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樣與交融:中國南方民族“銅鼓來歷”傳說探析

2023-02-28 03:55馬君紅李富強
歌海 2023年6期
關鍵詞:孔明銅鼓布依族

●馬君紅 李富強

銅鼓到底從哪來,在這一問題上,李昆聲、黃德榮在1980 年《談云南早期銅鼓》①李昆聲、黃德榮:《談云南早期銅鼓》,《昆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一文中率先提出銅鼓是在我國云南滇中至滇西地區起源的說法,現已成為我國學術界的基本共識。銅鼓的創造者很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這一地區的濮人。②蔣廷瑜:《古代銅鼓通論》,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8頁。而后,銅鼓文化逐漸從云南擴散至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并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的過程中生生不息。銅鼓文化成為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眾多民族的共同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寶貴文化資源。我國南方一直流傳著大量與銅鼓相關的口頭傳說,其中“銅鼓來歷”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銅鼓傳說中體量最大、流傳范圍最廣的主題。多樣的“銅鼓來歷”傳說不僅反映了各民族對銅鼓文化的歷史記憶,也是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縮影,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啟迪作用。

一、多樣性: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銅鼓來歷”記憶

壯族、布依族、水族、侗族、彝族、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都是銅鼓文化的主人。受銅鼓文化發展規律、族群和地域文化背景、族群交往等因素的影響,各民族銅鼓文化的形態存在很大差異,也由此衍生出了各式各樣關于“銅鼓來歷”的傳說。因此,多樣性是我國南方民族“銅鼓來歷”傳說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一)壯族

壯族先民自戰國便開始鑄造銅鼓,使用銅鼓最重要的場合有春節、螞節等。在各民族“銅鼓來歷”傳說中,壯族傳說的體量較大。其中,“布洛陀造銅鼓”的流傳范圍最廣:

布洛陀造了天地和人之后,就搬到天上居住,并將后代安置在高山大嶺上生活,到了夜晚就讓月亮和星星守護人們。后來地上人多了,布洛陀將天地加寬加大,天地離得遠了,月亮和星星很難看清楚地上的旮旯角落,這些毒蟲惡獸和妖魔鬼怪,一到夜晚就跑出來傷害人畜,布洛陀知道后,就為子孫制造了銅鼓,讓銅鼓做地上的星星守護人們。①農冠品編注《壯族神話集成》,廣西民族出版社,2008,第369-370頁。

“銅鼓老祖包登”是流傳在云南鶴慶縣的傳說:

天地剛分開時,世界上只有重甲人(壯族的一支)。天神怕重甲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就派耍發帶領水妖水怪到人間來搞破壞。大地被淹沒,重甲人也快被耍發吃光,最后只剩下一個重甲人和一只母老虎。很多年后,洪水慢慢退去,露出一個山尖,重甲人和老虎就在這里安了家。很多年后,老虎生下了一個銅鼓。母老虎用爪子扒,用舌頭舔,銅鼓發出轟轟巨響。銅鼓一響,洪水退去,萬物復蘇。于是老虎更加用力地扒銅鼓,鼓面被扒破了,從里面鉆出一個額頭有“王”字的重甲人,老虎給他取名叫包登。包登拿著鐵錘用力敲打銅鼓,每敲一聲就有一個重甲人從銅鼓中鉆出,每個人手里都有一面銅鼓,一只鐵錘。他們都敲打銅鼓,越來越多的重甲人就鉆出來。兒孫們在包登的帶領下戰勝了耍發,重新安居樂業。②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云南卷(上)》,中國ISBN中心,2001,第278-280頁。

“天母娘送銅鼓”是流傳在東蘭縣長江鄉一帶的壯族祭鼓詞片段:

古時天無云,天旱九個月,人在河里口渴死,人在家里死口干?!炷锬竸有?,放下傾盆雨,雨滴大如鼓,雨滴大如筐。雨滴幾個月,洪水遍天下。洪水淹大地,只剩祖義坡。布洛陀得知,上天報天娘。洪水淹人間,天娘淚水流。不是天娘錯,天地相距遠。天娘在天宮,本主持公道。鑄個大銅鼓,造個好銅鼓。叮囑布洛陀,送寶給人間。人間有災禍,打鼓報天娘。③梁富林:《河池傳世銅鼓的“神器”功能》,《廣西民族研究》2000年第1期。

“雷神造銅鼓”,僅發現只言片語的描述:

銅鼓是天上的雷公造的,雷公就是靠銅鼓來耍威風的,而天上的太陽是雷王的銅鼓變成的。①蔣廷瑜:《古代銅鼓通論》,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8頁。

“造銅鼓斗雷王”流傳在廣西東蘭、都安、馬山、龍州等地,是一則關于改變“食人習俗”的倫理傳說:

古時候,人死之后,要將肉分給眾人吃,這是天上雷王的規定。壯家一個名叫“特依”的孩子因為見到母馬生崽的痛苦,感念母親的恩情,就和兩個哥哥商定,等母親死后,用馬肉代替母親的肉分給鄉親們吃。母親死后,三兄弟如愿保留下了母親的遺體。但他們這樣的做法惹怒了雷王,雷王要懲罰三兄弟。在布洛陀的指點下,三兄弟打造了皮鼓與雷王比賽打鼓,又將雷王派下來打探情況的青蛙捉住,逼迫青蛙描述出雷王鼓的樣子,特依兄弟按照青蛙的描述造出了鑄有六只青蛙的銅鼓,敲打起來聲震山谷,雷王再不敢與人比敲鼓,人們也改掉了吃人的習俗。為了紀念三兄弟斗雷王的壯舉,人們編了一支雷鼓舞,在雙親去世時跳。②農冠品編《壯族民間故事選》,廣西民族出版社,2007,第371-372頁。

廣西東蘭壯族還有“銅鼓王”的傳說:

勤王酒鬼每天都帶著一葫蘆酒外出干活。有一天,他在山上干活時沖出一群猛獸惡魔。打斗中,猛獸惡魔將勤王酒鬼的葫蘆咬成兩半,酒水流出的聲音嚇得猛獸惡魔紛紛后退。勤王酒鬼用力拍打葫蘆的屁股發出“砰砰砰”的響聲將猛獸惡魔嚇跑。勤王酒鬼搞不清楚究竟是酒聲救了他還是拍打葫蘆的聲響救了他,就去詢問壯族先祖布洛陀,布洛陀指點他仿照葫蘆制造銅鼓,告訴他銅鼓聲所到之處,將不再有猛獸惡魔。勤王酒鬼回到村寨后就致力于制造銅鼓,名聲傳四方,后人稱他為“銅鼓王”。③黃堅主編《銅鼓傳奇》,光明日報出版社,2018,第8-10頁、16-17頁。

“打破圓鍋驅惡魔——圓銅鼓的故事”也流傳在東蘭地區:

遠古時期,紅水河畔生活著壯族的先民。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居住在附近深山老林中的惡魔看到山下一戶人家冒起了炊煙,就闖進去襲擊人們。這家主人撿起一根柴火丟向惡魔,無意中打中了正在煮飯的圓鍋,一聲巨響,惡魔受驚逃走。自此,這煮飯的圓鍋就成了村民們驅趕惡魔的秘密武器,后來布洛陀教人們用青銅鑄造出帶有雙耳的銅圓鍋,既可以煮飯,又可以驅趕惡魔。④蔣廷瑜:《古代銅鼓通論》,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8頁。

“布洛陀造銅鼓”“銅鼓老祖包登”“天母娘送銅鼓”“雷神造銅鼓”“造銅鼓斗雷王”具有鮮明的神話色彩,不僅闡釋壯族主位視角下對銅鼓來歷的理解,也反映了壯族銅鼓具有保護人類、通神、斗神等功能。東蘭地區的“銅鼓王”“打破圓鍋驅惡魔——圓銅鼓的故事”具有較強的現實主義色彩,是對早期銅鼓“炊具”“響器”功能的描述??梢钥闯?,壯族銅鼓兼具“神圣”和“世俗”雙重屬性。

(二)瑤族

銅鼓文化保存較好的瑤族支系是布努瑤。布努瑤銅鼓使用比較重要的場合主要有祝著節、大還愿、喪葬儀式等。關于銅鼓來歷的解釋主要可分為“密洛陀送銅鼓”“猴子遺銅鼓”“頭顱變銅鼓”三類,其中“密洛陀送銅鼓”類傳說總量最大,題材最多,流傳范圍最廣。

廣西都安、大化和巴馬地區布努瑤民間的創世史詩《密洛陀古歌》中有“祖神密洛陀造銅鼓”的片段:

人間的動物、植物已然十分豐富,但是世界沒有聲音,人間不熱鬧。于是,密洛陀就讓兒子央也央儀去鑄造大小銅鼓。鑄好銅鼓以后,密洛陀讓他的孩子約雅和沙拉巴攜大鼓,約托和布桃牙友攜小鼓,拿到山上去敲。布洛陀的孩子們一邊敲鼓一邊做法念符,世界萬物便被賦予了聲音。①張聲震主編《密洛陀古歌》,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第923-953頁、2835-2928頁。

密洛陀分家時,將銅鼓送給了他最小的孩子,也就是瑤族人的祖先:

密洛陀造了四對人類,分成了大漢族、地方漢族、壯族和瑤族,密洛陀分家時,大漢族、地方漢族帶走了筆墨紙張,地方漢族帶走了秤砣和扁擔,壯族帶走了谷米種子、牛和犁耙。老四瑤族起得晚,只能帶著穄子和黍子種子到山區開始刀耕火種的生活。由于山中飛禽走獸多,瑤族兄妹的莊稼很少有收成。為了幫助瑤族兄妹管理好山嶺,密洛陀將貓、犬、弓弩、銅鼓、皮鼓等送給瑤族兄妹,讓他們驅趕野獸、解除寂寞。②張聲震主編《密洛陀古歌》,廣西民族出版社,2002,第923-953頁、2835-2928頁。

瑤族神話“達努節的來歷”解釋了密洛陀留銅鼓的原因:

農歷五月二十九日那天,布洛西和密洛陀出世了。那時候,山川河流橫七豎八,布洛西在外治山治水,重新安排山河。布洛西臨行前對密洛陀說:“你在家料理家務,撫養三個兒子,等他們長大了,讓他們各自謀生?!比齻€孩子長大后,密洛陀遵循布洛西的囑托,讓三個孩子各自謀生。分家那天,老三睡到日上三竿才來,只取了一些小米、苞谷米,拿了一把刮子、一把托銷到山里去,結果種出來的糧食都被各種動物破壞。密洛陀得知后就將銅鼓贈與老三,讓他驅趕野獸、消除寂寞,老三就成了瑤家人的祖先。密洛陀老了以后,就囑托老三讓他在每年五月二十九給自己祝壽。于是,五月二十九就成了瑤族的達努節。①蒲朝軍:《瑤族風土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第424-425頁。

瑤族“射日神話”也有對密洛陀造銅鼓的描述:

月神把天升得高高的,還生出12 個太陽,把大地烤焦了,密洛陀就吩咐他的孩子們,把山上的石頭煉成銅和鐵,造一個像太陽那樣大的銅鼓,抬到世界上最高的山頂去猛敲,天上的太陽聽到聲音往下一看,以為是某個太陽掉了下來,便跑下來營救,密洛陀的孩子們拉開弓箭接連射下11 個太陽。大地恢復了清爽,從此瑤族年年敲銅鼓以示慶賀。②蔣廷瑜:《古代銅鼓通論》,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10頁、9頁。

廣西南丹和貴州荔波地區白褲瑤社會中都有“猴子遺銅鼓”的傳說:

很久以前,瑤族有一位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老人藍老寵。有一天,老人到田地去收黃豆,躺在黃豆稈堆中睡著了。一群猴子來偷吃黃豆,誤以為藍老寵是他們死去的祖先,按照猴群的傳統,老猴死了要敲銅鼓祭喪。于是,猴子們將銅鼓抬出來,敲銅鼓,跳起舞。藍老寵被鼓聲驚醒,他紋絲不動,偷偷將敲鼓的方法和舞蹈記了下來,然后大吼一聲跳起來,猴子們嚇得四散逃走。藍老寵將銅鼓背回村子,教會了人們敲銅鼓和跳舞的方法。③蔣廷瑜:《古代銅鼓通論》,紫禁城出版社,1999,第10頁、9頁。

南丹里湖瑤鄉瑤里村瑤里屯流傳著“頭顱變銅鼓”的傳說,這一傳說的流傳范圍較?。?/p>

古時候,天和地有一座橋相連,人死之后,靈魂經過這座橋從人間到達天庭,三天之后還可以通過這座橋返回人間?,幧嚼镉幸粚忝?,她們的父親去世后,妹妹小海想念父親,就一個人悄悄過橋去了父親那里,父親讓小海帶一些飯菜給家人。小海高高興興地回家去,經過那座溝通天地的橋時,小海把飯菜放在橋頭上睡著了。結果飯菜吸引來了一群白螞蟻,白螞蟻不僅把飯菜吃了,還把橋也給啃斷了。自此,死了的人就再也無法回到人間。村里的人非常氣憤,他們殺死了小海,將她的頭顱掛在了橋頭,以后死去的人由于怨恨小海,都去敲她的頭,日久天長,小海的頭顱最終變成了一面銅鼓。④余勝:《白褲瑤銅鼓文化變遷——以南丹縣里湖瑤族鄉瑤里村瑤里屯為例》,碩士學位論文,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瑤族“銅鼓來歷”傳說體量較大,且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上述傳說不僅描述了瑤族銅鼓的由來以及瑤族銅鼓在達努節、喪葬儀式中使用的原因,還賦予銅鼓創世功能和驅邪、超度等神圣功能。

(三)苗族

歷史上苗族三大方言區都曾使用銅鼓,如今僅中部方言區銅鼓習俗保存較好,但不同村寨之間的銅鼓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很難一概而論。

苗族中部方言區史詩《苗族古歌》中有“楓香樹樁化銅鼓”的片段:

楓樹砍倒了,變作千百樣。

樹根變什么?樹根變泥鰍。

住在泥水里,總是不露頭。

樹樁變什么?樹樁變銅鼓。

有了喜慶事,大家拿來敲。

唱歌又跳舞,有說也有笑。①潘定智等編《苗族古歌》,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第87頁。

貴州清水江流域的傳說“巧奪務侯乜銅鼓”點出了苗族原本只有木鼓沒有銅鼓這一事實:

苗族祖先開始只有木鼓,老仙婆務侯乜參與開天辟地立了功,天王特地贈給她銅鼓,叫她帶回人間,與大家共歡樂。誰知務侯乜自己霸占了銅鼓,不給大家使用。有個后生叫波松嘎,他將大家使用銅鼓的想法告訴了告廳拉、務廳賽。告廳拉、務廳賽給了波松嘎三把菜籽、三把凌、三把水、三把巖石,并教他怎樣使用這些東西。波松嘎帶著這些東西去借銅鼓,按照告廳拉、務廳賽教他的方法順利擺脫了務侯乜和她的惡犬,將銅鼓帶回村寨。從此,悠揚的銅鼓聲便響徹了苗嶺。②燕寶編《苗族民間故事選》,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第86-88頁。

苗族還有“天王送銅鼓”的傳說:

遠古時候,天地剛剛形成還不牢固,時常有石頭掉下來砸傷人畜。天王四處尋訪能夠補天的人。苗家的一位祖先?妮聽說了這件事,就織了一塊巨大的藍布給天王,天王派神仙拿這塊布補好了天上的漏洞。為了感謝?妮,天王將自己最喜愛的銅鼓贈與她。?妮架好銅鼓,敲擊起來,苗家人聞聲找來,人們伴隨著渾厚的鼓聲跳起舞來,這舞步便是后來的“走略哥”。說來也奇怪,跳銅鼓舞后,人間風調雨順,莊稼長勢良好。于是,苗家過年或喜慶佳節一定要敲銅鼓、跳銅鼓舞。③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貴州卷》,中國ISBN中心,2001,第452-453頁。

貴州的從江、榕江兩縣接壤的月亮山、太陽山、孔明山一帶有“孔明送銅鼓”的傳說:

古時候苗家受欺壓太深,沒法生存下去,常常起來造反。后來,苗家被孔明打敗了,但仍不服孔明。于是,孔明就敲銅鼓,教大家跳銅鼓舞,讓苗家沉浸在歡樂中,忘記了反抗。自此,苗家就有了銅鼓。①楊元龍:《黔東南苗族銅鼓來源、功用及其表演》,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編《銅鼓和青銅文化研究——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古代銅鼓和青銅文化第四次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第208-211頁。

貴州省榕江縣苗族“龍王贈銅鼓”的傳說中也有孔明的身影:

大約在西漢初期高祖年間,榕江縣的巖壁寨住著母子二人。有一天傍晚下大雨,兒子邱老同惦記雙目失明的母親,冒險過河回家被河水卷入河底。龍王念他一片孝心,贈與邱老同一面銅鼓,并送他回家。以后節慶、紅白喜事,邱老同就抬出龍王所贈的銅鼓敲打慶祝。人們仿造的銅鼓無論如何也不如龍王所贈的銅鼓那樣響亮。后來到了三國時期,孔明途經貴州,苗胞就請他來幫忙鑄造銅鼓,終于制造出了和龍王的銅鼓一樣響亮的銅鼓,人們把銅鼓叫做諸葛鼓。

苗族“銅鼓來歷”傳說種類豐富,且具有一定的神話色彩,但其中所描述的銅鼓的價值主要表現在“有了喜慶事,大家拿來敲”,并未發現類似于瑤族傳說中所描述的創世、驅邪、賦予萬物聲音等神圣的功能??梢娒绗巸勺咫m然擁有共同的祖先,其銅鼓文化形態卻存在很大差異。

(四)彝族

彝族最晚在秦漢時期開始鑄造和使用銅鼓,使用銅鼓的場合主要有葬禮、跳弓節、春節、開年節、補年節、祭歡節、慶豐節等。彝族有唯一一部以“銅鼓”為主題的史詩《銅鼓王》,主要流傳在廣西那坡和云南富寧地區,記載了各彝族支系攜鼓遷徙的過程。其中“波羅、羅里芬造銅鼓”的片段描述了彝族銅鼓的來歷:

波羅神游異境,醒來后決心鑄造銅鼓。他燒火煉銅,試著用土坑、木頭做模具,都失敗了。波羅的妻子羅里芬十分心疼,嘗試用泥做模具,制成了鼓身,后來又經過多次改進,做出來的鼓不僅輕巧、聲音好聽傳得遠,用來煮飯還節省薪柴。后來,羅里芬瞞著丈夫波羅,走進大樹林,決心要再創造出更好的銅鼓。波羅找尋妻子三個月無果。后來,羅里芬成功造出了更大的銅鼓,鼓面輕薄、聲傳千里。夫妻倆將銅鼓運回家,新鑄大鼓為母鼓,之前鑄的小鼓為公鼓,夫妻二人被稱為“銅鼓王”。②李貴恩、劉德榮等編《銅鼓王——彝族英雄史詩》,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第1-24頁。

黔南彝族社會還流傳著“龍送銅鼓”的傳說:

有一年,天下大旱。一個彝家姑娘發現,有一個小伙子從田邊走過時,身后的田就會灌滿水。姑娘和這個小伙子相愛并結為了夫妻。這個小伙子是龍王的兒子。過了數年,姑娘的父母死了,龍王送來一對銅鼓以表敬意,倮家姑娘們就跳起銅鼓舞迎接龍王。從那時起,倮家就有了銅鼓和銅鼓舞蹈。①唐文元:《貴州考古、民俗及傳說中的銅鼓》,《民族藝術》1997年增刊。

彝族“銅鼓來歷”傳說數量較少,《銅鼓王》中描述的先祖波羅、羅里芬造銅鼓的過程與現代考古學推測的“泥范法”造銅鼓的說法吻合,還提到了只有早期銅鼓才具備的炊具功能,具有較強的現實色彩。在“龍送銅鼓”的傳說中,“龍”被當做“水”的象征物,與龍王之子婚嫁反映了人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愿望。

(五)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生活在北盤江流域以及南盤江和紅水河流域的北岸②黃義仁:《布依族史》,貴州民族出版社,1999,第22頁。,這一地區銅鼓文化在唐宋以后才逐漸興盛,布依族使用銅鼓最重要的場合是喪葬活動?!疤焐袼豌~鼓”的傳說主要流傳在黔西南地區:

古時候布依族沒有銅鼓,老人死后無法超度,只能下到十二層海的地府里去。天上的太白星托夢給布依族祖先布杰,指引他向天神(或玉帝)討一面銅鼓,銅鼓聲可將死去的老人引到天上去成仙。第二天布杰根據指引到天庭向天神討銅鼓,通過了天神的考驗,得到了銅鼓。因為過于高興,布杰背著銅鼓在經過南天門時一跟頭摔到地下死了。從那以后,布依族老人死了,只要敲響銅鼓,天神就會接引布依族老人到天上去。每逢春節,布依族也要敲響銅鼓,邀請天上成仙的祖宗下凡來過年。③汛河編《布依族民間故事集》,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2,第71-73頁。

布依族“龍王送銅鼓”的傳說屬于黔南、黔東南的地域性傳說:

古時候,平塘地區是個大海子。有一個孤兒名叫古杰,他機緣巧合下救了龍王的三公主,并與三公主結為夫妻。古杰和公主決定回龍宮一趟,兩人走了三十六天才下到十二層海,又通過了龍王設置的重重考驗,終于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小夫妻回人間前,龍王贈與小夫妻一面銅鼓,并告誡他們只有春節、慶豐收、老人去世、發生戰爭的時候才能使用。龍王聽到鼓聲就會去與凡人們共飲豐收米酒。他們二人坐在銅鼓中,越過刀山火海,上岸后在井邊裝了一擔金銀水才回家去。第二年臘月三十這天,古杰取出銅鼓敲打,請天神、龍王以及祖先們來飲豐收米酒。財主蘇海八想搶奪這面鼓,結果被鼓聲震得又聾又啞。后來,挑金銀水、敲銅鼓就成了布依族的傳統習俗。①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研室編《布依族民間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1982,第84-93頁。

布依族“銅鼓來歷”傳說數量較少,從上述兩則傳說來看,布依族在喪葬中使用銅鼓是為了通知天神來引領死者的靈魂,在節慶中敲打銅鼓是為了通知龍王、祖先下凡來與人們共同慶祝。由此可見,“通神”是布依族銅鼓的重要功能。

(六)水族

水族主要在端節、敬霞節和喪葬儀式中使用銅鼓,常常與木鼓配合使用。黔東南水族有兩則傳說與孔明有關,其一是“孔明送銅鼓”:

從前,水王到咸陽朝拜秦始皇,看見皇宮門外掛著一個銅鼓,非常喜歡,但他只看到了正面。他回去后,讓所有手藝高明的銅匠照他講的樣式鑄造銅鼓,結果都沒有秦始皇的那個響得好。后來,一個老匠人將銅鼓改為一頭空心,果然同秦始皇的那個響得一樣好,銅鼓成了王室獨享之寶。三國時,孔明路過這里,人們羨慕孔明軍士使用的銅鼓,孔明就將一面銅鼓送給大家。從此,銅鼓不再是王家獨占之寶??酌魉偷哪敲驺~鼓上刻有“孔明造”三個字,水家人自己鑄造銅鼓時,也刻上“孔明造”三個字。②岱年、世杰編《水族民間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第114-118頁。

其二是“孔明改銅鼓”:

水族人民每天勞作之后,就唱歌、跳舞。日子久了,人們覺得生活單調。正好孔明來到水族地方,孔明讓大家拿出銅鼓來敲打伴奏,誰知水家銅鼓不僅笨重,聲音也很難聽。于是孔明就教人們將銅鼓的鼓面改薄,將空堂改短,改造出來的銅鼓果然輕巧,但聲音不響亮,有人出主意說可以在鼓的空口上放個東西配合,孔明就讓人拿來一個尾巴開口的木鼓。終于銅鼓的聲音又大又明亮??酌麟S口說了一句“銅鼓這樣難打整,真像擒龍、捉虎”,自此,水家人就把銅鼓分為龍銅鼓和虎銅鼓。③蔣廷瑜:《千古傳響:銅鼓鏗鏘傳四方》,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第89頁。

水族還有一則“朝廷批準造銅鼓”的傳說:

相傳,當地水族的銅鼓起源于久遠的古老時代,在那個時候,因族人稀少,人們就常敲擊鑼、鼓等樂器來驅邪、壯膽、取樂。當時水族有個祖先在朝廷做官,為了緩解族人的寂寞,他向朝廷申請鑄造了一面銅鼓。這個銅鼓相傳是按照十二行星仿鑄的,鼓面上刻有花紋,中間有個太陽,邊上有星星,敲起來聲音十分響亮清脆。

水族“銅鼓來歷”傳說中的銅鼓是“世俗”的,銅鼓主要被當做樂器,為人們增加歡樂的氣氛、消解寂寞。獲得銅鼓的方式或是通過孔明贈與,或是向朝廷申請所得,描述了銅鼓從統治階層專享到百姓共享的過程。

(七)侗族

侗族和水族一樣,是貴州地區的世居民族。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侗族的銅鼓文化近乎消失殆盡,專門解釋銅鼓來歷的傳說僅發現“孔明送銅鼓”一則:

傳說三國亂世時代,侗族人都往山里逃難,每年秋收后無以為樂,孔明制造銅鼓和蘆笙,教大家敲銅鼓,吹蘆笙娛樂。為此,侗族人民十分懷念孔明,把銅鼓稱為“孔明鼓”。①蔣廷瑜:《千古傳響:銅鼓鏗鏘傳四方》,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第89頁。

侗族“孔明送銅鼓”傳說與苗族此類傳說的情節設置較為相似,且銅鼓的功能同樣是娛樂。貴州地區苗、侗兩族交錯雜居,蔣廷瑜教授在《千古傳響:銅鼓鏗鏘傳四方》中寫道:“20 世紀50 年代以前,侗族保存的銅鼓較多,尤其是與苗族錯居的地區,使用銅鼓的習俗較濃?!倍弊濉翱酌魉豌~鼓”的傳說可能是受到苗族銅鼓文化的影響。

銅鼓傳說是一個民族銅鼓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般~鼓來歷”傳說的多樣性不僅表現在其文化主體、主題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壯、苗、瑤、彝、布依、水、侗等少數民族“銅鼓來歷”歷史記憶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是由于各民族歷史文化背景、地域文化背景、族群交往等方面的差異而產生的。

二、交融性:中國南方民族銅鼓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印記

伴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銅鼓文化被我國南方多個民族吸收和借鑒。各民族通過對銅鼓文化的改造和創新使銅鼓文化融入本民族文化體系當中,并改編現有傳說或創作新的傳說為本民族的銅鼓文化提供合法性。壯、彝、布依、水、侗、苗、瑤等民族“銅鼓來歷”傳說的多樣性正是各民族交流互鑒與文化交融的產物。根據“銅鼓制造者”來分類,我國南方少數民族銅鼓傳說可以分為“神造(送)銅鼓”“祖先造(獲)銅鼓”“龍贈(化)銅鼓”“孔明贈(改)銅鼓”四類。這些傳說反映了中國南方民族的銅鼓文化交流互鑒、交融發展的歷史印記。

(一)少數民族對銅鼓文化的本土化改造

少數民族對銅鼓文化的本土化改造是指各民族在銅鼓文化傳播與發展的過程中,結合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對銅鼓文化進行改造和創新,為銅鼓文化打上本民族的烙印。這種烙印也反映在壯、布依、苗、瑤等民族的“銅鼓來歷”傳說之中。

壯族是廣西的世居民族之一,其先民是最早受到濮人銅鼓文化影響的族群,壯族“銅鼓來歷”傳說中包含了壯族先民對銅鼓早期實用功能的記憶。壯族先民在接觸到傳自云南的銅鼓文化后,又對銅鼓文化進行了改造和創新,發明了花紋繁復、高大精美的冷水沖型、北流型、靈山型銅鼓,將銅鼓推向鼎盛繁榮階段,使銅鼓成為重要的“神器”和“重器”,故壯族先民賦予銅鼓以神圣屬性的過程也是對銅鼓文化進行本土化改造的過程。壯族“布洛陀造銅鼓”神話中,銅鼓是布洛陀創造的用來驅趕妖魔猛獸、保護壯家百姓的神器?!般~鼓老祖包登”神話中,銅鼓由始祖老虎孕育而出,銅鼓的聲音使世界恢復秩序,銅鼓也是創造人類的神器,該神話中還涉及“洪水”“創造人類”等母題情節,顯然誕生于人類社會早期。布洛陀是壯族祖神,也是無所不能的創世神,為壯族父系氏族部落時代的主神。①張聲震編《壯族麼經布洛陀影音譯注》(第一卷),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第12頁?;D騰崇拜是云南大理地區文化的重要特征,南詔國、大理國的文化中都有虎崇拜,朝中還建立了“大蟲皮”制度,官員以全身披虎皮為榮。②陸離:《大蟲皮考——兼論吐蕃、南詔虎崇拜及其影響》,《敦煌研究》2004年第1期。因此,“布洛陀造銅鼓”與“銅鼓老祖包登”兩則神話是銅鼓與壯族“祖神崇拜”“圖騰崇拜”文化相交融的產物,銅鼓在其中被賦予了創造人類、保護人類的功能。壯族“雷神造銅鼓”“造銅鼓斗雷王”“天母娘送銅鼓”等傳說則與壯族民間的“祈雨”文化有關。壯族聚居于亞熱帶地區,高溫多雨,這一地區石多土少、易旱易澇,旱澇災害是大自然給壯族先民最大的挑戰。壯族的銅鼓也被賦予了“祈雨”“治水”的功能?!袄淄酢笔菈炎迕耖g文學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在壯族的“三界說”中,宇宙分為天上、大地、水下,天界住著神靈,由雷王管理,大地住著人類,由布洛陀管理。③張聲震編《壯族麼經布洛陀影音譯注》(第一卷),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第12頁。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廣右敬事雷神,謂之天神,其祭曰祭天。蓋雷州有雷廟,威靈甚盛,一路之民敬畏之,欽人由畏之?!雹苤苋シ牵骸稁X外代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第269頁。由此可見,壯族對雷王的敬畏、崇拜古已有之。但在壯族的民間文學中,雷王又常常在與人類作戰時被凡人活捉,它貪婪、不服輸,又狡猾、貪生怕死。⑤肖遠平:《壯族民間故事中的雷神形象及其文化解讀》,《時代文學》(上半月)2009年第4期?!霸煦~鼓斗雷王”“雷神造銅鼓”的傳說同樣體現了壯家人面對雷王的復雜心態。雷王的形象之所以是斑駁的,是因為“雷”常常與水相關聯,人類與雷公之間的關系是人類與大自然斗爭的縮影,雷公為人間帶來雨水,也帶來旱災、澇災,人們崇拜、敬畏雷公,又試圖征服雷公,讓人間風調雨順。因此,壯族“雷神造銅鼓”“造銅鼓斗雷王”“天母娘送銅鼓”等傳說與壯族民間的“祈雨”文化有關,也反映了壯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勇氣和心愿。

布依族長期生活在黔桂交界地區,當地銅鼓文化的流行時間是在唐宋以后。布依族歷來崇拜祖先,在布依族的宗教文化中,祖先的神靈至高無上,每一個人的吉兇禍福都與祖先相關。①《布依族簡史》編寫組:《布依族簡史》,民族出版社,2008,第205頁。從布依族“天神送銅鼓”“龍王送銅鼓”傳說來看,布依族使用銅鼓的場合可分為節慶和喪葬,但銅鼓的作用都與祖先相關。喪葬活動中敲銅鼓的目的是為了超度靈魂,引導先人的靈魂上天成仙,節慶中敲銅鼓的目的則是為了通知死去的祖先到凡間來與后代子孫團聚。由此可見,布依族將銅鼓納入其祖先崇拜文化體系當中,并賦予銅鼓以溝通天地人神的作用。

瑤族原本是棲息于黃河、長江中下游的民族,自唐宋時期開始遷入滇、黔、桂地區,南遷后以廣西為主要聚居地,世代與壯族比鄰而居,文化上也有相似之處。壯族先民是將銅鼓推向神壇的重要力量,在壯族銅鼓文化的影響下,瑤族銅鼓也具有較強的神圣色彩。密洛陀是瑤族的祖神,也是創世神,瑤族“密洛陀送銅鼓”系列傳說中,銅鼓被當做響器和神器,用于驅趕猛獸、消除寂寞、賦予萬物聲音,還具有驅邪、創世、孕育人類始祖的功能?,幾宓拿苈逋游幕刑N含著濃厚的母系社會以及由母系向父系社會過渡的色彩,其中的“射日”情節也是我國原始社會神話的重要母題,產生于人類社會早期。而瑤族自宋元時期才接觸和使用銅鼓,顯然要晚于上述民間文學產生的年代,故“密洛陀造銅鼓”系列傳說多是瑤族南遷后,通過對民間文學的改造為本民族的銅鼓習俗提供解釋?!昂镒舆z銅鼓”是在廣西南丹白褲瑤和貴州荔波白褲瑤社會廣泛流傳的傳說?,幾迨且粋€山地民族,多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猴在山嶺樹林之間輕盈敏捷,攀巖上樹如履平地,使生活在山嶺之中的遠古先民產生敬慕崇拜之情。在布努瑤創世史詩《密洛陀古歌》“逃難”篇中還有“人猴婚配”的片段,猴母是瑤家的祖先之一,瑤家遵照猴母的囑托才能繁衍壯大?,幾濉昂镒舆z銅鼓”的傳說正是瑤族猴圖騰崇拜與銅鼓文化的融合。白褲瑤使用銅鼓最重要的場合是喪葬儀式,“猴子遺銅鼓”以及“頭顱變銅鼓”的傳說是對白褲瑤喪葬儀式中銅鼓使用由來的闡釋,體現了瑤族的靈魂觀念和喪葬文化。從上述“銅鼓來歷”類傳說來看,在以壯族為主的周邊民族的影響下,瑤族開始使用銅鼓,并將銅鼓融入本民族祖神崇拜、猴圖騰崇拜以及靈魂信仰體系當中,賦予銅鼓以通神、超度、創世、孕育人類始祖等功能??梢钥闯?,瑤族銅鼓的“神圣”色彩相當濃厚。

苗族與瑤族同源,苗族南遷后主要聚居于黔桂交界地區,其銅鼓文化受到貴州當地布依族、水族等駱越后裔的影響。這一地區銅鼓文化的興盛是在唐宋以后,這時的銅鼓已從“神圣”回歸“世俗”,成為百姓的共享之物,神圣色彩大大減弱。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孔明送銅鼓”類傳說,苗族還有“楓香樹樁變銅鼓”“巧奪務侯乜銅鼓”兩則神話對銅鼓來歷進行了闡釋。楓樹崇拜在苗族社會中歷史悠久,楓樹是苗族原始社會時期最重要的圖騰之一。各方言區苗族古歌中都有“楓香樹化世間萬物”的情節,楓樹的樹干孕育了人類始祖妹榜留,也就是蝴蝶媽媽,因此,各地苗族有用楓木制造木鼓祭祖的習俗。除了中部方言區,其他地區苗族史詩“楓香樹化世間萬物”的片段中并沒有“化銅鼓”的說法。由此可見,“楓樹化萬物”是苗族共同的文化記憶,而“楓香樹樁化銅鼓”是中部方言區苗族在接觸和使用銅鼓后,為了解釋本民族銅鼓習俗對本民族史詩進行的改造和創新。不論是在“孔明送銅鼓”,還是“楓香樹樁變銅鼓”“巧奪務侯乜銅鼓”,銅鼓多是被用作歡慶場合的樂器,增加節慶的氣氛,并未發現嚴肅的宗教屬性,可推測中部方言區苗族銅鼓文化的歸屬應是娛樂。苗族并未將銅鼓真正納入其民間信仰體系當中,部分地區苗族村寨中銅鼓取代木鼓象征祖先的現象是其木鼓文化延伸和變異的產物。

在上述四個民族中,壯族與布依族同屬駱越后裔,使用銅鼓的時間較早。壯族、布依族將銅鼓與本民族的祖神崇拜、祖先崇拜、雷王崇拜和虎圖騰崇拜等多種民間信仰文化相融合,賦予銅鼓以保護人類、超度亡靈、祈雨治水、創造人類等神圣功能。苗族、瑤族使用銅鼓的時間較晚,但和其他民族相比,苗族、瑤族“銅鼓來歷”的傳說數量多,種類全,所描述的銅鼓功能既包含創世、孕育人類始祖、賦予萬物聲音等神圣功能,也包含驅趕猛獸、節慶娛樂等世俗功能。由此可見,少數民族銅鼓文化本土化的過程也是豐富和發展銅鼓文化內涵的過程。

(二)少數民族銅鼓文化對漢文化元素的借鑒與吸收

唐宋以后,中央王朝逐漸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直接管理,封建文化和思想傳入嶺南,漢文化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日益增大,這也反映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銅鼓文化之中?!般~鼓來歷”傳說中漢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孔明”“龍”“道教”等漢文化元素的融入。

黔南、黔東南地區“人造銅鼓”類傳說中有一個重要母題,即“孔明送銅鼓”,當地水族、侗族、苗族都有類似的說法,這與黔南、黔東南地區的孔明文化有關。相傳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夷人首領孟獲,諸葛亮采取懷柔政策,七擒七放孟獲,孟獲為了紀念他,將自己的大本營“窩振”改名為孔明山(現榕江縣與從江縣交界處),山頂的水塘改名為孔明塘,并將上山路上的一個村寨改名為孔明寨。①肖進原:《孔明山考察記實》,《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當地還存在很多與孔明相關的遺跡景點和傳說故事,出土的麻江型銅鼓上??逃小疤煸酌鳌弊謽?。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水族、侗族、苗族將銅鼓的來歷附會于孔明的身上并不奇怪。水族、侗族、苗族“孔明與銅鼓”類傳說將銅鼓來歷與“孔明”“秦始皇宮”等文化元素相關聯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是百姓出于對諸葛孔明的崇敬和紀念以及對中原文化的向往;第二,是少數民族與漢族交往的一種文化策略,以此贏得更寬松的生存環境;第三,是漢族文人出于一種文化優越感而創造出的說法。如苗族“孔明送銅鼓”與“龍送銅鼓”傳說都提及孔明,但孔明的形象是完全相反的。在“孔明送銅鼓”的傳說中,孔明贈與銅鼓的目的是為了征服蠻夷,在“龍送銅鼓”的傳說中,孔明是受苗胞所托幫忙鑄造銅鼓的??酌餍蜗蟮姆床钜环矫嬗锌赡苁怯捎诿缱鍖Ψ饨ńy治者的復雜心態,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由于創作者的不同。苗族“孔明送銅鼓”傳說表現出了較強的中原文化的優越感,與宋朝王象之的《輿地紀勝》中“相傳云,馬伏波所余,又云,乃諸葛武侯征蠻所用”的記載相吻合,因此,其創作者可能并不是當地苗族。

龍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象征,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普遍崇拜的對象。對于西南地區而言,龍文化是一種外來文化,其來源并不是單一的,漢、氐羌、駱越等族群都曾對這一地區的龍文化產生影響,其中,漢族的影響較大。諸葛亮南征西南夷時看到的崇龍習俗就是秦漢時期傳入的漢族龍文化。②楊正權:《西南民族龍文化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第1-6頁。龍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銅鼓傳說中常常出現,“龍送銅鼓”是流傳在黔南、黔東南地區苗族、布依族、彝族“銅鼓來歷”傳說中的重要母題情節。在這些傳說中,人們銅鼓獲取的方式都是龍王贈與,但其中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和銅鼓功能卻不盡相同。布依族“龍王送銅鼓”中有“人龍婚嫁”的母題,銅鼓被當做嫁妝,具有傳信、溝通人神、喪葬等功能。彝族此類傳說中同樣包含“人龍婚嫁”的母題,銅鼓是親家去世后,龍王送來表達敬意的禮物,與喪葬文化的關聯更加緊密。而苗族此類傳說中的銅鼓是龍王對孝心的獎勵,銅鼓的主要功能是娛樂。因此,雖然擁有共同的母題情節,衍生出的“龍送銅鼓”的傳說卻各具特色,這與各民族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龍并不是中原漢文化所獨有的,而是中華民族內各民族共享的、重要的文化符號和文化象征,也是整個中華民族普遍崇拜的對象。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資源。

水族“朝廷批準造銅鼓”以及布依族“天神送銅鼓”的傳說中也能夠看到漢文化的深遠影響。秦朝時期,水族先民為了躲避戰爭,自廣西遷入黔桂邊境的龍江、都江上游地區①《水族簡史》編寫組:《水族簡史》,民族出版社,2008,第5-6頁。,在當時屬南夷小國且蘭國的范圍。漢武帝時期,朝廷發兵征服南越后,建立了牂牁郡,以且蘭縣為首府。自此,水族地區被納入漢王朝郡縣統治的范圍內。在“朝廷批準造銅鼓”傳說中,水族官員為了消除水家百姓的寂寞向朝廷申請鑄造銅鼓,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在水族地區的有效管轄。因此,這則傳說不僅是對銅鼓來歷的闡釋,也是對歷史上封建王朝與水族關系的映射,通過將銅鼓的來歷附會于“朝廷批準”,為本民族銅鼓的使用賦予了合法性、正統性。布依族“天神送銅鼓”的傳說中,太白星給布依族祖先布杰托夢,引導布杰從玉帝或天神處獲得銅鼓,使布依族老人去世后可以到十二層天上去成仙。太白星和玉帝是道教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而“十二層天”“十二層?!笔遣家雷逶甲诮绦叛鲋袑κ篱g萬物的理解,布依族民間至今仍流傳著古歌《十二層天,十二層?!?。兩種文化元素的交融反映了道教文化與布依族原始民間信仰在銅鼓文化中的碰撞與交融,可以看出自隋唐時期傳入貴州地區的道教文化對布依族民間信仰文化的深遠影響。

銅鼓雖不是漢文化的器物,但漢文化元素早已參與了銅鼓文化的建構。從上述水族、侗族、布依族、苗族、彝族“銅鼓來歷”傳說中可以看出,“孔明”“太白”“玉帝”“龍”等元素早已成為多民族共享的文化符號,并融入銅鼓文化之中。各民族“銅鼓來歷”傳說中多文化元素的交融印證了我國各民族源遠流長的交流互鑒。

結語

銅鼓文化自云南發源,隨后廣泛傳播至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對銅鼓文化進行本土化改造的同時,還吸收和借鑒了漢文化元素融入銅鼓文化之中,推動了銅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般~鼓來歷”傳說反映了各民族銅鼓文化記憶的多樣性以及銅鼓文化交融發展的過程。

在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銅鼓成為我國多民族的共享之物。漢、壯、苗、瑤、彝、布依、水、侗等各民族文化與銅鼓文化的交融又不斷推動著銅鼓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因此,銅鼓文化的歷史是一部交流互鑒的歷史,銅鼓傳說是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縮影,在凝聚族群認同、強化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孔明銅鼓布依族
關于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論述
吳孔明院士在晉指導植保工作
我愛孔明鎖
貴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為例
廣西銅鼓形制規律探討
一件被切割的漢代銅鼓是否應該焊接復原?
快樂的小銅鼓
銅鼓漸成收藏潛力股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態旅游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