從本質上說,都僅僅是為了對人的有用特性加以挖掘和利用。此后,不少人依據不同的人性假設提出了具有各自獨到見解的管理思想,但總體上都沒有超出對人的有用性加以挖掘和利用這一范疇。因此,“力本”衡量的是管理主體的“知性”問題,即如何加強對于人性的認識、理解與把握,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對其加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以便獲得組織利益最大化。

可見,“力本”是人本管理理論體系中最基礎,也是最低層次的“本”。如果我們把它當做第一層面的“本”,則“義本”是第二層面的“本”,而“道本”就是第三層面,也是最高層面的“本”。沒有“力本”人本管理就會失去物質基礎和心理動機,也就不可能有“義本”和“道本”的延伸與演進;沒有“義本”人本管理就會失去意志和靈魂,就必然在低層面上徘徊與躊行,從而淪為純粹物質追求和利用的工具與手段;而沒有“道本”人本管理將迷失最終的目標與方向,也就會因為找不到終歸之所而困惑和迷惘。

我們從前面大量關于人本管理的現代語義來看,基本定格在對人的有用性的肯定與利用層面,也就是對“力本”的關注層面。顯然屬于一種“形而下”的人本認識。

三、儒家人本管理思想內涵

關于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討論,一直是中國學術界的爭議。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儒家管理思想到底是人本主義思想還是民本主義思想?

人本主義觀點認為,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以人為本”的精神早已存在,如《泰誓》稱:“惟人,萬物之靈?!盵19]45《黃帝內經》曰:“天地合氣命之曰人”[23]《漢書·刑法志》認為:“夫人肖天地之貌,懷五常之性,聰明精粹,有生之最靈者也?!盵24]《論衡》在論及天地萬物時曾直截了當地指出:“夫論解除,解除無益;論祭祀,祭祀無補;論巫祝,巫祝無力。竟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明矣哉?!盵25]等等。如果用錢穆先生的話,可以為上述觀點作一個總結:“中國學術之主要出發點,乃是一種人本位主義,亦可說是一種人文主義。其主要精神,乃在面對人群社會中一切人事問題之各項實際措施?!盵26]

但更多的還是持儒家民本思想的觀點。金耀基指出,“中國的民本思想畢竟與民主思想不同,民本思想雖有of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的觀念,但總未走上民治(by the people)的一步?!盵27]胡適認為,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具有民權思想的意味,卻沒有民主民權的制度[28]。馮天瑜表示:“起于晚周而貫穿于整個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界不是一種論證主權在民和民眾自我治理的學說,它與民主主義之間頗多扦格,從內容到形式都難以自然發展為民主主義?!盵29]趙吉惠提到:民本思想與現代民主思想存在思想主體、思想前提與經濟基礎等諸方面的不同。古代的民本思想以專制為主體,以人治為前提,以小農經濟為基礎,治國當以“民為邦本”;民主思想則是以人民為主體,以法制為前提,以自由貿易、自由競爭的商業經濟為基礎,人民在國家政權中當家做主。因此,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只能是民主思想的萌芽,還不是真正的民主思想[30]。陳勝粦則進一步指出:“中國傳統的民本主義與近代民主主義有著質的區別:民本主義以君為本位,依靠圣君賢相,‘為民作主’;民主主義則以民為本位,實行民主自治,‘由民’作主。民本主義屬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體系,也是封建統治者的‘治民’之術;民主主義則屬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也是資產階級所需要建立的‘民治’之制。民本主義以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目的;民主主義則以否定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目標?!盵31]凡此種種,大體如此。

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持民本主義思想認識的各干人眾基本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將民本主義與民主主義相比較,而非與人本主義特別是人本管理思想相比照。

那么,民主主義與人本主義以及人本管理思想之間又有何關聯呢?

一方面,民主主義與人本主義之間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作為共性,民主主義與人本主義都有共同的宗旨,就是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權,此其一;其二,都看到了主體的力量。民主主義認為:“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結果”[32],人本主義也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特性創造了上帝?!盵33]其三,都對于促進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有積極意義。民主主義者不僅強調“民有、民享”,而且強調“民治”,強調“國為人民公共之國”[34],“在那里,社會是由自己管理,并為自己而管理。所有的權利都歸社會所有”[32]63。人本主義從最初的反對神權、提倡人權,到其后的反對蒙昧、提倡科學,到再后的抨擊封建專制和宗教神權,提倡“自由、平等、博愛”,和到最后對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追求與落實,對于人性的解放、觀念的提升、制度的確立以及社會的進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個性,民主主義與人本主義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其一,兩者的主體對象不完全一樣。民主主義是為“民”主“義”,即是為廣大人民群眾主張正義。這里的“民”是指處于弱勢地位的社會群體,與人本主義中“力本”“義本”層面的主體相當,但“道本”的主體除了被關懷群體外,還包括關懷者本身以及自然、宇宙的其他對象,不僅僅是一部分人關懷、惠愛另一部分人,還包括關懷、惠愛整個人類以及如何科學、合理地處理好人與自然、宇宙的關系。其二,兩者的內容不同。民主主義的主要內容是“民有”“民享”和“民治”,即梁啟超所謂“政為民政,政以為民,政由民出”[34]5的政治理想;人本主義的主要內容是“力本”“義本”和“道本”,即從有用性、道德仁愛和本體的生存與發展視角上尊重、關懷和發展人。其三,兩者的目標不同。民主主義的奮斗目標是實現“民治”“廢除一切等級,建立一個偉大的、統一的、平等的公民國家”[35]。人本主義的奮斗目標是科學、合理地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組織、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

另一方面,民主主義與人本管理思想之間存在重大差異。

所謂民主主義,通常是指具有自由、平等思想,反對專制統治,倡導民主自治的一系列思想和運動[36]。主要集中在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領域,即便是制度與措施的倡導與推行,也主要落實在社會組織和人民大眾,追求的是社會公利。

而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是指對應于管理行業對人的理解、尊重與關懷的一系列觀念與構想。雖然也主要居于思想和意識形態層面,但它比民主主義思想要微觀和具體得多,追求的也主要是組織和個人利益。

由此我們知道,對儒家管理思想的認識持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特別是持民本主義觀點者認為,儒家的管理思想不僅沒有達到人本的程度,甚至連民主的程度都不及。但,同時我們也看出,上述觀點持有者們對人本、民本以及民主的理解都有較大的局限性。如果我們回過頭去將儒家管理思想與人本管理的本真語義相對照時就會發現,無論是儒家人本主義的主張還是儒家民本主義的觀點,實際上都在人本管理的范疇,只不過處于不同的人本層次而已。顯然,與儒家民本主義觀點相對應的儒家管理思想,主要停留在“力本”最多也就是“義本”的層面,與儒家人本主義觀點相對應的儒家管理思想,則已經上升到“道本”的層面。二者的根本差異在于“本于己”還是“本于人”。如果是“本于己”,則一切主張由“己”所生,一切權利由“己”落實,“己”在這里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的地位和作用;相反,如果“本于人”,則一切主張由“人”所生,一切權利由“人”落實,“己”在這里不過成了“人”出于尊崇或道德或義務或目的所鎖定的“對象物”,這種境況下的“本”,能“本”到一個什么程度,完全取決于他人的“本”意。顯然,一直在為老百姓利益而呼號和奔走的儒家民本主義者們,對老百姓而言,不過是一場“本于人”的公益與慈善活動,最終能給老百姓多少好處和利益,完全取決于統治者們的良心發現和統治需要;而主張人為“萬物之靈”“人事為本,天道為末”的儒家人本主義者們,盡管他們實際上也沒有從統治者們那里撈到多少好處,但,畢竟把統治者以及神與天看成了自己的本家與“同仁”,至少在精神層面有了“本于己”的夢想與追求。正如啟良先生所指出的那樣:“在中國,‘民本’對應的是君本位和官本位,但卻起不到反專制極權的作用;而在西方,‘人本’所對應的主要的并不在政治領域,但卻可以起到反專制極權的作用?!盵14]230

猜你喜歡
民主主義人本人文主義
中國旅游發展筆談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代化探索之路
人本計算
談人本理念在新聞采寫中的體現
對古琴音樂審美的人本思考
如何重構人文主義
論《星期評論》從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的轉軌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從反對派到執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