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分認識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

2023-03-04 05:01
關鍵詞: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建設

蔣 彬

(西南民族大學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創新、重視創新、實踐創新,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如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以說,中華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一、中華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

中華民族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民族?;赝麣v史長河,中華民族在天文歷法、數學、農學、醫學、地理學等眾多科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很多在當時的世界處于領先水平。一些資料顯示,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我國占173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1]427。這些科技發明和創新也讓國外很多有識之士交口稱贊。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哲學家培根就講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曾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狀態,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教派和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19世紀英國文物專家約翰·廷布斯(John Timbs)在他的著作《令人驚奇的發明史》(A History of Wonderful Inventions)中肯定了中國古人在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以及開采和使用天然氣技術等發明上的優先權[2]65。英國學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二戰時期以皇家科學院(皇家學會)使者身份對中國歷史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并組織編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詳細地介紹和討論了古代和中世紀中國非凡的發明創造能力和對自然的洞察力,其中就涉及到中國的多個“世界第一”。爾后,美國著名科技史學者羅伯特·K·G·坦普爾(Robert Temple)對李約瑟(Joseph Needham)所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精華》進行了精彩的提煉,其撰寫的《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中介紹了中國的一百個“世界第一”,并在序言寫道:中國人和西方人一樣都會驚訝地看到,近代農業、近代航運、近代石油工業、近代天文臺、近代音樂,還有十進制數學、紙幣、雨傘、釣魚竿上的繞線輪、獨輪車、多級火箭、槍炮、水下魚雷、毒氣、降落傘、熱氣球、載人飛行、白蘭地、威士忌、象棋、印刷術,甚至蒸汽機的基本結構,全部源于中國[3]11-12。

科學技術的發明離不開創新文化氛圍的支撐,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創新基因,古代經史子集中關于創新的名言名句不可勝數?!对娊洝分杏小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周易》中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禮記》中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資治通鑒》中有“老禾不早殺,余種穢良田”等等,均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在古代這種創新文化氛圍的影響下,涌現出許多科學巨匠,甚至稱得上世界級的大科學家。例如,東漢時期發明渾天儀、地動儀的天文學家張衡;南北朝時期研究歷法和圓周率的數學泰斗祖沖之;唐朝寫出《千金要方》的藥王孫思邈;宋朝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數學、天文、地理等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杰出成就的沈括;元朝在天文、歷法、水利、數學等學科領域成就卓越,制訂出《授時歷》的郭守敬;明朝介紹和吸收17世紀歐洲科學技術、中西會通的徐光啟;清朝創立割圓九法、發現卡塔蘭數,在天文學、地理測繪學和數學等科學領域均作出重大貢獻的蒙古族科學家明安圖;等等。先進的科學文化和繁榮的經濟,也對周邊發揮了重要輻射和引領作用。根據記載,唐代日本派來的“遣唐使”共達19次之多[4]5。元代馬可波羅在中國整整住了17年,被元世祖派到許多地方視察,還經常出使到國外[5]259。

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和創新的成就與輝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變革的思想,蘊藏著一種蓬勃的創造活力,這也是中華文明之所以歷經五千多年而沒有中斷,并且長盛不衰的密碼。中華文明始終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6]470-471,正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二、中國共產黨書寫了中華文明新的創新篇章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歷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論是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還是創新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都是中國共產黨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建設革命和建設時期,一開始我們模仿蘇聯,但很快就意識到蘇聯模式的諸多弊端。所以毛澤東同志鮮明地指出,“這也束縛了我們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應當更加強調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強調開動腦筋,強調創造性,在結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7]466,477。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創造性地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提出了“四個現代化”概念和目標任務等新觀點、新思想。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中央提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通過“放權讓利”搞活國有企業。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等創新論斷,黨中央開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探索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分配制度,推動“共同富?!?這些都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經濟、科技、社會以及思想文化深刻變化的趨勢,把創新擺在新發展理念的首要位置,在經濟建設上,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引擎,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在政治建設上,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各項制度,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思想文化建設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在社會民生上,創新提出精準扶貧,組織完成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堅持開拓創新”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之一,正是體現出牢牢抓住“創新”、深入推進“創新”的重要性,是中國共產黨在不斷創新中創造輝煌的生動印證。

三、在守正創新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這就要求我們牢牢把握中華文明建設的本和源、根和魂,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在守正創新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中華文明新輝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化,必須要立足守正。守馬克思主義之正,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并將其作為理論武器、行動指南。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充分認識中華文明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思想觀念,牢牢守住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要抓好創新。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之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創新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讓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成為推進新時代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不竭動力。創中國式現代化之新,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探索性事業、開創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中帶來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展望未來,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充分吸收借鑒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繼續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開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境界,深化人類文明新形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創新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猜你喜歡
中華文明中華民族建設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