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實施途徑

2023-02-24 04:25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數字化信息化信息技術

姚 遠

(大連教育學院國際交流處,遼寧 大連 116021)

近年來,我國5G 網絡建設呈現加速態勢,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持續推進,教育信息化主動適應教育教學需求,有力支撐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如何有效利用5G 網絡、大數據、云計算、虛擬/增強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是亟待研究的課題。面對新科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地實踐探索,構建出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發展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實施途徑。

一、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形勢

近年來,我國發布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戰略和政策性文件,高度重視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化升級,建設了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積極創造中國特色的教育數字化治理體系;加快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在教育部的年度工作要點中,多次強調提出要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與智能升級。

“十四五”期間,各地教育管理部門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戰略部署,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相關的發展規劃與系列政策。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國內教育領先城市均對教育信息化作出相應部署?!侗本┙逃畔⒒笆奈濉币巹潯分赋?,到2025 年,北京教育信息化將實現“七個全面”的發展目標。聚焦新基建、大數據應用、智能信息平臺建設、信息素養培育、智慧校園、科技賦能、數字學習檔案、教育評價、信息安全等,通過科技賦能教育,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提升教育質量,助力減負增效,促進教育公平。上海市發布《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提出了以教育新基建為基礎,以數字基座為關鍵點,以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為核心,通過數字素養提升、教育資源建設、教育評價改革三個抓手,促進教、學、管、考、評、教研、服務、資源、活動和家?;拥葓鼍暗娜轿晦D型,政產學研多方協同共同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可行性路徑。深圳市推行了教育信息化“雙區”,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與學模式實踐。深圳教育以信息技術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探索新型教與學模式,加強課程與資源建設、智慧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建智能時代下的教育新形態、新模式。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特點與不足

當前,以5G 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與人類生產、生活的深度融合,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社會治理方式和思維模式??萍寂c教育兩大領域都在以主動的姿態雙向滲透,呈現出深度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改變著傳統教育生態?;诨ヂ摼W新媒體的網絡直播教學、虛擬/增強現實學習情境、人工智能學習助理、仿真實驗實訓,基于大數據的教學分析、學生與教師成長數字畫像、混合學習模式、翻轉課堂、教育元宇宙、知識上載等新理念、新形態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驅動著教育觀念更新、模式變革、體系重構。信息科技變革下的教育模式實踐已從單一的技術賦能拓展至教育教學變革的維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入教育的核心理念,引領著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和學習情境等重大改變與模式升級。

當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雖有一定基礎,但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態勢和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互聯網+教育”普及應用不夠充分。受制于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教育信息化基礎能力、教育者觀念等障礙,造成“互聯網+教育”思維理念在教育領域的普及運用還不到位、優勢作用發揮不明顯。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尚未完善,供給能力不足,名校、名師、名課受益學生的范圍和人數有限,未能充分發揮普惠作用。其次,教育工作者信息素養有待提升。教育工作者受傳統思維慣性和信息技術知識儲備的限制,在面對與智慧教育相關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時,沒有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主動探索創新精神不足,制約了教育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最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實踐成果轉化水平低,制約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的推進與落實。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模式建構

1.構建基于數字化資源共享的自主學習模式

傳統的課程內容遵照教學計劃的授課時間執行。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行政部門對課程體系設置的要求,結合學校教學管理、人員配備等實際情況于學期前制定,學生按照課程表順序進行學習,過程相對固定不變。但是,基于數字化資源共享的自主學習模式有效克服了傳統教育教學中的主觀、客觀問題[1],將課程設置整體呈現出來,將課程內容完整提供出來,構建了宏觀的教學組織形式。該模式能夠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定向推送學習內容、智能調控學習進程、支持全時空學習協作、個性化自主學習和主動引導人才特質發展等方面的優勢。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自主安排學習時間,選擇性地提前預習課程內容,也可以針對性地復習鞏固往期的課程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教學靈活性。

在構建基于數字化資源共享的自主學習模式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多元共建、開放共享的機制,推動形成學科齊全、內容豐富、優質適用的數字教學資源供給體系。實踐中,我們要做好三方面:一是要科學統籌布局,有效集成資源,避免資源庫重復建設和采購[2],降低資源重復度和相似性。二是提高資源與課程的匹配度,實現數字資源的個性化“精加工”[3],建設以知識圖譜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資源庫推送機制,提高學生獲取優質課程內容的效率。三是要科學設置數字化資源庫的標準,預留技術拓展端口,預設平臺兼容功能,有利于數字資源“迭代升級”的可持續發展,確實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傳統學校教育教學的重構。

2.構建基于5G 網絡應用技術的教師研訓模式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具有速率高、低延時等更加明顯的優勢,極大地推動了人工智能、虛擬/增強現實、遠程操控、物聯網等發展,為創新教師研訓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G 網絡應用技術的遠程同步聽評課研訓模式在響應速度、畫質、反饋時效、評價有效性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能夠實現課前遠程集體備課,課中同步直播聽課,課后及時分析點評。該模式還能通過復看課堂視頻,定期對課堂的教學模式、實踐辦法、改進策略進行及時反思總結,提升薄弱地區教師業務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G 網絡應用技術的名師工作室研訓模式可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的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范效應,注重理念解讀和業務實戰融合,以新思維、新理念帶動引領教育實踐改革。

開展數字化研訓活動,可以引領更多普通教師具備更廣闊的教學視野,更好地把優秀教育理論和經驗推廣至更大范圍的教學實踐中,有效解決課堂教學問題,以此帶動區域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建議一是搭建區域教師研訓平臺,統一規劃調動名師資源,推動共同體的建設與發展,便于提煉共同體的實踐經驗和成果,擴大數字化教師研訓模式的共享性、適用性和影響力[4]。二是開展面向一線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能力培訓,提高教師在線授課、網絡教研、技術運用、信息采集分析、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教育部門應做好區域統籌,調查掌握學校需求,合理部署“一校帶多點”,優化遠程同步聽評課研訓的排課,實現供需協調;協調屬地高校,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優勢,為名師工作室提供高層次的專業指導;加大政府引導扶持力度,助力校企定向研究成果的轉化。

3.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新模式,推動實現遠程同步授課、同步訓練、同步評價、同步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借助5G 網絡、大數據、云計算、虛擬/增強現實等信息技術的呈現和運用,與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實踐實操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尋求兩者優勢互補,實現最佳教學效率和效果。

實踐過程中,我們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增強技術手段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線下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根據線上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確定。線下教學重點應是通過讓學生完成相關工作任務或解決相關實際問題來檢驗其線上學習有關知識和理論的掌握情況,難點應是引導學生克服和解決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內容應緊密銜接[5]。二是適度運用信息技術。避免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目的,為用而用,也要避免把混合式教學變成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手段。近年來,這種趨勢在高校中較為突出,部分教師將提前錄制的內容進行播放授課,教學過程形式化、固定化,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水平差異性,忽略了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采用教學方法的差異性,忽略了師生互動中的情感交流,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三是優化用戶端系統。通過簡化操作界面,優化操作流程,防止師生因系統操作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習進度。

4.構建數據化、智慧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立足于教育教學過程基礎大數據和多維評價模式,梳理從宏觀到微觀的教育業務模型和數據源,推動建設分級分層的教育教學數據采集、處理分析和多元評價體系。相較于傳統考核方式,基于數據化、智慧化的教育評價優勢在于能夠建立科學反映學生發展情況與個性特長、客觀記錄學生成長發展情況、面向學生個體并能分析學生總體趨勢的綜合評價檔案,通過關注學習全過程,獲得可靠的評價結果。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升評價客觀性。一是組織專家進行多維評價模式的理論研究,構建課程建設評價、實施過程評價、教學效果評價的評價體系,制定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多級指標權重,兼顧學習過程考核與學習結果評價。二是強化數據化統計功能,通過云計算對學生作業、測試的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統計,運用大數據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和反饋,為學生調整學習計劃提供依據。三是建立基于過程數據采集與精準分析的教學調控機制[6],將學生、教師、專家、教育評估機構、教育行政部門等納入評價主體,幫助教師優化教學流程、實現因材施教。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紛紛出臺數字化發展戰略來布局各領域發展,并將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變革列為重要議題,以搶占未來發展的先機。

教育數字化是建設數字中國,落實教育優先發展要求的戰略選擇,對培養大批創新人才、支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關鍵意義,是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學實踐中強化數字化意識、數字化思維和數字化能力,抓住信息技術轉型升級的契機,夯實教育信息化基座,全力以赴地投入到這場技術時代的變革中。

猜你喜歡
數字化信息化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