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2023-03-04 23:10張靈暉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國家文化工作

趙 煒 張靈暉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反映統治階級意志及利益的思想觀念體系,主流意識形態是得到統治地位的階級認可并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是一個國家實現凝心聚力,達成普遍共識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制度得以存續的重要依托。[1]自20 世紀冷戰結束尤其是進入21 世紀以來,文化多樣化與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在增強不同國家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增加了意識形態安全的風險與挑戰,保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復雜性不斷上升。

一、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作為社會的觀念或思想的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在本質上是集團性話語,具有價值導向、行動導向和群眾導向的性質,是一個現代化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礎。[2]

重視意識形態,注重發揮意識形態工作的積極性,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馬克思對意識形態是高度重視的,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 年手稿)》中,馬克思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盵3]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極為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文化廣泛弘揚,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扎實開展?!盵4]4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問題,其力度和強度都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前所未有的,尤其是明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4]33,在我們黨的歷史甚至國際共運史上都是罕見的,為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明確了基調、指明了重點。

中國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無論從戰略格局還是意識形態角度,西方國家都絕不希望看到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順利實現和平崛起,2015 年7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的群團會議上進一步指出,國內外敵對勢力是絕對不愿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景這邊獨好”的,是絕對不愿看到共產黨遭中國長期執政的,也是絕對不愿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千萬不能天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過去幾十年間,妄圖顛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變中國的發展道路的圖謀從未停止,這就決定了我們和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和較量是不可調和的,反意識形態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

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方式更為隱蔽,以往的使用多種手段、方式在中國宣揚錯誤思潮并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當下已不多見,而是通過借用“民主權利”“新聞自由”,在熱點問題上制造混亂,以比較隱晦的方式攻擊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制造公信力危機,利用一切機會在中國煽動“街頭政治”、推行“顏色革命”,倚重網絡進行各種破壞活動,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復雜尖銳。

二、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突出挑戰

當前的這個時代,全球化的不可逆轉,科技革命的快速進步,互聯網和自媒體深入人們的生活,深刻改變著每個國家的政治、生活、文化基礎,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全球化已經是這個時代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其中,贏得了和其他國家加強溝通、深入合作、共同發展的歷史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必須面對在這一過程中意識形態領域遭遇的挑戰。

(一)全球化的挑戰

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化進程中,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協作日益增多,而諸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變暖、極端氣候頻發等問題,需要全球各個國家的共同協作,這種超越國家界限和發展水平差異、意識形態分歧的交流與合作,充分體現了在全球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趨同性。

這種一致性的行動,讓對于全球化的實質沒有深刻認識的人產生了模糊認識,對保有獨立性的堅持不足,喪失了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警惕性,在意識形態方面強調共有理念而忽視差異和危機,放棄我們自己經過艱辛探索確定的方向和道路,危機重重。

在全球化背景下,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并未因趨同性的展現而削弱或結束,西方國家并未因蘇聯解體而摒棄冷戰思維,而是通過新的形式在不斷強化。烏克蘭危機的爆發,非一日之功,長期以來,美國通過意識形態滲透和策動“顏色革命”等方式制造沖突隔閡。2004 年烏克蘭爆發的“橙色革命”和2014 年的“廣場革命”,都有美國或明或暗的支持。2013 年至2014 年烏克蘭首都基輔發生騷亂時,美國時任助理國務卿維多利亞·紐蘭和時任參議員約翰·麥凱恩現身基輔獨立廣場,公開支持反對派。

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鋒顯示出傳統與新生多種意識方式交錯的復雜態勢。然而,其本質和目標是恒定的,看似錯綜復雜的較量和論戰的主線依然是圍繞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孰優孰劣,好像混亂無章的交鋒和對抗之中的核心依然是兩種社會制度誰將能取得最后的勝利。這就使得作為現存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與西方國家意識形態之間的博弈更加激烈化、顯性化。[5]

(二)新科技革命的挑戰

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憑借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在意識形態方面擁有著文化霸權,全球化態勢下,我國和西方國家進行的是起點并不公平的直接對弈。

過去幾十年間,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在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借助在信息、科技、網絡、媒體和話語體系中的一系列優勢,將自己的價值觀念附著在先進的技術、管理和設備之中,利用一切可乘之機,竭力推行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同時倚仗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現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將西方文化批量生產成日常消費品,通行全球,培植認同。

全球化時代,西方多種手段并舉,以無孔不入的態勢攻入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展開或明或暗、或激烈或隱蔽的爭奪,發出并不微弱的聲音,和我們爭奪意識形態空間,挑戰著黨的意識形態領導權。

(三)網絡空間的挑戰

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當代人的生活,正能量得以更親民地展示的同時,負能量也泥沙俱下,混淆其中。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 億,較2020 年12 月增長4296 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較2020 年12 月提升2.6 個百分點,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成為網絡大國、擁有海量數據信息的現實決定了我國網絡能量十分巨大,由此帶來的網絡治理和引導網絡能量正確發展的工作也非常復雜艱巨。

網絡帶來的海量信息,在自媒體興起之后,可謂真假共存、良莠不齊,干擾著社會公眾的正常判斷和思考。在自媒體平臺,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非常便捷,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信息,對于信息的篩選和闡釋則完全依據個人偏好,信息的客觀真實性難以保證。而實時發布的形式充分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理,在視覺沖擊下,很容易造成虛假消息和網絡謠言的快速流傳。出于獵奇心理,網民對于隱私揭露、案件起底等事件關注程度較高,傳播速度極快,這種片面的信息嚴重干擾了社會公眾的正常思考和判斷。網絡中的謠言、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的對當事人的隱私披露以及摻雜了個人視角的對社會事件不實爆料,極易在網絡上引起高度關注,從網上蔓延至網下,在現實中產生“蝴蝶效應”,極易導致社會公眾對發生的事件無法進行理性辨別,失去客觀公正的判斷,甚至順從網絡言論的引導,對熱點事件形成誤解,造成網絡輿論一邊倒,影響事件本身的公正處理。

網絡“群體極化現象”在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下要引起高度重視,這個概念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凱斯·桑斯坦提出的,“網絡對許多人而言,正是極端主義的溫床,因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網上輕易且頻繁地溝通,但聽不到不同的意見”;“團體成員一開始就有某些偏向,商議后繼續向偏向移動,最終形成極端的觀點”;“最后會各自走向極端,造成分裂的結果或者鑄成大錯并帶來混亂”。[6]互聯網是網民表達觀點和意見的重要渠道,同時也是情緒宣泄的出口,為了博取流量,一些不負責任、斷章取義的解讀因為迎合獵奇心理,很容易將網民“帶節奏”,點擊量迅速上升,湮沒主流媒體聲音,甚至背離歪曲事實。這種非理性的表現在過去有很多例證,所謂網絡“意見領袖”的偏頗意見一旦被認同,公眾盲從如山呼海嘯,結果導致網上輿情的快速出現演變,網民一面倒的情緒化宣泄一旦占據上風,真心關注事件真相的網民數量將下降,其聲音也會被湮滅甚至遭到攻擊,影響事件的公正處理,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引發網絡群體性事件,由網上蔓延至網下,引發國內外輿情共振,甚至引發公信力危機。

(四)西方文化霸權的挑戰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象征與標志,是國家、民族能夠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概念、民族概念形成和存續的必要性因素。爭奪輿論話語權、文化領導權是國家軟實力競爭中的重要標志。

文化霸權主義也可稱其為文化帝國主義,漢斯·摩根索曾指出:“文化帝國主義謀求以另一種文化取代一種文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國土,也不是控制經濟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心,以此手段改變兩國的強權關系?!盵7]

文化霸權主義的實現復雜而漫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在工業化進程中確立的優勢地位,憑借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硬實力方面的優勢,提出“普世文明”的構想,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以文化傳播和文化入侵等手段,影響和改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文化觀念使其符合或順從本國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乃至社會制度,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通過這種文化滲透和入侵瓦解了蘇聯,還在世界范圍內確定了其在文化領域的霸權地位,從而在文化領域維護了自身的國家安全,實現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控制,謀取更多國家利益。

以文化滲透、文化傳播、文化入侵為主要手段的文化霸權主義,不僅能跨越國與國之間的地域阻隔,而且隱秘性強、成本低、效率高,能夠在潛移默化間使他國的人民“自愿”接受西方的思想意識形態,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中華文明從未中斷,這種厚重的文化底蘊也會對西方大國在文化領域霸權產生沖擊。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采取了各種途徑和手段試圖滲透甚至是顛覆中國的文化,對中國的文化安全乃至意識形態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2010 年白宮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就曾明確指出,維護美國長久利益的策略之一就是在美國國內以及國際范圍內推行“普世價值觀”。部分西方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國強必霸論”,營造中國踐踏人權、罔顧民主的專制形象,無視我國在人權保障領域取得的成績,以此否定中國的價值觀念;以“網絡自由”、“思想言論自由”為旗號,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對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進行詆毀和攻擊,美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宣揚其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威脅著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安全;假借對外教育交流項目、援助項目等方式,不斷從中國的高等院校乃至中小學選拔吸收留學生,通過將西方思想潛移默化地滲透,制造和散播不符合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為西方“普世價值觀”滲透和侵入中國創造輿論環境,誤導中國人民群眾,使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防線面臨從內部被瓦解的風險。

三、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意識形態工作關乎國家政治安全。新時代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關鍵,在于根據時代要求和實踐發展需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權,提高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

(一)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歷史證明,能不能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自上而下一體化的工作,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主要領導尤其是總書記、黨委(黨組)書記、支部書記如何落實工作、是否充分重視至關重要,很多時候甚至是最關鍵的因素。在這方面,我們有著不少的經驗和教訓。

在“8·19”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強調“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8],而且提出了“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9]等具體要求,明確了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及其責任。對于如何抓好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盵10]從政治責任、領導責任等方面明確了各級黨委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重要主體作用和肩負的重任,同時就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如何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出臺了《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黨委(黨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推動意識形態領域責任落實到位。

這些文件中明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強調了各級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各級黨委、宣傳思想部門以及其他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位置和責任,明確了各自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田”,推動了意識形態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實現了意識形態工作在新時代的歷史性跨越。尤其是強調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及確立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這些規定和措施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進步和創新,體現了對形勢的準確把握和對各主體責任的科學劃分,展現了鮮明的科學性和強大的指揮力。

(二)提高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能力

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領導班子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當前意識形態工作面對的局面復雜,必須深化認識,提高應對水平,通過弘揚主流意識形態,壯大正能量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

提高意識形態工作領導能力,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中國在世界百年大變局中的立場、態度、方向,著力在更高更深層次上提高思想理論水平,了解當前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提高警惕,在相應領域加強應對和管理,提高政治鑒別力,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領導和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大力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研究,對意識形態領域重大問題定期會商研判,在一定范圍內對重要意識形態問題進行情況通報,管控和處置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問題,對意識形態的重要工作抓好貫徹落實。在意識形態工作中,注重創新,跟隨互聯網發展節奏,從理念和形式上與時俱進,潤物無聲,工作的開展要符合新形勢新環境下意識形態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尋新一代喜聞樂見的語言范式和傳播形式,既對原則問題敢于“亮劍”,又在方法手段上善于“隱形”,不斷改進宣傳方式,多維度增強正面引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

(三)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意識形態工作具有自身特點,其復雜性和艱巨性、隱蔽性決定了這項工作的久久為功。高校孕育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是意識形態斗爭的重點,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既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又具有很強的學術性,而且這種政治性和學術性相互交織、密不可分。就哲學社會科學而言,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往往服從于特定社會主體的價值和利益訴求,帶有一定的政治性,同時,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又必須遵從其學術性,應逐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創新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最終做到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政治性和學術性的辯證統一。這一點在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活動,都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性,需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同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活動又具有很強的學術性,需要充分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創造不同學術觀點自由爭鳴的良好學術環境,使真理愈辯愈明,使錯誤及時更正,從而更好地堅持和發展科學真理。因此,既不能把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截然分開,也不能把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簡單等同,而要堅持實現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基礎上的政治和學術的有機統一。還要注意高??茖W探索無禁區,理論傳播有紀律,在探索并檢驗真理的基礎上進行正確的理論傳播。

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高校的開放性日益增強,國內高校之間,高校與社會機構和企業,乃至與國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已成常態。這種高度開放的學術文化交流新格局,一方面,有利于我國向國際社會闡釋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創新中國話語、傳播中國聲音,同時通過國際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有利于我國學習到其他國家先進、優秀的科學文化理念,促進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

(四)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意識形態工作的扎實推進,必須要解決好話語體系建設和對外傳播問題,以貼近現實的中國聲音,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增強影響力。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相關學科群建設,著力構建主流思想文化建設平臺。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優勢,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立場,圍繞當代中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重點研究,推出一批人民群眾廣泛認可的思想文化作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加強對外思想文化傳播和建設,在世界廣泛傳遞中國聲音和中國話語。

猜你喜歡
國家文化工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不工作,爽飛了?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選工作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