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生態學視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困境及對策

2023-02-24 02:47劉晨凌
關鍵詞:生態管理教育

劉晨凌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教育生態學是20 世紀90 年代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它將生態學基本原理運用到教育領域,以此來研究教育現象與規律并指導教育實踐活動。高校教育管理作為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高校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生源質量有所下降,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日益凸顯。比如,一些高校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溝通障礙,以及學生之間缺乏合作意識等問題[1]。教育生態學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以“整體—局部—整體”為思路,將“人”作為主體來看待,通過對人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和研究來促進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本文試以教育生態學為視角,分析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為高校提高教育管理質量提供參考。

一、高校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和教師往往把教育管理看作是對學生的約束,是強制性的管理。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學生只有按照學校意志開展學習活動和接受日常教育,才能符合學校管理要求。這種以“管”為本的工作方式忽視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2]。實際上,學生是學習主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愿,有獨立思考和判斷問題的能力。但是,高校往往將教師看作是管理指令的發出者,是教育管理活動中的唯一重要主體,而將學生視為被動執行教師指令的人。如果說這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那么這種管理是以教師為本而非以學生為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人員和教師往往對學生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按照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建立日常管理機制,對學生進行常規教育和引導,按照制定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開展課程教學和學習評價。這種管理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被管理者、被動學習而非自主學習的人??偟膩砜?,高校這種以“管”為本、以“師”為本的教育理念,有違教育生態學中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基本原理[3]。

(二)高校學生生態位失衡

高校學生生態位是指大學生相對于外部環境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專業學習生態位、課程學習生態位、校園文化學習生態位和社團活動學習生態位。專業學習生態位是指學生通過自身努力達到某個專業所需要的知識水平,主要受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學科興趣和專業素養等因素的制約[4];課程學習生態位是指學生通過自身努力,掌握某門課程所要求的知識內容和技能;校園文化學習生態位是指學生通過對大學校園文化的了解,在校園文化氛圍下所獲得的綜合素養,主要受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社團活動學習生態位是指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所獲得的綜合素養,社團類型、規模、活動形式等是其決定性因素。高校學生生態位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如果將專業學習比作金字塔,那么專業學習生態位就是這個金字塔的塔基,課程學習生態位就是這個金字塔的塔尖。由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他們的專業學習生態位也大不相同。比如,選擇相對冷門、就業前景不樂觀的專業,或選擇就業前景較好、就業率高的專業,可能帶來專業學習生態位過窄或過寬的問題。

(三)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管理制度是高校制定和實施的、以規范教育管理活動和師生行為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規章制度,主要包括領導制度、組織機構制度、教學制度等。高校管理制度是高校內部管理的重要抓手,對高校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5]。然而,部分高校規章制度不健全,不僅導致內部管理效率低下,而且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校各規章制度之間缺乏協同性、互補性,未能實現對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覆蓋;另一方面,與不斷變化的教育管理工作相比,學校規章制度建設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此外,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還表現在對教學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四)高校內部缺乏交流合作

高校內部設有諸多部門,不同部門對教育管理所持的基本教育理念往往存在差異。各部門之間如果缺乏交流溝通,就會導致教育管理工作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機制不暢等,甚至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比如,圖書館與財務部門如果缺乏交流溝通,就有可能影響圖書購置的資金配置,導致圖書管理設備難以及時得到更新,降低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高校部門之間工作交流不暢,還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專業學習和身心發展。比如,教務部門和學生管理部門如果未能充分開展協同合作,對學生常規管理或學習行為要求不一致,就會導致學生無所適從,甚至產生焦慮情緒。

二、高校教育管理問題成因的教育生態學分析

從教育生態學理論的角度看,高校教育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方面。

(一)高校生態環境與外部環境不匹配

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價值觀念的深刻變化,但相比之下,高校內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與管理內容等方面的變革步伐較慢,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的需要[6],導致高校內部生態與外部環境之間出現了脫節現象。比如:社會對從業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但高校許多專業課程內容更新不及時,導致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外部環境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而高校內部考核仍以個體為單位著重考核業績數量,影響了教學團隊、科研團隊建設,不利于激發教師的創新精神;外部環境中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而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沒能及時引入相關內容,影響了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操作技能的訓練。

(二)高校子系統之間協同性差

高校作為一個大生態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構成的,如教學子系統、科研子系統、管理子系統等。這些子系統之間往往聯系不夠緊密,在人才培養、資源配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協同性不強,導致高校這個大生態系統無法充分發揮育人功能。此外,有些高校內部子系統之間條塊分割現象比較嚴重,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容易帶來信息隔閡、重復建設等問題。比如:教學子系統和科研子系統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上缺乏溝通與協同,導致各方努力方向偏離了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管理子系統和教學子系統在學生管理工作上缺乏交流與合作,造成了管理方式與策略的沖突,削弱了常規管理對學生的教育效果;院系之間孤立辦學現象嚴重,導致課程重復建設或教學設備重復投入。

(三)高校內設機構之間競爭加劇

當前,受經費分配、招生計劃、績效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高校部門、院系之間存在明顯的利益驅動現象。處于維護本體利益的考慮,高校各部門、院系之間往往競爭大于合作,導致內部競爭不斷加劇,制約了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高校有些院系為了提升業績、創新成果和擴大影響,彼此之間爭奪招生計劃、教學用房或科研項目,完全不考慮全校一盤棋,導致內部關系日趨緊張。此外,教師隊伍中存在的所謂“學術派系”[7],以及績效考核看重個體業績忽視團隊貢獻,不利于教師之間形成合作共進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內部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四)高校教育生態系統內部多樣性不足

高校作為教育生態系統要想維持系統活力和良性發展態勢,就要不斷輸入能量,保持管理機制、人才類型、學科樣態和文化意蘊的多樣性。然而,從宏觀角度看,許多高校內部生態多樣性不足,削弱了自身發展潛力和動力,導致教育管理機制失去了應有的效力。比如:教學管理隊伍中缺乏擁有堅實教育理論基礎和寬廣學科建設與發展視野的新型人才,管理人員大多滿足于照章辦事,革新精神和創新力度不足,導致教學管理帶有嚴重的行政化傾向,未能形成推動教學發展與變革的強勁驅動力;學生管理人員思維定式嚴重,缺乏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創新性的育人策略,導致學生管理投入大而收效微;校園文化活動主體比較單一,形式不夠豐富,缺乏人文傳承和自由氛圍,削弱了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高校教育生態系統容量超載

隨著擴招速度加快,許多高校在校學生的數量不斷擴大,給學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的配套建設造成了巨大壓力。許多高校由于建設步伐緩慢,導致教學資源、管理資源短缺,影響了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比如:有的高校圖書館、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匱乏,校園網絡覆蓋范圍有限、帶寬不足,影響了教師的工作和學生的學習[8];有的高校生師比失衡,無法按照規定要求配備輔導員,滿足不了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有的高校宿舍建設滯后,服務設施短缺,導致學生住宿擁擠,生活條件差,無形中增加了教育管理難度。

三、教育生態學視域下高校教育管理困境的破解策略

高校要想優化內部教育生態,破解教育管理面臨的困境,必須既要適應外部環境需求尋求內涵式發展之路,又要提高校內各子系統之間的協同性,營造合作共生的氛圍,增強內部活力。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在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因此,高校在制定規章制度和實施教育措施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想狀態、身心特點、學業水平、興趣愛好等因素,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需求,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提供保障。高校要積極探索新時代新形勢下教育管理新模式,堅持“以服務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改變傳統單一的管理模式,構建師生、生生互動和開放、民主的新型校園文化氛圍;要設法增強師生的自主意識和服務意識,構建民主平等、和諧寬松、開放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9];要從源頭抓起,嚴格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構建以“質量為本”為核心內容和核心理念的高校教育管理體系,堅持質量興校、質量強校。

(二)完善教育管理生態系統的基本制度

高校要加強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設,推動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管理效能。一是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體系,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范圍和分工協作,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二是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明確管理工作人員應承擔的職責和任務,在制度保障下規范教育管理工作流程;三是充分發揮相關主體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加強高校信息公開力度

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呈現信息化、網絡化的特點。高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通過建立信息公開平臺、開展網上咨詢、進行在線互動等方式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高??梢酝ㄟ^建設網絡平臺暢通師生訴求的表達渠道,完善師生訴求表達機制,切實保障師生的民主權利;可以對教育管理進行全過程跟蹤和全方位評價,并采取合適方式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做到因勢利導,與時俱進;可以建立、完善網絡輿情分析預警機制和重大輿情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收集整理相關信息,妥善解決師生的合理訴求[10]??傊?,高校要積極借鑒先進教育管理理念和經驗,不斷探索符合國情、校情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信息化和現代化。

(四)實現教育管理與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

高校教育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管理內容不僅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學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還包括學校與社會的協同合作等。因此,高校要不斷改善其教育生態環境,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提升社會服務功能,實現與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發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一方面,高校要積極為社會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高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致力于培養能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聰明才智的合格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高校要與社會各界開展合作交流,利用自身人才優勢、學術優勢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為社區治理、生態治理出謀劃策。

(五)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可以對教育管理工作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與評價,并全面客觀地反映教育管理活動的實際效果,為學校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11]。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評價體系是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首先,高校應把落實立德樹人使命作為教育管理評價的重要內容。新時代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以德為先的根本原則,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擺在突出的位置。其次,高校應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學生的特點建立個性化評價體系。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個性發展具有鮮明的個體差異性,高校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建立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最后,高校要把學生發展成效作為評價內容。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高校必須要以學生為本,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納入教育管理評價體系。

猜你喜歡
生態管理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題解教育『三問』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