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視域下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研究

2023-03-02 01:21曹清波
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曹清波

(內蒙古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教育數字化?!?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辫T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引導新時代大學生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方式和舉措。伴隨“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1]這給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打開了新視野。全程媒體任何時空均可觸達用戶,觸達力、滲透力極強,可以“全流程跟蹤、全方位挖掘、全角度解析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2]。全息媒體廣泛使用圖文、音頻、視頻、動畫等數字技術,打破了真實與虛擬邊界,是全現實媒體,可以全方位調動大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信息的共同作用,增強大學生的感受力。全員媒體是全要素連接的媒體,每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且擁有對事件的話語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傳眾”“受眾”范圍。全效媒體是實現各種場景效果的媒體,可以將“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充分融合到多元化的傳播載體和信息技術中,給大學生提供更廣泛、更深刻的認識體驗,優化了踐行實效。因此,探索全媒體時代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有效路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在話語主體上推動教育中心轉變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傳統話語主體、話語體系、話語情境已難以吸引新時代大學生的“眼球”,教學“一言堂”“獨角戲”難以根植、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全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手段和方式,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新舉措。

(一)教育內容形象化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互動,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帶來了新機遇,推動教育中心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把教師單向傳遞變為教學雙向互動,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過去要求用“心”學習變為“身心”并用。新時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經濟飛速增長和互聯網廣覆蓋成長起來的一代,網絡平臺成為其獲得知識和交流、交往的重要場域。因此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新時代特點、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大學生思維方式及其生活學習實際,采用適合大學生語言特點、思維特點且被大學生普遍喜愛的網絡流行語、網絡表情包和微視頻(抖音、快手)等方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內容數字化、形象化,吸引大學生的“眼球”,增加學生到課率、抬頭關注率、點頭認同率和問題解答率,潛移默化地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進而自覺踐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行為。

(二)教育手段方式多樣化

教學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關鍵,其基本方式是課堂教學,必須繼續用好課堂教學,把基本理論講透,重點難點講清楚。但教學內容豐富具體,大學生需求有別,教學方式方法需要不斷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3]“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必須緊跟時代,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加快融合發展步伐,實現宣傳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化”。[4]這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方式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如在講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內容時,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和全媒體資源,全方位真實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廣泛宣傳充滿中華文化“力量之魂”的人物事件,引發師生強烈共鳴。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四全”媒體有效融合,在潤物細無聲中自覺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自覺參與到中華文化的學習與弘揚中,增強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認同。

(三)教學地位平等化

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顯然學生是傳統教育的客體,處于被動從屬地位,但學生又是教學的主體,對于信息傳播和接受具有主體性。這在全媒體時代教學中表現非常明顯。在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教師不再是各種教育信息傳播的唯一來源。每一位學生也可成為信息源。隨著大學生知識積累及媒體技能提升,獲取各種信息途徑多樣化,大學生可以且能夠通過手機App終端、新聞客戶端、網絡各種媒介全方位、全領域地了解中華民族史、我國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重要任務及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相關內容。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主導性作用,對學生學習進行引導輔導的同時,運用小組云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云課堂辯論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取得共識,使大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實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有機統一,提升教與學的雙重效果,實現教育效果最優化。

二、在話語體系上推進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辫T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組成部分,同樣要與現實結合起來。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必須堅持理論性和現實性統一,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因此在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要弄清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也要用理論分析清楚大學生所關心的現實問題,對現實問題分析得越透徹,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越成功。

(一)弄清楚黨的民族理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基礎上,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原創性論斷。這一論斷的提出有一個過程。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社會上、黨內外圍繞民族工作出現的不同聲音,第一次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闡明了“要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6]。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論斷,同年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7]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首次將“中華民族”的表述載入憲法。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明確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边@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并不斷被強調和落實的大致過程,由“牢固樹立”到“積極培養”,到“積極培育”,到“大力培育”,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到載入憲法,再到被譽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之“綱”,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民族問題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在面向大學生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講清講細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一論斷提出的背景和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要性及如何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一系列問題,用黨的理論回答學生關心的時代問題和熱點問題,真正學懂弄通黨的理論,增強理論自信。

(二)準確把握現實

“四全”媒體時代場域下,豐富多彩且多元融合的媒體資源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場域。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即時關注世界各地已經發生的事情,甚至是正在發生的國際國內社會熱點事件及重大事件。但網絡上大容量信息魚龍混雜、復雜多樣、真真假假、相互交織,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令人擔憂,西方一些歷史虛無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及多元文化主義等腐朽不良思想觀念通過網絡媒介歪曲并否認中華歷史文化,以此淡化大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認同意識,以達到他們進行意識形態領域滲透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更加全面客觀清醒地認識中華民族篳路藍縷的艱辛歷史、不屈不撓的抗爭歷程,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強其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8]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成為面向大學生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應深入挖掘歷史故事、社會熱點事件和社會政治事件中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因素,幫助大學生厘清歷史故事背后、重大事件背后的深層次理論,正確地認識我國目前的世情、國情、黨情和族情,在增強“五個認同”的同時,增強做好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每一次的輿情輿論場域爭論中闡明立場、堅定立場,不斷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用自己的微博力量撐起新時代的藍天。

(三)堅持理論與現實的有機結合

理論分析越透徹,越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9]。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內化于心的理論宣傳教育,堅持問題導向,胸懷兩個大局,堅持黨的理論揭示的規律和基本觀點,用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各地區考察調研的指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大學生的各種殷切期望以及回信等深入分析現實問題,正面回應網絡各種不良虛假聲音,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了解國家的發展戰略,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及時回答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使大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認識中國共產黨甚至認識自己,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更是外化于行的實踐教育,必須直面現實問題,開展好社會實踐教學,組織大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工廠社區農村,深入人民群眾,讓大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帶領各族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斗的結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勢不可擋,從而使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10]和文化自信,堅定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增強“五個認同”。

三、在話語情境上運用全媒體,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全媒體時代,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通過QQ、微信、釘釘等各種媒介軟件,用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身邊的故事宣傳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同時利用全媒體時代 “人人是麥克風”的特點,引導大學生用身邊人、身邊事兒參與討論,形成自由、快樂的學習氛圍,讓課堂教學在原有的廣度和深度基礎上,更有育人的高度和溫度,正所謂“課堂有趣味,課后才有行動”。

(一)運用全媒體,發揮思政課堂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每門思政課都具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框架,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或者體現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內容,涉及“事”“實”“理”“情”,一定要用好這個關鍵課程和重要渠道,打好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組合拳”,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合力,渾然天成,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大學生在知、情、意、行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政課教師通過學習通App平臺,可以提前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以知識圖譜、動畫故事、PPT等形式,上傳網絡空間,營造身臨其境的效果,供學生預習。利用全媒體,大學生不僅可以預先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同時還可以通過其他學習平臺軟件,如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網易公開課、學習強國App等學習相關知識,形成對知識點的初步了解,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網絡平臺教育資源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服務。在學習過程中,如遇到問題,學生可以通過QQ群、學習通群、釘釘群、微信群及其他網絡平臺,隨時隨地與老師、同學探討交流,打破時空限制,做好課上課下輕松、自由、有趣、有效地學習。大學生還可以通過學習通App或者課堂討論社會時政熱點,營造一種聯通課上課下、校內校外、實虛空間,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二)構建立體化課程體系,形成360度“大熔爐”教育合力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應僅僅局限在思政課堂上,還應在其他專業課上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形成科科有思政課-人人上思政課-課課是思政課的認識,重組課程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 同頻共振,共奏和諧樂章,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1]及全課程育人的“四全”教育新領域和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12]借鑒高校已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成熟經驗,結合全媒體時代背景和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將各種媒介所涉及的學科資源、學術資源、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實現“傳授知識”和“引領價值”無縫連接,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頻共振、相得益彰,進而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全課程育人的高校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形成360度“大熔爐”教育合力,形成科科有思政課-人人上思政課-課課是思政課的氛圍。

(三)利用全媒體資源,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

社會是廣闊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社會實踐教學是連接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橋梁和紐帶,是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的熔爐,對激發大學生的內心情感、開闊視野、消化吸收理論、提高教學成效具有積極意義。利用央視頻、學習強國及各種媒介平臺的全媒體資源,可以讓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理論知識;教師可以選擇與傳授知識相關的網絡媒體資源,組織大學生小組云研討,線上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直觀感受理論的力量;組織大學生學習中華民族發展史和中華文化史,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潤物細無聲的感受黨和國家的關懷和發展戰略魅力,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

綜上所述,全媒體時代是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及教育密切相關的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的教育手段已經難以為繼。而全流程、全方位、全角度的全程媒體,多種表現及多元媒介的全息媒體,人人參與的全員媒體,多元化傳播信息技術載體的全效媒體,為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新路徑。在話語主體上推動教育中心轉變,在話語體系上推進理論與現實有機結合,在話語情境上推動教育工作同全媒體高度融合,使“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增強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當然,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一批又一批的愛國人才,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如期實現。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意識不會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