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現場執法武力使用裁量之危險情境應對

2023-03-04 23:10魏海亮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武力裁量權危險

魏海亮 王 亞

(1.重慶警察學院;2.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重慶 401331)

警察武力使用問題向來是公安學的研究熱點難點。在全媒體時代,警察武力使用頻頻受到社會輿論的聚焦,現實中多起影響較大的案事件幾度給公安民警造成執法困惑。但須指出的是無論是民眾監督、內部督察還是司法審查,都屬于事后以旁觀者的身份對武力行為進行評價,而警察使用武力裁量需要綜合判斷,且警察在現場執法時面臨的往往是突發警情,要求警察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準確判斷是有難度的。因此,研究警察武力使用裁量是適應現代公安管理和警察課責制度的一種積極應對,用客觀化、情境化的視角去審視警察武力使用問題,才能不斷接近真相和真理,進而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同時,警察也需要提升對危險情境的辨識和應對能力,合理合法安全有效地使用武力,從而保護人民群眾和自身安全。

一、警察職業風險內涵及其影響

(一)警察職業風險內涵

任何職業都有風險,但警察的職業風險有著其獨特的內涵。警察職業的性質、特點和所承擔的責任,決定了警察常常處于艱苦、緊張、困難、危險等狀態中。正如被害人學教授亨德蘭等人創立的生活方式暴露理論[1],一個人被害原因是由于其生活方式使得個體經常身處于危險的情境之中或者經常能接觸到具有犯罪傾向的人,這樣就使得個體具有被害的危險性或者淪為被害人。周忠偉早年提出了建立警察被害學的構想,認為警察的社會角色和職業特點決定了其在工作中經常暴露于公共場所、身處危險的情境之中,經常與違法犯罪分子接觸,且在執行公務時會經常受到對方的反抗、襲擊,比一般人更具被害性。危險是可能產生潛在損失的征兆。結合生活方式暴露理論看,筆者通過收集、參閱諸多案例及對一線有經驗民警訪問調查,對情境中風險性和警察武力使用裁量評價,在現實中警察與危險接觸的各種情境約有40 多種類型,總結可能產生的暴力攻擊危險情境因素取決于以下可能:一是要控制(如抓捕)對方的意圖在付諸行動前被暴露;二是現場情境中存在刀子、斧子、磚頭等暴力工具;三是進入了一個氣氛和環境布置易讓人聯想到暴力的場所;四是小群體在鼓動暴力或周圍群眾的漠視、看熱鬧;五是對方言語上帶有刺激性和挑釁性,說話的聲調、語氣和速度以及情緒在急劇變化(如辱罵);六是對方具有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情緒亢奮(如飲酒或吸毒等);七是我方沒有足夠警力、孤立無援。

(二)警察危險應激反應及影響

據研究表明,個體在面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危險情況時都產生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變化。從生理學角度看,人面臨危及生命的危險情況時,腎上腺激素、皮質醇、血糖、化學物質等會釋放入血液中,為輸出能量做準備。此時人的心跳和呼吸加速,為身體活動提供更多的氧氣,肌力增強,痛覺消失。從心理學角度看,除了人的思維決策能力下降外,還會過分將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定的目標上。平時正常狀態下,人的五大感覺系統會為大腦提供各種信息,在最緊張的時刻,視覺成為人獲取信息的最為基本的來源,而在視覺的平穩環境受到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和荷爾蒙增加的影響,眼睛和視覺將會發生變化,進而導致一系列問題,視野變的狹窄、變淺。其次是聽覺。聽覺被不同程度排斥,會限制人在壓力情形下接受重要的聽覺信息的能力??梢?,“危險壓力”會使警察個體身體產生生理應激,突然、緊張、威脅生命安全的情形同樣會對警察的身體、感覺以及推理能力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警察武力使用裁量及應對現場形勢[2]。當然,危險知覺水平會因警察個體而異,這與警察個體的心理素質、情緒特征、自身能力、執法經驗直接相關。

二、警察現場執法的內容與本質

(一)警察現場執法內容

警察行使武力使用裁量權存含于警察個體現場執法行為中。關于警察現場執法的概念學界沒有界定,其相關描述散見于公安規章制度中。筆者認為,警察現場執法是指警察在特定情境下按照法定職權與現場中的社會人互動過程,這種互動即為警察現場執法的主要內容,主要包含五個方面情境因素:警察執法權威、互動時的環境、互動的成分、雙方預期的結果、當事人的表現。警察執法權威是指現場情境中的人對警察干預事情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認識;互動時的環境指現場情境的時空要素;互動的成分指當事各方所充當的角色和所要處理事情的內容,這與警察現場執法類型有關;預期結果是指警察和當事人所預期的互動的結果;當事人的表現是互動中當事人如何對待警察執法。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不僅決定了互動的實際結果,而且決定了警察與公民對互動的滿意度??梢?,要討論警察裁量權的行使,需要建立在上述情境中,要在互動中取得現場控制權?,F場互動的復雜性、警察角色的多元性以及特定情境下執法資源的有限性等多種因素決定了警察裁量權能否有效發揮,從而影響到警察現場執法活動的貫徹執行。

(二)警察現場執法本質

警察現場執法的主要內容決定了現場執法的核心本質,即警察行使裁量權。警察行使裁量權就是控制違法犯罪行為、執行法律、危險反應與處置。在現場互動情境中,警察通常通過詢問、發布命令(口頭強制)、采取強制措施等手段來實施對現場的控制,而控制目的是讓現場更有序、更安全。這種“控制”屬于具體行政行為的即時強制裁量權,具有很強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因為主要基于警察個體對現場主觀化的判斷、裁量和選擇,如何平衡“秩序維護”與“個人權利”、“同意”與“強制”,尤其是涉及到武力使用及其后果,也正是各方監督爭議的焦點?!缎淌略V訟法》第一百九十二條、《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九條,賦予了警察個體對現場情境的判斷權;《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現場制止違法犯罪行為操作規程》《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等法律法規,則賦予了警察個體武力使用裁量等級權。警察武力使用是基于公共性原則和比例原則的自由裁量權,這反映出法律規則的重要性,但也賦予了警察對現場執法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需指出的是,警察裁量權的行使主要通過警察個體的具體執法行為實現,警察個體之間在完成任務上采取的行為方式、樣式不盡相同,現實中更多是關注這種“個人性的裁量權”,而對于“結構性的裁量權”我們國家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在“結構性的裁量權”方面,英美法系國家則通過憲法及其修正案規定了“合理懷疑”和“相當理由”,其對武力使用裁量權給予了更大范圍的考量,并且各州也訂立了正確行使裁量權的操作標準,以支撐警察個體對現場執法情境的判斷。[3]

三、警察現場執法之危險應對策略

(一)樹立危險意識,保持戒備

警察要充分認識自身職業特點,面臨執法對象的不確定性和遭受暴力襲擊的突然性。警察的戒備意識、察覺水平、反應速度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對危險信號的把握。戒備意識是保證警察發現危險信號的關鍵,這些危險信號會以某種形式的“客觀地”出現,哪怕是很隱蔽、難以察覺,而能否盡早發現危險信號是警察能否在現場執法中占取主動并確保安全的關鍵。研究表明,警察個體在與執法對象互動的情境中,所經歷的從覺察到危險信號至運動反應的非常關鍵的這個時間跨度被稱為警察臨戰時間值[4]。反應越快對危險控制的機會越大,縮短反應差也是應對突然性的最重要方法。這個反應差能為警察提供時間和距離為做出戰術決策提供優勢條件。這期間警察應該快速反應,根據現場環境迅速占據有利位置,并作出下一步的戰術方案。在這一戰斗沖突的臨界點有兩種情況發生,一是較為理想的情況,警察在臨戰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能從容實施武力使用裁量權;另一種情況是嫌疑人對警察做出實在威脅時警察還不能立即作出反應,即警察反應滯后期,其歷時長短取決于警察的危險意識和戒備狀態。

(二)增強實戰實力,保障警察執法權威

警察的自身實戰實力,主要包括警察個體的身體素質、實戰心理、防衛技能、戰術能力以及佩戴單警裝備等。警察自身實力是保障其執法權威的外在因素。警察權威意指讓人服從的威望和力量。警察外在形象和內在信心很重要,因為經常與民眾接觸、互動,互動過程中要策略性地表達其處置的決心,給對方以高壓或緩和態勢。對方挑戰警察執法權威的表現形式多樣,從語言、行為的不配合到抗拒,暴力攻擊行為是其中最嚴重的一種,而警察武力使用成為保障執法權威的最后屏障。[5]在現場執法互動中,警察個體之間要相互掩護、配合,才能形成整體實力合力。警組是警察現場執法的常態,一般包括一名組長和若干名組員,組長在現場與組員共同行動的同時對組員實施直接指揮,組員間能進行直接的聯絡和配合協作,發揮整體優勢,也是保障警察權威的一種方式。

(三)最大限度控制情境,盡力排除危險線索

警察通常要面臨兩種危險情境:一是逐步演變升級型。這是指警察介入現場情境中,在互動過程中,由于對方情緒激動、受到情境中其他人或物的鼓動等各種因素致使現場局勢逐漸緊張惡化,從消極配合到暴力抗拒,危險情境逐級演化,最終迫使警察行使武力裁量權。該種類型有明顯的特征,即警察自始至終經歷整個情境的變化過程。二是猝不及防型。該類型又分為顯性危險型和潛在危險型。顯性危險型是指警察已經識別到危險線索,在互動過程中,遭到對方突然襲擊,常見于盤查、抓捕、押解等情境。潛在危險型是指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尚未發現危險線索即突然遭到襲擊,常見于警察清查、搜捕等情境。針對此類情境,雖然警察有一定的心理戒備,但危險系數較第一種類型和第二種類型的顯性危險高許多。因此,警察要最大限度控制現場執法情境,盡力排除危險線索,適度緩和對方的心理挫折和喚起狀態。例如,警察可選擇布置警力的規模、截停盤查地點、抓捕時機、搜索的樣式等達到安全控制現場的目的。排除危險線索當應以對方情報信息為中心展開,現場密切關注和控制對方言行舉止,并嚴防周圍可能的潛在危險人或物。

(四)自我控制,克服應激障礙

固然,警察在執法現場中有時面臨的危險壓力,以及它給警察的思維決策、組織行動等帶來不利影響。自我控制應成為警察應對情境的最基本素養。一個具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警察能在實戰中完全地條件反射平時訓練習得的技戰術,并能在關鍵時刻確保武力使用裁量合理適度。警察個體在危險的壓力下產生心理應激障礙,甚至出現恐懼也是正常的,但是通過自我控制是可以克服或是減弱心理影響的。例如,警察要盡力保持冷靜,可通過控制呼吸,調節心率,將舌頭頂在上層牙齒以內的上顎部,采用鼻子呼吸,吸氣堅持約四秒鐘,然后放松舌頭并強制呼氣也約用四秒鐘,以保持警戒從容狀態。在緊張的情形下,警察可高聲喝令對方,然后有意識用眼睛上下、左右觀察,此掃視方法可拓寬視野,發現更多危險線索。如果靠自身實力難以清除危險線索,則盡可能選擇制高點或掩體后等待后援警力的到來。此外,做好防護措施(如穿著防刺服防彈衣)不僅可以使警察防護致命襲擊,它還能幫助自身穩定情緒和控制壓力,從而提高現場情境的安全感,為武力使用裁量創造較為理想的環境。

(五)動態評估,合理決策

警察現場執法要遵循合法、合理、安全、有效的基本原則,而在原則之下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要基于對現場情境(危險)的動態評估。情境中,這個評估內在要求警察個體對整個警組有充分的責任感、對整體情境有充分的認識、對組長有足夠的服從意識。警察應對情境常見有三個基本策略:對情境采取行動、面對情境不行動、遠離情境,但都是基于動態評估,且目的都是實現對現場情境的控制。在外在形式上可采取以下策略:1.停止繼續接觸。警察個體對危險信號時刻保持警覺,將當前對危險的評估報告給上級、組長或隊友,與他們一起確定一個合理的行動方案。2.進行初步、有限的接觸。保持安全距離,繼續對情境評估,對危險信號要盡早作出反應,降低自己的恐懼。3.逐步降級策略。要鎮靜、控制自己的焦慮反應、保持自信,給對方以不容被侵犯的印象。使用臨戰語言,保持正常的語音,必要時提高語調,并作出一些命令。使用牽制策略,拖延時間,向上級報告。將無關人員疏散撤離,防止他們刺激攻擊者并使攻擊行為受到鼓勵。使用控制策略,合理適度地使用武力,盡量使用徒手控制、身體限制手段,把對方進行隔離。

四、警察提升武力使用能力之建議

(一)警察武力使用能力要達到靈活、熟練

警察武力使用是警察為了維護社會正常秩序而依照法律法規運用強制手段的執法行為,也是防暴制暴的運用體現。[6]當然,警察武力使用取決于對方攻擊行為的程度、警察所能判斷出的威脅程度(包括現場情境、雙方人手、器械、武器裝備等)以及警察自身的能力。警察武力使用能力是警察在現場執法中所應具備的包括法律、心理、體能、技術、戰術互為一體的綜合能力,且以使用強制手段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武力使用在現場執法中警察必須具備基本的體能,如奔跑能力、肌肉耐力等。職業角色要求警察面對恐懼,提高技能、增強信心去決策使用何種武力手段。警察的武力使用技能更是需要通過不斷的重復性訓練,使肌肉、肌腱、骨骼結構和神經等產生感覺、記憶等,如此保證對武力控制靈活自如。以武器使用為例,警察一旦決定開槍就直接迅速準確定位進行射擊而不是考慮如何上膛、瞄準、擊發等一系列動作。與此關聯,警察對警械武器等裝備的配備必須與勤務等級、執法情境相適應,無論是值班備勤,都要保證自己的裝備配備處于較好狀態??傊?,訓練有素、準備精良、安全意識、信心儲備都需要多方位、時常性努力。

(二)建立健全警察武力使用報告制度

首先,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委員會應建立警察武力使用報告制度,記錄收集案例數據,總結歸納出一些普遍指導性防范策略,利用案例數據庫為警察日常勤務方式安排以及培訓、考核提供決策參考依據。例如,現場執法情境中經常出現的攻擊線索,有攻擊性質的言語、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現場中有暴力工具、飲酒或吸毒或攜毒、周圍人群在鼓噪暴力等提出專題性應對策略。其次,公安指揮中心應建立反襲警處置預案,雖然預案對警察現場執法而言具有一定滯后性,但是這樣可有效震懾、防范和打擊暴力襲警行為,還可為法庭訴訟提供證據。要根據警察在執行職務被侵害案(事)件的性質、現場規模和被侵害民警人數及傷勢程度等制定相應預案,并進行分級、綜合演練,以使預案做到舉一反三,取得實效。再者,創建對警察武力使用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警察武力使用實際上是集法律、體能、技能、戰術、心理五位一體,有必要運用綜合法學、管理學、心理學、運動學、警察實戰理論等多學科領域的理論進行跨學科研究,理論與實證相結合,唯此建立的評價體系才能經受住來自各方的監督考驗。

(三)進行模擬情境訓練

模擬情境訓練的首要問題就是將目標設置更為真實,確實能夠對警察形成威脅壓力。從方法論看,我們可根據情境訓練的反映原理,把客觀存在作用于警察的主觀意識。模擬情境訓練要綜合運用現代聲、光、電和計算機技術,還要結合以往的案例布置情境,安排真人以多種形式對抗,讓警察在模擬的情境中進行危險信號的識別、預測危險情境、對現場情境的評估、制定戰術行動方案、組織實施行動等訓練,使警察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反應能力、現場控制能力以及克服心理應激等。此外,警察實戰VR、MR 則是一種虛擬性身臨其境的現場執法訓練系統,它能夠提供一種沉浸式體驗機制,設置各類警情將現實全要素切入到可能遇到的情境中預演,不僅影響警察的認知心理,而且促使警察產生情感體驗,從而引起警察自身的功能化的應對反應,當危險情境真正出現時,警察“處變不驚”能從容不迫地進行應對。

猜你喜歡
武力裁量權危險
論新時代“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政策的辯證意蘊
對規范藥品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的研究
制定法解釋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權
喝水也會有危險
行政自由裁量權及其控制路徑探析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獨立性與責任
汪精衛“七一五”政變“武力清黨”之商榷
擁擠的危險(三)
話“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