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析

2023-03-02 01:21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黨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艾 萍

(武漢工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

2022年10月16日,在黨的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發出號召,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場所,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正是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可行性

偉大建黨精神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和生動教材,也是思政課的重要內容,兩者目標契合、基本內容貫通、優勢互補,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具有深刻的理論可行性和現實可操作性。

(一)偉大建黨精神的價值引領與高校思政課的課程目標契合,共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涵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的課程性質、學科體系、教學內容、考核標準等,是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體現,是黨的政治建設在教育領域的具體化?!盵1]這深刻揭示了思政課的課程屬性和鮮明特征,即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特征[2],也表明了思政課和偉大建黨精神在立德樹人上的協同性和目標導向的一致性。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可共同引領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政課,曾強調,我們黨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备咝K颊n主要工作就是讓青年大學生在新時代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讓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進入頭腦,關注時代,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生成歷史和現實升華本身就是生動鮮活的思政課,具備極強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實踐性。建黨精神的內涵和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征程高度詮釋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真理的科學性和價值性。百年前,國家風雨飄搖之時,一群懷有強烈歷史使命感的先進青年懷著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追求,走出了一條開天辟地的革命道路;百年路途,無數優秀青年追隨黨的指引,堅守理想投身中國建設和改革事業,用智慧、汗水和鮮血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時代,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行,這個歷史重任將由年輕一代接力?!按街辛骼烁?人到半山路更陡”,這個目標“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形勢嚴峻,未來艱辛可預見。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恰處于價值觀形成期,很易被外界標題化、碎片化、隱蔽化的事件和信息擾亂。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指向和價值底色則有助于青年學生鑄成堅定的信念、強烈的使命感和勇敢的擔當,來鞏固已取得的偉大成就、完成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任務。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為國為民的情懷、腳踏實地的奮戰和高尚的品格,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尋路、探路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有利于讓大學生感受到追逐初心的熱情和艱辛,產生深深的情感共鳴,消解歷史虛無主義,自覺生發政治認同和歷史認同,深刻意識到“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只有實干才能成就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途上,每個青年都不能袖手旁觀,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既要用實干實現個人價值,也要能為興邦富民貢獻一份力量?,F在,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長,迫切要求各領域改革創新?!安慌聽奚?英勇斗爭”的精神并不過時,它有利于培育不計私利、大膽探索、勇于擔當的精神品格,去克服“婁山關”與“臘子口”,勇做改革創新的實踐者。

(二)偉大建黨精神是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豐富與活化的源泉,高校思政課是偉大建黨精神傳承與轉化的主渠道

“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才使得馬克思主義在大學生心中落地生根,堅定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實踐者?!盵3]任何精神要弘揚傳承都要通過一定的平臺和渠道輸送到人民大眾之中,高校思政課因其獨特的屬性,成為在全國青年大學生群體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主渠道;偉大建黨精神是高校思政課豐富的精神源泉和素材庫,兩者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系統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基本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價值觀、中國近現代發展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內容??梢钥闯?思政課中講述的內容在偉大建黨精神中都能夠找到有力的素材,作為豐富與活化的源泉。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之基,昭示著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的科學性、實踐性、人民性;共產黨人以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和不負人民的擔當品格,將理論的運用貫穿百年,在中國近現代史革命、建設、發展的脈絡中本土化、時代化,形成偉大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的成就。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之源泉,在各個歷史時期升華形成的富于時代氣息的具象化精神,成為推動青年大學生理解中華民族發展史、樹立崇高信仰、立志服務人民的鮮活素材。先進的理論要進入大學生頭腦并有效傳承,必須借助外在的思想灌輸或啟發誘導,那么在高校體現為要進教材、進課堂。思政課是每一位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具有全員性,恰恰是這一過程的主要路徑和平臺;思政課教師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的骨干力量,對于繼承和發揚建黨精神具有獨特優勢,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而高校思政課體系是一個層層遞進、邏輯嚴密的體系,可以在大學生不同年級段將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理論、生成邏輯和現實升華不間斷地輸出,并逐步內化為其穩定的理想信念并外化為優良的精神品格,進而在實踐中表現為正確的行為。高校思政課程體系成熟、內容完備,各門課程有所側重,各章節層次分明,這為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提供了鮮明的、選擇多樣的切入點。學生基于主體性選擇可以從不同課程、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等,對偉大建黨精神知、解、悟,伴隨著高年級自身各方面的成熟,再到情感的真摯和行為的自覺。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和轉化,落腳點就是要汲取前行的力量將之付諸實踐,高校思政課正是偉大建黨精神得以有效傳承和轉化的主渠道、主陣地和主場所。

(三)偉大建黨精神可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深度,高校思政課可保持偉大建黨精神的溫度

思政課要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重要的前提是做到讓學生理論認同,如馬克思所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理論的徹底性則來自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深刻提示和嚴謹論證,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思政課不僅要講好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什么”,還要講清楚“為什么”,更要結合中國和世界發展的脈絡及現狀,講清“怎么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慶?;顒拥囊粋€標志性政治宣示和理論創新”[4],其融入必將增強思政課思想性和理論性的深度。它的理論之基就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對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高度概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基本原理在偉大建黨精神中得到充分的映射和印證;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英勇斗爭的歷程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識中國、改造中國的生動范例。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走向強起來,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作為普遍真理的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開放性,并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實現了三次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將偉大建黨精神要義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有助于提升學生理論水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改造世界,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高校思政課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課程,是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一門學科,是有溫度的課。這門學科的溫度來源于中國共產黨百年跋涉途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實踐指向,“不怕犧牲、英勇奮斗”的拼搏氣概、壯烈底色,來源于“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政治擔當、家國情懷。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潤鮮活的內容,豐富壯闊的場景,傳遞的是最高尚又最樸素的情感。每一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對大學生來說,是每個時代的同齡人在回應身處時代的社會問題,是每一個鮮活高尚的靈魂在以平凡之軀做最接地氣但又最偉大的事。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人民的信任,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成就了今天最有溫度的鮮活教材,成就了今天有血有肉、有境界、有氣概的思政課。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用來闡釋、論證和解析相關內容,能夠使思政課內容更富歷史底蘊和人文情懷;它鮮明的實踐性能吸引、觸動學生裝著國家和民族去關注時代發展需求,關注社會,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以自己的奮斗精神和實際行動成就有意義的人生。這樣就實現了從“上有溫度的課”到“做有溫度的人”的轉化,把思政小課堂的溫度帶到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轉化為建設現代化社會、建設現代化強國的熱情和力量。隨著大學生奔赴各地建設國家,能使偉大建黨精神像星星之火那樣燎原并保持溫度。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基本原則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是一項重大的教學實踐,在其融入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現實痛點和難點。年輕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異常豐富多元,所處時代距離建黨時期遙遠,難以全面深刻地感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尤其讓人擔憂的是國家安全面臨新情況,高校成為某些非主流意識形態滲透和進攻的重點。如果倉促之下生搬融入,學生不易接受,甚至會適得其反。因此在融入過程中,需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導原則,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下系統規劃整個知識體系并精準發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優勢互補,這樣不僅凸顯偉大建黨精神的吸引力,更能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價值指向與知識傳授相結合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既要能夠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知識內涵,又要實現價值引領強化思政課的育人指向。堅持知識傳授原則,是要將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基本信息以及所蘊含的理論、精神呈現,深入淺出地分析釋義,讓大學生能夠基本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知識系統,形成正確的黨史認知以及真理認知的基礎,使其價值建構有支撐。當然也不能陷入純粹知識的低層次傳遞中,易造成偉大建黨精神在融入過程中喪失其最獨特的政治性,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中,避免忽視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引導性。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因此必須在融入過程中時刻不忘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注重以價值引領為導向,凸顯其意識形態屬性,引導學生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史觀,涵養愛黨愛國情懷,筑牢理想信念,激發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責任意識,成為弘揚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的主體力量。

(二)系統規劃與精準分工相結合

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結構完整[5],是貫穿中國共產黨人百年歷程的紅色血脈,在現實中升華衍生了一系列相應的偉大精神。高校五門主要思政課內容同源、各有側重、自成體系,又互補構成一個邏輯清晰的思政課程育人系統;各門課程既在實際教學中獨立運行,但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同向同行。高校思政課融入偉大建黨精神,要實現宏觀上的系統規劃與微觀上的精準分工有機聯動,既注重偉大建黨精神和思政課體系的整體性,同時也要實現依據不同內容和特質協調分工、精準發力于不同思政課程。具體來說,要從總體性上探討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邏輯以及和其他精神之間的關系,防止內涵破碎與層級割裂,完整詮釋建黨精神基本意蘊。要在深刻把握核心要義、價值引領、生成歷史和實踐升華等基礎上,結合五門課程共同建設要求,減少單一的重復交叉[6],搭建一個統籌安排、協調推進的偉大建黨精神教學內容體系。針對五門課程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想要達到的教學效果,精準設計路徑,找到切入點實現精準施教、協調分工,以增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另外,還要考慮到思政課程只是整個學校課程育人體系的子系統之一,其他課程子系統如公共課和專業課等也要精準發力,使偉大建黨精神貫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

(三)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參與相結合

為了保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系統性和精準有效性,要做到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參與相結合。新時代,思政課教師是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力量,是青年學生系好第一??圩拥囊龑?責任重大。教師在整個融入過程中作用關鍵,涉及內容的整合和梳理、路徑的設計及具體操作、效果的反饋和思索等。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主動作為,成為受教育者并進而成為研究者、宣傳者;相關單位也要保護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以增強融入的恰切性和實效性。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終身學習,進而自我完善創造價值,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就必須靠學習者本身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因此在融入過程中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自覺和自主是不能忽略的。教師要提前了解青年學生的成長背景和特點,關注青年熱點話題,找到偉大建黨精神切入的激發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間,營造開放、互信的狀態。這樣能夠使學生減少抵觸,在自在氛圍中充分調動自我需求意識,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被動輸入記誦到主動探索研究、應對學習任務到積極承擔責任的轉變。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具體路徑

偉大建黨精神本身是一個邏輯嚴密、完整科學的體系,要有效融入思政課更是一個系統性工作,需要厘清學校、教師和學生各自職責,發揮學校主導、教師主教和學生主學的協同作用。目前,高校思政課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五門主體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偉大建黨精神要融入高校思政課,必須合理分解、科學布局,各有側重地滲透到五門主體課程,形成系統化的知識格局。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基因化、人格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學路徑,實現融理、融人、融事、融情,學生方能潤物無聲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成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效果。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釋。

(一)基因化:有機植入主體課程體系,融理入課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源和本、根和魂,具有很強的內涵深刻性和理論抽象性。因此,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不是一個簡單的切割分解問題,而是一項提取“基因”合理植入的工作。這就要求高校完整、準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唯有如此,方能確立融入思政課的前提條件。結合高校五門主體思政課程,偉大建黨精神融理入課的具體方式分述如下。

深刻理解偉大建黨精神是黨治國理政的內在遵循,將“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融入原理課。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這一論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和馬克思主義“行”之間的辯證關系,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根本指導思想和作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科學理論的重要地位。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確立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并矢志不渝為之奮斗?!皥猿终胬?、堅守理想”與馬克思主義真理具有內在統一性,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內在一致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性地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是合理的?!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門從整體上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課程,在高校五門思政課中具有基礎地位,為學生正確學習和理解其他思政課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那么,在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過程中,可以結合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側重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即“堅守真理”中的真理組成部分,用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實踐來檢驗真理,凸顯真理的價值,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充分認識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理解偉大建黨精神中“堅守理想”的篤定來源于科學的認知。

深刻把握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百年歷史的全面總結,將“踐行初心、擔當使命”融入歷史課?!吨袊F代史綱要》這門課程主要側重歷史背景和進程的敘事,讓學生認識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在的規律性,了解國史、國情,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那么,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時,可著重于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背景,以近代屈辱史和各方力量抗爭失敗史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鋪墊,理解它誕生的必然性;通過系統梳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講好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踐行初心”改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在梳理百年奮斗歷程四個階段中,理解“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源動力作用及升華;講授黨的創建史、革命史時,要特別突出黨“擔當使命”引領人民走向勝利;通過講好黨在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中的曲折和教訓,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深刻領會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精神譜系的高度凝練,將“不怕犧牲、英勇斗爭”融入修身課?!端枷氲赖屡c法治》是大學生入學后開設的第一門思政課,以理論的邏輯來回應學生關注的人生問題和社會熱點,引導學生把握人生方向、堅定崇高信念、弘揚中國精神,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側重于教學過程與學生修身過程的統一。融入偉大建黨精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展示和呈現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先后凝練出來的精神譜系,強調這些精神都是偉大建黨精神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突出表現和具體體現;闡明這些精神都是共產黨人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凝結而成;詮釋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深刻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將“對黨忠誠、不負人民”融入概論課?!睹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形成過程、主要內容、精神實質、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重點講授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读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歷經曲折、矢志探索,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沒有“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執著和定力,就不會有偉大的成就。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黨領導人民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乘勢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這一切恰是“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精神的生動寫照,是黨砥礪前行的強大動力。

當然,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的有機體,在融理入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呈現體系的完整性,避免出現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弊端。比如,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原理課時,我們可以突出闡明“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內涵與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一致性,體現黨的強大思想優勢。同時,還要講明“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體現黨的強大政治優勢,“不怕犧牲、英勇斗爭”體現黨的強大精神優勢、“對黨忠誠、不負人民”體現黨的強大道德優勢,共同展示偉大建黨精神完整全面的理論構架和立體多維的實踐內容。

(二)人格化:合理選取典型先進人物,融人入心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內容之一,自成一體,具有高度理論抽象性,如果僅作簡單宣講或強行灌輸,結果必定適得其反。我們知道,物質決定意識,精神源于實踐。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亦是社會精神的載體。曾經,群眾中間流傳一句口頭禪:“共產黨,大隊長?!币馑际钦f,共產黨好不好,就看村里帶頭人(大隊長)行不行。這說明彰顯某種精神最直觀的方式是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個體來體現。因此,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方式之一,就是將偉大建黨精神人格化,選取中國共產黨的先進分子進行集中體現,通過鮮活的人物形象呈現偉大建黨精神。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模范先進人物,他們身上凝聚了偉大建黨精神的精髓。思政課教材囿于容量,無法一一詳述先進人物的光輝事跡,難以滿足融入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創新意識、擁有創新手段,開掘融合口,找準融入點,引入黨史典型人物,彰顯偉大建黨精神?,F以中國共產黨人的杰出代表夏明翰為例,試擬人格化融入的要點如下。

一是結合人物身世,折射時代背景,明示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同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人民大眾同封建主義的矛盾空前尖銳,階級斗爭空前激烈。夏明翰烈士就出生在這樣的時代。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許多先進分子前赴后繼英勇斗爭,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歸于失敗,唯有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夏明翰烈士出身豪紳家庭,本可享受衣食無憂的舒適生活,但他選擇了一條布滿坎坷和荊棘的艱辛之路。這既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所要求,也是黨的先進性所吸引。通過梳理夏明翰烈士的個人身世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明示中國當時的歷史任務是反帝反封建,中國共產黨應時而生,義無反顧承擔起領導革命的重任,他和許多先進分子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通過夏明翰烈士這一個體,可以反映出時代賦予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歷史賦予先進分子探索前進的時代重任,構成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背景。至此,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得到合理闡釋和呈現。

二是凸顯人物功績,聚焦關鍵節點,揭示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和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異常艱巨,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要發展就會有代價。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遭遇過這么多的困難,經歷過這么多的考驗,付出過這么多的犧牲?!盀橛袪奚鄩阎?敢教日月換新天”,偉大建黨精神在烈士的鮮血和英雄的汗水中開出最美的花。思政課融入偉大建黨精神,需要教師聚焦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的典型人物在關鍵階段關鍵節點的突出表現加以闡釋。夏明翰烈士生前就義時,仰天一笑,揮筆寫下《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痹诋敃r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革命處于低潮之時,在人生面臨生死抉擇、生命即將凋零之際,夏明翰烈士的選擇如黑暗中的耀眼光芒點亮夜空。夏明翰何以能?他給出的答案是“主義真”。堅持真理,信念才如此堅定;不怕犧牲,精神才如此永恒。這啟示我們,聚焦和闡釋典型人物在關鍵節點的表現,是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生動路徑之一。學生通過對典型人物的直觀感受,結合教師的理論闡釋,容易實現感性認識和理性認知的雙重效果。

三是運用人物比較,強化正面形象,彰顯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險惡的環境。革命與反動,忠誠與背叛,相生相伴,如影隨形。中國革命如大浪淘沙,洗凈鉛華,淘出真金,偉大建黨精神在先進分子的淬煉中凝聚生成。與此同時,在革命的大潮中,意志薄弱者、膽怯退縮者、投機鉆營者難以經受考驗,注定要黯然退場。兩相比較,愈顯偉大建黨精神的崇高和可貴。融入思政課,需要我們借此發揮,選取典型先進人物進行比較式闡述。仍以夏明翰烈士為例,他的被捕系叛徒宋若林的出賣所致。在講授過程中,通過比較夏明翰烈士和宋若林,我們要以史實作依據,用事實互證革命者的高貴精神和叛變者的卑微嘴臉,并講明三點:一是中國革命的奮斗歷程無比艱辛,充滿挫折、背叛、失敗,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撐,革命事業將難以薪火相傳、持續推進;二是先進人物體現了偉大建黨精神哪些內涵,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何體現;三是新時代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歷史時期一脈相承,同樣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偉大建黨精神歷久彌新,具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價值,是今天我們邁進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動力。

(三)故事化:積極運用重大歷史事件,融事入腦

故事化融入偉大建黨精神,前提是要選取與之契合的故事作為載體,同時還要求故事具備一定的對抗性和沖突性,以期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思政課的故事并非隨意杜撰、編造的話本,而是相應的歷史事件和現實案例。這里以土地革命戰爭為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各種矛盾互相交織,匯聚了黨內矛盾、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各種政治勢力犬牙交錯,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封建軍閥勢力、帝國主義勢力競相登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幼年的中國共產黨經受著嚴峻考驗,有前進有挫折,有探索有曲折,有成功有失敗。偉大建黨精神正是在種種考驗、挫折和反思中得以生發、凝聚和升華。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融入。

剖析黨內矛盾,從黨的成長歷程詮釋偉大建黨精神。由于這時的中國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缺乏應對復雜環境的政治經驗,缺乏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深刻認識,還不善于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先后出現右傾機會主義、“左”傾盲動主義、“左”傾冒險主義、“左”傾教條主義等一系列錯誤,致使革命遭受挫折。但可貴的是,黨及時反思錯誤、糾正錯誤,將革命繼續推向前進。大革命時期,黨及時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避免了革命力量遭受更大的損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及時批判了各種“左”傾錯誤,尤其是遵義會議清算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這一系列糾錯過程其實就是一種自我革命,充分體現我們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精神風貌。融入過程中,教師須講清馬克思主義真理理論性和實踐性的辯證關系,講清黨雖因實踐經驗不足,致使錯誤時有發生,但始終堅持真理,終能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辨析階級矛盾,從黨的斗爭歷程詮釋偉大建黨精神。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后,大肆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革命跌入低谷。面對腥風血雨,共產黨人沒有被嚇倒,而是毅然舉起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旗幟,先后舉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一些起義部隊在數省邊界地區堅持下來。毛澤東率領起義軍到達井岡山,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中國共產黨這一斗爭歷程,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生動寫照。在融入過程中,運用歷史事件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還須能體現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土地革命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歷時十年(1927—1936年),國共兩黨之間的“圍剿”和反“圍剿”頻繁劇烈,斗爭達到白熱化。其間,共產黨人付出慘烈犧牲,扛住種種壓力,以至越戰越強,有值得思考和總結的諸多空間。借這一事件闡述偉大建黨精神,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表現出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把握住這兩點,并輔以相應的場景再現和音視頻素材,可以實現在重大歷史事件中呈現偉大建黨精神。

探析民族矛盾,從黨的認識歷程詮釋偉大建黨精神。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逐漸加劇,中華民族的危機日益加深。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政治形勢和主要矛盾的變化,號召抵抗日本侵略,挽救民族危亡,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黨不僅參加和推動各地抗日救亡運動,還直接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武裝斗爭。與此相反,蔣介石置民族危機于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致使外患日深。西安事變后,迫于全國人民的壓力,蔣介石被迫答應抗日。中國共產黨以國家、民族為重,捐棄前嫌,與國民黨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聯合抗日。從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轉向聯蔣抗日的共御外侮,中國共產黨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擔當使命、不負人民的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須注意整合各個事件,厘清內在的邏輯性和必然性,比如前述國民黨反動派因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對中國共產黨始終抱有成見。而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民族危亡關頭,能夠聯合國民黨共同抗日。不做這樣的整合和闡述,融入偉大建黨精神就容易變成了附會圖解的游戲。

(四)生活化:緊密結合本土文化資源,融情入魂

思政課具有極強的實踐性,要融入偉大建黨精神,還須借助社會這個大課堂來實現。參與社會實踐的途徑和方式多種多樣,考慮到紅色資源分布廣泛、社會實踐就近原則,筆者認為高校結合各自本土紅色資源和本土實地調查是一個融入偉大建黨精神的好方式。

深入社會大課堂,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開展沉浸式實踐活動。筆者所在的湖北,擁有與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的豐富紅色資源。武漢有八七會議舊址、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和農講所等,省內有宜城鄂豫邊區革命紀念館、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七里坪革命遺址群、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等,為高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課程育人提供了優質的社會大課堂,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為避免走馬觀花、不學不研,教師可以依據資源的內涵和折射的精神設計不同主題的實踐研修活動。如走進舊址近距離參觀學習黨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光輝歷程和感人事跡,激發共鳴以增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感性認知,消化課堂教學內容;同相關部門共建“地方黨史與偉大建黨精神”項目,鼓勵學生行動起來去挖掘文物資源,認識到學習所在地與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在關聯,從小的切口和視角出發深刻理解歷史發展規律,樹立大歷史觀;可以同場館形成探索常態化、制度化的合作機制,共同開展基層服務,深入大街小巷、工廠車間,進行如“黨史我來講”“我為家鄉送黨史”“手繪百年黨史”等活動,促使學生在準備和開展過程中深化理論認識,感悟不怕困難、不負人民等精神;可共同開發舞臺劇或者拍攝微視頻,從年輕人的視角進行創作、編導、扮演等,實現新時代青年同歷史的對話,獲得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真切感受。寒暑假階段,學生時間充裕,較為自由,可結合學生所在家鄉地域黨史,設計實踐主題以擴大社會大課堂范圍,并保證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不因假期而中斷。學生也可利用可得到的資源結合興趣和所學,組建團隊,立項實施,完成作品,如旅創方案、文創方案、調研報告、文化教育宣傳方案、調研vlog、創作成品、拍攝抖音短視頻等,重在創造性轉化。這類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由學轉向研和行,由被動轉向主動,使學生更有獲得感和價值感,有助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獲得更深層次的內生動力和情感認同。通過反復和深入實踐,感知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發展過程,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增強育人效果。

投身社會大課堂,以加強身體力行為落腳點,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罢軐W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過去式”的講述和探索,而是要立足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實際,著重激發實干精神,“充分釋放革命精神的輻射力和日常生活對革命精神的鍛造力”[7]。任何一種精神要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須觀照現實,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堅守理想、不負人民,最終要落腳于踐行初心、艱苦奮斗。因此,要帶領學生投身社會生活,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暑期“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中,自覺融入新時代發展的滾滾洪流中領悟真理、歷練本事。教師要著重圍繞偉大建黨精神設置社會實踐主題,設計項目方案,讓學生進社區、赴農村等開展調查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偉大建黨精神與當下和自身的關聯性,在體驗中延續和發展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偉大實踐,大學生理應在新的征程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用責任擔當和過硬本領創造無愧于黨、不負人民的業績,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投身社會大課堂就是融入生活維度,偉大建黨精神的“政治性”和“價值性”才能被大學生有效吸納內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可以制訂以移動終端設備為主要媒介的實操方案,開發實踐教學“生活化”模式應用程序,哪怕師生時空交錯,仍能用交互化的方式實現師生資源、生生資源共享,困惑共解以及成效的互相考核,并使教學要素進行非固定組合,實現教學效果在現代技術手段加持下的放大倍增。

猜你喜歡
建黨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建黨百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