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到主題、問題個性化及思辨性表達

2023-03-02 04:49陳理萍林匯波
語文建設 2023年2期
關鍵詞:主題問題

陳理萍 林匯波

【摘 要】2022年高考作文題型主要為材料作文??忌牟牧献魑膶懽饕淄A粲诿}材料層面,鋪排堆砌素材,敘事宏大,主題不明確,沒有解決真實問題,寫作沒有實現認知發展。寫好材料作文,須探索材料作文命題特點,把握相應的寫作策略。材料作文寫作中,話題性材料內涵豐富,情境復雜,須從中提煉主題;須把握材料作文的問題提出方式,把問題個性化,形成典型寫作任務;表達時須融入“自我”,在思辨性表達中促進認知發展。

【關鍵詞】材料作文寫作;主題;問題;思辨性表達;驅動性任務

2022年,八套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題中,有六套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顧名思義,就是給出話題性材料,讓考生在材料內容及含義的基礎上自主寫作。[1]語文課程須以文化人、立德樹人。材料作文命題提供的材料內涵豐富,可以促進學生在寫作中涵育發展。但是,材料作文在考生眼中卻是情境復雜,他們對寫作要求的判斷易混亂,寫作易做宏大敘事鋪排,沒有面對真實情境去解決問題,寫作活動沒有表現認知發展。要寫好材料作文,須歷經從材料話題到確定主題,提煉個性化問題形成典型任務,再到思辨性表達的過程,從而實現以寫作促進學生認知發展的目標。

一、從材料話題到寫作主題:復雜寫作情境的思辨

面對材料作文,先要明確話題與主題兩個概念。話題是內容領域、范圍,如學習、家庭、婚姻、社會生活等。材料作文命題的材料有其確定的話題內容。主題則是這個話題蘊含的深意,是中心思想,即組織該話題討論的原因或目的。材料話題不等于寫作主題,考生閱讀材料作文題目,一般都能讀出材料的話題,即讀出材料是哪個領域的內容,但不一定能領悟命題者組織話題材料的目的、原因或深意,很難準確析出主題。

“考試、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真實、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是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發展和表現的載體”[2],命題材料內涵豐富,表現真實情境,但從考生角度審視,則是寫作情境復雜。從評卷實際情況看,很多考生的思考停留于材料話題層次上,未能達到主題高度。

1. 材料特點:文化蘊涵豐富復雜

語文課程內容的“主題和載體”主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3],高考材料作文的材料為文化性內容,符合課標要求。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扒叻肌倍?,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2022年全國新課標甲卷)

上面作文材料的內在脈絡為中國古代文學名著→“題對額”事件→三種題匾方法→根據環境與省親獨創的“沁芳”題額。從中國古代經典名著到其中的“題對額”,是文化性內容。新高考Ⅰ卷的材料為圍棋的三種下法及關系,其他幾份試卷的命題材料也大都是文化性事件,或是生活中的文化性內容,“構建承載文化的材料情境”。[4]其材料特點有:

話題性。以話題選擇命題材料,是具體的某一文化領域內容,與考生生活密切相關,包括學習、家庭、國家發展等。如“題對額”,敘述三種題匾的方法性活動。

完整性。材料表現的文化內容完整,要素齊備,內涵豐富,有利于考生思考與表達?!邦}對額”是《紅樓夢》整本書中的一個章節內容,事件是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題匾,對于做什么、怎么做好、為什么等交代得很清楚。

思辨性?!邦}對額”事件是敘述題匾,或是題匾的三種方法,還是肯定根據環境及省親特點的獨創題匾方法?材料來自古代文學名著,事件本身蘊含曹雪芹的價值傾向;命題者將其組織為話題材料,再賦予命題意圖,內涵復雜。題為“沁芳”,賈政“點頭默許”,材料為什么要對此進行闡釋?顯然都有其深意,須思考分析。

2. 提煉主題:明確寫作認知方向

如果考生寫作只作材料內容的闡釋,說明考生的思考停留于話題層次。如新高考Ⅰ卷作文題,有考生寫的作文是分析圍棋的三種下法,即是停留于材料層面,沒有讀懂命題意圖,難以準確確定寫作立意。

語文教學須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5]。高考命題創設復雜情境,引導考生通過寫作表現出相應的學習品格與關鍵能力,實現價值認知[6]。話題材料蘊含的主題才是命題的考查意圖。

“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

材料脈絡是圍棋術語→三種下法→三種下法的辯證關系→初學者存在的問題。命題要求通過圍棋的三種下法及其關系,認識基礎的重要性,認識基礎與創造的關系,考生能有“夯實基礎才能真正提高水平”,或“慎對新奇”“俗手非偶然”等立意的認識,才算是明確寫作主題,契合命題意圖。

新課標甲卷作文題,考生如寫題匾的藝術或方法,只是材料概括與材料話題推演。獨創的“根據環境、省親特點題匾”方法“給人以啟示”,具體能有什么啟示,才是主題。

從表1可看出,材料作文寫作中的話題不等于主題,主題是作文題目中考查考生寫作認知發展水平的內容。命題材料的思辨,須完成從話題到主題的跨越。

二、提取問題:確認驅動性寫作任務

學習,即是學習個體解決自身問題,獲得體驗并發展認知的過程。寫作是學習活動,材料作文寫作中對問題的認識與提取,是學生以寫作方式實現認知發展的關鍵步驟。

材料作文的主題是對學生發展方向的普遍性要求,于考生而言,主題可衍生或推演出各種問題。課標提出測試“可圍繞情境選擇相關材料,設置一組有內在聯系的、指向核心素養的問題或任務”[7]。就材料作文寫作看,須認識命題的問題提出方式,結合實際,審視個體發展困境,形成個性化問題與驅動性寫作任務。

1. 材料作文的問題呈現方式

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一般由材料、導語、任務及要求四部分組成。從近幾年的命題看,任務部分不一定完整地提出問題或寫作任務,即便提出,也可能存在籠統及不明確的情況,須結合其他部分的內容才能明確。

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的材料部分提出圍棋“初學者”面臨的情況,考生須把自身視為“初學者”,把“初學者”面臨的問題視為自身學習或生活即將面臨的問題。這種命題形式是在材料中蘊含問題。全國新課標乙卷作文題的材料展示了“雙奧之城”的發展成就,其中沒有包含問題;而導語、任務表述是“以‘跨越,再跨越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考生須設身處地思考哪些可再發展、怎么發展,自己應怎樣融入、有怎樣的作為才能稱得上或實現“跨越,再跨越”,形成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命題形式是在導語、任務中提出問題。

2. 問題個性化:形成典型寫作任務

新課標甲卷作文題的導語部分提出“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幾套材料作文命題均在導語、任務部分出現“對你”“你有”“對我們”等表述,非常一致地提示材料情境與寫作主體的關系,提示考生寫作須審視“自我”發展中所要面對的問題或任務,以驅動考生“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8]

命題材料聚焦生活領域內容,寫作任務則緊扣寫作個體的生活與探索。寫作任務若籠統、虛幻,沒有具體問題,寫作者當然就無法解決問題,也就不能實現個體認知的發展。如浙江卷的作文命題,材料內容是浙江省青年通過刻苦訓練的成功、平凡中的成長、超算領域的創新,創造出“全省高質量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的成績,是正面而客觀的存在。寫作如停留于此認識層面作推演,則是“學舌式”“搬運工式”的表達。認真審視導語,是“對你未來發展有什么啟示”,預示“你未來發展”可能遭遇的困境,材料應給“你”怎樣的啟發以突破困境,實現發展,才是考生“自我”發展所要面對的問題與需要完成的寫作任務。請看表2中對寫作問題析出層次的比較分析:

析出個性化問題是寫好材料作文的關鍵。王寧先生說:“我把這個真實情境概括為:從所思所想出發,以能思能想啟迪,向應思應想前進?!保?]語文實踐活動是特定情境下的活動,材料作文寫作要求考生面對材料情境析出主題,進而結合“自我”生活的具體問題,形成典型寫作任務。

三、真實“自我”:思辨性表達促進認知發展

學生寫作存在說套話大話、表達虛假的問題,原因是“自我”的缺失。寫作表達時積極融入“自我”,有助于脈絡清晰嚴謹,提升表達思辨性。

1. 真實“自我”:具體化與個性化的思辨

寫作表達中有“自我”,可以使讀者(閱卷者)形成“自我”的映射,表達內容易被認同。下面是一位散文作家就新高考Ⅰ卷作文題所寫的下水文的層次結構:

(1)簡述圍棋三種下法的關系給自己寫作生涯帶來的啟示。(提煉材料主題,有感而發,扣緊“自我”問題)

(2)以“香菱學詩”例證沉浸、基本功與成功的關系。(以文學名著中的典型事件闡釋)

(3)“自我”寫作中“俗手”情況,以志書的文字凝練為例剖析“俗手”原因。(“自我”存在的問題及解決)

(4)高考速成班、輔導班是“俗手”,危害大。(社會現象、學習問題,拓展性闡述)

(5)對圍棋三種下法關系啟示的再認識。(小結,扣題強調)[10]

作者從自身所熱愛的寫作活動出發,論及圍棋三種下法及其關系給自己的啟發,強調“本手”的重要性,同時針對部分考生存在的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結合材料話題作出自己的判斷,積極呼應讀者的感受及認識,讀者自然而然地與作者一起體驗、思考,解決問題,形成真實認知。

問題須具體化、個性化,于考生而言,結合“自我”的探索及表達,才是主要實現途徑。寫作中“自我”的角色定位,是問題個性化的關鍵?!拔摇笔且粋€考生,是時代與現實中的青年,有自己的個性與經歷、體驗與積累,有特定的學習態度、習慣及成績水平,進而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及可能,也就存在著獨一無二的觀察與認識世界的視角,面臨著具體的發展困境與急需解決的問題。如此的“自我”才是真實的,所作的探索與表達才能真正促進個體認知發展。

由“自我”出發不是也不能封閉自己,不能自以為是,自言自語。國家政策、社會發展與青年人的學習和生活息息相關,“自我”處于具體生活中,又是開放與真實的。敏銳地關心、感受生活,積極地參與時代發展是青年人應有的態度,也是充滿朝氣的青年人應有的狀態。高考命題內容扣緊時代脈搏,考生寫作須融入時代性內容,于“自我”中表現出青年人應有的激情、豪情,表現出個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 思辨性表達:材料作文寫作的循格與破格

材料作文題由材料、導語、任務及要求四部分組成,具體寫作須從材料出發,寫作中呼應材料內容,表達與命題特點聯系緊密。其寫作思路如下:(1)從話題材料中提取認知問題;(2)結合材料內容闡述問題及“自我”的認識;(3)闡述問題的解決;(4)扣緊材料小結,點明主旨。如此構思,遵循材料作文基本規律,逐步推進,環環相扣,思維縝密。

上述寫作思路為學生探索與表達提供支架,有其積極意義。但若停留于固定方式,淪為套路,寫作活動僵化甚至抄襲,思辨能力發展的桎梏。材料作文寫作需要對其加以能動運用,突破模式、格式限制。如上面提到的新高考Ⅰ卷下水文,作者就對基本格式作了破格演繹,讓寫作表達更具思辨性。第(2)部分內容是演繹,作者從縱向、橫向展開分析,橫向是以“香菱學詩”為例闡釋,縱向是作者自身的寫作實踐。第(3)部分內容可以是推進分析,也可作正反對比分析,還可以進行補充闡述。

參考文獻

[1][7]王沖,張開. 高考語文作文試題的發展與改革路徑[J]. 課程·教材·教法,2017(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8,4.

[4]管賢強. 價值、文化和行動: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三重邏輯[J]. 中國考試,2021(11).

[6]李熹. 高考語文作文命題的價值導向與試題形態創新[J]. 中國考試,2021(9).

[8]黃厚江. 對任務驅動型寫作及相關作文題的異向思考[J]. 語文建設,2017(11上).

[9]王寧.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是”與“非”[J]. 語文建設,2019(1上).

[10]孫建萍. 本手妙手俗手(高考同題作文)[N]. 齊魯晚報,2022-06-08.

猜你喜歡
主題問題
淺談中國俠文化背景下的武俠電影
《風雨哈佛路》的主題評析與文化解讀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近十年武俠電影主題的新探索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