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機制研究

2023-03-04 23:10王靜會李榮瑤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危機疫情心理

王靜會 李榮瑤

(1.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2.河北體育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2020 年伊始,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突然爆發并迅速蔓延,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心健康。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舉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抗疫。2020 年1 月26 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1 月28 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教育系統學科和人才優勢,面向廣大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開展疫情相關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各高校迅速作出反應,在危機干預工作中遇到了新的困境,也積累了新的經驗。2023 年5 月5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新冠疫情并未完全結束,疫情對世界經濟、教育、醫療等各領域以及人們身心健康的影響也會持續存在。

大學生處于青年期向成人期轉化的過渡階段,心理不夠成熟,自我調控能力有待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大了返校后大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的風險。因此,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根據大學生心理危機的新特點,結合疫情期間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實踐,強化危機干預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一、新冠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潛在心理危機

(一)負面情緒增多,情緒調節能力不足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量學者對“疫情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展開研究。針對海南省3237 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主要壓力為就業和學業兩個方面,焦慮情緒發生率為25.24%、抑郁情緒發生率為21.41%,社會支持起到積極作用[1]。針對廣東省3881 名大學生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焦慮情緒發生率為26.60%,抑郁情緒發生率為21.16%,負面情緒的影響因素不完全相同[2]。研究者采用大學生心理健康篩查量表對505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常態疫情背景下,網絡成癮、抑郁、自卑、就業壓力、學業壓力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3]??梢?,因疫情帶來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導致高校學生焦慮、恐慌、無助、迷茫等消極情緒增多。長期持續的嚴重負性情緒若不能得到及時干預,可能會出現泛化,影響到返校后的心理狀態,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風險。

(二)自我效能感下降,復原力不足

疫情期間高校實施封閉管理,學生跟外界聯系減少,畢業生的實習和就業均受到影響,就業壓力增大。長期的線上學習,導致自律性差的學生出現行動懶散、學習效率低下、學業壓力加大的情況,喪失了對學習和生活的掌控感,加劇了無助和迷茫感,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評價降低[4][5]。返校后,學生需要重新調整學習和生活節奏,面對和處理疫情帶來的后續影響,以及可能會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來的沖擊,可能會出現復原力不足的狀況,增加了繼發的心理應激源,易引發心理危機。

(三)心理危機重點排查對象增多,危機成因多樣

新冠疫情過后,心理危機重點排查對象增多。因新冠疫情有親屬病故的學生、家庭經濟出現困難的學生、無法擇期畢業就業的學生、受網課影響導致學業嚴重下滑的學生、親子關系出現重大矛盾的學生、疫情期間應激反應強烈的學生等,可能會正在經歷或將要出現心理危機,需要作為返校后的重點評估和監測對象。

二、聚焦積極心理學視角,優化心理危機干預流程

本研究針對新冠疫情帶來的大學生潛在心理危機,借鑒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河北警院)“五強化五結合”的心理育人工作實踐,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探索新形勢下優化“預防教育—早期預警—中期干預—后期評估和追蹤”心理危機干預流程的具體策略。

(一)軟硬件和制度機制建設相結合,強化基礎保障機制

1.軟件建設方面。一是強化專業人才建設。建立起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心理輔導員、兼職教師為主體,心理委員參與的專業隊伍。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隊、《警察心理行為訓練》實訓教學團隊、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質的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團隊。保證團隊成員接受心理危機干預、心理治療等方面的專業訓練。二是強化課程建設。理論課建設方面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等校本教材,加快心理危機干預、應對突發事件課程內容開發。并整合線上資源,拓寬知識廣度和深度。

2.硬件建設方面。心理咨詢中心建有心理咨詢室、心理訓練室、心理放松室等專業室(場),配備必要的心理測試軟件、心理放松設備、心理行為訓練包等。

3.制度建設方面。編制《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細化危機干預的具體流程。制定危機預防制度、干預制度、轉介制度、培訓考核制度、咨詢預約和值班制度等,安排多名專兼職老師值守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對預警學生及時開展危機干預,明確教師的考核機制和課時待遇,保證工作走上規范化軌道。

(二)危機干預與心理育人相融合,完善干預流程

1.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強化預防教育。預防和準備是危機干預的基礎。準備切實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方案必不可少,但是“預防大于治療”,應加強預防教育的主動性。

一是要明確預防的重點。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發生嚴重突發事件或創傷事件下采取的迅速、及時的心理干預[6]。而預防不等同于阻止可能引發心理危機的“事件”,積極心理學倡導要激發和優化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并強調積極預防的思想價值,認為人類預防精神病患的大部分任務是建立自身的抵御力量,存儲足夠的心理資本。心理資本指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正向積極心理狀態,包括自我效能感、樂觀、希望、韌性四個內容[7]。研究者在疫情期間對國內1955 名學生的應對方式、情緒管理能力、心理應激反應、非自殺式的自傷行為之間關系的調查研究顯示,當發生心理應激反應時,如果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帶來負性情緒困擾,高情緒管理者會靈活運用多種情緒調節方法進行情緒管理,從而降低自傷行為發生的概率[8]。很多研究也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積極的應對方式、較強的情緒調節能力、良好的個性等對心理應激后的負性情緒有調節作用。因此,心理危機干預相關知識的普及、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積極心態的建立等成為預防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是要明確預防教育的形式。在實際工作中,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普及與重點相結合不斷強化預防教育。通過第一課堂教育主渠道,完成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普及。例如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必修課,通過生命教育、自我意識教育、危機應對教育、壓力管理以及人際交往教育,讓學生掌握壓力管理、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基本知識和技能,提升能力,調整認知,完善人格。針對有需要有興趣的同學開設心理危機干預、心理行為訓練選修課。河北警院結合院校特點,開設了體能、警務技能、射擊訓練等多種訓練課程,堅持早操、夜跑等日常鍛煉促進內啡肽分泌,幫助學生釋放不良情緒、改善自閉性格、培養頑強意志,開展入學教育和軍訓、暑期安保、警務實戰演練、公安實習等活動,樹規矩、強作風、練技能、練意志,提升了抗壓能力。

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各種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顒觾热輦戎貙嵺`能力的培養,活動形式包括專題講座、發放心理危機知識手冊、用新媒體渠道發布主題推文、團體輔導興趣小組、心理運動會、主題班會、院系特色主題活動、不定期開展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訓練等系列主題活動。

2.心理普查和日常排查相結合,強化心理問題監測預警。在早期預防的基礎上,為了做到對學生嚴重心理危機的“早識別、早干預”,需要建立快速、高效、科學的心理危機檢測預警機制,并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保證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主動性。

心理普查方面。河北警院學生工作處心理中心依托教育部心理測評平臺,每年對全校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篩查出心理預警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各學期定期為學生開展心理普查,完善心理檔案系統,實現不同危機等級學生的準確摸排、分級管理。

日常排查方面。通過多種途徑重點關注疫情之前已建檔立卡學生、疫情期間遭遇重大變故和挫折的學生、正在經歷重大心理危機學生的心理動態,以便及時預警。應用心理危機干預四級預警機制,明確四級網絡中各級人員的預警職責,協同合作。心理委員(信息員)發現同學有明顯的心理異常情況及時向大隊學管干部匯報;大隊學管干部深入學生和學生談心談話來排查有心理危機的學生并及時報學生處;學院醫務室、心理咨詢室值班人員發現就醫或來訪學生存在心理危機,應及時報告給學生處;教師特別是射擊、擒拿格斗等實訓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危機,應及時報告給學生處。同時需要與家長建立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

3.精準干預和困難幫扶相結合,強化心理危機解決。在預警系統報警后,河北警院本著“學生為中心,健康為第一”的原則,根據學生當下的心理狀態,針對引發心理危機的不同的應激源,聯動校內外各方資源,進行分類干預,使學生盡快恢復到危機前的平衡狀態。

(1)面談評估和心理咨詢。對遭遇嚴重心理創傷的學生,應在校外專業機構的輔助下使用適合的心理危機干預技術實施干預。對確有自殺行為意向的學生,特別是兼有幻覺、妄想等嚴重精神病性癥狀以及嚴重偏執、敵對攻擊、沖動、網絡成癮、自傷行為、睡眠困擾癥狀的學生,要啟動心理危機干預實施辦法,安排專兼職心理咨詢老師約談評估,動員學生持續咨詢,并提出診療轉介建議。

(2)實時監護。對心理危機程度較輕,各大隊選派學生干部、心理委員(信息員)、心理協會骨干、舍友組成不少于3 人的學生監護小組。監護小組及時向大隊學管干部匯報該生的情況;大隊學管干部將學生情況及時通報學生處、家長、射擊老師,加強日常管理、涉槍管控;對危機程度較重不能正常學習生活的要通知家長協作做進一步監護和治療。

(3)困難幫扶。全體教師特別是院處領導、大隊學管干部、心理委員(信息員)、學生黨員、學生骨干對有心理預警的學生,要經常性地談心談話,做好心理疏導和困難幫扶;給予必要的生活補助,解決現實困難;開展朋輩幫扶;開展家校協作。

4.后期追蹤評估和心理復原相結合,強化心理危機干預效果。危機后的追蹤評估可以確保干預的有效性,鞏固干預成果。河北警院將追蹤評估工作和學生心理復原并重,化危為機,注重重組學生的心理韌性和心理能量。

經過干預后,學生可能暫時達到一種心理平衡狀態,暫時恢復了心理功能,但是有些心理創傷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反復性,可能受到特殊情境誘發后再次陷入心理危機中[9],心理重建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持續做好學生的動態心理檢測,對于重點人群做持續的追蹤評估。及時反饋情況,防止心理危機出現反復。同時,做好重點人群心理復原后的繼續健康發展工作。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一次危機,又是一次生命教育,是面對困境、走出困境、快速成長的機遇。在后續的發展性干預中需要引導學生對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有更深刻的思考,獲得處理類似困境的勇氣和能力,完成心理復原,并激發出積極的心理品質。

三、學校內外聯防聯動,提供多通道的社會支持

系統理論認為,只有通過全面把握個體本身所處的環境系統與個體自身因素及二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才能深入地解釋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現象[10]。學生與宿舍、班級、學校、家庭、社區、社會是一個整體,心理危機的形成和化解除了與個人心理特點有關外,還受到個體所處環境的影響,學生與外界環境的關系可能成為心理危機的源頭,也可能成為化解心理危機的重要支持系統。有研究顯示,與心理咨詢師相比學生更傾向從家人、朋友、同學和輔導員老師處獲得心理支持[11]。較多的社會支持會減少人際疏離感,進而降低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12]。高校學生的社會支持來自于外界的社會大環境、社區環境、家庭、學校、班級、宿舍等不同的系統。

(一)要加強校內心理危機干預團隊各部門之間的聯動

建立四級心理網絡機制,每個層級明確權責、各司其職,密切協作,保證校內心理危機干預團隊的專業化和協作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以文化人,心理育人。同學、室友和輔導員是大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人際資源,在四級心理網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對輔導員進行專業化、系統化、制度化的心理相關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出心理育人作用。組織好培訓好朋輩心理輔導團隊,發揮好學生和學校之間橋梁的作用。

(二)要加強校內外的聯動

加強家校聯系,建立家校育人聯盟。家庭是學生的重要社會支持系統,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對于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各個環節的工作都至關重要。通過線上家長沙龍、講座、校園公眾號主題推送、輔導員與家長談心談話等多種形式,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機干預知識,引導家長與學校在教育理論上達成共識,積極參與家校合作,在工作中獲得家長的支持。保證家長在預防階段和學生共成長、在預警和干預階段能及時溝通和反饋學生情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并在此過程中給予學生心理支持。加強校醫合作,建立定點校醫聯盟,學校和醫院優勢互補,引進醫療資源進校,暢通醫療轉介綠色通道,讓更多的專業人士參與到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預防、預警、干預、評估追蹤流程中,做好學生的心理重建工作。

整合校外專業的心理危機干預團隊、公安系統、網信社區工作人員、學術研究人員、政府工作人員等,建立健全協同機制。在危機干預流程中的不同環節發揮作用,構建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政策環境和支持系統。

總之,新形勢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任重道遠。突發的新冠疫情帶給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新的挑戰和思考,為該項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契機。高校應聚焦積極心理學視角,抓住危機中的“機遇”,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關注預防性教育和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增強大學生面對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的心理應對能力。從系統論出發,構建更系統專業的校內外聯防聯動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營造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氛圍,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猜你喜歡
危機疫情心理
戰疫情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學習危機
停電“危機”
“危機”中的自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