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齋志異》中的災害敘事

2023-02-24 02:47琳,王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百姓

孫 琳,王 萃

(1.菏澤學院人文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菏澤 274000;2.菏澤學院圖書館,山東菏澤 274000)

魯迅先生稱《聊齋志異》“以傳奇法而志怪”,指的是小說細膩地刻畫人物形象,以“唐傳奇”的筆法來書寫“志怪”體的題材或內容,突出了“志怪”的敘事性。魯迅先生此評用意雖明顯,但表述容易引發疑惑?!读凝S志異》以“志異”為名,作者亦自謙“才非干寶、雅愛搜神”,但就創作主旨而言,實則為反映人事而作,且寓褒貶于“志異”之中?!读凝S志異》的災害敘事反映了這部小說雖然沿襲了志怪題材,但是傳奇性更強,即便寫怪異之事,也重在觀照世風民情。

一、《聊齋志異》的天災敘事

人世間的災難,無外乎天災與人禍?!读凝S志異》敘述天災故事的作品有《雹神》《雷曹》《雷公》《龍戲珠》《水災》《夏雪》《化男》《張不量》《紉針》《錦瑟》《博興女》等,涉及冰雹、雷擊、暴雨、地震、旱澇、瘟疫和蝗災等災異。這些作品在描述天災及其危害的同時,還以不同的方式展現了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的所作所為。

(一)自然災異中人的遭際與作為

1.冰雹之災的人力介入

《雹神》中,王筠蒼在龍虎山天師府做客,認出天師身旁的一個服役者是雹神李左車。王筠蒼偶然間聽聞李左車將至自己的家鄉下冰雹,于是苦苦哀求雹神高抬貴手。天師解釋說,這是上帝的敕旨,不能更改,但囑咐李左車可將冰雹多下在山谷之中,不要傷害莊稼??梢?,這篇作品注重天命也講人情。冰雹降落的時間、地點、數量皆由天帝決定,但天師、雹神可以做適當調整。最終,王筠蒼的哀求打動了雹神,使家鄉莊稼免遭天災。天命論在這則故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雹神作為主管神能接受人的央求,以間接方式減少對百姓的傷害,顯示了人力介入災異敘事后產生的影響。

《聊齋志異》中還有一篇同名作品《雹神》,敘述了唐太史路過雹神李左車的祠堂,因為以小石擊投祠前池中游魚而受到神靈警示的故事。道士告訴唐太史,池中的魚為龍族,傷害它們會招致風雹。唐太史認為他信口胡謅,仍然將石子投向游魚。果然,唐太史一路上有黑云隨行,落下了大如棉子的冰雹。后來,雹神李左車還附身在某人身上聲稱要降雹以示懲罰,使得百姓大為恐懼。作者以異史氏口吻談及李左車的行事:“廣武君在當年,亦老謀壯事者流也。即司雹于東,或亦其不磨之氣,受職于天?!盵1]1628令人疑惑的是,李左車既然受職于天,卻能自行決定是否降雹。這正是百姓深感恐懼而向他祭祀祈禱的緣由。歷史上有李左車其人,為秦末漢初名將,曾協助韓信攻齊,立下頗多功勞。齊地流傳著許多有關他的傳說,《聊齋志異》將他描繪為雹神,體現了一定的地域特點。

2.對自然災難的無奈承受

《雷曹》敘述了雷曹因行雨失誤被罰謫三年,待處罰期滿方可重歸神位的故事。故事中的雷曹行雷布雨完全取決于天意,如有違犯就會遭受處罰,其敘事策略與《雹神》有相似之處?!洱垜蛑搿窋⑹隽松咦凖埖慕涍^,“巨霆大作,合家震斃。移時,公蘇,夫人及婢仆擊死者七人。公病月余,尋卒”[1]1051。這位徐公為人廉正,關心民生,沒有任何過錯和惡行,竟然遭雷擊致死,與古代雷殛惡人的思想觀念相異。作者將徐公遭受雷擊之災歸因為定數,體現了對無端遭受天災者的關注與同情?!兜卣稹酚洈⒘丝滴跗吣辏?668 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震發生時的情形,以第一人稱詳細描繪了人遭逢地震時的惶急情狀,以及地震導致房屋倒塌、百姓無處棲身的嚴重后果,使讀者感受到了人在重大自然災害面前的軟弱無力。

3.災難結局因人而異

《水災》敘述了一對夫妻在洪水爆發之際不得已棄子救母、因此感動神靈救了孩子性命的故事。故事揭示了孝道倫理的作用,蘊含了善惡果報的宗教思想,顯然意在勸人秉持孝心、孝敬父母。作品中所謂“孝嗣無恙”,只能算作民間百姓劫后余生的自我安慰罷了?!秾O必振》敘述了孫必振乘船渡江時發生的故事。當時風浪大作,船即將翻覆,云中現身的金甲神向眾人展示了一面金牌,上書有“孫必振”三字。眾人認為孫必振有罪將遭天譴,于是不待他有所舉動,就將他推至另一葉小舟上。結果大船傾覆,而孫必振因在小舟上幸免于難。這種結局的反轉,具有極強的反諷效果。如果說《孫必振》顯示了神靈的力量,將批判矛頭指向那些在危難之際落井下石的人,那么《夏雪》的災異敘事則將諷刺筆觸指向了昏暗官場?!断难分?,百姓在災難爆發時無計可施,只能向神靈禱祝。其中,蘇州百姓因善于諂媚雪神,于是大雪中止,免于災難。河南百姓因對雪神不敬,導致莊稼都被凍死。從文本表層看,小說貌似宣揚敬奉神靈的思想觀念,但是異史氏的聲音使讀者注意到其目的所在。原來,作者意在暴露官場上諂媚上司、欺凌百姓的不良風氣,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

(二)自然災害爆發的人為因素

蒲松齡沒有將天災的成因完全歸于自然之力或神靈因素,認為某些人為因素也是導致自然災害的誘因?!俄n方》敘述了明末時期濟郡以北的數個州縣邪疫盛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韓方因父母都染了時疫但醫治無效,無奈之下只得到孤石大夫廟中哭訴祈禱。在歸家途中,他遇到一位陌生人。此人告訴他,只需將黃紙放置在床上并厲聲說“我明日赴都,告諸岳帝”[1]1684,父母就能痊愈。此治療方法聽起來過于簡單,韓方不甚相信。陌生人說自己是土地神,瘟疫流行是鬼祟殃人所致,但鬼祟孳生是因為北兵殺人無數。原來,天災的興起與人禍相關。作者借此含蓄地揭露了北兵的殘暴行徑,反映了易代之際百姓的悲慘遭遇。

《聊齋志異》敘述的一些瘟疫的流行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人的自私本性在瘟疫敘事中暴露無遺?!杜!分v述了善于養牛的蒙山人陳華封與六畜瘟神交往的故事,他因好奇撥開了瘟神耳后穴口的隔膜,放出了能引發瘟疫的牛 。陳華封擔心自家的牛受害,急忙詢問解救的方法。瘟神答道:“余且不免于罪,其何術之能解?惟苦參散最效,其廣傳此方,勿存私念可也?!盵1]972瘟神的話里含有三層意思:一是牛 已飛出,無力挽回,自己要承受私自散布瘟疫的罪責;二是牛瘟雖無法避免,但治療有方,苦參散效果最好;三是醫治之方須廣泛傳播,不要存有私心,否則無效。后來,牛瘟大作,“陳欲專利,秘其方,不肯傳”,結果他家二百余頭牛幾乎死絕,用瘟神留下的神土才治好了寥寥幾頭。陳華封為了一己之利而放任瘟疫蔓延的行為雖然受到了懲罰,但是人禍造成的損失已無可挽回。按照《牛 》的敘事理路,牛瘟流行是由天定的,但此次禍端顯然是陳華封開啟的,而像他這樣不為過錯懺悔反而只顧自身利益的做法,即便在現實生活中恐怕也不是個例。

(三)人對自然災害的主動抗爭

古代自然災難中,水災、旱災、蝗災發生的頻次最高。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寫道:“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幸免之處;惟旱極而蝗,數千里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幡幟皆盡,其害尤慘,過于水旱者也?!盵2]1299據陳永林的《中國主要蝗蟲及蝗災的生態學治理》統計,公元前707 年至1949 年,共爆發943 次重大蝗災[3]61?;葹膸淼闹苯游:κ前傩赵馐莛嚮亩萑肜ьD,如《新唐書·五行志》載,“貞元元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群飛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葉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殣枕道”[4]618-619。蒲松齡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作有《蝗來》一詩[5]136,將百姓在蝗災面前治蝗無法、求助無門的無奈痛苦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與史傳、詩歌的寫實性有所不同,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以虛構之筆表現了人在蝗災面前的抗爭之舉。有時,他利用古代民間信仰比如向神靈祈禱的方式表現人們消除天災的美好愿望?!读悴拧分?,沂水縣令在柳神的指點下焚香捧酒迎接蝗神,哀求蝗神憐憫,使轄境內百姓免受災殃??h令的行為只能算是治標,而難以治本?;壬駪恼埱鬀]有傷害莊稼,卻將一腔怒火發泄在透露天機的柳神身上,“后蝗來,飛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楊柳,過處柳葉都盡”[1]519。蒲松齡筆下的柳神為了當地百姓不受蝗災而犧牲自我的精神,反映了古代泛神化的民間信仰,以及對神靈的依賴心理?!缎《窋⑹隽诵《{智慧和力量戰勝蝗災的故事,體現了人們主動抗災的精神,因而更富現實性。

二、人禍的諷喻敘事

《聊齋志異》中敘述的人禍,主要來自戰亂、盜寇和造反三個方面。

(一)戰亂之禍

《聊齋志異》中,有許多篇目描述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亂離之苦,向讀者展示了一幕幕家破人亡的人間慘劇?!稄堈\》開篇寫道:“豫人張氏者,其先齊人。明末齊大亂,妻為北兵掠去?!盵1]253作者借小說中的人物張訥之口揭明,“北兵”即清兵?!懊骷厩灞刖?,掠前母去。父遭兵燹,蕩無家室?!盵1]255張誠父親的原配為清兵掠去,不得不委身于名叫黑固山的將領,生下一子(與張誠同母異父)。一家人流落各方,親人相遇而不相識?!读质稀分械牧质喜铧c死于兵亂,“北兵入境,被俘去。暮宿途中,欲相犯。林偽諾之。適兵佩刀系床頭,急抽刀自剄死。兵舉而委諸野”[1]819。從這兩篇小說故事的結局來看,張誠、林氏都是亂世中的幸運者:張誠一家人幾經波折,最終得以團聚;林氏為丈夫所救,帶著傷殘活了下來?!秮y離》中有兩則故事,分別敘述了戰亂背景下姻緣天成和家人重聚的故事。前一則故事的背景是“值北兵入境,父兄恐細弱為累,謀妝送戴家。修飾未竟,亂兵紛入,父子分竄。女為牛錄俘去”[1]843。后一則故事的背景是“值姜瓖之變,故里陷為盜藪,音信隔絕。后亂平,遣人探問,則百里絕煙,無處可詢消息”[1]843。

相比之下,有些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他們在戰亂之中受到侮辱和傷害,甚至失去了生命?!读炙哪铩分?,林四娘自稱為衡府宮人,死于易代之際的戰亂。她寫的詩中有“閑看殿宇封喬木,泣望君王花杜鵑”[1]290的詩句,在感慨自身不幸遭遇的同時,寄托了深沉哀婉的故國之思。有時,作者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慨,直接介入小說表達對兵亂的譴責,比如作者在《張氏婦》中發出議論說,“凡大兵所至,其害甚于盜賊。蓋盜賊人猶得而仇之,兵則人所不敢仇也。其少異于盜者,特不敢輕于殺人耳”[1]1560。

(二)盜匪為患

社會動蕩之際,強盜、土匪往往趁機作亂,為害一方,《聊齋志異》中講述此類故事的作品非常多。比如:晉人仇仲遭逢大亂,為賊寇俘去,一家人生計陷入困境(《仇大娘》);有人因流寇作亂差點被砍去頭顱,雖經救治活了下來,卻因大笑而亡(《諸城某甲》);庚娘一家因流寇作亂,不得不向南逃亡以躲避災禍(《庚娘》);暢體元遭遇流寇,被剝光衣服后關押起來,當時天寒地凍,幸好房中有羊皮可以護體御寒,才得以保存性命(《五羖大夫》);等等。按理來說,有盜匪興起,官府就應該剿滅盜匪。令人遺憾的是,《聊齋志異》中敘述盜匪題材故事的作品表明,有些無辜百姓不是死在強盜的手里,而是死在剿匪官兵的手里?!度分械哪橙耸瞧矫裰?,二十余歲時被匪寇裹挾而去。平亂官兵俘獲土匪后,不問青紅皂白一律直接處斬,某人也因此殞命。蒲松齡雖然以前世冤家報仇解釋此事,但是敘事中蘊含了對官兵草菅人命做法的批評之意。面對猖獗的盜匪,官府在缺乏剿滅良策時只能采取安撫手段?!侗I戶》寫道:“順治間,滕、嶧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后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復叛也?!盵1]1128官府對盜戶的曲意袒護,給狡詐之徒留下了鉆空子的機會,他們常常假冒盜戶身份與良民爭訟獲利。該篇中的狐妖被捉時,竟然也口稱自己為“盜戶”,折射了當時社會的怪異現狀。

(三)平民造反

《白蓮教》中,某人為白蓮教教徒,因以法術殺人而被舉報,和妻子、孩子一道被官兵俘獲,被關在囚籠里押解進京。押解官兵途經太行山時,遇到了一位巨人。巨人吞食了某人及其妻子、孩子后揚長而去。實際上,這個巨人也是某人施法所致,目的是借此逃遁?!读凝S志異》中還有一篇同名作品,敘述了白蓮教首領徐鴻儒之事。徐鴻儒聲稱曾得到一本記載了役使鬼神法術的秘籍,以及一面能判斷人未來榮華富貴的鏡子。他憑借種種異術在數月之間聚集了數萬人,縱橫于滕、嶧一帶與進剿官兵周旋。這兩篇作品反映了平民百姓因不堪重壓被迫走上造反道路的社會現實?!缎《分?,小二的父母奉佛,不茹葷腥,被鄉人稱為“善人”,因受白蓮教蠱惑而一家陷于“賊”中。小二在事敗之前設計離開,逃至萊蕪山里居住,因經營有方而家境漸趨富庶。后來,鄉里人因妒嫉向官府告發小二曾為白蓮教徒,“官啖其富,肉視之”,一家人不得不逃離此“蛇蝎之鄉”,至益都西郊安下家來。作者借異史氏之口,稱“世抱非常之才而誤入匪僻以死者,當亦不少”[1]393,含蓄表達了對誤入匪群者的同情,暗示了百姓受害的根本原因所在?!毒派酵酢返闹饕獌热菔菍懖苤堇钚找患乙驓⒑缓龜x掇謀反,終至族滅一事,實則反映了清初民眾被迫造反的嚴酷現實?!毒派酵酢穼懙溃骸皶r順治初年,山中群盜竊發,嘯聚萬余人,官莫能捕?!盵1]246山中群盜的來源無外乎平民百姓,他們如果不是因為走投無路,定然不會聚嘯山林、打家劫舍,更不會走上造反之路。

三、災害敘事中的褒貶傾向

(一)對玩物禍民者的貶抑

斗蟋蟀是民間傳統娛樂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據研究,斗蟋蟀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在特定時代下,斗蟋蟀也會給百姓招致災禍?!睹鞒∈贰肪砹缎录o·駿馬易蟲》載,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癡迷斗蟋蟀,遣使到江南征募,致使當地蟋蟀價格昂貴。楓橋糧官在上司催遣下,用所騎駿馬換了一只良種蟋蟀。他妻子出于好奇打開籠子觀看,蟋蟀竟然一躍而走,“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6]114。一只小蟲的逃去,竟然導致糧官家破人亡,這個故事成為蒲松齡筆下《促織》的原型?!洞倏棥窋⑹隽诵履觊g宮中喜好斗促織之戲,以致民間百姓多因官府逼勒科斂而傾家蕩產的故事。小說中的成名因未能在限期內上交蟋蟀,被打得兩股膿血淋漓,一度萌生了自盡的念頭。他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善斗蟋蟀,卻被兒子無意中弄死了。他兒子連自責帶害怕,投井自殺,其魂魄化為促織,不僅幫助父親完成了官府交給的任務,而且給家中帶來了巨大利益,幾年間“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1]514。先因交不上蟋蟀幾至家庭覆沒,后因所獻蟋蟀善斗而得富貴,這種天壤之別的反差實在是對統治者和社會現實的極大諷刺。

(二)對擅作威福者的譏刺

官員作威作福,往往導致慘烈的人禍?!独m黃粱》中,曾孝廉在夢境中一面作得享恩寵、威作福,一面欺君誤國、殘害百姓。他的罪愆經由數世悲慘輪回,才得以部分消除。這篇小說與唐代傳奇《枕中記》在思想內容上具有一致性,表現了對人性的某種審視與反思,也表達了對為政者禍害百姓、擾亂朝政的批判之意?!堕惲_薨》中,某官員不察軍情,擅自調遣軍隊以致全軍覆滅,作者借冤死軍士鬼魂之口表達了對他的譴責,“例不應調,乃被妄檄前來,遂遭兇害”[1]989。這位官員擅作威福,傷害了無辜軍士的性命,死后被陰間處以下油鍋之刑,以消解眾冤鬼的怒氣。與死后在陰間遭受果報懲處相比,來自現實中的諷刺與批判,對為禍一方的人更具沖擊力?!度稀分?,某官員曾經在明朝為官,明亡后投身大順政權,后來投靠清廷。有人贈給他一塊匾額,上書“三朝元老”四字,且配有一幅對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禮義廉”。此人用省字法譏笑這位官員“忘八無恥”,于含蓄中見辛辣。

(三)對諛神者的微詞

蒲松齡一向關注民生,創作了許多作品,批判那些為害一方、盤剝百姓的貪虐官吏,諷刺那些雖然沒有禍害百姓但是昏聵無能的官員?!秴橇睢分?,吳地一向有崇信城隍的風俗,每年都要在城隍神誕辰之日聚資,為城隍雕神像、披錦衣、做神會,所費甚多,給百姓生活造成極大困擾。時任縣令為人剛毅梗直,當眾發出質問,“城隍實主一邑。如冥頑無靈,則淫昏之鬼,無足奉事;其有靈,則物力宜惜,何得以無益之費,耗民脂膏”[1]269。吳令將神像推倒并鞭撻神像,致當地習俗大變。吳令死后,百姓在夜間猶能聽到吳令英魂在城隍祠中與神靈爭辯的喧鬧聲。這篇小說中受吳地民眾聚財祭祀的城隍,實則隱喻了借機收斂民財以自肥的官員。吳令當眾呵斥城隍的行為,反映了清正廉潔官員對官場惡習的反思。蒲松齡不僅以諛神題材諷刺官場,也以諛神題材批判民眾?!督鹗莱伞分?,金世成自號為佛,有吃污穢之物的顛狂行為,然而“執弟子禮者以萬千計,金訶使食矢,無敢違者”。當地官員討厭他的污穢之行,把他抓起來令修孔廟,當地百姓口稱“佛遭難”踴躍捐款,“其金錢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1]141。作者借此諷刺了思想愚昧、甘受蠱惑的普通百姓,揭露了佞佛觀念對人的危害。在《青蛙神》中,蒲松齡對民間青蛙神信仰提出批評,認為青蛙神與其說是“神”,不如稱為“妖”更合適。他借異史氏之口發出慨嘆,“五通、青蛙,惑俗已久,遂至任其淫亂,無人敢私議一語”[1]1458,批評了民眾懾于靈威不敢奮起抗爭的懦弱心態。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蒲松齡筆下,“志怪”是“舊瓶”,是引人深思的由頭,重在“志”(記錄);“傳奇”是“新酒”,是寄寓憂憤感慨的載體,重在“傳”(敘事)。蒲松齡于康熙己未(1679 年)所作的《自序》中多有憤世嫉俗之言,《聊齋志異》的災害敘事往往能與之呼應,反映了作家對現實民生的關注與思考。

猜你喜歡
蒲松齡聊齋志異百姓
不讓百姓撇嘴罵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百姓記著你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蒲松齡
百姓看家“風”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蒲松齡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