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數字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

2023-03-02 16:52許遠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2期
關鍵詞:開發策略數字經濟

[摘要]為適應我國數字經濟的崛起、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社會職業分工的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標定了97個數字職業。勞動力市場對數字技能的需求隨著數字新職業的產生和傳統職業的數字化轉型迅速增加。通過對數字職業的標識,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數字經濟、數字職業、數字技能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各職業對數字技能的新需求,研判變化趨勢。下一步,應以《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為指針,將數字技能開發融入職業能力建設體系并付諸實踐,通過加強頂層設計,為勞動者數字技能發展提供支撐,開發通用數字技能框架體系,推進職業標準數字化轉型,創新開展數字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專業教學標準數字化轉型,完善職業院校課程和教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建設智慧校園,組織數字技能職業技能競賽,讓“數字技能”成為新時代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職業;數字技能;開發策略

[作者簡介]許遠(1973- ),男,福建福州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編審。(北京? 100101)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03-0059-09

一、數字經濟及其發展趨勢

(一)數字經濟的概念、特征和范疇

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一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1996年,美國學者唐·泰普斯科特在《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代的前景與風險》一書中首次提出。隨著信息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及其應用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數字化程度不斷提升,特別是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和5G 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DT)①”促進了全球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推動社會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國務院《“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促進公平和效率更加統一的新經濟形態”②。

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寬包容性的特征,它觸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和迭代升級創新,滲透到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各環節,構成了由政府、組織、企業、個人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數字生態,產生了更有效的生產、更大的市場、更快的反饋,使得組織內各部門間、價值鏈上各企業間甚至跨價值鏈、跨行業的不同組織間實現大規模協作和跨界融合。數字經濟可分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數據價值化等四個方面。數字產業化是指“數據要素的產業化、商業化和市場化”③。產業數字化是指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達到原有產業與數字技術的全面融合發展。數字化治理是指運用數字化手段對國家和社會進行治理,提供數字化公共服務。數據價值化主要指數據的采集、標準、 確權、標注、定價、交易、流轉和保護等。

(二)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來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各國數字經濟戰略和鼓勵政策頻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文中指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④。其主要表現在“數字生產者服務快速增長帶動制造業快速轉型升級;數字設計服務平臺實現人才匹配與聚合;數字貿易服務平臺實現了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高效率個性化匹配”⑤。數字消費新模式催生新業態,數字跨國公司成長迅速??傊?,數字時代跨境跨產業組織生產分工的成本大大降低,收益顯著提升,產生了新的紅利,數字經濟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引擎和長期發展的動力。當然,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還不平衡,發達國家特別是高收入國家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中的份額明顯居于優勢地位。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北快南緩”的態勢,歐洲、美洲、亞洲的發展水平顯著高于大洋洲和非洲。

在我國,發展數字經濟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近年來,通過出臺《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政策,我國數字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為經濟穩定增長做出了貢獻,成為應對經濟下行的壓艙石?!?012—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約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由21.6%大幅提升至39.8%?!雹?/p>

二、職業數字化與數字職業

(一)數字時代的職業特征

數字經濟創新了勞動場景,改變了勞動者聚集某一場所才能工作的傳統邏輯,大量工作通過線上方式遠程開展,催生了很多新職業。這些新職業中,既有傳統職業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發展(如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等),又有數字經濟催生的全新職業(如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訓練師等),覆蓋了智能制造、移動辦公、遠程教育、物流配送、餐飲服務等各領域。

數字時代的職業具有技術化、智能化、服務化、個性化的顯著特征。一是技術化。技術進步要求從業者在原有技術與技能水平之上還要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術與技能。二是智能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正深刻改變傳統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被賦能的設備具有一定的識別、判斷能力,導致原有的設計、供應、制造、銷售、服務等環節被優化,提升了勞動生產率。三是服務化。數字技術賦能下,無人零售、在線教育等新消費場景不斷涌現,生產性服務業與高端生活性服務業的就業吸納能力顯著增強,出現了“增員提質”“服務優化”的現象。四是個性化。勞動者就業觀念轉變是驅動數字經濟時代職業重構的重要因素?!盎ヂ摼W+”零工經濟催生的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喜歡從事靈活自由的工作,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重視自由和平等,謀求自身價值的實現,可以根據自身能力、興趣愛好、時間分配等選擇自由的工作方式。上述四大特征,正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它不僅引發了生產力的革命,還細化了社會分工,推動了生產關系和分配消費關系的深層次調整,從而提升了需求,擴大了供給,促進了消費,擴大了就業。

(二)關于職業的數字化

數字經濟不斷改變生產要素的配置,職業作為勞動力與生產要素結合的具體體現,必將受到影響并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所有職業都有數字技能的需求,傳統職業中數字技能的占比也在增加,這可稱為“職業數字化”。

1.職業分類體系適應數字化趨勢。職業分類是對社會分工的客觀描述。數字經濟通過對勞動分工的影響,進一步促進職業總量與結構變化向適應數字經濟需要的狀態發展。一是數字化傳統職業導致整個職業分類體系中的數字化程度增加。二是數字經濟活動領域生產與服務規模的擴大,創造出新的數字就業機會?!吨腥A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收錄的168個新增職業中,因數字經濟活動產生的新職業占相當大的比例。

2.職業能力體現數字化生產生活要求。數字經濟對勞動者職業能力數字化提出了新要求。在數字經濟活動各領域,技術的創新與改變擴大了相應的職業活動范圍,對從業者職業能力的專業化或綜合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職業數字化助推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體面勞動。數字職業的產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促進了傳統就業、在家辦公、自我雇傭等多重就業形式的發展,改善了工作環境,提高了工作尊嚴,不僅符合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UNESC)2009年對體面勞動的定義,也符合2015年國際勞工組織對體面勞動概念的重新界定。體面勞動包含生產性的工作機會(滿足個體的基本需求并能夠為社會做貢獻)、公平的收入、勞動場所的安全、對家人的社會保護,有利于個人的發展并融入社會,促進所有人都能參與影響他們工作與平等的決策制定。

(三)數字產業催生數字職業

1.數字職業的概念和特征。數字職業是以ICT、DT為技術基礎,以數字勞動(Digital Labor,簡稱DL)為主要特征,由從事數字化信息表達、傳輸,以及數字化產品(或服務)研發、設計、賦能、應用、維護、管控的人員為從業群體的職業群,并不是指某個職業。某項數字勞動(即將ICT和DT作為生產資料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稱)的從業者達到一定規模后,如果符合職業的其他特征,經特定的評審程序后可被認定為一個“數字職業”。

數字職業具有層次性、跨界性、專業性的特征。首先,數字職業涵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層次。其次,數字職業具有跨現有職業大類的分布特征。我國新標識的97個數字職業集中分布在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和第四大類(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占數字職業總數的94% ;剩余的6%分布在第五大類(農林牧漁業生產及輔助人員)和第六大類(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第一、三、七、八大類暫無分布。最后,數字職業所涉工作具有較強專業性,需經過專門培訓或系統教育后方可勝任。

2.數字職業與數字產業的關系。數字職業與數字經濟存在著密切聯系,其關系表現如下:一是先后關系。先有數字經濟后有數字職業。從業人員在數字經濟活動中運用數字技術技能開展數字勞動,逐漸形成一定數量的從業者隊伍,并經過國家勞動管理部門(如我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認定,才能成為數字職業。二是依托關系。數字職業從業者必須依托數字經濟領域的生產、生活服務活動才能存在,數字經濟是數字職業生存的條件和基礎。三是共生關系。如果沒有數字職業從業者的支撐,數字經濟活動也難以持續。四是互動關系。數字經濟活動為數字職業從業者提供了生涯舞臺,同時數字職業從業者也通過數字勞動加速推動數字經濟的迭代升級。

3.數字職業的產業分布。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將數字經濟劃分為“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部分。數字產業化(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部分,包括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和數字要素驅動業四大類,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于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種經濟活動”⑦,它是數字經濟的基礎。產業數字化部分僅包括數字化效率提升業,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部分”⑧。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課題組將各數字產業創造和催生的數字職業梳理為5大類、156個子類產業(如計算機制造、數字產品批發、軟件開發、互聯網平臺、智慧農業等)、106個(后正式標注97個,如通信工程技術人員、信息通信網絡終端維修員、嵌入式系統設計工程技術人員、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數字職業。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大類中,數字職業占全部數字職業的比重分別為:數字產品制造業,占比9.3%;數字產品服務業,占比7.2%;數字技術應用業,占比46.4%;數字要素驅動業,占比17.5%;數字化效率提升業,占比19.6%。

(四) 數字職業的標識原則與判定規則

數字職業從業者已成為經濟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確定和標識數字職業,國際上還沒有形成廣泛、一致的共識。

1.標識原則。參考美國勞工統計局對其他廣泛存在且跨產業類型的新興職業類群(如綠色職業)的標識方法,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將是否有數字產品和服務的輸出和使用作為標識原則,具體如下:第一,已存在并持續保有大量的就業崗位和一定規模的在職從業者;第二,該類新興職業對未來五年就業增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第三,社會已有為該類新興職業提供相關證書的教育培訓方案、機構;第四,具有國家頒發的為推動該類新興職業發展而實施的執照或認證;第五,具有服務于該類新興職業從業者的全國性協會,且至少有一個協會編制職業標準;第六,具有專門針對該類新興職業從業者的專業期刊??傊?,該類職業從業人員實際存在,社會對該類職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需求,該類職業對所需要的技術技能有明確的要求;社會對該類職業存在和發展的正當性有共識,該類職業的獨立領域和文化特征已經形成。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課題組提出以國家有關政策、產業分類、職業分類為依據,統籌社會共識,同時,考慮國際對標可比較的原則,參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字素養全球框架》(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DLGF)及歐盟的《歐洲公民數字能力框架》(European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EDCFC),進行綜合判斷標識。

2.判定規則。根據上述原則,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課題組“采用‘三個維度’(數字語言表達、數字信息傳輸、數字內容生產)及‘六個指標’(即數字勞動所涉及的工具、環境、目標、內容、過程、產出六要素)作為判定規則”⑨。在判斷時,三個維度應至少有一項符合,“六個指標”須有四項(含)以上指標符合。該課題組還按照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及數字勞動對職業活動的影響程度,將數字職業劃分為技術創新型、技術融合型、技能改進型三類(見下頁表1)。

三、數字技能及其人才需求

(一)數字技能概念的辨析

早在20世紀90年代,“數字素養”的概念就已提出。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都意識到數字素養與技能在數字人才培育中的基礎作用。隨著EDCFC和DLGF的推出,“數字素養”開始從概念思辨層面走入實踐探索層面。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培養面向未來的數字技能——我們能從國際比較指標中得出什么結論?》報告中提出:“數字技能不僅指知道如何應用信息通信技術來獲取、分享、生產信息,而且指能夠應用信息通信技術來批判性地評估和處理信息,運用精確的技術獲取和生產信息,以解決復雜問題?!雹?/p>

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關于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研究報告》中對數字技能的定義是運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或使用數字設備,生產、獲取、分析、傳輸信息,以解決有關問題、確保數據安全等的數字能力和素養”11,可分為“數字應用技能”和“數字專業技能”兩類12。前者指人們在工作、生活中使用各種手段獲取、傳輸數字信息的能力,主要針對非專業人員,具有基礎性和普適性,是數字時代社會公民生活和工作需掌握的普適性技能。后者指運用數字技術從事數字勞動的能力,主要針對數字職業從業者,具有復雜性和創新性,是其專業工作須具備的專業性技能。

清華大學與領英(linkedIn)的一項合作研究提出將數字技能分為“‘基礎性數字技能’和‘顛覆性數字技能’”13?;A性數字技能是指利用和擁抱數字時代的能力;顛覆性數字技能能創造新的應用場景,體現數字技術與其他專業領域的融合。該研究還認為:“基礎性數字技能和顛覆性數字技能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樣重要?!?4

隨著社會步入深度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能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展。廣義的數字技能不僅包含操作技能,還涵蓋與行為、專業知識、實際經驗和生活相關的素養。數字獲取、數字交流、數字消費、數字安全、數字健康等技能已經成為人們融入數字化社會的必備技能。

(二)數字技能人才及需求趨勢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勞動力的數字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從世界范圍看,美、英、德等發達國家均已將勞動力數字技能提升和數字技術人才培養納入國家數字經濟戰略。上文提到的清華大學與領英的研究還提出,“數字人才在非ICT行業的比例更高”15?!皵底秩瞬耪谙騻鹘y行業滲透,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強顛覆性數字技能的培養和場景數據構建,加強數字技術與生物、材料、能源等技術的交叉融合,依托產業數字化構建新科技革命的全球競爭力?!?6

對我國來說,加強新生勞動力的數字技能培養,提升社會公民的數字應用能力,使之與經濟數字化轉型需求相匹配,是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僅以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數字技能人才需求為例:一方面,數字技術能力不足,質量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數量缺口大,“預計2023年,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數字技能人才需求數量將達110.6萬人,人才缺口較大”17。

總而言之,盡管業界對數字職業的劃分和數字技能的內涵還有爭論,但在職場中,需要大量既懂生產運營又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數字勞動者是不爭的事實。各國都在加強前瞻布局,普遍提高公民數字技能,培養大量專業化、具備復合能力的“數字工匠”。

四、構建面向未來的數字技能的開發策略

職業教育與培訓在推動數字技能普及、促進數字就業上有顯著優勢。世界各經濟體的主要做法有:制定并實施提升數字技能的戰略或行動計劃、加強數字技能的職業培訓和技能認證、針對不同群體的特點開展數字技能培訓、組織數字技能相關職業技能競賽等。

2021年,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在部級層面,2021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了《“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有關司局還制定了《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工作方案》,并啟動開展“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工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上述政策體系將數字人才納入各類人才計劃支持范圍,初步形成了數字人才培養、使用、評價、表彰、激勵政策體系。下一步,國家層面和各地各校要采取以下舉措,抓好數字技能開發。

(一)加強頂層設計,支撐勞動者數字技能發展,拓寬其職業發展通道

有關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在推行新的政策框架,助推數字經濟發展,帶動數字就業,激發數字技能需求,并開展數字技能需求預測,把握人才培養方向,抓緊修訂職業技能標準,將數字技能要求融入其中,為數字經濟中的人才培養提供依據。例如,經合組織提出《走向數字化綜合政策框架》(The Going Digital Integrated Policy Framework),“旨在幫助各成員加緊制定數字經濟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和民眾福祉”18。當前,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都已制定了本國的國家數字戰略,加強數字技能培訓是各國數字戰略的優先選項。在這一方面,“各國更重視培養個人的數字技術以及更良好的數字素質,強調賦予每個公民充分融入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的權利”。19不少國家針對不同人群(如學生、老年人、低收入家庭、殘疾人等)提出不同的政策目標,通過各種手段縮小數字鴻溝。同時,將數字技能融入所有類型的教育,確保每個人都擁有一定的數字技能。

在我國,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教育管理部門應根據《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的要求,加快整合目前散見于各部門文件中的數字技能開發政策,將數字技能培養培訓納入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通盤考慮。要構建數字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推行數字技能人才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開展數字新職業的技能大賽,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大數字技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拓寬數字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促進形成“包容性”20勞動力市場,以應對未來社會中更大程度的不確定性。

(二)構建數字通用技能框架體系,開展通用數字技能的職業技能認定

工業4.0時代,通用數字技能成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和盈利的關鍵。很多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時注重通用數字技能的培訓,認識到通用數字技能直接影響員工學習新技能的能力,其重要性不亞于專業數字技能。英國政府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該國缺乏數字技能的成年人達20%,而未來20年所有的工作崗位中有90%需要某種數字技能。2019年,英國推出了“必備數字技能”資格證書,并提供免費培訓課程,助力成年人提升數字技能。

因此,建議出臺國家層面的“數字通用技能框架體系”,并將其納入《通用職業素質綱要》,讓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有所參照,更好地開展數字技能的教學和評價。同時,盡快出臺數字技能的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辦法,開展相關工作。

(三)推動職業分類更加適應數字經濟的要求,提升國家職業標準中的數字技能含量

國家職業標準反映特定職業的工作實際情況,能夠快速響應勞動力市場的技能要求,是相關專業開展職業教育的起點要求,也是開發有關職業的培訓大綱、教材的基本依據。為解決傳統職業資格證書難以反映新的數字技能學習成果的問題,各國紛紛優化職業資格框架,將數字化元素融入資格標準,明確職業活動所需的數字技能。例如,德國將“國家職業標準體系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引擎。聯邦教育與研究部(BMBF)在2016年10月提出實施‘職業教育4.0”框架’”,以配合“工業 4.0”戰略的推進,聚焦數字化勞動對職業資格與能力提出的新要求。BMBF與聯邦職業教育研究所(BIBB)共同啟動了“未來數字化工作專業人員資格與能力”21倡議,選取部分職業,分析和整合企業、協會和社會伙伴的建議,根據該職業技術工人的資格與能力要求的變化提出行動建議,支持工人提升資格,滿足數字化的新要求。BMBF還提出了創新的資格培養與認定模式——附加職業資格(即代表勞動力市場最新的、跨職業領域的、企業專業化生產的特定資格需求,也包括數字技能需求),用于引領職業標準更新。

我國的職業標準體系由國家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評價規范、專項能力考核規范等構成。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職業的確立,需要對現行職業標準進行更新和完善,推進職業標準數字化轉型。首先,抓緊將通用數字技能要求嵌入國家職業標準中,作為基本要求的一部分。其次,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抓緊開發已經標定的97種數字職業的職業標準。最后,對于非數字職業,要根據職業活動趨向數字化的趨勢,合理確定(更新)1~2項具有數字化特點的職業功能,對該職業標準進行更新。

(四)推進專業教學標準的數字化轉型

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標準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依據,應緊跟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能的需求,盡快實現與相關職業標準的聯動開發,為人才培養提供目標指向。職業院校應根據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特點,對接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利用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和數字產業分類的研制成果,對五大類數字產業涉及的各學段職業教育專業逐一梳理,開發或更新專業教學標準,融入數字技能要求以及涉及數字發展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服務、新成就,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1.明確數字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數字技能培養目標是讓社會公民在掌握工作技能的基礎上,具有數字意識和責任感,具備數字理念、數字知識、數字能力、數字行為以及為自身職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的能力。職業教育和培訓領域中,培養數字技能旨在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具有數字素養、數字技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院校應深入分析現有數字就業、數字技能的政策,與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行業企業合作,對數字經濟、數字職業、數字技能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及時識別新出現的涉及數字發展的典型工作任務,對未來數字技能人才需求進行預判,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自身特色,適時修訂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目標。

2.重構數字化技能人才的培養框架和內容。職業(技工)院校要對接產業需求,根據職場對數字技能的新需求重構新的專業(職業)能力框架。合理選擇培養內容,將通用數字技能融入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數字技能融入專業技能課程。在為青年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時要有前瞻性,將數字技能、數字就業、數字創業納入職業生涯教育中。同時,也應將數字技能的開發研究納入職業院校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計劃,讓職業院校在辦學和教學時有所參照,更好地開展針對數字技能的評價。

(五)創新開展數字技能培訓,探索培訓新模式

職業培訓要敏銳應對勞動市場的需求變化。目前,各國(或國際組織)普遍加強了對勞動者的數字技能培訓。例如,歐盟在《2030數字羅盤》中提出:“未來10年培養出滿足數字化發展,尤其是數字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和熟練掌握數字技術與知識的公民,形成2000萬人規模的信息技術專業人員隊伍?!雹?018年印度通過發布“未來技能倡議”(Future Skills Initiative),加強與IT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的合作,利用未來技能平臺開展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新興產業培訓,涉及155種新技能、70種新職位。在培訓專業技能的同時,各國也非常重視普通民眾數字技能培訓。例如,2019年,加拿大政府宣布為特定人群(包括老年人、新移民、殘障人士、低收入者、農村居民、土著居民等)提供數字技能培訓;韓國政府出資開展旨在提高老年人數碼設備應用技能的“無接觸式數碼技能教育”。

下一步,各地各校各培訓機構應在“三新數字技能培訓”(新產業、新職業、新技能)上進一步發力,探索數字化技能培訓新模式。同時,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建設一批培養數字技能的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開發一批數字技能培訓包和培訓教材,開展教研活動和師資培訓等。

(六)完善課程和教學體系,深化校企合作,建設智慧校園

職業教育要滿足數字職業和職業數字化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使人才培養內容與數字經濟發展一致。做好課程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建設智慧校園,是落實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職業院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現行信息技術公共課教材的基礎上,抓緊研發適用于職業院校各學段的通用數字技能培養教材,并將其納入公共課范疇。各專業應在除信息技術以外的公共基礎課程中適當融入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行為規范、法律法規等內容。二是在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中融入系統且專業的、具有本專業特點的數字技能。三是發揮職業院校校企融合的優勢,引導推動高科技企業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共建數字技能課程,與學校在師資培養、實習實訓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四是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涵養和傳播數字文化,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建設數字教學資源平臺,提高數字資源共享程度。

五、展望

數字技術的更新與迭代,對生產方式變革和就業結構重構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進步和人民對于美好生活需求的提高,培養適應數字經濟需要、具備數字技能的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是我國新時代數字技能戰略的核心。要牢牢把握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帶來的人才新需求,大力培養高質量數字技能人才,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數字時代,正規教育越來越難以有效滿足人們持續增長的技能學習需求,出現了新的知識和技能轉移模式。全體勞動者尤其是青年人應該掌握和精進“數字技能”,擁抱數字經濟,投身數字職業,追求更高質量、更體面的勞動。

[注釋]

①準確地說,數字技術是指借助計算機等設備將包括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通過編碼轉化為二進制信息后,再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

②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21〕29號)[Z].2021-12-12.

③袁韶華,左曉寶,施松.數字經濟時代城市應急管理事件的防范與應對[J].城市與減災,2022(3):8.

④習近平.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J].先鋒,2022(3):5.

⑤江小涓.數字全球化提供發展新動能[J].經濟導刊,2022(7):81-82.

⑥黃慶平,張振華,吳軻威,等.數字經濟時代的職業演進與青年職業發展[J].中國青年研究,2022(9):114.

⑦任隴嬋.以數字經濟賦能“新廣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聲屏世界,2022(5):6.

⑧彭德倩.數字經濟潮涌,城市準備好了嗎[J].大眾投資指南,2022(1):31.

⑨劉建軍,孫一平,謝晶,等.厘清數字職業內涵 開展數字職業標識 助力數字人才培育——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中的數字職業標識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國培訓,2022(2):25-26.

⑩翟濤,晉曉磊,胡輝,等.關于提升全民數字技能的研究報告[J].中國培訓,2021(6):19-20.

1112崔秋立. 提高技術工人隊伍的數字技能[J].中國培訓,2022(2):16,16.

13141516陳煜波,馬曄風,黃鶴,等.全球數字人才與數字技能發展趨勢[J].清華管理評論,2022(Z2):14,14,15,15.

17王寶友.大力培養“數字工匠”推動數字中國建設[N].中國組織人事報,2022-12-15(4).

1819羅森,郭禹辰.經合組織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研究及啟示[J].中國發展,2022(2):82,82.

20包容性增長是一種效率與公平兼顧的發展方式,其能廣泛地吸納勞動力參與經濟活動并提高已就業人口生產率,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重點關注增長對于弱勢群體的影響:一方面社會各階層均能受益于經濟增長創造的新機會,另一方面收入差距逐漸縮小,低收入群體更能從中受益。

21李文靜,馬燕.德國工作世界的嬗變與“職業教育4.0”變革動向研究[J].職教論壇,2020(2):174.

22王曉松.面向2030年的歐盟數字技能戰略舉措分析[J].中國科技人才,2021(4):1-2.

猜你喜歡
開發策略數字經濟
一起來認識“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如何有效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策略的研究
高中政治微課程開發策略研究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南京歷史文化街區體驗旅游開發ASEB分析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大數據時代我國信用評級業重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