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內蒙古家校社協同育人困境與路徑
——基于協同治理理論

2023-02-24 19:06張湘云劉利珍
內蒙古電大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家校雙減協同

張湘云,劉利珍

(內蒙古開放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與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強調應高度重視家校社協同機制的完善。為切實做好 “雙減”工作,同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此方案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實際,再次強調需促進家校社協同。由此為契機,內蒙古自治區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本文立足“雙減”背景,分析內蒙古自治區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現實困境,并基于協同治理理論探求突破路徑。

一、基于協同治理理論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

(一)協同治理理論

協同治理理論作為協同理論與治理理論的有機結合,主要應用于公共事務的管理,該理論是指為實現共同目標,建立起自組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個人,各個主體依照共同規則進行有序的相互協作。

(二)基于協同治理理論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價值

當前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等問題的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理論層面,主要是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內涵、目標、特征等進行界定。二是實踐層面,主要是對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實現路徑進行探討,目前主要聚焦“家校社三個子系統的協同”,即家庭、學校、社會三個主體明確各自職責的基礎上尋求多樣化的協同模式。但是事實上,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構建是一個具有復雜性、動態性、多元性的系統工程,用協同治理理論作為方法與工具,研究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構建其價值就在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共同目標,對于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主體,如何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和規則,如何進行有序協同合作等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路徑。

二、內蒙古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的困境

(一)多元主體在育人目標上尚未達成共識

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參與主體是多元的,但對于育人目標,多元主體還未達成共識,這無法將協同合力的效果。

首先政府作為“元治理者”,在育人體系的構建中,始終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并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等,起著引導與協調的作用。

其次是以父母為代表的家庭,在培養孩子的目標上受傳統觀念、升學壓力等各種因素影響,依然有不少父母將“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孩子培養成功的重要標準,“子女是否能夠全面健康發展”還未成為首要目標,因此在“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家庭對于學校、社會等并沒有給予積極主動的配合。

再次是以教師為代表的學校,盡管在“雙減”政策的推行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回歸初心,從注重學生的分數,轉變為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但在當前,仍有部分學??粗厣龑W率、考試成績對自身排名的影響,并以此作為對教師考核、晉升、獎懲的依據,導致教師可能會對“減負”政策進行“替代性執行”,例如在課后延時服務中仍以學科輔導為主。

最后是社會層面,以社區為代表的社會組織、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校外教育單位、以媒體為代表的大眾傳播媒介等,對于自己的主體地位、職責并沒有清晰認識,缺乏主動積極參與意識,將參與目標局限于作為家校教育的補充;以教育培訓機構為代表的企業注重營利,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不是他們首要目標,在“雙減”政策明確要求減少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背景下,一些培訓機構私下組織小班,給校外培訓治理增加了難度。

(二)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的協同治理工具不完善

目前,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的協同治理工具尚未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雖然已出臺的政策對家庭、社會有所涉及,但約束力、監管力明顯不夠,以至于家校社育人體系仍將學校視為主導,政府部門、家庭、社區、社會、市場等多方配合進行的協同治理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另一方面,內蒙古自治區東中西各盟市之間、城鄉之間,在家校社育人體系治理方面所遇到的問題各有不同,目前各盟市還未在結合相關政策基礎上,進一步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細化的、可執行的政策制度。

第二,監督評估機制不完善。一方面,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的監督評估缺乏獨立性第三方機構,目前的測評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門職能科室進行,而作為參與主體之一的教育行政部門,在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情況下,監督評估結果的客觀性難免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的監督評估方式缺乏規范性與全面性。目前評估主要是由家庭、學校、社會等進行自我反饋,而且監督評價對象多聚焦學校,而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主體并非只有學校一方,家庭、學校、社區、社會、政府、市場等均為參與主體,但他們顯然并沒有充分參與監督評估,多方位反饋的缺乏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

三、內蒙古家校社育人體系的協同治理路徑

(一)發揮政府“元治理”的主導作用,促進多元主體達成育人目標共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構建協同治理的家校社育人體系,只有多元主體在育人目標上統一樹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理念,才能更積極、理性、高效地參與,推動“雙減”工作有效落實。政府作為“元治理者”,對于家校社共同價值目標的形成,應切實發揮其主導作用。

1.加大“雙減”政策宣傳力度

教育政策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教育發展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對教育發展過程中各個方面具有約束力和規范力,因此,加大對“雙減”政策的宣傳,使其深入人心,讓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當中的家庭、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充分了解學生減負的內涵和價值,這是多元主體達成統一育人目標的關鍵。充分利用政府公眾號、政務微博、公益性短視頻等,通過貫徹“雙減”政策,不僅可以加大各主體對其的認可度,而且能使家校社各方進一步明確在協同育人過程中的職責范圍。同時,在政策宣傳過程中,為保證實現全方位,需注意以下情況:對于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相比線上宣傳,應同時注重線下宣講等方式;對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在政策宣傳中應注重易懂的方式方法。

2.建立多元主體的溝通交流平臺

不同參與主體因角色定位、價值立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因而對育人目標的定位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溝通交流中最終達成育人目標共識是必要途徑。而政府作為家校社育人體系的主導者,應擔負起建立溝通交流平臺的責任。一方面,政府作為組織者,可定期召開家校社育人協同治理的溝通交流會,家庭、學校、社會等各主體,以自愿或者代表的方式參加會議;另一方面,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政府應盡快建立超線上的協同育人溝通渠道,建立更加便捷和通暢的家校社溝通方式,如學校App、學校微信公眾號、網上家長會、網上社區聽證會、網絡云平臺等。在線上與線下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政府要廣泛收集家校社協同中的供需信息,協調各方在協同中遇到的分歧,及時化解教育矛盾,最終實現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二)完善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的協同治理工具

1.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制度

健全的政策制度是家校社育人體系構建協同治理規范化、有序化的保障。一方面,要繼續完善與“雙減”相關的政策法規,重點應聚焦“雙減”背景下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多元主體在協同育人體系當中職責的進一步明確,并且對于如何切實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學校主體作用、家庭基礎作用、社會補充作用”,做出更為具體的規定。特別是對以校外培訓機構為代表的社會教育提供優質規范教育服務的方式方法,應有相應的政策加以明確。另一方面,內蒙古自治區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盡快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細化、可操作的實施方案。

2.建立健全監督評估機制

構建協同治理的家校社育人體系,關鍵是建立健全監督評估機制。特別是要利用當下“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線上監督評估平臺,打破時空限制,為多元主體能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監督評估提供渠道。另外,在構建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育人體系的評估機制時,不僅考評指標與標準要做到科學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從而起到反饋問題、引導發展、調控激勵等作用,而且評估主體要具有多元性,從而使評估結果具有客觀性與真實性,例如對于政府購買課后服務的評估,可組建“政校家企”聯合小組。

猜你喜歡
家校雙減協同
家校距離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