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2023-03-04 23:10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公安院校思政國家

柴 龍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21)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國家安全體系,必須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在國家安全保障體系中公安院校是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培訓警務人才的重要場所,是維護國家安全、政治和社會穩定的中堅力量。將國家安全教育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學生的總體國家安全意識和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一、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價值

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在國家層面確認的思想,是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構建的頂層設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十分嚴峻,加強與推進社會層面的國家安全教育刻不容緩?,F階段國家安全教育作為通識教育,處于起步階段,勢必要依靠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開展教學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與價值有機結合,是實現國家安全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公安院校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同樣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知識體系,實現國家安全教育的目的。將國家安全教育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可從以下四個層面去理解與把握。

(一)是維護國家安全、政治和社會穩定的應有之義

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度嗣窬旆ā返谝粭l、第二條明確規定了人民警察法立法目的和人民警察職責任務,即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秩序。公安院校是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公安事業后備力量的主陣地,是警務理論的創新高地,肩負著培養黨和人民忠誠衛士的重大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在警察職業教育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人民警察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來源。公安院校必須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1]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當前,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家安全及維護和踐行國家安全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提高法治意識、職業道德和防范能力,進入警察職業階段后,能更好地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職責使命。故對公安院校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是維護國家安全、堅持社會主義、保障社會穩定的應有之義。

(二)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拓展與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各環節的必備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也要求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為二者融合奠定理論前提。2021 年出版的《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進一步要求,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為大中小學系統、科學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因此,國家安全教育全學段開展需要思政教育功能載體,公安院校推進國家安全教育也需要思政教育功能載體,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警鑄劍,維護國家安全和政治、社會穩定的公安事業的接班人。簡而言之,將國家安全教育賦能于公安院校思政工作,既與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又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拓展與完善,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是提升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能力的重要理論支撐

國家安全問題既是外部問題,也是內部問題。其面臨內部的安全威脅和外部的安全挑戰,即所謂的“內憂外患”。發達國家在國家安全戰略上更多強調的是外部安全威脅,而我國作為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在內部安全挑戰中,既有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也有大概率高風險的“灰犀?!?。[2]統籌發展與安全兩個格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增強社會和諧發展,是當前國家安全的宗旨。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有益于學生更進一步地意識到提升國家安全意識的重要性、緊迫性和人民警察的職責與使命;同時為公安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和遵循的原則,二者相互融合的育人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系統地、辯證地看待國家安全的風險與挑戰;還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現代化建設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邏輯關系,認識到保障國家安全是現代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而公安事業則是保障社會大局穩定的主力軍。最終培育學生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規律,提升風險鑒別和防范能力。

(四)是促進高質量公安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總體國家安全觀從戰略高度強調了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并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國家安全教育中要突出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出發點和歸宿,樹立將人民安全貫穿于國家安全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和各個環節的教育理念。人民觀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最新時代產物,故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落實好立德樹人,培養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穩定筑牢屏障的預備警察。思政教育以國家安全教育為思想引領,推進具有公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學生的正確的思想觀念,通過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人生觀,[3]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家安全對于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原則和行動綱領,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同時,堅守公平正義,承擔起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社會責任。

二、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然困境

公安院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在與思政教育結合的授課過程中面臨著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方法滯后、師資力量薄弱和教學對象學習意識弱等困境。

(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一是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內容不夠豐富。思政授課中側重按照傳統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等視角授課,僅對國家安全的基本概念進行簡要講述,缺乏從國家安全學研究方法、視角、研究對象、豐富的內涵與外延等內容進行系統性教學。二是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內容挖掘不夠深入。國家安全學屬于一級學科,具有交叉學科特性,相關基礎理論存在一定深度,思政課內容中涉及國家安全理論的非傳統安全、新增安全、國家安全保障體制機制相關內容講授缺乏深度,受限于國家安全學存在敏感內容或信息不對稱等客觀因素,講授多是淺嘗輒止。

(二)教學方法滯后

現階段,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處于起步階段。教學方法主要是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理論宣講、原則強調和專題教育等方式為主,灌輸性、單一性較強,教學方法不夠靈活,缺乏互動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滯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難以全面、深入理解國家安全學豐富的內涵外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難以適應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需求,束縛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國家安全教育入腦、入心、入行意識的養成。

(三)師資力量薄弱

國家安全教育是以通識課的課程目標與定位為準,需要思政專業教師在承擔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兼職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授課職責。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對國家安全學專業理論知識或相關的交叉專業知識有所欠缺,難以滿足當前國家安全教育的師資要求。缺乏國家安全教育的基礎理論,無法有效地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缺乏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無法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難以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實踐性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另受限于無法與國家安全相關實務單位開展“校局合作”、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制不成熟等客觀因素,教師無法接觸或及時更新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前沿問題。

(四)教學對象學習意識有待提高

囿于國家安全教育以通識課為主的定位與目標,其課程處于初始階段,國家安全學專業設置于個別高校的研究生階段,有些公安院校并未開設國家安全專業相關課程。學生了解或獲取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思想政治課程和網絡。面對網絡亞文化沖擊,學生對接受、學習國家安全相關知識的意識淡薄,對國家安全教育認識不全面,涉及國家安全事(案)件,敏感度不高,關注較少,缺乏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和分析,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近些年,國家安全部門新聞辦公布偵破的危害國家安全罪案件中,不乏有在校大學生參與其中。[4]

三、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

堅持思想政治教學與課程改革創新。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并與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要做到有針對性、時代性和吸引力,以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學方式、思想理念為實際,依靠成熟的思政教育體系,豐富與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促進,互為轉換,最終達到“知識灌輸—能力養成”教育目標。

(一)進一步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1.頂層設計。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促進是一項長期持續、不斷發展變化以及全員全方位育人的過程,需要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公安院校的相關職能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科學籌劃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開發、編排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成立相關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并加強理論創新,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校局合作等相關制度建設。

2.課上相結合。發揮好思想政治課主陣地作用和影響。開發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課程相結合的教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等,發揮現有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名師團隊的引領作用,優化思想政治內容,精心設計,制定教學內容。如以政治安全為要素,將國家安全教育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內容有機結合,凸顯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維護國家的政治安全是首位、是根本的培養目標,政治安全的核心在于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發展現階段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凸顯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所在;將文化安全要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內容中,從文化沖突與文化侵略的角度,側重國家安全內涵中文化安全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具備文化安全的意識和辨別文化滲透的危害,辯證看待國際文化交流;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中結合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學習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隨著國內外形勢的不斷變化,國家安全環境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故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需要緊跟形勢變化,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及時更新生物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內容。此外,根據國家安全學專業教材的教學內容,對國家安全內涵與外延、影響和危害國家安全的因素以及國家安全保障體系與思政內容凝練、編排、融合,采取專題教學模塊進行講授。

3.課下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積極拓展豐富“第二課堂”。以國家安全與思政緊密的內容為主題,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中涉及國家安全和思政內容為主題,結合“時代楷?!薄爸袊髮W生年度人物”“公安英?!钡认冗M人物維護國家安全、奉獻社會的先進事跡,采取多渠道方式,如公眾號平臺宣傳、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短視頻征集、校內宣傳、網絡直播互動等方式拓展“第二課堂”。抓住線上,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線上學習,發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打造的“千萬師生同上一堂國家安全教育課”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公開課,結合國家保密局發布的“保密防線”公益活動,依托“抖音”平臺開展的國家安全知識競賽活動,微信平臺“中國大學生在線”國家安全話題接力進行網絡互動等系列活動,以創新學習的形式,營造“第二課堂”學習氛圍,滿足學生多元的獲取知識的渠道,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4.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4 月15 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公安院??煞e極參與校外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走出校園與政府相關部門、公安、國家安全機關協同參與多種形式的國家安全教育活動,既可了解到維護國家安全實務前沿動態,還可增加公安專業實踐機會;亦或是采取校外普法宣傳形式,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的合作活動,開展“國家安全教育”與法律、警察職業、大學校園教育等主題的活動,圍繞國家安全、網絡信息安全、愛國教育等內容向市民群眾進行宣講,增強學生、群眾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網絡安全意識等。積極與社會各界搭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與紅色育人”平臺,豐富教學資源,與相關實務部門、科研機構共同探討,建立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機制、課程開發、教材編寫、課題討論、項目合作、設備共享、人民公安紅色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等,深化校局(企)合作,實現校內外相結合。

(二)結合國家安全教育,增強思政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國家安全教育具有較高的前瞻性和實踐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時更新國家安全新理念、新內容、新思路、新戰略等前沿領域的元素來豐富與充實。教學實施中注重實踐環節的設置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思政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化當代馬克思主義教育教學和研究宣傳,加強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國家意識、理論陣地、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5]思政教育需要緊密結合國家安全發展的實際,緊緊圍繞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注重實踐教學,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實習實訓、社會調研等方式緊貼當前國家安全主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和興趣。將《偵查學》《治安學》《公安情報學》等課中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國民安全等知識,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談國家安全”融入思政課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互動討論、團隊合作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實現國家安全教育的潤物無聲。

(三)優化“鑄警魂”育人工程,打造特色品牌

“警魂”是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為詮釋忠誠于黨、忠誠于警徽,為民服務,面對違法犯罪,敢于亮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用鮮血而傳承的戰斗精神和服務精神?!拌T警魂”育人工程成為了公安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即公安院校思政課貴在鑄牢忠誠警魂,培育從警文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著力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造就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職業型警務人才,[6]培育學生的忠誠警魂是繼承和發揚公安機關優良傳統的需要,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方式,故在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中首要位置是“忠誠教育”“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的從警文化培育,再與國家安全教育相結合,成為優化與完善“鑄警魂”育人工程的有效途徑,也是突出公安院校公安教育的特色的品牌之一。將國家安全教育中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與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培育學生忠誠于黨、忠誠于警徽,捍衛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國家安全,獻身公安事業的信念與精神,以彰顯公安院校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從警文化特色。

(四)改善師資結構,提高師資水平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于教師。公安院校教師具備三重身份,是中共黨員,也是人民教師和人民警察。要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加強思政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創建思政教師和國家安全學專業教師教學科研團隊。打破人事管理壁壘,凝聚教育結合創新的共識,促進相關學科教師流動,共同負責統籌課程的開發、課程目標與定位、內容設計、進度及授課安排。二是交流合作。樹立全國“一盤棋”的理念,優化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各院校之間加強交流,完善合作機制,強化平臺建設,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聘請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為教師提供專業的指導,幫助思想政治教師更好地掌握總體國家安全觀及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理論,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質量;加強校局(企)合作,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及設有國家安全專業的科研機構等為思政教育與國家安全教育的融合提出意見建議。三是建立師資培訓機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國家安全相關專題培訓、國家關于加強國家安全內涵相關文件精神和理論學習,掌握最新的教學內容和理念,拓寬知識面和視野,以適應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政教育中的教育教學發展要求。

(五)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公安院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自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提高主人翁意識,具備維護國家安全的大局觀,成為國家安全教育學習者、傳播者和踐行者。一是培養和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公安院校應當以培養學生學習國家安全教育知識的興趣為價值導向,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和熱情,組織學生參加討論、辯論、研究等活動。二是培養和引導學生成為國家安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公安院校要引導學生積極傳播國家總體安全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結合公安院校的公安、法律職業教育特色,宣傳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生物安全法》等涉及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知識,擴大校內校外的受眾范圍,通過廣泛傳播宣傳,營造全民學習國家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圍,促使國家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涵蓋全員,達到入腦、入心、入行。三是培養和引導學生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實踐者,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我行動。通過所學的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文化安全、經濟生態安全等相關理論及法律知識,學生在參與校內外的實踐、公益活動、重大活動安?;顒又?,遵守《國家安全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對身邊出現的危害國家安全行為堅決抵制并依法及時舉報,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做到八個“不”,[7]增強維護國家安全大局觀意識與能力,提升反奸防諜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政治觀點、職業道德原則、法律規范等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自覺維護者和踐行者。

猜你喜歡
公安院校思政國家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國公安院校水上教學課程的困境與出路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關于公安院?!爸腔坌@”建設的思考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基于科學計量學的公安院??蒲信c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