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情境大任務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

2023-03-02 12:55鮑玲
語文建設 2023年2期
關鍵詞:過程性評價

鮑玲

【摘 要】基于大情境大任務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是一個完整的單元學習體系。在真實的情境中,走進文學作品,走向生活;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推動學生主動閱讀、自覺探究,成為閱讀與創作的實踐者;在過程性評價中,積極交流、歸納梳理,不斷建構語文素養。

【關鍵詞】大情境;大任務;過程性評價;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

文學閱讀與表達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設立“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這一任務群,與傳統的文學作品選文單元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僅僅是單一的文選內容單元,而且從學生的語文生活和精神成長需要出發,圍繞大主題設計大情境與大任務,結合單元主題、情境與任務,選擇與之適切的文學類文本,設計一個個具有邏輯關聯的語文活動。這樣的單元任務學習,幫助學生在真實可感的情境中展開有意義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這個過程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意愿被充分激發。因此,閱讀與表達的過程,也是將文學作品中語言運用的經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逐步自我內化、主動建構的過程。本文將以滿春燕老師設計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課例《少年初識世間情味》(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具體論述該任務群的教學實施要點。

一、創設勾連文學世界與學生語文生活的真實情境

文學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不僅形式多樣,其價值更在于作家們用獨特的語言藝術“精心構筑特定時空”,以表現其豐富而深刻的心靈世界,因而每一個文學作品都在“特定時空中蘊含著豐富的情、境、理”[1]。也正因如此,人們常說文學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那么,要如何走進這“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呢?這就需要教師去搭建一座“橋梁”,即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將文學世界與學生語文生活勾連起來,為語文學習提供具體的環境和條件。

創設真實情境,需要調動學生既有的學習經驗和語言積累,設計出既適切文本“特定時空”,又能夠鏈接學生生活,引發學生探究欲望的真實可感的情境。這里所講的真實情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課堂導入,傳統的課堂導入只是引入課題的一個環節,它與后續的文本學習幾乎是沒有關系的。但是,真實情境是統攝整個學習過程的。具體來講,情境是“留存在語境中,留存在思想接受的過程中,是師生共同營造的”[2]。

例如《少年初識世間情味》這一單元,選擇了三篇名家經典:魯迅的《故鄉》從成人的視角,透過故鄉的物是人非,思考國家民族的未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則是從兒童的視角講述親情故事,通過生活瑣事的描寫批判金錢至上的冷漠人情;曹文軒的《孤獨之旅》是以第三人稱視角全面展現少年克服苦難與孤獨后的成長。作家們立足當下生活,從獨特的視角表達對人生、社會的思考,文字精湛、主題雋永。而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有著強烈的探索和表達見解的欲望,渴望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理解當下社會的樣態。因此,教師設計了“少年初識世間情味”這一情境:“風華正茂的少年,總是對睜大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期待。然而生活中既有甘甜和驚喜,也有苦澀和無奈。在小說中看世間百態,品文學魅力,與故鄉的閏土、我的叔叔于勒、孤獨少年杜小康相遇,感受酸甜苦辣后的生命成長與蛻變,感受人性的美好與丑陋、社會的精彩與復雜。用文學之筆描繪世間情味,書寫人間芳華?!边@樣的情境就將單元學習內容整合在一起,把學生的生活與情感需求作為基石,以文學閱讀為臺階,圍繞認識世間百態,將文本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低頭閱讀文學作品的同時,抬頭看生活,體悟世間百態,最終獲得生命的成長。

二、設計滲透語言、生活、文化的單元學習大任務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味;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這就決定了教學該任務群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需要將語言表達、探究方法、情感精神、文化內涵等整合到學習任務中。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成為真正的言語實踐者,通過合作開展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有真實意義的活動,實現審美鑒賞能力、創意表達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精神人格的健全發展。

例如學習本小說單元,學生要學會梳理故事情節,感受小說中描繪的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要通過揣摩人物語言,透視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多樣的生命樣態;要能夠聯系生活體驗,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獲得自我成長的教益等,涉及小說中的表達技巧、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社會生活、文化樣態等。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教師將“少年初識世間情味”作為核心任務,并在它的統領下設計了四個學習活動:“設計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話”“讓于勒講講自己的故事”“為杜小康寫成長小傳”以及“創作我的小小說,演繹世間百態”。前三個任務立足文本,依據三篇小說的特點,設計人物對話、換視角重述故事、為人物立傳等具體的學習活動。學生為設計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話,要以文本中相關的人物描寫和敘事為依據,抓住細節的刻畫、典型的事件,對比前后人物形象,進而思考人物變化的原因。設計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主動掌握塑造典型人物方法、探究人物形象的過程。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微創作,“暢想二十年后宏兒與水生見面的情景”,表達對魯迅心中的“路”與希望的理解,既延伸小說的主題,也體現學生對特定環境下國家與民族命運的觀照。在“讓于勒講講自己的故事”之前,先探討“誰是小說的主角”,引導學生從不同的人物視角剖析文本,關注人物形象、情感特點等,最終聚焦人物形象的共性,從而理解小說的深刻主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然后組織學生“轉換視角,讓于勒講述自己的故事”,學生在獨白式的表達中直面人物內心,與人物共情,體悟人世間的美好與丑陋?!盀槎判】祵懗砷L小傳”則是在討論“誰讓我們認識了杜小康”后進行,先探究小說中正面刻畫、側面烘托、環境渲染等對塑造人物的作用,理解第三人稱視角敘事的奇妙,也為后續的寫作積累方法。然后走進杜小康的內心世界,為他立傳,與他一起平和地接受苦難,深刻理解孤獨與苦難的意義。最后再評一評“誰是杜小康的知音”,引導學生從塑造人物的角度與方法、對人物的理解程度等角度進行自評和互評。至此,學生對小說的表達技巧、人物塑造、情感特點等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提升了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三個平行且有邏輯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他人的故事中體會到人性的多面、人世的復雜;在精妙的文字中不斷學習講故事、塑人物、表思想的方法;在多元的創作中觀人論世。

而活動四“創作我的小小說,演繹世間百態”則是從閱讀走向觀察,從體悟文本走向理解真實生活的過程。學生結合當下感觸最深的生活體驗,表達個性化的認識與思考。同時也是將習得內化,然后在寫、評、改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三、實施指向鑒賞和創作能力的過程性評價

新課標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提出: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閱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注意整合聽說讀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朗讀、默讀、誦讀、復述、評述等方法學習作品。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提升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就提示我們在設計評價的時候應該重點關注鑒賞與創作能力,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和發展的功能。

活動一“設計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對話”,它的具體內容和對應的評價如表1所示:

評價標準涉及復述的要求和方法、整合歸納信息的方法、創意寫作中人物語言的設計、人物語言描寫的作用、聯想想象在小說中的運用以及續寫小說的方法等,指向“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評價為學生完成每一項文學閱讀任務或寫作提供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適當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依據評價標準及時糾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在“實踐—評價—糾正—再評價”的過程中逐漸建構語文素養。

學習的過程就是評價的過程,學生關注的不僅是學習的結果,更是達到預期目標的策略和方法?;顒佣白層诶罩v講自己的故事”,主要圍繞“探討誰是小說的主角”“轉換視角,請于勒講述自己的故事”兩項活動內容展開。為了完成這兩項活動,學生勢必要思考判斷主角的依據是什么;讓于勒來講故事,可以通過于勒的哪些感官來剖白他的內心世界。將這些問題思考明白了,互相評價的標準也就形成了,自然也就獲得了人物塑造、彰顯主題、轉換視角敘事的策略和方法。

當然,評價并不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個模板或某些標準,而是在完成一個個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通過互相學習、交流、質疑逐步形成的,所以學生才是過程性評價的主體?;顒尤盀槎判】祵懗砷L小傳”,其中兩個具體的學習活動是“寫一寫:杜小康在孤獨中的成長小傳”“評一評:誰是杜小康的知音”,評價的標準不是由教師直接提供,而是由學生利用網絡平臺閱讀同伴的佳作,依據探究三篇小說獲得的學習經驗,自己去擬定評價的標準。有了前面實踐活動的鋪墊,學生會關注到敘事視角的變化、是否凸顯人物內心的斗爭、是否用重大事件塑造人物、環境對人物的烘托、人物的多角度刻畫等。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還能學會如何進行有效學習,表達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滿足,因為這些讀與寫的要求并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閱讀和表達的過程中發自內心的需求,凸顯評價所起到的激勵和促進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志平,戴曉娥. 義務教育新課程資源系列 中學語文教學指南(第一版)[M]. 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8.

[2]戴曉娥. 情境 任務 活動:指向語文素養的大單元教學探索[J]. 基礎教育課程,2019(5).

猜你喜歡
過程性評價
利用大數據進行學習評估與診斷
中職“二維動畫制作”課程教學探討
《Oracle數據庫》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
基于過程性評價的Office高級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探討與實踐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高中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策略研究
過程性評價體系在航理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學歷案:從教學設計走向學習過程的設計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現狀調查報告
云環境下基于崗位素質模型的過程性評價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