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邏輯生成及其當代啟示

2023-03-11 01:31張程邵獻平
關鍵詞:分配正義

張程 邵獻平

摘 要: 分配問題歷來備受人們的關注,其不僅關乎每個人可分享的社會資源,還關乎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古往今來,思想家、哲學家們對分配如何達到正義狀態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誕生,標志著人類社會分配正義思想從萌芽走向成熟。馬克思在反思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上,科學地預測了未來社會的分配方式及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配正義。新時代的中國,需要進一步推進分配正義并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政策,而這就必須從馬克思的分配正義思想中尋求答案。

關鍵詞: 分配正義;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 邏輯生成

中圖分類號: F0-0; F014.44; F046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6.008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1]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分配制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盵2]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中國有待解決的重大問題不再是盲目地追求財富的積累,而是如何實現發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就目前來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分配正義并未因為經濟的崛起而自發地形成。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公平正義的分配是實現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條件,處理好分配問題才能有效地防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唯有以馬克思的分配正義思想為指導,制定出公平正義的分配制度,才是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與實現共同富裕的明智之舉。

一、 分配正義思想的產生

分配在《辭?!分杏袃蓪右馑迹阂皇侵赴匆欢ǖ臉藴蕘矸謻|西,如食物、布匹、宿舍、勞動成果等;二是指安排、分派,如分配到組織、分配勞動力等。在經濟學中,分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分配指的是將生產資料分給生產單位或把消費資料分給消費者,通常情況下指的是居民個人收入的分配。廣義的分配指的是“社會分配”,即所有社會發展成果(包含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社會資源、社會價值在全體社會成員中的分配,相當于是對社會總產品的分配。廣義的分配同時涵蓋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分配,美國著名哲學家邁克爾·桑德爾指出:“要看一個社會是否公正,就要看它如何分配我們所看重的物品——收入與財富、義務與權利、權利與機會、公共職務與榮譽,等等?!盵3]桑德爾所指的“物品”不僅只是物質上的,同時還涵蓋精神上的。

早在中國古代,儒家代表人物就分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求使分配到達一種公平正義的狀態??鬃釉凇墩撜Z·季氏篇》中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中主張“民有恒產”,但由于社會制度及社會條件等原因,分配難以達到真正的公平正義狀態,導致貧富差距日益加劇?!案徽咛镞B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使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因此,統治者便將分配制度作為調節民生和穩定社會的一項重要國策,力求在巨大的資源差異中尋求平衡。中國歷史上的秦漢時期,統治階級就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實施分配政策,其具體表現就是抑制土地兼并,對地主享有的土地進行數量上的限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推行的“均田制”是統治者試圖借此分配方式來達到平均分配田地的效果,但這種制度依然存在較大的歷史局限性,未能達到良好的預期效果。宋朝以后,統治者對分配制度進一步實行改革,這次改革不是為了抑制土地兼并,而是受到唐朝佛教遺風思想的影響,對社會開設慈善機構,類似于今天的福利制度,較以往而言有著較大的進步。綜上所述,古代的分配制度其實可以分成兩方面來看:一是對社會主體的初次分配制度——初次分配通常由生產要素決定,中國古代主要以農業為主,社會生產要素不言而喻就是土地及農業生產,所以土地歸屬權的問題自然而然要引起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二是再分配制度——再分配在古代社會體現得較為隨機,雖然以農耕文明為主的古代社會生產要素較為單一,但也不是完全絕對的農業生產,其中還包括了手工業、商業等其他的生產模式。因此,用于調節其他生產模式的分配制度就成了再分配制度。例如,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僅是為了穩固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社會根基,還是為了限制商人的暴利收入,防止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在這種分配制度下,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社會的初次分配其實是遵循著按勞分配為主體的一種分配制度,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和分配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貧富差距懸殊后,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就不得不參與其中來進行再分配調節,促使分配達到一種相對正義的狀態。

世界進入資產階級社會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資本主義在分配方式上較以往封建社會有其進步性,但卻存在著大量的非正義因素,其具體表現為:一是實行按資分配。資本主義國家的按資分配是職能資本所有者依法獲得一定收入的分配方式,這種分配方式是為了保證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體現的是剝削的本質。二是建立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早在兩百多年前,盧梭就認為,私有制是不平等產生的根源,但盧梭并沒有區分兩種不同的私有制,“一種以生產者自己的勞動為基礎,另一種以剝削他人的勞動為基礎?!盵4]871-876而資本主義私有制正是“在剝削他人勞動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通過暴力手段來獲取直接生產者的資料,為資本主義生產奠定堅實基礎,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資本從一開始就是建立在對他人勞動的掠奪之上的。正如馬克思所言,“資本來到人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盵4]871-876因此,資本絕不是一種物,而是一種以剝削他人為基礎的生產關系。這一點構成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所以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大眾的生活需要,而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三是資本家靠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來獲取巨大利益。在生產過程中,工人一方面把自己的工資生產了出來,同時也產生出一個額外的價值,馬克思將后者稱之為“剩余價值”。工人是整個價值財富的創造者,但絕大部分勞動成果卻被資本家所竊取。事實也證明,不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而是工人養活了資本家和其他一切寄生階級。四是貧富懸殊。為了獲取剩余價值,資本必然會動用一切力量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財富掠奪,國家也必然被資本權力綁架,淪為保護資本利益的“虛幻共同體”。馬克思曾斷言,隨著資本積累的不斷發展,財富將從底層源源不斷地流向上層、從外圍國流向中心國,最終聚集到少數人手中。

在看到資本主義分配方式中存在的各種弊端后,空想社會主義者傅立葉在反思了資本主義按資分配的基礎之上指出:“公正的分配方式應使每個人都能按照他的三種手段——勞動、資本和才能而獲得滿意的報酬?!盵5]他認為在扣除維持全體成員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后,剩下的應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配。威廉·湯普遜在走訪了資本主義工廠后發現工人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而最終卻被資本家和地主無償占有,他認為這是極為不正義的分配。他指出:“在整個物質生產過程中,大自然對于這個轉變什么都沒有做,而人(即勞動者)什么都做了?!盵6]既然什么都是勞動者做的,為什么他不能獲取全部的勞動產品或等價物呢?他的這一觀點不僅在空想社會主義者中極具代表性,也為馬克思的分配正義觀奠定了思想基礎。但由于其未能按著這個思路去深入剖析分配不公的根源,而是繼續在分配層面不斷地摸索,試圖找到新的“財富分配原理”來尋求人類的幸福之路,因而未能發現資本主義剝削的根源,也未能為真正的分配正義找到出路。

二、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形成

馬克思批判繼承了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思想,并結合工人運動的發展實際提出了“分配正義”這一思想理論體系。他批判了傅里葉、威廉·湯普遜等人主張在不改變生產方式的情況下通過變革分配方式來實現社會分配正義的幻想,并深入挖掘了資本主義分配不公的社會根源。

一者,在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中,物質生產質料占據主導地位,生產決定分配。生產是整個生產過程的起點,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分配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不僅決定著社會成員在各類生產之間的分配性質,還決定著其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馬克思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們將生產與分配視為兩個并列的獨立領域。他強調:“就對象說,能分配的只是生產的成果,就形式說,參與生產的一定方式決定分配的特殊形式,決定參與分配的形式?!盵7]一方面,分配的對象只能是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社會生產,就沒有可以分配的對象;另一方面,生產關系決定了分配關系。馬克思認為,分配關系是與生產關系相適應并由之產生的社會關系,其中生產關系的基礎是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情況決定了彼此間的生產關系,也決定了人們的分配關系。二者,分配是生產到消費過程之間的重要環節。馬克思指出:“生產是人們對現有的自然資源進行開發、改造,生產出供人類需要的產品。在個人按比例獲取這些產品的過程就是分配的過程。交換是因為他想用分配給他的產品交換成自己所需的產品。最后,在消費中,產品變成享受對象,個人占有的對象?!盵8]688-689這樣看上去,生產是起點,消費是終點,分配和交換表現為中間環節。通常大多數人會認為生產作為第一要素最為至關重要,消費對經濟的反作用亦不能忽視,而對交換和分配往往重視不足,然而“這只是一種膚淺的表象,如果僅這樣看待生產與分配之間的聯系,就‘是一種膚淺的聯系”[8]688-689。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社會再生產有機整體的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和有機統一的,生產決定著分配的對象和方式,但分配、交換和消費并不是消極的因素,產品只有通過分配與交換才能夠進入消費領域,生產過程才能重新開始。為了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必須使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相互協調和銜接。在對深入剖析分配在生產領域的地位及其與生產、交換、消費的關系后,馬克思指出了實現分配正義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標志著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的形成。

第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廢除生產資料私有制。馬克思在《論土地國有化》中指出:“社會主義分配正義制度有效地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全國性的集中,社會主義的生產者將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計劃進行社會勞動?!盵9]只有社會主義的分配制度才能統籌各生產要素的調配力,實現分配正義。學者馮言利曾肯定過馬克思的分配正義理論,他認為,馬克思的分配正義理論實現了“生產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統一。一方面,真正的分配正義必須建立在生產正義之上,因為生產決定分配,生產作為第一決定性因素倘若尚且不正義,那衍生而來的分配一定是非正義的。資產階級口中的公平是割裂了其與生產領域的關系來講分配公平和正義,或者是將平等與分配正義剝離開來使用,這種分配必然是非正義的。在資本主義社會,絕大部分產品并不屬于生產這些產品的工人,既然生產出的產品不屬于生產這些產品的工人,那分配更不會將這些產品分給工人。另一方面,私有制的存在使資本具有逐利性的特性,這種特性會使資本的擴張欲望和對剩余價值的攫取永無止境,其所產生的影響只會導致勞動異化和兩極分化加劇。因此,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廢除私有制才能夠為實現分配正義奠定基礎。

第二,縮短工作日、工作時間及提供充足的自由時間是分配正義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的全面發展和潛能發揮需要充足的自由時間,自由時間是分配正義的基本要素。馬克思認為,“分配正義并非存在于抽象的時空與抽象的倫理當中,而是存在于自由時間當中,自由時間構成分配正義的重要條件與‘人的發展空間?!盵10]資本家通過微薄的工資大量侵占工人的自由時間,工人的自由時間被“異化勞動”所占據。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自由時間的分配一直以來都處于非正義的境地,唯有縮短工作日和工作時長,才能使社會成員擁有足夠的自由時間享受精神生活,促進其全面自由發展。

第三,社會財富的分配應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依據,這種分配雖不是絕對的平均,但是一種相對的正義。馬克思提出的按勞分配制度主張:“每一個生產者,在做了各項扣除以后,從社會領回的,正好是他給予社會的。他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盵11]這種分配制度消滅了剝削與奴役,實現了分配平等,達到了“勞有所得”的目的。按勞分配是共產主義的第一個階段,與資本主義按資分配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先進性,不僅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還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相處的狀態,奠定了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基礎。即便如此,馬克思認為其依然有內在的局限性,因為就長遠來看,按勞分配也是歷史的,倘若不考慮具體的現有的生產力條件及勞動者的天賦差異而進行分配,那只是一種抽象的分配正義,甚至會使非正義因素增加。其局限性主要體現為:一是在這種分配制度下,勞動依舊是人們謀生的手段,而非“自由自覺”的勞動;二是其未能徹底消滅舊式分工,按勞分配承認了體力與智力的差別,并無法實現對“任何特權”的摒棄。

第四,只有到達共產主義社會實行按需分配,才能真正地實現分配正義?;诎磩诜峙涞臍v史局限的基礎之上,馬克思對按需分配的原則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活動上,勞動上的差別不會引起在占有和消費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權?!盵12]首先,共產主義進入高級階段后,機器更加的普遍化、智能化,能大量代替勞動者從事機械、復雜、枯燥的勞動,勞動者擺脫了機器的束縛,為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自由時間。其次,共產主義進入高級階段后,“自由人聯合體”將取代“虛假的共同體”,計劃性的共同生產得以實現,人能夠更加全面自由地發展。再次,共產主義進入高級階段后,物質財富極大充裕,舊式分工與“三大差別”消失,勞動成為人的“第一需要”并獲得“輕松的”、“自由自覺的”形態。[13]最后,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人們的思想也得到極大的解放,傳統文化觀念發生質的變化,人們實現了對傳統觀念的決裂,“真善美”三者的統一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得到了完整的詮釋。

三、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啟示

雖然馬克思認為真正的分配正義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夠實現,但是并不意味這當下我們對分配正義的實現什么都不能做。就當前社會來看,我國的貧富差距仍有加劇之勢,收入分配不公問題依然存在。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其指向已經從強調效率轉變為偏向公平,同時分配正義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條件。時代呼喚正義出場,因此,馬克思的分配正義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依然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第一,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中再次重申要“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盵2]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不僅能保證社會主義的方向不變,更能保證在公共資源上的分配更加公平正義。國有企業屬于全體公民所有,國有資產屬于全體人民共同的財富,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促進分配正義的堅實物質力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制度優勢上,更體現在經濟發展上。生產資料是分配方式的決定性因素,分好生產資料這塊“蛋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將“蛋糕”做大。因此,只有將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發展成果和分配對象,也正因有了國有經濟,才使得國家政策及資源福利不成為少部分人謀取私利的捷徑,才能防止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同時,非公有制經濟有利于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性。雖然非公有制經濟的分配在本質上具有非正義性,但就目前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而言,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具有推動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及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作用,這也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

第二,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黨的二十大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盵2]首先,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僅是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也是促進分配正義的必要條件。其次,按勞分配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將勞動者的勞動所得全部分配給勞動者,不產生剩余價值。勞動者在勞動中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是在勞動中不斷成就自我、豐富自我的存在物,按勞分配的正義原則充分體現了對勞動的尊重,促進了人的自由發展。最后,按勞分配能夠有效抵制諸多腐敗現象的發生,營造公平的分配環境和分配監督,遏制兩極分化的進一步加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良好發展?,F階段,我國生產經營方式的多元化使我國在現階段無法實行單一的分配方式,在允許多種分配方式的條件下使得我國少部分人先富裕了起來,并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國家的經濟增長。然而,少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在先富幫后富的效果上卻不是很明顯,貧富差距依然有加劇之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占比例。馬克思認為,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勞動在生產中占據著基礎性、絕對性的地位,所以勞動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理應占基礎性、絕對性地位。目前來看,我國大多數企業存在著勞動者工資報酬較低,而中低收入者主要收入來源于初次分配中的勞動報酬。因此,縮小貧富差距的必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因素所占的比例。其具體做法為:一要完善勞動力市場,通過市場的調節作用來提高勞動力的價格水平;二要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培訓提升的機會,提高勞動者自身價值與素質;三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打擊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非法收入。

第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工作報告中強調:“社會保障體系是人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盵2]分配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初次分配,二是再分配。在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導致初次分配結果的不平等需要靠再分配來彌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體現出我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還體現出我國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系。自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就建立了與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制,主要以“國家—企業保險”的形式體現。改革開放后,為了緊跟時代的腳步,國家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相應的補充,補充了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政府補貼等項目。即便如此,我國社會保障由于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性、戰略性問題的頂層設計及相應社會保障體系存在權責不清等問題,社會保障依然未能實現全民覆蓋,許多公民未能完全享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針對這種現象,政府首先要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醫療、教育、住房等多方面救助體系;其次,政府應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使政府、市場、社會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最后,政府應加強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康有序運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第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國之初,我國忽視生產力發展水平,在低生產的條件下實行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分配方式,致使生產力發展受阻。改革開放后,在借鑒了資本主義優秀科技成果和先進文明的基礎之上,結合我國具體國情,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種經濟體制的建立加速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經濟實力在新世紀一躍成為世界第二。但這種經濟體制有著時代的局限性,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資本的追逐,導致勞動力逐漸被資本化,生產勞動不僅僅單純地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了資本的積累,這樣便導致了勞動者和勞動的異化。在收入分配中,資本邏輯也導致了資本要素所有者對勞動者利益的侵占,通過延長工作時間和降低工資對勞動者進行無情的壓榨,導致社會分配出現一些非正義的現象。之所以出現這些負面現象,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國國民尚未形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精神風貌?,F階段,在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將有利于營造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越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越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盵14]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從國家層面來說,應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靈魂,能夠正確地引領社會思潮,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素養,從而抵制西方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給國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從個人層面來說,每位中國公民應積極主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道德水平境界,自覺抵制市場經濟下的各種不良誘惑,爭做精神文明、素質優良的中國公民。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2).

[3] 邁克爾·桑德爾.公正:該如何做是好?[M].朱慧玲,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 傅里葉.傅里葉選集:第2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86.

[6] 威廉·湯普遜.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M].何慕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34.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

[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7.

[10]胡慧遠,朱必法.馬克思時間觀念中的“自由與休閑”[J].江漢論壇,2017(10):60-64.

[11]馬克思.馬克思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

[1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38.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436.

[14]習近平.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展示中國風范的靚麗名片[N].人民日報,2022-04-15(02).

(責任編輯 文 格)

The Logical Generation of Marxs Distributive Justice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ZHANG Cheng, SHAO Xian-ping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 issue of distribution has always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resources that everyone can share,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ominance of the ruling class.Throughout the ages,thinkers and philosophers have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nd opinions on how to achieve the state of justice through distribution.The birth of Marxs though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marks the thought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from germination to maturity.On the basis of rethinking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Marx scientifically predicted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the future society and how to realize the real sense of distributive justice.In the new era,to further promote distributive justice and formulate reasonable distributive policies,we must seek answers from Marxs distributive justice thought.

Key words:distributive justice; Marxs distributive justice thought; logical generation

猜你喜歡
分配正義
馬克思分配正義理論及當代中國實踐
馬克思分配正義理論及當代中國實踐
關于分配正義,馬克思怎么看
論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分配正義的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分配正義思想及其當代建構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根源在哪里
馬克思分配正義觀的闡釋方式
效用主義與分配正義
司法改革視野下中國民事案件管理制度的構建
比例平等與中庸之道:亞里士多德分配正義的實現之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